從裹小腳的出現、發展來看,古代女性貞潔觀的變遷

2020-12-15 花開無田

引言

談到戊戌變法,你會想到什麼?是維新變法派的慷慨陳詞?還是轟轟烈烈,慷慨赴死?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康有為組織的"不纏足會"。是的,萬萬想不到吧?剛剛登上政治舞臺,在眾人殷殷期盼的目光中,他們"大展拳腳"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思想啟蒙,不是制度改革,急迫的等著他們要做的大事情有很多很多,可是他們卻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了"不纏足運動"。

在維新變法期間,出現了打著各種各樣名目的學會,但是沒有哪一個能夠像"不纏足會"這樣長久,熱衷。有多熱衷,多紅火呢?梁啓超在主持《時務報》的時候,版面上幾乎從來沒有斷過相關的文章,有梁啓超自己寫的,也有別人寫的;還有比較開明的官員,秀才、童生等等也無比重視,重視到這似乎成了生活當中的一項要務,就連考試的時候都要表現出來。

如果再深入了解一下的話我們就會發現,發起這些運動的以及參與這些運動的,全部都是不折不扣的男性,並且可以說是處於時代前沿的男性。為何這些男性對於"解放纏足"有著如此熱烈的興趣呢?這就要從纏足的起源,以及纏足所代表的古代女性的貞潔觀說起。

古代女子

纏足的起源《宋史·五行志》中記載:"理宗朝,宮人束腳纖直"。據研究,纏足這種風俗最早發源於北宋後期,興起則是在南宋時期。根據文獻記載可以發現,纏足最早還是源自宋朝的官僚貴族等上層階級。但是也不能完全就此肯定,關於纏足究竟起源於什麼朝代一直都有很大的爭議,還有認為起源於隋朝,不過更傾向於宋朝時期。因為在文獻的記載中,在宋朝以前沒有任何關於纏足的記載。

纏足的興起,徹底改變女性走路的風採和姿態,就像很多大步流星大大咧咧的女生,踩上恨天高也不得不小心翼翼,拘謹纖弱。而纏足的過程極其痛苦,這個痛苦的過程讓女性自然而然會產生一種"楚楚可憐"的姿態,而這種姿態不僅僅讓這些士大夫階級油然而生一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甚至於由此滋生出了一種詭秘的"性"趣。

這使得纏足不僅受到士大夫這個階級的追捧,甚至連統治者也大力推崇,包括那些文人墨客,歌詠、欣賞、讚嘆纏足的作品數量非常之多。這些人裡甚至還有蘇軾、辛棄疾等這樣的大文豪。那麼在過去女性纏足的推崇程度可想而知。宋朝,明朝,甚至包括元朝對於這種習俗是大力推崇的,到了明朝的時候,纏足甚至成為了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徵。雖然清軍入主中原以後清朝的統治者極力反對女性纏足,可是"纏足"已經做為一種觀念,深深刻入漢族女性的骨血之中,很難改變。什麼觀念?女性的貞潔觀!

纏足所反映出的女性的貞潔觀為什麼會從宋朝開始興起纏足呢?有審美的因素在其中,但絕不是主要因素。不妨想一想,宋明兩朝推崇程朱理學,而程朱理學可以說將女性的束縛發揮到了極致,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層面。女性纏足,代表著父系社會的男尊女卑思想已經發展到了極致的程度。為什麼?纏足的過程是什麼?在女性尚處於幼年時期,骨骼還未發育完全的時候,將足部的骨骼拗折,隨後用布等等裹纏起來,這樣足部就會向著畸形發育。

在這個過程當中,女性要承受著極大的痛苦,並且不僅僅是在纏足的過程當中,可以說從纏足的那一天開始,女性的行為便受到了極端的限制。有了這樣的一雙腳,她們的出行就極為不便。雖然在當時的審美看來,他們走路的時候姿態如弱柳扶風,搖曳生姿,楚楚動人,但是這樣的一雙腳,在走動的時候是非常非常不便並且緩慢的。這樣一來就可以將她們的活動範圍做出一個嚴格的規範和限制,從而將她們禁錮在閨閣之中。禁錮了她們的人生自由,便等於同時也禁錮了她們的思想自由,這樣她們便能夠做到男性希望她們做到的"三從四德",成為男性的附屬物品。

即使女性對於婚姻有不滿,有怨言,她們也無力反抗。即使有反抗之心,卻因著這一雙小腳而無能為力,什麼都做不了,所以他們的地位日漸低下,最後她們只能成為男性們希望她們成為的貞潔烈婦。並且纏足對於女性的身體也會造成影響。纏足之後,在走路的時候身體的全部重量靠踵部支撐,長此以往,女性的身體發育會變得更適合生育。可以這樣說,纏足是為了保證女性的貞潔,連出門都困難,如何與人私相往來,偷情出軌呢?由此可以看出,宋朝是一個分水嶺,自宋朝開始,女性的貞潔觀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宋朝以前,女性的地位從未如此低下所謂貞潔觀,其實可以說是某一段歷史的特定產物,因為在宋朝以前,雖然女性的地位同樣不是很高,但是至少沒有遭到如此慘絕人寰的對待。說起古代婦女,總會聯想到幾個詞語:貞潔烈婦,終身守寡等等。但是很奇怪的是,越是接近現代的朝代,文化越是封閉,女性地位便越低。

就以漢朝來講,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是歌姬出身;劉邦的愛妾戚夫人也是歌姬出身;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同樣是歌舞姬出身。平陽長公主休了自己的前夫,改嫁給自己的家奴,衛青。而且自夏開始,一直到宋朝,女性改嫁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從未有統治者大力推崇女性守寡文化。即便是因為自己的母親而產生了心理陰影的嬴政,也從未鼓勵過終身守寡不嫁。並且還有幾位漢朝皇后,是改嫁之後才成為皇后的。即使是後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來統治人民,對於女子守寡也只是道德上的提倡,並未上升到一個特定的高度。

自宋朝開始,女性的貞潔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了宋朝的時候,程朱理學逐漸興起,成天喊著"存天理、滅人慾","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但是這對宋代的大部分女性並沒有產生什麼太大的影響,只不過就是在這個時候起,男性們開始以另一種方式改變著女子們的貞潔觀和地位,那就是推崇裹小腳。無論如何終究是複習社會,女性們雖然有一定的自由但是仍然要以男性為主。因此她們的很多言行都會受到男性的影響,當纏足成為男性的主流審美甚至是"性趣"所在,即便是痛苦無比,她們也終究不得不選擇接受。

裹足的女子

而經過了兩宋近三百年的沉澱之後,纏足已經成為了一種成熟的貞潔觀念,深入女性的內心。這意味著男性們的目的達到了,他們成功地改變了女性的貞潔觀,從心理和生理上將她們徹底摧殘,將她們變成了他們理想當中的"貞潔烈婦"。

《明史·列女傳》中記載:"陳氏,祥符人,字楊瑄,未嫁而瑄卒。女請死,父母不許,欲往哭,又不許。私剪髮,屬媒氏置瑄懷。汴俗娉女,以金書生年月日畀男家,號定婚貼。瑄母乃以貼裹其發,置瑄懷以葬。女遂素服以居。亡何,父母謀改娉,女縊死。"

而類似於這樣的事件,在元明清的史料當中有著相當多的記載。女性為了守節而殉葬已經成為了社會常態。這說明自宋朝開始,由裹小腳而生起的"守節"已不再只是道德上的理想狀態,而是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帶有宗教性質的觀念,這種觀點牢牢的禁錮了女性的自由,讓她們淪為男性的附屬品。"改嫁"成為淫蕩恥辱之舉,守節殉情成為值得嘉獎之舉。

從宋朝開始的倡導"守貞",變成了後期的死也要守貞,"貞潔觀"已然變成了一把泛濫的,無處不在的枷鎖,將女性們牢牢地鎖在封建這個祭壇上,成為這個祭壇上源源不斷的祭品。仔細想想,這樣的行為是多麼可笑,喊著"存天理滅人慾"的人,不僅嫖妓,甚至還亂倫、與尼姑有染。這樣的人,卻把持著輿論風向,要求女性為男性守節,甚至還要殉葬。

裹足女子

假如真的愛到深處,愛到失去愛人就無法活下去而殉葬,我們雖不提倡但是至少可以感慨一句情深如斯。而古代的婚姻,很多男女在成親之前甚至從未見過面,直到新婚之夜掀開蓋頭,才知道彼此的樣貌如何;再加上男性可以納妾,很多夫妻之間更無感情可言,雖是枕邊人,卻同床異夢。但是卻被強制性地要求一定要為這樣一個枕邊人放棄下半輩子的幸福,甚至於殉葬。這樣的要求不僅無理,而且極端殘忍,毫無人性可言。

儘管清朝的統治者想要改變這種習俗,但終究還是因為喜好者過於龐大而不得不放棄。到了清朝末期,西方文化侵入中國,乃至到中國解放,成立共和國,纏足這一習俗從未斷絕,甚至於到了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在很多封閉落後的地區,仍保留著纏足的思想。由纏足所帶來的貞潔觀的顛覆對古代婦女的影響竟然如此深遠!

小結為何維新人士對解放"小腳"如此之熱衷呢?其實不難理解,在父系社會,"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男性作為社會的根本,自然是難以撼動的,於是便只能從地位低下的女性下手。當然這只是其中一點原因,另外一點原因便是女性纏足所體現的貞潔觀,對於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的中國來說,是一個恥辱的印記。

因為在發達國家的普遍認知裡,中國是一個遍地都是"小腳"女人的國家。他們急於擺脫掉這種恥辱,因而對此極為熱衷。換個角度思考,男性真的不知道女子纏足究竟要承擔著怎樣的痛苦和折磨嗎?他們不可能不知道,但為何不會去正視這個問題呢?一旦正視這個問題,便意味著他們要承認這當中的不人道,正視這個氤氳了千年的瘡疤,正視這當中滋生的無數陰暗與種種不可為人所知,然而卻是彼此都心照不宣,從不願提起的事實。纏足,並不僅僅只意味著女性貞潔觀念的顛覆,而是封建社會女性地位變化的一個分水嶺。

參考文獻:《明史》,《宋史》,《歷史的碎片》,《纏足史》

相關焦點

  • 揭秘古代裹小腳恐怖過程 X光下的小腳骨骼已畸形
    揭秘古代裹小腳恐怖過程 X光下的小腳骨骼已畸形時間:2017-08-09 15:32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揭秘古代裹小腳恐怖過程 X光下的小腳骨骼已畸形 在中國古代,裹小腳似乎是漢族女性的一種普遍現象,不然就嫁不出去人,不知道古代是否真的有那麼嚴苛不裹小腳就嫁不出去人
  • 「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古代為何要用裹小腳的方式對待女性
    古代女性為何纏足?本文將從纏足的原因談起,看古代的女性角色。(一)、男尊女卑,那個時代的悲哀自南宋興盛以來,發展到明朝是為巔峰。那個時候,女人們若是腳掌過大,總是會被人恥笑。一直到清朝,還在延續著這個陋習。
  • 揭秘古代裹小腳恐怖過程,流傳千年的變態審美觀(X光下小腳骨骼完全...
    在中國古代,裹小腳似乎是漢族女性的一種普遍現象,不然就嫁不出去人,不知道古代是否真的有那麼嚴苛——不裹小腳就嫁不出去人。從今天來看,女人裹小腳實在看不出有任何的益處,唯有古代那個變態男權社會下供男人們欣賞愉悅而已。
  • 非洲版「裹小腳」,女性從小就要切嘴唇放盤子,盤子越大彩禮越高
    非洲版「裹小腳",女性從小就要切嘴唇放盤子,盤子越大彩禮越高「事物的發展總是在波浪式的前進,螺旋式的上升。」這是中學時代政治書上的一句名言,也是經常被反覆的引用,告誡大家,歷史的發展中總是充滿坎坷荊棘的,不過從整體上來看,整個社會還是在不斷進步的,比如我國歷史上的封建社會,雖然飽受批評,也曾幾經墮落,但是總體來說還是一直在進步階段!與人類文明發展一同出現的還有一些非常奇葩的陋習以及審美,而這些糟粕也正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從而逐漸被取締。
  • 讀《西遊記》,通過三個女性看吳承恩的婦女貞潔觀和倫理觀
    受時代影響,作者吳承恩基本堅持古代的婦女貞潔觀和封建倫理觀。女性不可失節,失節的女性基本選擇了自殺,像唐僧母親即是;封建倫理有序,不能紊亂,特別是出身高貴的王后娘娘一般由於種種原因不會失去貞潔,像金聖娘娘即是。下面,通過小說中三個女性的遭遇來說明這個問題。
  • 比裹小腳更殘忍,致使無數女性死亡的竟然是它
    古代中國,女性以三寸金蓮為美,大腳是嫁不出去的。同樣,在古代歐洲也有這樣畸形的審美,那就是蜂腰。顧名思義,蜂腰就是蜜蜂的腰,細到極致可怕的腰。中國女性裹小腳,走路會變得艱難,嚴重會導致殘廢。束腰呢?隨著束腰的女性日漸增多,為了方便,就有人發明了一種專門的束腰裝備——胸衣,來取代布條。
  • 古代女人為何要殘忍裹小腳?這個習俗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看劉蘭芝的纖纖細步,她搖搖欲墜的身姿,可以判斷出這個美麗的古代女子,是纏過足的。這纏足在古代是一種普遍現象嗎?裹小腳疼嗎?當然疼了。可是這樣一個傷害女性身體甚至心靈的習俗,卻延續了千年,它伴隨著中國走過了幾千年的歷史。
  • 古代女性的漢服下穿的是什麼?中國女性內衣的發展和變遷
    不同於男性只遮下半身,女性還把上半身給遮起來。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女性上身的內衣簡直反應了人類的當時的文化和觀念還有文明的進步啊!伊旬園當然,不同於外在的衣物(漢服)發展的那麼早,內衣的發展可以說是更加的隱晦和晚的。
  • 中國古代女性的「貞節觀」是如何形成的?
    作者|我方團隊明清《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字數:898字,閱讀時間:約2分鐘答:中國古代的貞節觀是隨著朝代的改變而一直在變化的準確地說,貞節觀是特定時期的產物,在中國古代社會初期,是沒有貞潔觀的。隨著歷史的發展,文化越沒落,社會越封閉,「貞節」這個詞就越是強烈。在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發展進入上升期和繁榮期,不僅在各項制度,對外政策和外交方面都放開,對於女性來說也沒有太多的道德約束。
  • 和裹小腳一樣的陋習,流行於宋朝,嚴重破壞女子身心健康
    古代有不少的習俗流傳至今,雖然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習俗,但也是有好有壞的,其中裹小腳這個習俗,大家都不陌生,女子很小的時候,就被裹成三寸金蓮,當時以此為美,可實際上,這是一種陋習,破壞了女子的身心健康。當然,裹小腳是現在說的比較多的一種陋習,在古代,還有一些陋習,和裹小腳一樣,在宋朝的時候,就因為程朱理學的盛行,人們觀念的轉變,一時間社會上開始流行裹胸,宋朝的女子以平胸為美。
  • 古代女性喜歡纏成小腳,只為了1件事,實在是可笑!
    本文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古代女性喜歡纏成小腳,只為了1件事,實在是可笑!提起古代女子,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裹小腳這個名詞,而裹小腳這個習俗也曾經被評為中國十分不好的習俗之一,中國的女子也因為裹小腳受到了很大的摧殘,那麼讓小編十分疑問的是,為什麼古時候的女子們都要裹小腳那?難道是有什麼不得不裹腳的緣由嗎?再說為什麼古時候的女子要裹小腳之前,小編先來給大家說一下裹小腳是一個什麼樣的習俗。
  • 古代女性都穿什麼鞋?看完慶幸封建時代過去,女性地位提高……
    從遠古時期用獸皮或者樹皮樹葉當鞋,到現在各種款式和材質應有盡有,女性腳上的鞋經歷了太多的變遷。腳上小小鞋履的變遷史,也體現著女性的社會地位的變化……無論是壓迫女性的「三寸金蓮」,還是「形同高蹺」的花盆底,女性腳上的鞋一直都是一個時代的象徵。接下來大開眼界的時間到,中國女性穿鞋史來了哦!
  • 郭宇寬:裹小腳不是儒家傳統
    那就是中國過去之所以有女人裹小腳的習俗,是出於儒家傳統。如果這個結論屬實,儒家的理念實在是太反人類了,至少是壓迫女性。 不過我最近幾年真正用了些心,發現事實並不是那樣。從儒家的主要經典裡,尤其是先秦儒家,很難找出儒家歧視女性的證據。倒是基督教更有很多白紙黑字論證女性對男性依附關係的文字,比如《聖經》裡「哥林多前書」中講「男人是女人的頭」。
  • 中國裹小腳不足為奇,這些國家才是真可怕
    古人的審美跟現代人有很大差異,現在年輕小姑娘雖然以瘦為美,但總體還是尊重身體發展的自然規律,以健康為主。但古代就不同了,一旦哪種審美流行起來,人們則會盲目跟從。比如中國古代在很早就開始流行過纏小腳,並在民間廣為流傳,一直到近現代,這一陋習才徹底消失。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談談古代女性髮飾的發展
    對於女性來說,一個好看的髮型,往往是一種美麗的象徵,而中國女性的髮型,從人類開始出現,人們就開始利用外部工具進行編制。古代女性的髮型也展現一種典雅的美感,隨著時代的變遷,髮型也變得更加豐富多樣,這也體現出中國對於美麗的追求從未停息,所以對於髮型上的審美,也在不斷進步。
  • 封建時代的惡習裹小腳被廢除後,現在只有此地能夠看到
    纏足又稱「裹小腳」,如今普遍認為起源於五代,它是用布帛之類物品纏繞包裹腳部,強行改變生長狀態,以達到束腳的目的。在中國古代,男性的審美觀點大多畸形,認為女子需要坐守閨房,不得東奔西走,應該遵守「三從四德」,不能無禮待人。所以活動範圍的限制就要從腳做起,不僅要從心理上禁錮住女性的思想,更是要從身體上約束住女性的行為。
  • 江南無聊文人的惡趣味,讓中國女性被戕害千年,社會地位越來越低
    但是換一個角度,如果幾百年後,後人看我們現在的女性隆胸、豐唇、整容、削骨、打玻尿酸、穿高跟鞋,可能也覺得匪夷所思,無法理解。 原因無非是一個,社會在發展,時代變了,人對許多事情的看法也會變。但有一點不太容易變,那就是第一,女性愛美,而且多數是會迎合自己所處的時代的審美觀,第二,漂亮的女人啥時候都是稀有資源,都能得到比其他普通人更多的機會。
  • 中國古代女性化妝及發展歷程
    另一方面,隨著古代社會由野蠻向文明的轉化,人的審美意識的還在慢慢發展,關於人類自身美的觀念也還步形成並發展起來。與此同時,對於能夠集中顯示一個人精神風採的面部容貌的美自然更為注重了。在情感交流和性選擇的過程中,容貌的美醜好惡在決定成敗得失方面往往起著重要作用,甚至成為關鍵因素。這種情形在男性(特別是富有和擁有權勢者)選擇女性時表露得更明顯。
  • 古代男人為什麼喜歡女人裹小腳,朝廷屢禁不止,原因很病態
    裹小腳是什麼時候剛開始的?小腳,是古時候中國社會發展最為人詬病的毒螫之一。上至王室貴族、豪門深宅,下到尋常巷陌、普通民眾風塵女子,莫不以裹腳為恥,乃至以不裹腳為恥。儘管裹腳的弊端昭然若揭,裹腳的作風卻層出不窮,久盛不衰。裹腳,這一中國特有的社會現象,正伴隨著它的最終一代踐行者的降低邁向衰落。
  • 南唐後主李煜這一變態嗜好,害苦了中國古代女性
    這首詞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千古絕唱,作為一代君主其文採與浪漫主義情懷在這片詞中展現的淋漓盡致,可就是這樣以為充滿詩情畫意,縱情山水的帝王卻因為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癖好還可憐中國古代的女性,女性們飽受數千年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