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帝的故事中,亞當與夏娃在上帝的伊旬園中快樂的生活著,全身不著一縷,日子過得也是相當的歡樂。只後被索給誘惑,吃下了罪惡之果(蘋果),開始有了羞恥之心,在被上帝趕出了伊旬園,開始用樹葉來遮擋身體。
不同於男性只遮下半身,女性還把上半身給遮起來。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女性上身的內衣簡直反應了人類的當時的文化和觀念還有文明的進步啊!

當然,不同於外在的衣物(漢服)發展的那麼早,內衣的發展可以說是更加的隱晦和晚的。我們都知道漢服的發展和變化,而對於古代女性漢服下面穿的是什麼?因為這話題的隱晦,了解的人並不多。那麼讓我們看來看看中國婦性內衣的發展和變遷吧。真正成形的內衣是在先秦時期。那時稱之為「褻衣」從字面意義我們也能理解古人對這一方面的避諱,如果我們現在一直接受的教育,也是如此。
到了漢服,說法了有了變化,叫做「抱腹」或者是「心衣」。這兩者其實大體上的差別並不大,「抱腹」的上端是系帶,而「心衣」的上端是鉤肩和襠。從圖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區別來。相傳昭君出塞時,帶去塞外的除了種子、書籍、冶煉術以後,還有的就是昭君自用的物品,就包括好幾大箱的衣物,裡面就有「心衣」。從外形上看,比較像如今現代女性的吊帶。只不過古代女代是穿在裡面。
到了南北朝時期,中原與北方遊牧民族的交流變多。遊牧民族的「兩當」傳入中原。其實,以內衣的發展史來看,都是布料越來越少,哪有布料越來越多的道理。很多人認為,「兩當」並不是內衣,而服裝的一種結構,而且,「兩當」與南北朝的一種鎧甲很相似。
隋唐時期是中國古代女性最為開放和美麗的時期。這個以豐滿為美的朝代,有了不系帶的內衣「訶子」。唐朝的女性服裝這當時的社會風氣一般,對女性非常的開放和友好。而「半露蘇露的裙裝」大行其道。身披透明的羅紗,內衣清晰可見。這個時期,有錢人的內錢可講究了,面料色彩繽粉,花紋繁華。而關鍵的是,內衣是無肩帶式的。
而宋代的時候,稱做「抹胸」。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所以當時抹胸也叫做「抹肚。整個人體的上半身都被遮住,用紐扣或是系系連接。可以是單層的也可以是夾層的。和其它的朝代一樣,貴族多用比絲織品,再繡上寓意美好的圖案。而平民女子,用為柔軟的棉布。
而到了元朝,女子的內衣稱做」合歡襟「與其它朝代的不同在於,改為了從後向前系束的方式。後背沒有布料遮襠。胸前用繩帶系束拉緊。有點類似於如今時尚女孩的前系式胸衣。
而明代時期,女民的內衣稱做「主腰」,因為系帶太多,其主要作用就是收腰。看起來有點像背帶褲。
到了清代,也是我們最熟悉的肚兜了。大概是年代比較近,出土的文物還不少。關於肚兜這一塊,長什麼樣的大家都很清楚,一般為缺一角的菱形。上面和兩側有系帶。穿的時候上面的系帶系在脖子上,兩側的系在腰後。肚兜多用棉花或是絲綢,繡上精美的刺繡圖案。
再之後,西方的內衣開始傳入我國,女人的內衣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在如今看來,這一塊可以說已經不是古時代普通人可以自己用針線做出來的。內衣已經成了女人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不管什麼樣的款式、顏色、質地都是應用盡有。在設計上也越來越科學和人性化。這條龐大的產業,不知養活了多少人。每年的維密走秀更是一場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