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清初大規模的實地測繪地圖,有何重要成就與意義?

2020-12-12 芳談歷史

中國是亞洲最早舉辦國家地圖測繪的國家。早在十七、八世紀的清初康熙朝,就開始考慮並實施全國性的大規模地圖實測工作,經過大約10年的時間,基本上完成了全國各省地圖的實測工作,於康照56年(1717年)製成《皇輿全圖》。

後來,乾隆21年(1756年),當時的乾隆皇帝繼續派員前往天山南北各地從事地圖測繪,編成了《欽定皇輿西域圖志》,於乾隆26年(1761年),在康熙時地圖測繪成果的基礎上,彙編成《皇與全覽圖》,又稱《乾隆內府與圖》,《乾隆十三排地圖》。至此,在我國東至大海,西至蔥嶺,南達南海諸島,北接西伯利亞的廣大範圍內,有了我國第一次大規模的普遍的實測地圖成果。其規模之大是國內前所未有的,而且也為清末民國初所不及的。

一、清初測繪地圖的巨大成就

康熙時明令測繪的《皇與全圖》和乾隆時補測、繪製的《皇與全覽圖》是中國歷史上,經實地勘測,併兼用天文、大地三角測量等現代科學技術完成的全國性的、內容最為詳盡的實測古地圖。尤其康熙主持實測地圖,不僅為中國科技史增添了重要的一頁,而且在世界測繪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居於當時世界領先地位。

正如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指出的,不僅是亞洲而且也是當時世界上所有地圖中最精確的。清同治年間胡林翼改編成《大清一統與圖》,公開發行,成為1934年上海申報館出版《中華民國新地圖》之前一百數十年間中國各種一覽圖的藍本,以至民國初年十萬分之一調查圖也是以該圖的控制點為依據。

二、清初測繪地圖的重要意義

清初大規模的全國地圖實測工作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於完成了上述兩幅巨大的同比例不同圖幅的《皇輿全圖》,而且還附帶解決了若干很有價值的問題。

首先,康熙帝玄燁在著手全國地圖實測工作之初,即曾注意並果斷地裁定統一而固定的測量尺度。當時先行調查各省習用裡程,得知計數長度極不致。為實施全國測繪必先規定統一的測繪尺度,康熙皇帝親自裁定,地球經線一度長度以200裡計算,1裡=180丈=1800尺,欽定工部營造尺,規定以該尺為基本計數單位。

當時法國的米制尚未確定,他們所用之尺度為「劉」( Lieue,古代法裡)、「篤亞斯"( toise古代法丈),中國的10裡恰合1「劉」又合2853「篤亞斯」。這就是當時使用的單位。此次以地球經線弧長來規定尺度的辦法,遠較法國十八紀末以地球赤道長度規定米制長度為早。

第二,康熙41年(1702年)曾測定在通過北京的標準經線上測量了從霸州至交河間的直線距離;康熙49年(1710年)又在黑龍江齊齊哈爾以南、北41度至47度之間實地引繩丈量每一經線的直線距離,發現緯度愈高,每度經線的直線距離愈長,最早提供了地球為扁圓形的實測證據。當時十八世紀初年,正是牛頓理論的扁圓說與喀西尼(Cassini)錯誤的實測所得之長圓說分壘對時,尚無定論之時,而中國測量已有較確實的結果,使牛頓的地球形狀橢扁之說在中國首次得到證實,實為世界測地史上的一大貢獻。

第三,乾隆朝皇輿圖準確地繪出新疆羅布泊的位置,系在北緯40°40′,但後來該湖泊見之於北緯40°以南,引起地理學者的注意,復往調查,始知該湖位置變化,證實其為遷移湖。再者,原皇與圖顯示了逐部海岸地形的快速變化,例如山東大汶河口的海岸原系平直,後因成豐5年(1855年)黃河在儀封決口,河道北移,才形成向海突出的三角洲。又如長江口的崇明島原圖指出當時長江北口還很廣闊,呂泗場靠近江口,和以後的地圖比較可知海門以東地段泥沙淤積很快,由此可以推算海岸線外移的速度。總之,該圖為古地理的比較研究提供了地圖資料。

第四,清初皇與圖測繪了西藏中尼邊境的世界第一高峰,首次標繪出世界最高峰之名為珠穆朗瑪峰,比之英國人稱之埃佛勒斯峰要早130多年。該峰在西藏地方的實際名稱第一次出現在我國輿圖上,成為山峰名稱來源的史料依據。

第五,康熙、乾隆朝皇輿圖的數學精度由於採用和實施了審慎而周密的三角控制網的測算量出一連串三角形,並通過平面三角計算,得各點坐標,用望遠鏡測定夾角,並先對基線作準確的測量,然後用三角法運算,由近及遠,或用已知測繪點返求、複測,得到較好的結果,使新測地圖具有相當的精確度,成為中國地理地圖事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三.清初測繪地圖中的都市圖

清初全國性大規模地圖測繪曾附帶產生了若干局部地圖。首先是《長城地圖》,該圖表示了長城300個城門、堡壘、城寨,以及附近的山川、地形,圖幅長達5米,圖上方位為上南下北。此圖國內已不存,據稱今羅馬教廷圖書館尚存此圖。除了《長城地圖》而外,以《北京都市地圖》為最重要。

該圖當時是作為開始試點測繪的,包括市區和近郊區,詳細地繪製了城市建築物,但原圖國內也已無從得見。據稱現存於日本的有《乾隆京城全圖》(原圖無名稱),比例尺六百五十分之一,1940年(昭和15年)7月「輿亞院」華北聯絡部政務局調査所曾將該圖縮印,比例尺改為二千六百分之ー,由北京新民印書館印刷,裝訂為17大本(17排)附有解說和索引。

《乾隆京城全圖》局部圖

《乾隆京城全圖》解說「北京故官博物院文獻館所藏北京地圖中有一摺疊巨本,凡為幀五十有一,幀高各84釐米,橫26釐米,設平鋪之,可為莫大巨幅,其高當14.1米,橫當13.3米,比例為六百五十分之一……北京圖書館又藏有《大清皇城宮殿衙署圖》,繪法精詳,實為清初之最。」遠在清初之際能制這明細準確的都市圖,在地圖史上是個奇蹟。

相關焦點

  • 地圖的「畫繪」與「測繪」
    毋庸置疑,這也要求繪製者有相當好的繪畫基礎。古代山水畫法繪製的地圖中國古代地圖主要採用計裡畫方之法和傳統山水形象畫法進行繪製。計裡畫方,據文字資料記載,始於我國晉代裴秀提出的「製圖六體」原則,分率、準望、道裡、高下、方邪、迂直,前三者大致相當於現代地圖的比例尺、方向和距離,後三者用於校正實測裡程。
  • 圖說古代地圖測繪的那些事
    書法展訊國內最大書法展賽訊息發布平臺詳情請關注本公眾號,並點擊菜單徵稿公示欄獲取最新最全的書法徵稿啟事測繪古已有之,並且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成就。古代科技雖不及現代發達,但地圖測繪的方法可謂豐富多樣,其中的許多方法對於後世的測繪工作都有深遠影響。為紀念第16個全國測繪法宣傳日暨國家版圖意識宣傳周,本版特約系統內外書畫家以書法繪畫的形式,圖說古代歷史中有關地圖測繪的那些事。記裡鼓車古人繪製地圖有著自己獨步天下的辦法。夏禹治水時期,「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其中的準繩和規矩就是當時所用的測量工具。
  • 測繪科普——地圖學發展簡史及現代地圖學進展的基本情況-宿遷市...
    雖然我國古代歷史上出過一些著名的地圖學家和一批有很高水平的地圖作品,但是到了近代,由於外來的侵略,內部的腐敗,國勢日衰,我國地圖製圖水平比西方落後。儘管如此,我國地圖製作也取得一定進步。我國是亞洲最早進行地圖測繪的國家。清康熙年間,開展全國大規模測量。後編成《皇輿全圖》。該圖在繪製的方法、精度、範圍和內容上,在當時都有較高水平。
  • 清初《皇與全覽圖》的繪製,完美詮釋了我國清代洋為中用的嘗試
    在這徵戰南北的激烈鬥爭中作為重要工具的地圖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同時,當時地圖測繪上的不少問題也有所暴露:有些地區未經實測,粗略模糊,不能應用;有的地區測繪不精,內容不詳,不合要求。因此,在公元1686年時玄燁便要負責編一統志的官員們廣泛搜集資料,並將各地「阨塞山川……畫地成圖」。
  • 新聞辦舉行發布會介紹我國「十五」測繪成就等
    今天,我們請來了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局局長鹿心社先生,介紹我國「十五」期間的測繪成就和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1:50000資料庫情況,還有國家測繪局副局長李維森先生。    現在請鹿心社局長介紹情況。
  • 地圖:從古到今的「神器」
    從某種意義上說,地圖是最形象的符號,原始地圖可以跟圖畫一樣,把山川、道路、樹木如實地畫進地圖裡,作為打獵和出行的指南。  我國歷史上,曾流傳著許多有關原始社會時期人們製作地圖的傳說,最早可追溯到黃帝時代。據說,黃帝時已經有表示「地形物象」的地圖。  我國民間流傳著《河伯獻圖》的神話故事。
  • 古代地圖簡史: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繪製地圖的國家之一
    地圖的重要意義正如韓非子在《韓非子·五蠹》中所說「獻圖則地削,效璽則名卑,地削則國削,名卑則政亂矣。」賈耽主持繪製了唐朝疆域及周邊國家全圖——《海內華夷圖》,僧一行主持了我國最早的子午線測量工作,在地圖測繪史上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賈耽在唐順宗時期曾任宰相,從小就對地理學有濃厚的興趣。唐德宗貞元元年,賈耽開始主持繪製《海內華夷圖》,歷經十七年才得以完成。該圖詳細描繪了唐朝疆域及周邊國家情況。
  • 三幅圖看懂清代疆域地圖測繪
  • 戰前秘密測繪中國地圖的日軍,和用光緒年間地圖打仗的國軍
    遠在中日全面開戰以前,他們就派特務對此進行了論證測繪。在1936年2月10日至3月12日,侵華日軍東北軍軍部南滿鐵路建設局,還派出了工程師趙七兆、趙寧,會同當時的哈爾濱鐵道學院教員松山信輔,對德州至石家莊路線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秘密實地勘測。
  • 我國地圖起源哪個朝代和軍用地圖的出現
    不過從運用地圖指導軍事行動的角度看,它又是自古以來軍旅之事的重要方面。我國歷史上最早使用地圖,可以上溯到「史皇作圖」的傳說。據說史皇為黃帝臣子,曾圖寫地形物象供人參考。後來黃帝與蚩尤發生戰爭,擒殺蚩尤於冀州之野,大概史皇繪製的地圖就在戰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這種圖的樣式和質料,今天已無從稽考。到了大禹治水時代,出現了鑄於鼎上的地圖。
  • 手上有測繪資質需要中級測繪工程師可用於相城
    手上有測繪資質需要中級測繪工程師可用於相城專業代辦廣東省測繪乙級資質,全程專業辦理,不過不收取,也專業提供測繪資質需要的專業技術人員配備,其中有中級測繪工程師、高級測繪工程師、初級測繪工程師等專業的職 稱證書,廣東省省內全程辦理,優惠價代辦,有需要辦理的單位聯繫陳經理
  • 中國的逆天文物:地圖
    ,還要求有一個強有力的大一統中央集權王朝,有無數官吏掌控地方,興修水利,編撰方志,實地測繪。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逆天文物自然不少,不過正因為太多,就難免有滄海遺珠之憾,古地圖正在其中。由於我國測繪行業的保密制度和地圖出版的審核管理都非常嚴格,古地圖又涉及到歷史疆域,所以許多具有重大歷史意義,本應該屬於文物的傳世古地圖要麼不為人知,要麼就被束之高閣。關於海外文物回歸的新聞中,也幾乎沒有古地圖什麼事。
  • 我國南極考察隊員著手測繪拉斯曼丘陵地區地形圖
    新華網南極中山站12月26日電(記者張宗堂)中國考察隊員25日開始在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區布設照片控制點,為今後即將開展的航空攝影測量做準備,以解決我國無拉斯曼丘陵東部地形圖和西部地區地形圖更新等問題。    由於這一地區地理環境特殊,測區控制點分布只是在島嶼和露巖區,而且所有點的布設只能採用人工方式進行。
  • 珠峰測量有何價值?為何不能用無人機?
    此次測量珠峰具有什麼意義?測量過程中運用了什麼新技術?未來會有什麼新手段?為此,羊城晚報記者採訪了中山大學科學研究院院長、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程曉。珠峰高程測量取得重大技術突破記者:測量珠峰有何重要價值?
  • 兩臺灣人在大陸非法測繪被捕 截獲國家絕密資料
    據調查,他們持有地理坐標系統經緯度精確到秒的「新版中國電子地圖」,通過實地非法測繪,將中國大量公共安全設施、國家經濟命脈、軍事設施的機密地理數據都標註出來,並把獲取的信息向境外出售。  據人民網報導,這兩人在一家外國公司工作在大陸已活動多年,特別是2000年以來,陸續以辦合資公司的方式,在大陸許多地方收集電子地圖,實施實地測繪。  相關部門調查後發現,他們開辦合資公司的實際目的,是搞實地的非法測繪,製作詳細、精確的電子地圖,向境外出售。
  • 世界地圖|康熙皇輿全覽圖
    「輿」的意思是車的底座,用來承載物體的,因為地圖上有山川、城鎮、四方地物,所以古人就把地圖叫作輿圖,把地理學叫作輿地學,甚至把看風水叫作勘輿學。清廷中央政府十分注重運用輿圖來標明疆域範圍,並力求地圖的精確性。
  • 與前衛暢聊古地圖|《地圖:誰主沉浮?》新書品鑑
    地圖從何而來?為誰而生?讓我們走進地圖世界,一窺地圖的前世今生。有了地圖,即知天下之濱,測圖可知曉天下,以圖可分封天下,以圖可管理天下。比如:三國時期吳國丹陽太守萬震所著《南州異物志》對南海諸島進行了詳細的記載。這說明在東吳,地圖不只局限於陸地上,連同海洋測繪都已經進行了實踐。南海島礁、暗礁如此生動的描述,距離、方位乃至海底地理構造如此準確的表述,足以證實東吳的實地測繪、地圖使用已相當發達了。
  • 中國古代影響最大三張「全國地圖」 測繪地形古已有之
    但有三張地圖影響最大:一是《九鼎之圖》,這是傳說中的第一張全國地圖,「大中國」概念誕生;二是《秦地圖》,這是第一張真正意義的全國地圖,「大中國」的版圖形成;三是《十道圖》,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張全國性測繪地圖,「大中國」疆域走向精準……中國最早的一張全國地圖《九鼎之圖》——「自東極至西極
  • 上海測繪院推首張英文旅遊地圖 小籠包大閘蟹上"城市指南"
    「現今市面上發行的英文地圖,大多是免費廣告圖,或是旅遊攻略配送的簡單示意圖———內容有短板,紙張質量也堪憂。」之前很難想像繁華的大上海竟一直缺少一份專業權威、攻略與地圖相結合的英文地圖。「地圖是最好的領路人,測繪工作者有責任拿出專業態度『以正視聽』。」  在如今智能為王的「發條世界」,在都市中迷路,幾乎不太可能。紙質地圖在一代又一代測繪人手中求變求新求突破求生路。
  • 中國測繪 | 新版《湖南省地圖集》傳承湖南製圖歷史
    圖1:新版《湖南省地圖集》近日,針對新版《地圖集》創作歷程、主要內容、特色和意義等方面的問題,《中國測繪》雜誌記者專訪新版《地圖集》的主創團隊——湖南省第三測繪院。區域地理部分包括各地級市(州)與縣(市、區)地圖、城區圖和文字概況等,全面詳細地反映各地歷史沿革、人口民族、自然資源環境、經濟發展等內容。索引部分,將各縣(市、區)地圖中涉及的鄉、鎮、街道及景點的頁碼及位置列出,以首字筆畫排序,便於檢索。記者:新版《地圖集》能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它有什麼樣的重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