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5 22:19 |浙江新聞客戶端 上虞區融媒體中心 通訊員 吳亞妮 記者 沈嘉玲
近日,紹興市研學共同體、上虞區第十二屆課堂教學藝術節小學數學「課程思政引領下的活課堂」研討活動如期在蓋北鎮小舉行。
本次活動既有來自我區豐惠中學、崧廈中學、小越中學四個學區內的小學數學骨幹教師,也有來自紹興市內其他縣市區的小學數學研學共同體成員。蓋北鎮小及棉糧小學全體數學老師共同參與了本次活動。
據悉,本次活動的主題是「課程思政引領下的活課堂」,活動分課例展示和課後研討兩項議程進行。
第一節課由蓋北鎮棉糧小學數學教師顧婷婷展示的二年級上冊《認識時間》。顧老師從充滿濃濃的愛國情懷的開國大典出發,將這個重要的時刻烙印在學生的心中,而後選用3時15分、3時30分、3時45分三個時間引出本節課的知識點: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鐘,分針走一圈是60分,時針走1大格是1時。教學目標明確,結合生活幫助學生認識時間。
第二節課是由來自諸暨市暨南小學的數學教師黃天飛展示的六年級上冊《節約用水》。黃老師從觀看上虞的美景導入,激起學生對故鄉的熱愛,讓學生感受到家鄉之美離不開上虞之水,引發學生對水資源保護的思考。再以水龍頭滴水現象展開,讓學生主動設計實驗,探討實驗的步驟。在實驗過程中,黃老師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增強學生的活動經驗,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並用心體會節約用水的重要性。
第三節課是由蓋北鎮小數學教師倪維群展示的六年級上冊《認識百分數》。倪老師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通過蓋北葡萄產量、葡萄含糖量、恩格爾係數等,探究了百分數和分數的關係、百分數的意義和作用。
第四節課是由蓋北鎮小鄭維榮老師展示的五年級上冊《三角形的面積》。課始,鄭老師藉助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回顧,為學生搭設好通往新知的橋梁。課中,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發現並總結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數格法、割補法、拼補法,進一步體會轉化思想的價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並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課後,紹興市研學共同體成員、諸暨市楓橋鎮小教師王海燕和小越街道中心小學教師徐金春結合本次活動主題對四節課進行了精準點評,並結合課例交流了小學數學課堂落實課程思政理念的具體策略與路徑。
活動最後,紹興市教育教學研究院小學數學教研員徐雪剛對活動進行了總結。並從「什麼是課程思政」「為什麼要課程思政」「怎樣進行課程思政」三個角度進行了具體解讀,從學習行為、教學內容、課程背景、學習素材四個維度指出教師們要有培養科學嚴謹的態度,崇尚理性思辨的精神,提升數學審美的眼光,養正家國認同的情懷。
160890597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