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席捲全球的疫情使我們改變了習以為常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藝術院校的教育教學方式也在與時俱進,當前開展的線上授課不但考驗著教師原先課題的實現方法,也促使廣大教師們思考什麼樣的課題訓練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之下能保有切實的價值與意義。
西安美術學院一直以來注重在課程教學中教育引導學生立足時代、紮根人民、深入生活,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使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增強文化自信。
在疫情發生之時,陝西1000多位醫務工作者響應國家的號召,積極投入到武漢戰場,其中大多都是80、90後的年輕一代,他們在危險時刻,沒有猶豫、沒有膽怯,衝到前線。
我們應該在藝術的課堂中把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家國情懷表達展現出來,師生們這樣說。
醫護工作者形象照片。
回溯歷史,用「藝術」為人類爭取「生存空間」的最大關懷,必然想到魯迅先生,在中華內憂外患的艱難中開啟中國近代版畫「新興木刻運動」的篇章。懷抱著這份觸動,西安美術學院《赴鄂醫護工作者木刻肖像創作》活動拉開序幕。學院版畫係為英雄創作的邀請發出後,陸續收到西安交通大學第一、第二附屬醫院,陝西省腫瘤醫院和陝西省中醫醫院眾多赴武漢參加抗擊疫情工作者的回覆郵件,師生們通過他們的文字和照片,從中華美育精神的角度深入了解藝術如何反映抗疫、展示精神、描述生活。他們用手中的刻刀書寫刻畫,記錄那些點點滴滴的難忘時刻,以此傳達年輕的藝術家們對生命的關懷與敬重。
醫護工作者形象照片。
結合這次課程思政課程的實踐與探索,版畫系主任許教授說:「解放區木刻是我們在陝西延安發生的偉大藝術形式,疫情後醫務工作者平安歸來,藝術家用木刻的方式給他們造像,這是繼承延安木刻的光榮傳統,為這場抗疫的英雄造像,是木刻的使命與擔當,也是我們藝術工作者對文化自信的一種理解。」
木刻創作。
版畫系陶老師在課程指導中指出:「學院的課程教學一直以來都比較關注國家與社會的當下現實,針對此次疫情的發生也及時做出了針對性的課程計劃調整。從本次課程思政的實踐課堂來看,同學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運用自己的藝術語言對公共事件做出正確的理解與反映,大批的作品中承載了親歷者至深的態度和情感,作品都表達出了對赴鄂醫護工作者的崇敬和讚美,隨著時間的發展,同學們將來回看這些作品一定會有很深刻的意義。」
木刻創作。
版畫系學生朱戈:「在此次不同以往的課程中,我們又回顧到疫情初期的緊張時刻,每個時代都有一群偉大的無私奉獻者,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擁有高尚品格的人從不缺少,尤其在國家和人民遇到重大災害的時刻,擁有為國捐軀精神品質而抗擊疫情的白衣天使們,都值得被我們永遠銘記!」
木刻創作。
版畫系學生倪燕子:「這次開展的課程思政課堂,是以近期全國的防疫工作為感想而創作,突如其來的病毒肆意擴散在那座城市裡,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美麗的白衣天使們逆行而上,守護著各方,支援著前方,讓越來越多的患者跑贏時間,他們挺身而出成為國家、人民的保障。我很榮幸這次有機會給為陝赴鄂醫護工作者進行肖像木刻創作。」
木刻創作。
授課教師楊老師:「這次以課程思政為實踐而開展的創作,鼓勵了我們年輕的版畫人用刻刀記錄歷史,從另一個角度另一種職業精神中體悟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我們相信當個人情懷與時代交織碰撞一定能創造出被世人銘記的藝術作品,這是我們新時代教學工作的最大收穫,也是藝術為時代立傳的永恆主題!再次誠摯地感謝所有的醫護工作者的無私付出!」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