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嗎?膠東過年傳統習俗,接年與送年!

2020-12-19 三線備忘

越來越多的人在感嘆「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我頗受家鄉青島嶗山一些傳統的過年習俗的影響,至今保留著老家過年的一些習俗。

今天就一起翻一翻我記憶中的過年的老習俗,看看年味到底上哪裡去了?

01過年不僅僅有「過」年,還需要接年和送年。

過年的習俗想來現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是過的,但是如我老家膠東一般,有接年還有送年的想來應該不是很多。

在我老家,過年的是分三個階段的:接年、過年、送年,這讓我每逢過年總是儀式感滿滿,如果不接年,不送年,總感覺這個年過的並不圓滿。

02接年:關於接祖宗回家年的習俗

記得小時候姥姥和母親總是說「年是要接的,誰家不接年,是沒法過年的」。

最為傳統的接年儀式是在年三十(除夕夜)的傍晚,由主家的(中青年家長)帶領兒孫,打著燈籠到故去的親人先輩的墳前,去請他們回家過年。

老家嶗山接年的過程在我的記憶裡,是極其鄭重的一件事,在天剛剛開始擦黑時,父輩們帶領叔伯兄弟早早的點好燈籠,帶好準備好的「錢搭子」(給祖先準備好的紙錢,放在用紙疊的背搭中),前往東山去請先輩們回家過年。

到了先輩們的墳前,由父輩們點燃「紙搭子」,然後兄弟們要像先輩們招呼一聲「回家一起過年了」,此後再打著燈籠引導著先輩們回家。

接年的儀式年齡很大的,和年齡很小的因為路黑山高是無需前去的,當時年幼的我便在老家的院子中看那遍山移動的燈籠,神秘而又期待,因為只有那移動的燈籠走下山,才能算是真正過年的開始。

遠在外地的遊子們是無法千萬祖墳接年的,他們的接年則是前往四通八達的十字路口,用酒畫一個「門「口(圈不能封閉,要有一個缺口)對著家鄉的方向。然後,依舊是燒「錢搭子」,招呼先輩們回家過年。

03過年:「攔門棍」阻擋瘟疫與孤魂野鬼

關於過年的其他習俗,各地都各地的特色,這裡我就不多說了,只說一下和接年相關的攔門棍。

當接年的隊伍下山返回家中以後,必然要安放祖宗的牌位和掛「竹子」(並非是掛竹子,這是老家青島嶗山、即墨一帶的膠東口音,掛的是從家廟中請回的宗譜),然後要點上香燭、擺上貢品。

這時有一個重要的程序要做的是,拿一根包著紅紙的木棍,橫著攔在大門口的地上,稱之為攔門棍。

攔門棍的主要作用是為了防止那些家中未去接年,遊蕩在外的孤魂野鬼以及各類瘟疫、兇殺惡神的。

只有放好了攔門棍,這時候才算是正式進入過年的程序。

04送年:送走先輩們,保佑新的一年安安康康

既然有接年,必須要有送年的。記得家母在世時為了督促兒孫們嚴格遵循古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哪有接年不送年的,難道一年都要讓祖宗在家中過?!」

老家嶗山農村的送年最初期應該是在年初二的子夜時分的,當日依舊是要包餃子,但是不是除夕夜吃的肉餡的,而是素餡的餃子。

據姥姥和母親的說法,這天吃了素餡的餃子,表示接下來一年會「素素淨淨,平平安安」的度過。

送年最傳統的儀式就是,依舊按照接年的次序,放鞭炮,子夜時分打著燈籠上山,再次燒「錢搭子」。告訴先人與祖輩們,今年年過完了,送他們回來了,千萬保佑來年一家安康。

自祖墳返回家中後,摘下祖宗牌位和「竹子」(族譜),然後再撤掉門口的攔門棍,這時候預示著今年的年過完了。

隨著歲月的變遷,送年的習俗也進一步簡化:

首先是現在很多家庭並非在子夜送年,從而有了母親口中常念叨的「送年送的早,年年過得好」。

其次是已經不再把先人們送到山上的祖墳,而是送到大門口,放一掛鞭炮即可了。

05年味:消失在習俗的變遷中

關於送年、過年、接年的習俗,因為種種原因現在已經開始變遷了。鞭炮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禁燃,上山祭祖已經嚴禁菸火,有的已經無祖可祭奠。

越來越多的現代人,開始春節在一邊看春晚或者外出旅遊時感嘆「越來越沒有年味了」。如果大家保持著如文中所提到的:接年、過年、送年的傳統儀式,還能沒有年味?

如何在現在這個社會保持傳統習俗?留住那些消失的年味?真的值得我們去討論一下的時候了!

06後記

今天這篇文章應該歸功於我固執的姥姥和母親,雖然她們都已遠走,可是種對傳統過年習俗的執著與堅守,讓我至今過年期間,儘量去遵循傳統習俗,今天寫下這篇文章一來是把老家的傳統過年習俗分享給大家,而來也算是對逝去的姥姥與母親的一種懷念吧。

「過年味道」家鄉的年味,藏在青島寄往山西保密信箱的包裹裡

相關焦點

  • 膠東年味記憶:今天是小年,膠東民間有「祭灶」的習俗
    (編者按:本文仍是「膠東年味記憶」話題系列,今天是臘月二十三,農曆的小年,在這一天,膠東民間有「祭灶」的習俗,這個習俗到底有何講究,下面請聽棲霞民俗專家隋建國的講述。)以下是正文——今天臘月二十三,是農曆的小年,這一天在棲霞、招遠、萊陽交界處,鄉村人仍然延續著傳統民俗,小年祭灶就是其一。過年(春節)可分為忙年、過年、拜年三部分,具體是從臘八拉開過年序幕,開始忙年。舊時候的學堂有「過了冬松一松,過了臘八不怕了」的順口溜。
  • 接年——駐馬店網——駐馬店新聞網
    燃煙花,放爆竹,掛紅燈,已是通行的迎新年習俗了,然而,在我的家鄉正陽縣卻有著另一種迎新年的習俗,當地叫作接年。今年的除夕,當羊年春晚節目演到《鄉愁》,離敲響新年鐘聲不到一刻鐘時,兒時與父親一起「接年」的情景又浮現在眼前。
  • 身在外地的膠東人,還記得家鄉的炸面魚嗎?
    身在外地的老鄉們,誰還記得家鄉的面魚?老家在膠東,媽媽講過,他們小時候,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習俗就是炸面魚,當時物質比較匱乏,炸出來的面魚都是按照人頭分好的,每個孩子分得幾個,掛在房梁上,晾乾,饞的時候吃一個,可以放好久,是每年期盼的美味零食。我們小時候,相比較物質匱乏的年代,炸面魚也是七夕節的必備之品,吃著香噴噴的炸面魚,體會著農村過節濃濃的氣氛。
  •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膠東農村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
    清明節是一個節氣,也是傳統的重大祭祀節日,這個節日歷史悠久,悠久到我們已經無法追溯到它是在哪個朝代設立的,不過大範圍的盛行和受到重視是在唐宋之後。每年清明節的時候祭祀掃墓是不變的習俗,當然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的習俗,我們膠東這裡流行吃雞蛋、最近這幾年跟著南方的習俗學會了吃青團,踏青、禁火也是必不可少的。吃雞蛋清明節吃煮雞蛋可能是膠東農村特色,煙臺、青島等地清明節這天早起要煮雞蛋,這個習俗可能是因為清明節跟上巳節融合之後,而流傳下來的。
  • 春節過年,各地習俗您知道嗎?
    以孔孟之學聞達四海,在幾千年的中華民族文化傳承中,尊老敬祖,勤勞智慧的山東人民,把祭祀祖先、祈求豐年、年節世俗、風土人情、娛樂慶祝巧妙地集為一體,獨具齊魯文化特點、鄉土氣息濃鬱的山東春節習俗。餃子是山東人過年習俗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大餐,在曲阜,年夜飯菜無論多豐盛,也一定要有餃子。過年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有的家庭包餃子時,還把幾枚硬幣包進去,誰先吃著了,預示著來年好運。
  • 臨沂過年送禮送什麼最好 還送菸酒糖茶這些都過時了
    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串門走親戚拜年。拜年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也是我們一年中和親戚朋友聯絡感情的方式。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去親戚朋友家拜年一定要帶點禮物。小編帶您看一看帶什麼禮物拜年最好。   走親戚是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在春節時期親戚之間交流感情的活動。
  • 農村人過年的禁忌,你還記得這些嗎?
    農村人過年的禁忌,你還記得這些嗎?我國作為一個有五千多年歷史的國家,自古以來流傳下來很多優秀的文化習俗。在一些重大節日和重要祭祀場合,人們也制定出了一套專屬於那個節日的習俗和禁忌。春節作為我國最重大的節日,有著幾千年的歷史,當然也存在著屬於春節的禁忌規定,你還記得多少呢?大年初一,不能吃藥這個習俗可能很多年輕人都不了解,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因為大年初一,在中國人的心中就是邁入新年的第一天,是非常重要的。
  • 紅包:從傳統習俗到過年政治學
    過年不說「恭喜發財」,說「祝您今年見到毛主席」。這麼一過就是十幾年。而在這樣的形勢下,再加之物質資源的極度匱乏,「紅包」也就在絕大多數地方銷聲匿跡了,少數遵循傳統的老人,也只能偷偷摸摸的塞給自己的後輩。
  • 大年初五可以倒垃圾嗎過年初幾才能倒垃圾?過年習俗禁忌大全
    大年初五可以倒垃圾嗎過年初幾才能倒垃圾?春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講究習俗很多。那麼,過年可以洗衣服嗎?過年初幾可以倒垃圾?2019年春節過年習俗禁忌大全,希望對大家有用!過年初幾可以倒垃圾?初五可以倒垃圾。
  • 圖說膠東人的年:春聯、掛譜、團圓飯、餃子
    此前我們發過不少介紹膠東過年習俗的內容,今天這篇,其實就相當於之前介紹的配圖版。下面這組圖片,就帶大家感受一下,主要內容就是春聯、掛譜、團圓飯和餃子。在膠東農村,打漿糊貼春聯是傳統方式,不過現在金屬的門窗多了,用膠帶的也慢慢多了。
  • 年年過年:你知道年是怎麼了來的嗎?
    本文審稿:邵林,古代民俗文學科普作者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一,是我們的傳統春節,是一年之歲首。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的來歷春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傳統意義上的年節。
  • 年年過年:你知道年是怎麼來的嗎?
    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一,是我們的傳統春節,是一年之歲首。 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的來歷春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傳統意義上的年節。 春節歷史悠久,由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上古時代人們於一歲(年)農事結束後在新一歲開端的歲首,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眾神、祖先的恩德,祈求豐年。
  • 農村這些老傳統習俗,我們還記得多少?尤其最後幾個
    隨著經濟時代發展,城市化推進,傳統的習俗愈來愈少,年味兒也慢慢地變淡,你會感覺同樣是過年,現在和小時候的距離還是蠻大的,農村裡在日常生活中講究諸多,尤其在過年的時候有著許多規矩習俗。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習俗大家已經不知道了。那麼農村老傳統俗有那麼些呢?
  • 過年傳統習俗:畫糖畫 捏麵人 迎猴年 送祝福
    寫春聯、畫糖畫……吸引路人駐足觀看河南商報記者 王春勝/攝河南商報訊(記者 高鵬)猴年到,祝福到。過年了,寫春聯、捏麵人、畫糖畫……這些傳統習俗都必不可少。2月2日,在鄭州市商務內環路與商務西七街交叉口附近一商場的二層天橋走廊上,6個紅色攤位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看,這有人賣糖,還有人寫春聯呢!」
  • 過年習俗大年三十規矩多 請神送神有講究(圖)
    大年三十規矩多    早些年,除夕之夜禁忌很多。記得我小時候,每當此時,爺爺和奶奶總是再三叮囑,不要高聲喧譁,更不能哭,怕聲音被鬼魂收去,一年內要多災多病。等餃子擺上了,掌柜的看還短一樣東西,又問裴師傅飯上齊了沒有。以往,宋福總會說「『義合菜』 馬上就到。」可老裴卻回答說:「就缺……缺蒜……蒜(算)了。」掌柜的氣得就差扇他耳光了。過了年,就把老裴打發走了。    聽了這個故事,我們把過年的規矩和禁忌,釘在腦子裡,終生都不忘記。
  • 過年初幾可以倒垃圾 2019年春節過年習俗禁忌大全
    大年初五可以倒垃圾嗎過年初幾才能倒垃圾?春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講究習俗很多。那麼,過年可以洗衣服嗎?過年初幾可以倒垃圾?2019年春節過年習俗禁忌大全,希望對大家有用!過年初幾可以倒垃圾?  初五可以倒垃圾。
  • 膠東年味記憶:招遠鄉村老輩都有哪些過年的講究?
    (編者按:本文仍是「膠東年味記憶」話題系列,這次的講述者,是來自煙臺招遠的劉洪玉先生,劉先生現在已經退休,但將近半個世紀前的過年場景,在他的頭腦中仍歷歷在目。下面就聽他回憶,招遠鄉村老輩都有哪些過年的講究?)
  • 臘月二十三 細數咱膠東人過小年的那些傳統「講究」
    從這一天開始,就可以「數年」了。年味兒越來越濃,家家戶戶忙著採購年貨、除塵打掃、沐浴理髮,等著大年夜的到來。說的熱鬧,可咱膠東人過小年都有什麼講究呢?所以臘月二十四的小年習俗歷史是更悠久的。而之所以二十三過小年,則是起源於清朝,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別。  臘月二十三,北方小年這天送灶神爺上天,又稱「送灶」、「辭灶」。小年之後,春節就拉開了序幕,俗話:辭了灶,年來到。
  • 遲美英:錢穀山一帶老民俗(之三)鋪馬草、接年
    為了讓「天老爺爺」的馬吃飽吃好,家家戶戶在「接年」前,要把精心挑揀的「稈草」(幹谷秸),從大門口一直鋪到屋門口。 其實這也是民間的一種敬天事地的樸素的文化,「鋪馬草」還有一個功能,過去春節期間經常下雪封凍,地上容易打滑或泥濘,為了保障老人、孩子以及拜年、走親的人們行走安全,這些鋪在院子裡的「餵馬草」,便形成了一條長長的「氈毯」,能夠起到防滑、防㳗(chai,泥濘)作用。
  • 彩禮這種特殊的傳統習俗還需要保持嗎?
    這就是創於西周而後為歷朝所沿襲的「婚姻六禮」傳統習俗。也是「彩禮」習俗的來源。但是,事與願違,這種習俗至今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我記事起,最初婚娶的彩禮被稱為老三樣:縫紉機,自行車,棉被。再後來發展為摩託車,冰箱,電視機。時至今日,大部分人都會要求彩禮直接折現成上十萬的現金,或者房和車二選其一。對此,男性同胞們直呼壓力太大,對彩禮這種習俗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