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88期):2019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熱點新聞 / Headlines

【2019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4月25日,由省文物局指導,省文物考古學會、《華夏考古》編輯部主辦的「2019河南考古新發現論壇」在鄭州市通過遠程視頻會議形式舉行,會上評選出「2019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分別為:靈寶城煙遺址、淮陽平糧臺城址、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濟源柴莊遺址、洛陽紗廠西路西漢墓。河南是中國文物大省,也是近代中國考古事業成長的主陣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的評選以遠程視頻會議形式舉行。參評項目多為配合基建的搶救性發掘,也有主動發掘的學術研究項目,涉及遺址文化內涵豐富,涵蓋黃河文化、南北方文化交融、夏文化、都城與城市考古等多個領域。

河南2019年度五大考古新發現(圖片來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進行網上直播傳承革命文化】近日,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充分發揮北大紅樓所蘊涵的紅色基因和革命文化優勢,聯合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移動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易訊無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五一小長期時機,在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營壘、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地——北大紅樓,連續進行5天的「雲博物館」直播活動。此次直播的主題為:走近北大紅樓,旨在通過仰視這座百年建築、近距離聚焦紅樓、感受厚重的歷史積澱,尋找紅色記憶,從而使我們獲得動能,更加堅定我們的信仰和初衷。此次直播活動將帶領廣大觀眾走近北大紅樓,還原歷史現場,揭示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及其對中國共產黨創建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讓更多的海內外觀眾走「近」北大紅樓,感受那段激情燃燒的歷史,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奮進新時代澎湃動力。

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圖片來源: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遂寧市大英縣卓筒井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月23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名單出爐,遂寧市大英縣的卓筒井保護規划過審並獲國家批覆,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居十聖宮入選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大英縣的卓筒井,工藝流程雖已持續千餘年,但生產未中斷,活態傳承至今,猶如一頭活著的恐龍,令世人震驚。

遂寧市大英縣卓筒井(圖片來源:騰訊網)

【徐志摩舊居5月1日起暫停對外開放】海寧市博物館4月27日發布公告,徐志摩舊居因內部展陳調整和安防設施改造,自2020年5月1日起暫停對外開放,開放時間另行通告,具體可以關注海寧市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徐志摩舊居(圖片來源:海寧市博物館)

【義大利博物館與圖書館將自5月18日恢復開放】繼4月14日允許書店、乾洗店、文具店等小型店鋪開業後,義大利總理孔特4月26日宣布,義大利的博物館和圖書館等機構將自5月18日重新開放。參觀者前往藝術場所須佩戴口罩,且參觀人數將受到限制。影院、劇院、音樂廳等其他文化場所將繼續關閉。

·展覽資訊 / Exhibitions

【中國】江蘇省文化館:由江蘇省文化館聯合全省文化館舉辦的「眾志成城·同心戰疫——全省群眾美術攝影作品展」4月27日起展出。本次展覽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宣傳黨中央決策部署,宣傳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湧現出的閃光場景和動人故事,用美術攝影作品記錄人民面對磨難時的堅韌與頑強,禮讚抗疫英雄,凝聚正能量。展覽共展出美術作品51件,攝影作品16件。廣大作者用畫筆描繪疫區前線的戰鬥英雄,用鏡頭記錄身邊抗擊疫情的動人故事,這些作品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主題鮮明突出,內容豐富,情感真摯,聚焦了戰「疫」中湧現出來的感人形象,講述了抗擊疫情的典型事跡,反映了全省人民眾志成城、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念,體現了廣大群眾團結奮戰、共克時艱的精神風貌。

展覽「眾志成城·同心戰疫——全省群眾美術攝影作品展」海報(圖片來源:江蘇省文化館)

【中國】成都市美術館:展覽「四合院美術館計劃:從媒介出發——空間·語言·轉化」於4月28日在成都美術館開展。這場展覽是成都畫院(成都市美術館)自疫情以來舉辦的第一場線下展覽,展覽邀請了23位藝術家參展,展出50餘件作品。策展人孫曉偉表示,他們將繼續從媒介的角度討論成都畫院的「空間敘事」,繼續探索成都畫院藝術價值追尋的新方向,並延續此前青年系列展覽對於藝術媒介策劃線索的討論,深化這一主題的學術思考。此次展覽持續到5月31日。

展覽「四合院美術館計劃:從媒介出發——空間·語言·轉化」海報(圖片來源:成都市美術館)

【中國】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由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策劃的「挽袖作新詞·明清閨閣文化展」於4月25日至7月26日在其館群內的中國扇博物館開展。展覽共計展出119件展品,其中包含76組挽袖,19件服飾和12件書畫等,從閨閣女子的繡品、衣物、詩詞等解讀明清閨閣的文化內涵。本次展覽將有兩件一級文物亮相,分別為清惲冰《玉洞仙株圖軸》和明柳如是的白端寫經硯。其中,清惲冰《玉洞仙株圖軸》僅展出十天,於5月6日撤展。本次展覽展期持續至7月26日。

「挽袖作新詞·明清閨閣文化展」展廳(圖片來源: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

【中國】春睡畫院美術館:5月1日至6月1日,「南國本草—嶺南名家畫草本」展覽將在廣州翼空港文旅小鎮春睡畫院美術館舉辦。展覽為世人昭示大眾文化的基礎和意義所在,藉此弘揚傳播根植於民間、來自於大眾的優秀的傳統文化。本次展覽命名「本草」,也契合了另外一種含義,那就是《神農本草》、《本草經集注》、《本草綱目》的本草,這樣無意中強化了傳統中醫的文化意蘊,在當今社會文化語境下,有著獨特的實際意義。本次展覽由廣東省美術評論學會、廣州翼空港文旅小鎮、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鳳和經濟聯合社主辦,廣州書畫名家藝術促進會、高劍父紀念館、趙少昂故居藝術館協辦 ,春睡畫院美術館、廣州春睡畫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

展覽「南國本草—嶺南名家畫草本」海報(圖片來源:春睡畫院美術館)

【中國】吉林省博物院:2020年4月,吉林省博物院推出「春風拂過百花鬧」雲展覽。不同於以往的展覽視角,本次觀展以流傳有緒的書畫作品——《百花圖》卷切入,分為前世、今生、百花餘韻等部分,勾勒了一幅春和至,萬物興,草芊眠,花淡蕩的南宋春景。

展覽「春風拂過百花鬧」海報(圖片來源:吉林省博物院)

·藝術教育 / Art Education

【山東美術館公共教育部主任直播講述美術館公共教育故事】4月30日中午12點整,山東美術館公共教育部主任趙軍將在抖音平臺開設直播,以介紹藝術助力空間功能為切入點,介紹美術館公共教育基本職能,解讀山東美術館公共教育活動品牌與特色。直播歡迎觀眾進行現場互動,對山東美術館公共教育相關問題進行提問,主持人會進行一一解答。

山東美術館建築外觀(圖片來源:山東美術館)

【「中央美院造型學院院藏百張素描作品展」即將開展】5月1日,CGK昆明當代美術館將舉辦新展:「風華正茂——中央美院造型學院院藏(1951—2017)百張素描作品展」。此次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與昆明當代美術館聯合主辦,集萃了中央美術學院幾代造型學院學子們在其最青春年少的大學本科時代所創作的留校作品精品,梳理了中央美術學院在校尉胡同5號、「二廠」中轉和望京花家地近七十年不同辦學時期的歷史脈絡,在為期一個多月的展期裡,將為雲南的觀眾們呈現中央美術學院素描教學這一優勢傳統始終「風華正茂」的發展態勢。這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教授擔任學術主持,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副院長張路江教授策展。

「風華正茂——中央美院造型學院院藏(1951—2017)百張素描作品展」展覽海報(圖片來源:CGK昆明當代美術館)

【在遊戲中「佔領白牆」,創建自己的博物館】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對數字展覽、虛擬旅遊和其他線上文化產品有了更高的接受度,一款讓用戶設計自己的美術館和展覽的在線遊戲「佔領白牆」(Occupy White Walls)在疫情期間廣受歡迎。在遊戲中,玩家可從由螺旋樓梯、彩色玻璃窗、裝飾燈光等2200餘種建築元素組成的素材庫中組合創建自己的博物館,並從來自莫奈等大師及眾多當代藝術家的多達6000餘件的藝術品資料庫中選擇自己的藏品。「佔領白牆」的遊戲開發商StikiPixels執行長亞登·雅羅斯舍夫斯基(Yarden Yaroshevsky)表示:「人們可以在這款大型多人遊戲中建立自己的美術館或博物館,它正成為新興藝術家的展示平臺。」

遊戲「佔領白牆」截圖 StikiPixels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提供線上項目】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在疫情期間提供了一系列免費線上項目,在豐富大眾文化生活的同時延伸著博物館的教育職能。融入高科技的 「360°大都會全觀」項目(The Met 360°Project)邀請世界各地的觀眾以身臨其境的方式虛擬參觀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藝術和建築,系列視頻涵蓋了包括擁有2000年歷史的丹鐸神廟(Temple of Dendur)、查爾斯·安格哈德大廳(The Charles Engelhard Court )在內的大都會博物館最受歡迎的六個區域。此外,大都會博物館還向公眾提供了包括582種藝術品目錄在內的歷史出版物的免費下載,歷史最久遠的文件可追溯到1964年。在大都會博物館的社交媒體平臺上,觀眾可以在#CuratorChat的標籤下向策展人提出博物館相關問題並展開交流。通常於周五和周六晚上在博物館演出的弦樂四重奏組合「埃塞爾和朋友們」(ETHEL&Friends)也將演出轉為線上形式。

「360°大都會全觀」項目截圖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Home

【四川美術學院發布2020年本科生招生考試報名工作通知】4月24日,四川美術學院發布2020年本科招生考試報名工作通知,原定於2020年2月及以後開展的2020年本科招生考試將在2020年高考結束後組織,具體考試時間和考試安排另行公告。通知指出,報名考生須參加省級相應專業統考併合格,對報名未開始和報名未結束的考點重新開放報名系統,考生按時完成網上報名,逾期不再補報。其他尚未考試的考點,四川美術學院將根據各考點的報名情況和屬地省份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確定組考方案,具體組考方案另行公布。因考試時間變動等原因需取消報名的考生,需要在規定時間登錄報名系統提交取消報考申請,四川美術學院將統一辦理退費。

·行業發布 / Professional Publications

【國家文物局計劃開展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2020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有關活動將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舉行。為切實做好各地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傳播工作,國家文物局辦公室下達關於開展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的通知。活動主題為「文物賦彩全面小康」,活動內容圍繞:宣傳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凝聚文物保護共識;加強抗疫文物展示宣傳,體現文博單位社會責任;開展文物惠民活動,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加大傳播力度,展現文物賦彩全面小康工作成就。

【廣州博物館第一屆理事會正式成立】2020年4月27日上午,廣州博物館第一屆理事會成立大會在鎮海樓展區圖書閱覽室舉行。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人事處處長何菲、博物館處處長吳志剛、文物管理處處長鄭小爐、理事會各理事成員和監事以及該館全體在編在職員工參加會議。成立大會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人事處處長何菲主持。何菲處長指出,組建博物館理事會是推進博物館法人治理結構和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吳志剛處長在會上致辭,他指出廣州博物館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城市綜合性博物館,承擔著弘揚廣州歷史文化的重要使命和責任。同時,他對該館首屆理事會寄予厚望,期望能藉此充分發揮社會理事的專業特長和行業優勢,積極建言獻策、參與決策管理,為市民遊客提供更多優質的公共文化產品,促使廣州博物館的事業再上「五層樓」。隨後,吳志剛處長為各位理事及監事頒發聘書併合影留念。在成立大會圓滿結束後,廣州博物館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鄭小爐主持召開第一次理事會議。首屆廣州博物館理事會由11名成員組成,吸納了法律界、媒體界、教育界等有關方面代表、專業人士。會議討論通過了《廣州博物館理事會章程》,討論和審議了李民湧館長關於本館2019年工作總結與2020年工作要點。

博物館日報聯繫郵箱:

museumdaily@iartmuseum.org

《新華·博物館日報》由新華網客戶端、國際博物館信息中心和《藝術博物館》雜誌聯合出品,目前分為「熱點新聞」「展覽資訊」「藝術教育」「行業發布」四大板塊,「藝術教育」板塊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研究中心主持,致力於打造全球博物館信息的權威發布平臺。其中,國內新聞主要面向公眾讀者,以提供博物館界熱點新聞、文化藝術領域動態和重要展覽資訊等內容為主,同時發布行業新政策、新動向。國際新聞主要集中發布全球博物館行業動態和發展趨勢,側重於服務文化管理者和博物館從業人員。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相關焦點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182期):「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
    「聚合反應—河南地區傳統工藝類研培成果展」展覽現場(圖片來源:河南省美術館)【中國】南京市民俗博物館:近日,「飾古暉今——格致古社嘉和堂傳統銀飾品珍藏展」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館舉辦。【「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啟動】日前,國家文物局啟動了關於「2019年度(第30屆)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評選活動。根據評選活動章程,凡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於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國境內進行的考古發掘、調查等項目,可將相關資料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發送至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辦公室(中國文物報社),將自動獲得參加初評資格。
  • 2019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首席記者 梁新慧    25日,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導,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華夏考古》編輯部主辦的「2019河南考古新發現論壇」在鄭州市通過遠程視頻會議形式舉行,「靈寶城煙遺址」「 淮陽平糧臺城址」「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濟源柴莊遺址」「洛陽紗廠西路西漢墓」 五個考古發掘項目,入選「2019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
  • 2019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梁新慧/文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圖(航拍靈寶城煙遺址)4月25日,「2019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在鄭州揭曉,靈寶城煙遺址、淮陽平糧臺城址、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濟源柴莊遺址、洛陽紗廠西路西漢墓等五個考古發掘項目榜上有名
  • 剛剛,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剛剛,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發掘單位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69期):杭州博物館向社會公開徵集抗擊新冠...
    疫情防控期間,館內人員密度較大時,中國港口博物館將根據具體情況採取控制入館速度等措施。中國港口博物館(圖片來源:中國港口博物館)【青島市博物館網上數字藏品館上新】青島市博物館現有30多個門類12萬餘件套藏品,三級以上珍貴文物9504件套。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43期):內蒙古西部發現172幅古代巖畫
    【「創意·平頂山」文化旅遊創意設計大賽截稿時間延遲】2019年年底,由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和河南省美術館共同主辦,河南省文化產業協會指導,平頂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聯合多家單位承辦的「創意·平頂山」文化旅遊創意設計大賽,於12月份正式拉開了徵稿序幕。徵稿啟動以來,組委會陸續收到了來自社會各界參賽者的踴躍投稿。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揭曉
    央廣網北京5月5日消息(記者王子衿)5月1日至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以下簡稱終評會)在線上舉行,這是該終評會首次以網絡會議形式召開並全網直播。入圍終評的20個項目經過4天的演示匯報,經過評委會評議和投票,5月5日下午,「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揭曉。「今年『十大考古』終評會第一次以網絡會議、直播的形式舉行,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說。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199期):甘肅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選2019年度...
    孔子博物館展覽現場(圖片來源:孔子博物館)【甘肅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選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美國考古雜誌《考古》(Archaeology)近日公布了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蘭州大學和德國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學者領銜的團隊,在甘肅省夏河縣白石崖溶洞遺址中發現古人類丹尼索瓦人化石這一成果入選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河南淮陽平糧臺古城遺址成功入選
    素有中國考古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於5月5日下午在北京揭曉。河南淮陽平糧臺古城遺址入選,至此,我省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考古項目達46項,位居全國首位,並遙遙領先於其他省份。▲城址布局圖此次評選於5月1日至5日舉行線上終評會,這是「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舉辦30年來首次面向公眾直播,通過央視新聞微博等平臺即可體驗「雲考古」,帶領公眾探訪歷史上下幾萬年,進一步領略到考古的魅力。此次活動由國家文物局主管,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
  • 「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青羚網訊(記者 李欣) 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我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榜上有名。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文物局安排部署,海西州委州政府、烏蘭縣委縣政府支持配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海西州民族博物館和烏蘭縣文體旅遊廣電局聯合對該墓葬進行了發掘。泉溝壁畫墓是青藏高原首次發現的吐蕃時期壁畫墓,繪畫技法具有濃鬱的唐風影響,圖像內容又兼具青藏高原遊牧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39期):二里頭遺址啟動申遺前期工作
    【二里頭遺址啟動申遺前期工作】河南省文物局已明確在今年推進二里頭申遺的前期工作,將儘快編制好申遺文本,爭取早日列入《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進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趙海濤認為,60餘年的發現和研究表明,距今3800年—3500年的二里頭遺址,揭示了以大型夯土建築為代表的宮室制度、以青銅禮器為代表的器用制度等王朝禮儀制度、王朝國家的誕生過程,是早期國家的突出代表。目前,洛陽市文物局正在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等單位開展合作,收集篩選相關基礎考古材料、二里頭地形圖及測繪圖等資料,為編制申遺文本奠定基礎。
  • 2018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看看有哪些亮點?
    滎陽官莊遺址漢代鐵器窖藏由考古發掘單位提供)河南日報訊(記者溫小娟)3月1日,由省文物局指導,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華夏考古》編輯部在鄭州舉辦的「2018河南考古新發現論壇」上,2018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欒川龍泉洞舊石器時代遺址、滎陽官莊遺址兩周及漢代手工業作坊遺存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揭曉 史前考古成果豐碩
    人民網北京4月8日電 (韋衍行)據國家文物局消息,近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20個項目從36個項目中脫穎而出進入終評,它們是: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陝西這兩個遺址成功入選
    西部網訊 今天(5月5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辦公室公布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陝西省的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成功入選「十大」。
  • 「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 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本報訊 (記者 李欣) 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我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榜上有名。 泉溝墓地位於我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希裡溝鎮河東村泉溝周邊的山谷地帶,一號墓葬建於一座獨立山丘的斜坡之上。
  • 「南海Ⅰ號」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卜松竹)國家文物局昨日下午發布消息,備受矚目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 2019年度浙江十大考古重要發現揭曉 黃巖沙埠窯遺址入選
    2019年度浙江十大考古重要發現揭曉 黃巖沙埠窯遺址入選 2019-12-10 16:03:20,2019年度浙江十大考古重要發現日前揭曉,黃巖沙埠竹家嶺窯址考古發掘項目入選。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196期):展覽「須彌福壽——當扎什倫布寺遇上...
    蘇州美術館上海分館【天津市體育博物館智慧導覽上新】經過半年試運行,近日,天津市體育博物館正式推出智慧導覽系統,為觀眾帶來「一站式」觀展新體驗。艾倫·加拉赫/《DeLuxe》/ 2004–2005年 Ellen Gallagher·行業發布 / Professional Publications【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2019年度會員大會在杭州召開】12月7日,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2019年度會員大會在杭州召開
  • 河南公布「五大考古新發現」 涵蓋多個歷史時期
    昨日,「2014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濮陽戚城龍山時代城址、鄭州東趙遺址、南陽市百裡奚路西漢木槨墓、漢魏洛陽城太極殿東堂遺址、隋代回洛倉與黎陽倉遺址五項考古新發現入選。  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方燕明介紹,此次入選的五項考古項目,涵蓋了史前、夏商、周、漢及隋唐歷史時期。其中,鄭州東趙遺址、隋代回洛倉與黎陽倉遺址還被評為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11期):「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在中國...
    宣城市博物館外觀【唐豐陵陵園發掘出乳闕遺址 其上闕體為三出闕結構】近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員在唐豐陵陵園遺址內發掘出乳闕遺址,其上闕體為三出闕結構。唐豐陵位於陝西省富平縣曹村鎮,是唐代皇帝唐順宗的陵墓。2019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陵園的西乳闕遺址和下宮南側建築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還對陵園石刻進行了調查和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