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永不眠,疫情沒有阻擋外資進入中國的步伐|原子智庫

2020-12-18 騰訊原子智庫

文/秦誼 編輯/楊溪

出品 | 騰訊新聞×原子智庫

今年春節前開始洶湧而至的新冠疫情,疊加此前兩年就已開始的外部經濟環境變化,令很多人對中國經濟形勢的判斷,趨於嚴峻、甚至是憂心忡忡。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把形勢估計的嚴峻一點,總沒有錯。但與此同時,緊密關注現實的演進態勢,有助於我們更精準的把握形勢。

6月18日,在《財經》雜誌和《巴倫周刊》中文版聯合舉辦的以「後疫情時代全球產業鏈重構新機遇」為主題的「財經·卓見」線上論壇,德勤區塊鏈發起人、亞太區投資管理行業主管合伙人秦誼作為與會嘉賓,從會計師事務所的視角分享了她對中國金融市場的看法。

秦誼介紹,當疫情發生的時候,大家都認為市場會進入商業冷靜期,所有交易行為都會慢慢靜止下來;但從德勤服務的大型跨國金融機構角度來看,其實整個疫情期間,有不少外資機構積極地尋求進入中國資產管理市場,並且布局中國已經成為很多大型跨國金融企業未來五年最重要的戰略之一。而當前中國經濟所顯示出的韌性,以及中國資本市場表現出來的與國際市場接軌的積極、開放態度,將會促進這一進程。

以下為正文:

25年前,我在華爾街服務一個全球性的券商機構時,理解了電影《Wall Street》中的那句「Money never sleeps」(資本永不眠)的涵義。資本會一天24小時在全球流動,尋求無風險收益——當美國收市的時候,金融機構資金部會把公司帳上當日盈餘的資金劃到倫敦,進入到下一時段的投資,繼續產生收益;等倫敦收市後,又會把資金劃到日本,繼續投資,如此往復。

「Money never sleeps」給我們兩點啟示:第一,錢總是要尋求回報的;第二,錢尋求回報的地方必須是開放包容的,從監管的角度來講規則必須是透明公平的,能夠為投資者的投資活動提供可預測的公平的競爭環境(level playing field)。

外資在疫情期間仍在積極入華

上世紀九十年代,外資很難投資到中國市場中來,因為錢的「進」與「出」是個問題。近年來,國家外匯管理局陸續出臺各項政策,並推動各種工具的啟動和運用,比如從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到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到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DII(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同時最近外匯管理局也取消了QDII、QFII的上限,QFII的投資品類也增加了。這些政策和措施所代表的中國金融市場的包容和開放的力度,已經向全球展示了一個比較大的姿態和格局。

當疫情發生的時候,大家都認為市場會進入商業冷靜期,所有交易行為都會慢慢靜止下來。但是據我觀察,中國股市除了2月17日當日稍微出現了一點流動性的問題之外,股市交易一直是處於比較活躍和健康的狀態,公募基金總體融資量又創了一個歷史新高。

從外資進入到中國市場的角度來看,其實整個疫情期間,有不少的外資機構積極地尋求像我們這樣事務所的幫助。他們想要進入中國,投入到各種資產管理相關的服務領域中去。例如前不久,全球排名前三位的託管銀行之一開啟在中國申請二級市場產品託管的資格;幾家全球龍頭公募基金在中國申請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牌照。今天摩根大通也申請到了全資的期貨子公司。

整體來講,這些公司都積極地在進行中國市場布局,他們的意願和行為,反映出中國資本市場越來越跟國際接軌、越來越包容。

大消費和健康體現韌性經濟方向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後,比較流行的一個詞就是「有韌性」。這個韌性體現在哪裡?

目前全球的資金量非常充盈,央行通過降息,以及其它各種措施,強力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保證了資本市場的穩定。其實從資本市場運作,及其與實體經濟掛鈎的角度來分析,這樣做是有風險的。流動性風險(Liquidity Risk)與企業持續經營能力風險(Solvency Risk)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風險。目前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是Solvency Risk。雖然短時間內可以通過資本市場的充盈程度和資金的流入,保證整個市場穩定運行,至少短期保證資本市場的風險不會外溢到實體經濟,不致於使本就困難的實體經濟雪上加霜。但效果難以持久。最終整體實體經濟的持續運行,還是需要靠保障和提升就業率,增加實際需求和增強內生經濟動力來實現。

兩會為中國整體實體經濟的發展指明了較為明確的方向:就是在大消費和健康方面。從中產階級各種消費水平角度來講,這樣的消費方向更體現出了一個韌性經濟的行為。最近,彭博也做了一個對中國整體工業產出和經濟消費的闡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V字型的恢復還是存在的。所以從韌性的角度來講,外資進入到中國繼續積極布局,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從事務所的角度,我們觀察到,外資機構正在通過分析新推出的不同監管政策的優劣,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積極布局大陸。他們有的在大陸建立自己的全資資產管理公司或PFM,有的在積極委託中國本土資產管理公司進行投資。這是我們在實踐中看到的趨勢。

監管包容性對新興經濟有重大意義

關於新冠疫情之後,新興經濟的復甦和未來持續增長的問題:從過去幾年德勤的實踐中我們發現,監管的包容性和監管的鼓勵性對於新興經濟的成長具有重大意義。德勤最近剛完成一個全球區塊鏈調查,我們發現被調查者非常關注未來數字資產在實體經濟中作用,而且數字資產在全球各區域的發展趨勢呈現分化。

我們通過調研全球1500個金融高管和監管者,發現94%的人認為,中國的數字資產會在未來5-10年中取得巨大進步。中國央行的正在積極推出和試行數字貨幣,這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監管層對新事物包容乃至鼓勵的態度。

在北京最近的新冠疫情病例排查中,相關機構可以通過阿里的支付寶準確定位、找出相應的感染鏈,進行精準排查,體現了科技與數字經濟在中國已經首先切入進社會生活的細節性管理中,這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中國成為外資長期戰略布局地

最近大家熱議360和京東回歸中國上市後,獲得了較高的流動性溢價,這兩個企業的轉市審計工作正好是由德勤協助做的。

未來,不管是宏觀層面中國整體實體經濟的增長,還是微觀層面中國上市公司的布局(包括香港市場和A股),都越來越受到全球資本的關注,通過投資中國的上市公司,也是外資參與到中國經濟發展中去的一個重要途徑。

從政策角度來講,中國政府也在積極推進中國與國際的接軌,也繼續對跨國企業持更包容的態度。

人民幣資產在無風險回報方面整體佔據相對優勢。從德勤服務的大型跨國金融機構角度來講,布局中國已經成為很多企業未來五年最重要的戰略之一。而且他們追求的不是短期回報,而是長期戰略布局,這體現出他們對中國經濟發展與人民幣資產的信心。

前端風控有利於國際接軌

中國很多風險控制措施都是在事後採取的,為何我們不嘗試把風控放在前端?也就是在交易發生之前,整個風險模型已經就位,壓力測試也同時能展示各種預設的情景效果,交易方在買入一隻金融產品時,能夠清晰地知道這個產品對投資組合的平衡性和總體風險敞口所起到的效果。當風控整體提到前端,市場的流動性也會增加,這樣就能夠有更大餘地也能更從容地與國際市場接軌。

在金融科技領域,要加強落地工作,相關機構應該切實幫助有潛力的2B和2C公司落地一些具體的工具。從點到面,發展創新一旦形成一股不可扭轉的趨勢,不難預測中國會培養出本土的「微軟」、「蘋果」。

我認為,只有在中國市場中,還存在這樣的領域能夠引導金融科技的發展和創新。

(文章轉自「巴倫周刊」,標題為編者所加)

相關焦點

  • 周晉竹:中國對外開放步伐沒有因疫情而減慢
    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15日電 題:《周晉竹:中國對外開放步伐沒有因疫情而減慢》作者 周晉竹(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員)2019年是世界經濟在全球金融危機後增速最低的一年,人們原本對2020年的經濟反彈充滿期待,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了世界經濟運行。
  • 便利長期資金入市政策「魚貫而出」 外資「排隊」進入中國資本市場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包興安今年以來,隨著資本市場開放舉措的實施,外資持續加速流入A股和債券市場。 吸引更多外資流入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實施高水平開放的步伐加快。會議提出,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是促進資本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這次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任務。下一步,證監會將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從轉化存量、引入增量、優化環境入手,逐步推動提升中長期資金入市比例。 隨著資本市場擴大開放舉措相繼落地,越來越多的具長期資金特質的外資正陸續進入市場。
  • 資本永不眠:備受青睞的教培行業
    雖然猿輔導並沒有正面回復,但此消息一出,激戰正酣的在線教育行業在資本的助推下必將更加激烈。對於猿輔導持續大額的融資,公司聯合創始人李鑫表示,「融資對猿輔導來說有兩大作用:第一,保證公司可以更長期看問題,對短期的盈利可以不是那麼追求,該投入的時候繼續投入;第二,疫情對很多行業產生重大影響,融到資之後可以抵抗更大的風險和『黑天鵝事件』。」
  • 原子智庫丨蘇劍:中國人口呈現「421」格局,離開數量談質量沒意義
    受訪/蘇劍 訪談/李奕希 編輯/楊溪出品 | 騰訊新聞×原子智庫人口一直是國家發展中的基礎性、結構性要素之一。也因此,圍繞人口問題的討論,在中國一直持續不斷。「原子智庫」5月15日分享《梁建章:鼓勵生育,「後浪」才能後勁十足》的觀點後,很快就收到觀點針鋒相對的商榷文章。
  • 「你有培養他舞鋤頭」,B站與西瓜之爭,資本永不眠
    轉投西瓜,人道是,平臺巫師資本臺。我也關注了「巫師財經」,沒事喜歡聽他侃侃,資本永不眠。沒想到他竟然鞠躬盡瘁以身作則,親自示範,資本永不眠。B站官方給出的說法,「巫師財經」單方面違約,與國內某視頻平臺籤訂了排除B站的內容合作協議。
  • 「三十而立」的資本新篇——記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
    2013年,全國股轉系統向全國接收掛牌申請、區域性股權市場規範運營,多層次資本市場初具雛形。2019年,科創板首批25隻戰略性新興產業股票集體敲響寶鍾,中國資本市場助力科技創新提質升級。回望來時路,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一脈相承,相互銜接又各有側重,匯聚到支持科技創新發展的道路上。
  • 資本永不眠,你離財務自由還有多遠?
    2010年秋,電影《華爾街2: 金錢永不眠》席捲全球,這部《華爾街》續集來得可謂正是時候,它貼切地呼應著當前的經濟環境,難怪一上映就火爆北美。2010年10月,當《華爾街2》這股風颳來中國時,恰逢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的新書《幸福了嗎》出版,上市便一路暢銷。這兩股熱風讓每個人不由得都在心裡思考:金錢與幸福,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嗎?它們在你我的生活中到底是怎樣的關係?
  • 疫情下外資酒店密集在國內落子,是逆勢擴張還是另有所圖?
    全文共2381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雖然今年上半年酒店市場遭遇疫情危機,不過外資酒店巨頭並沒有停下在中國市場布局的腳步。實際上,今年受疫情影響,酒店市場遭遇「黑天鵝」,入住率下滑、經營困難,不過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外資酒店又繼續在中國「跑馬圈地」?在業內人士看來,疫情下,單體酒店抗風險能力較弱,從而也讓看到機會的外資酒店集團加速籤約國內酒店,不過,此時酒店經營者更多是在縮減開支,而新酒店開業之後如何運營,能否達到預期效果也是這些酒店集團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 今年外資瘋狂湧入中國資本市場
    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全面爆發。隨著外資湧入,逾1萬億人民幣股票和債券被瘋狂搶購。其中得益於日漸完善的金融體系和高效疫情防控,中國國債今年榮登吸金冠軍,前11個月外資持有量增加了逾9000億元人民幣。外資A股淨買入額也較往年大幅回升,達到約1700億元人民幣。
  • 外資私募巨頭進軍中國市場步伐加快,霸菱投資也來了!
    外資私募巨頭進軍中國市場步伐加快,霸菱投資也來了!外資私募霸菱投資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記2016年6月,中國證監會表示,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商獨資和合資企業申請登記成為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開展包括二級市場證券交易在內的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業務。此後,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了《外商獨資和合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備案填報說明》,由此拉開了外資私募備案登記的序幕。今年以來,外資私募備案登記也在不斷加速。
  • 疫情之下,美國萬億規模橡樹資本落地中國!
    全球知名投資管理公司橡樹資本(Oaktree Capital)的全資子公司—Oaktree(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日前在北京朝陽區完成工商註冊。這是抗擊疫情期間在京落戶的第一家美資私募機構,也是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正式實施後第一家在京註冊的外資私募機構。
  • 久勢智庫:2019年中國家居產業十大關鍵詞盤點
    2019年,對於中國家居產業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一年。行業持續低迷,洗牌加劇,無論在供給端,還是消費端都呈現明顯的趨勢化特徵。傳統家居巨頭通過上市、併購、出海等一系列舉措,希望在新一輪競爭中鞏固龍頭地位,而網際網路巨頭圍繞家居生態,加速進場步伐。此外,資本寒冬下,小型家居創業企業也不斷的進行模式調整,精細化運營,活下去成為核心。
  • 稜鏡|銀保監會於學軍:人民幣資產吸引力提升,外資加速流入中國
    作者 | 肖望 出品 | 稜鏡·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12月5日,在新華社瞭望智庫和《財經國家周刊》主辦的第五屆新金融論壇上,中國銀保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在主題演講中提到,人民幣出現升值壓力,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開始體現,外資正在加速流入中國。
  • 銀保監會:外資機構看好中國金融市場開放
    在昨天(7日)的銀保監會新聞發布會上,三家外資銀行、保險機構表示,將進一步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   參加發布會的外資銀行、保險公司都表示,中國市場已經成為他們全球發展最重要的戰略性市場之一。   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彤:跨國公司會在華不斷地增加投資、融資活動,還有海外機構投資者也會越來越在中國加大布局,這都是要歸功於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開放及投資環境的不斷優化。
  • 政治風險或將影響巴西對外資吸引力
    隨著巴西經濟的逐步復甦,外國資本在巴西的投資額止跌回漲。去年巴西共接收630億美元投資,位列全球第四。在安永近期公布的全球投資目的地排名中,巴西的排名大幅上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最受歡迎投資目的地。不過今年以來,巴西的政局動蕩、經濟不穩定等諸多因素影響了外資在巴西投資的熱情,前四個月外國資本在巴西投資降三成。
  • 疫情不改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地位,外資用長期眼光看待中國市場
    第一財經記者採訪了多家外資金融機構以及製造業企業,他們都表示,更願意用長期的眼光看待中國市場。永恆力中國區總經理白大平表示,永恆力集團全球供應鏈加速在中國布局的方向和計劃依舊沒變。用長期眼光看待中國市場疫情並未影響羅素對中國市場的判斷。
  • 外資酒店密集在華落子 中國市場步入調整期
    北京商報訊(記者 關子辰)疫情並沒有阻擋外資酒店巨頭在中國持續布局的腳步。7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萬豪、洲際等外資酒店集團旗下新酒店不停「上馬」。6月28日,南京麗思卡爾頓開業;一天之後,武漢光谷萬豪酒店也正式亮相。
  • 業內人士:看好中國股票 預期外資將持續流入
    本報記者 朱寶琛「基於其增長潛力、有利的匯率走勢、全球投資者的資產配置需求,我們依然看好中國股票。預計資本市場結構性改革不斷加速,有助於重塑在境內外上市的中國股票的投資格局。」像龐溟一樣看好中國股票的不在少數。「中國正向全球投資者開放資本市場。不論是出於分散投資或回報潛力的考量,我們視中國資產為策略性投資組合中的核心部分,有別於其他新興市場的資產。」貝萊德智庫亞太區首席投資策略師龐文博表示。不過,在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首席研究員唐建偉看來,2000年之後,中國A股從來沒有連續上漲超過兩年。
  • 興業證券楊華輝:頭部化效應加劇,外資券商加速進入,如何打造一流...
    今天會議的主題是「聚中國,投未來」,前不久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擘畫了我國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標誌著我國將全面進入新發展階段,當前中國資本市場正在經歷歷史性變革,伴隨著發行制度和交易機制的改革,疊加一系列金融開放舉措,中國資本市場正逐步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主流,在我國經濟與金融體系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 石建勳:「外資撤離中國」是偽命題
    而事後聰明的網友發現,中文翻譯稿中的個別外國政府官員講話不準確,該官員希望企業撤離中國談話用的都是虛擬語氣,充其量不過是其「美好」願望而已。眼下的事實恰恰相反,外資並沒有如某些西方國家的政客所願撤離中國,反而呈現出加速流入的態勢。  資本市場的反映最直接最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