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長期資金入市政策「魚貫而出」 外資「排隊」進入中國資本市場

2020-12-10 金融界

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包興安

今年以來,隨著資本市場開放舉措的實施,外資持續加速流入A股和債券市場。

吸引更多外資流入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實施高水平開放的步伐加快。10月11日,證監會決定自2020年1月1日起,取消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自2020年4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自2020年12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銀保監會近期也發布了《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並將儘快發布其相關配套制度,形成更加完善的對外開放制度體系。

業內專家認為,取消經營機構外資股比限制不僅會帶來外資流入,也會在境外投資者投資風格、投資策略等方面產生溢出效應。

東北證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師劉辰涵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放開外資持有三類經營機構股份比例限制,將有利於進一步豐富證券業、基金業、銀行業、保險業市場主體,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借鑑外國金融機構先進經驗,促進中外資金融機構提升競爭能力,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10月21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主持召開社保基金和部分保險機構負責人座談會。會議提出,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是促進資本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這次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任務。下一步,證監會將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從轉化存量、引入增量、優化環境入手,逐步推動提升中長期資金入市比例。

隨著資本市場擴大開放舉措相繼落地,越來越多的具長期資金特質的外資正陸續進入市場。中央結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境外機構持倉中國債券規模達21168億元,9月份淨增持886億元。其中,截至9月末,境外機構在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的債券託管總量達到1.79萬億元,當月增持706.71億元,為連續第10個月增持中國債券。截至9月末,境外機構在上清所的債券託管總量為3222.82億元,單月增持179.33億元。

劉辰涵表示,人民幣幣值在9月份較為穩定,提振了外資投資中國資產的積極性;從配置角度,中債和外國國債收益之差處在歷史高位或再創新高,對外資有較大吸引力。

在劉辰涵看來,在便利外資投資中國債市的制度建設方面,我國已建立起QFII與RQFII、「債券通」、直接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CIBM)三大外資投資中債市場。10月16日,央行會同外匯局制定了《關於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有關事項的通知》,允許同一境外主體QFII/RQFII和直接入市渠道下的債券進行非交易過戶,資金帳戶之間可以直接劃轉,同一境外主體通過上述渠道入市只需備案一次。進一步便利了外資通過QFII和RQFII投資。目前外資投資中國債市已經非常便利。

「下一步債市開放可能會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是中國資金走出去投資海外債券市場,如推出債券通南向通;二是推動中國債市納入國際債券市場指數。」劉辰涵表示。

納入國際指數步伐提速

國盛證券分析師張啟堯認為,當前外資在國內市場佔比僅為3%左右,遠低於日韓等市場普遍15%以上的比例。A股在全球市場中仍處於大幅低配,國內外資佔比仍將繼續提升。從時間上,目前A股剛剛完成全球三大指數的初步納入,伴隨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全面提速,後續有望進一步擴容。外部的「風吹草動」難以改變外資增配A股的長期趨勢。

近期,國際主流指數紛紛加速納入A股和中國債市的步伐。10月10日,明晟公司(MSCI)公告稱,將在11月份的半年度評估中將把符合條件的上海科創板股票納入MSCI全球可投資市場指數(GIMI)。具體而言,符合條件的科創板股票將有資格被納入MSCI中國指數及其衍生指數,同時也將有資格被納入MSCI中國全股票指數和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及其衍生指數。

10月15日,富時羅素表示,將於2020年2月21日發布富時羅素全球股票指數系列半年度評議的初步結果,此次評議將調整全球指數系列中的部分指數,同時也將A股的納入因子提升至25%,完成富時羅素A股第一階段第三批次的納入。

另外,以人民幣計價的高流動性中國政府債券將於2020年2月28日起被納入摩根大通旗艦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系列。今年4月份,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

業內專家表示,符合要求的科創板股票納入標誌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受到國際認可,將引導中國資本市場向長期投資、價值投資方向靠攏。當前,應更加努力建設和培育好中國資本市場,不斷增強中國資本市場在全球的影響力。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儘管科創板納入MSCI指數與A股納入的計劃是兩個獨立事件,並不會影響A股納入按計劃實施,但納入科創板顯然與納入A股一樣,是中國資本市場全球影響力提升的直接結果。

陶金認為,科創板納入將使得科創板走向國際化道路。除了在未來引入較為持續的外部資金、提高流動性以外,外資的加入通過滬港通、QFII等渠道真實地與國內投資者一起對同樣的標的進行投資,有助於引入更多先進的投資、管理和服務理念,以及更長線的投資資金,機構投資者比例將進一步提升。根據A股納入MSCI比例提高的三步,總計可帶動外部增量資金達到約1000億元。科創板的納入也可帶來額外的增量資金。

相關焦點

  • 監管部門再提長期資金入市 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優化迎積極信號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2020年新年伊始,資本市場接連迎來消息面利好。先有人民銀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後有銀保監會1月3日發布《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長期資金再次被監管部門提及。
  • 外資銀行正掀起一股入局中國證券市場的潮流
    「十一」長假剛剛結束,外資銀行巨頭便跑步入場中國證券市場拿牌,這一次是布局中國市場已久的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當前,外資銀行正掀起一股入局中國證券市場的潮流,但透視其控股券商業績表現卻不盡如人意,搶佔國內業務份額並非易事。如何儘快破解「水土不服」尷尬,獲取業績空間,也成為各家合資券商需要突破的課題。
  • 高水平對外開放彰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成色
    中國資本市場在隨後十幾年間不斷深化對外開放,致力於營造長線可持續發展的市場環境和配套機制。特別是今年以來,不懼外部動蕩,中國資本市場穩步發展:升級QFII制度、加速互聯互通、放開外資對資管機構的持股比例限制……多項舉措更是彰顯了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成色與底氣。
  • 資本永不眠,疫情沒有阻擋外資進入中國的步伐|原子智庫
    秦誼介紹,當疫情發生的時候,大家都認為市場會進入商業冷靜期,所有交易行為都會慢慢靜止下來;但從德勤服務的大型跨國金融機構角度來看,其實整個疫情期間,有不少外資機構積極地尋求進入中國資產管理市場,並且布局中國已經成為很多大型跨國金融企業未來五年最重要的戰略之一。
  • 「三十而立」的資本新篇——記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
    然而,一個無法迴避的事實是,目前我國融資結構長期以間接融資為主,信貸資產在金融總資產中比重超過70%,無法適配當前輕資產科創企業融資需求,也讓各類金融產品的風險隱患匯聚到銀行體系。市場各方都認識到,必須著眼於長期的結構性改革,增加市場主體的活力,促進直接融資以降低對傳統銀行信貸的依賴,更好發揮資本市場的要素配置功能。
  • 羅森、全家、7-11三大外資便利店逐鹿中國市場
    三大外資便利店逐鹿中國市場 隨著眾多創新便利店的離場,向來穩紮穩打的外資便利店的發展再次受到了關注。京津地區:羅森加速追趕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北京是一塊無法放棄的市場。在北京市場,先入為主的7-11一直保持著規模優勢。7-11在2004年進入北京,截至2018年8月共有254家門店,預計2019年新開設60家門店。
  • 今年外資瘋狂湧入中國資本市場
    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全面爆發。隨著外資湧入,逾1萬億人民幣股票和債券被瘋狂搶購。其中得益於日漸完善的金融體系和高效疫情防控,中國國債今年榮登吸金冠軍,前11個月外資持有量增加了逾9000億元人民幣。外資A股淨買入額也較往年大幅回升,達到約1700億元人民幣。
  • 疫情不改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地位,外資用長期眼光看待中國市場
    第一財經記者採訪了多家外資金融機構以及製造業企業,他們都表示,更願意用長期的眼光看待中國市場。永恆力中國區總經理白大平表示,永恆力集團全球供應鏈加速在中國布局的方向和計劃依舊沒變。用長期眼光看待中國市場疫情並未影響羅素對中國市場的判斷。
  • 監管鬆綁門檻降低 外資銀行保險在華展業更趨便利
    監管鬆綁、門檻降低,外資金融機構在華設立更趨便利!四是,放寬外國銀行分行持有一定比例生息資產的要求,對資本充足率持續符合有關規定的外國銀行在中國境內的分行,豁免其營運資金加準備金等項之和中的人民幣份額與其人民幣風險資產的比例限制,增強外國銀行分行資產運用的自主性和靈活性。
  • 境外機構連續24個月增持中國債券 專家稱利差吸引和外資尋求避險是...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境外機構之所以持續增持中國債券,是因為中國債券利率較高,我國是少有的維持正利率的國家,而美元、歐元、日元、英鎊所對應國家的央行基本上都奉行零利率甚至負利率,利差吸引境外資金進入我國債市。同時,在對疫情進行防控的同時,我國經濟恢復較快,經濟穩健性好,也吸引了大量外資尋求買入中國債券避險。
  • 外資加速布局中國市場 橋水備案第二隻境內私募基金
    對此,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經理胡泊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外資機構具有資金來源穩定,長期資金為主,回報預期合理偏低、投資理念成熟等特點。中國市場從長遠、逆向、價值等角度來看,對外資機構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加倉中國」的橋水基金公開資料顯示,橋水(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3月7日,屬於外商獨資企業。
  • 黃奇帆:推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六條建議
    從資本市場市值來看,我國資本市場已發展成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市場,股票市場總市值突破70萬億元,佔我國GDP的70%左右。從公司市值來看,千億巨頭已有百家以上。隨著未來A股擴容的速度加快,上市公司數量還會更多,資本市場發揮直接融資的功能正在不斷擴大。從投資端來看,過去由於A股市場高波動性特徵,缺乏穩定的財富效應,居民資產、長期資金往往難將A股作為長期穩定的配置資產。
  • 德邦基金朱帆:金融開放持續加碼 外資布局A股穩步升溫
    回顧2019年,多個監管職能機構取消或放寬當前外資銀行業、保險業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的部分條件限制,進一步拓寬其中,非常值得關注的是,新規中落實了取消QFII和RQFII境內證券投資額度管理要求,或激發海外資本長期投資深耕A股市場。   朱帆指出,目前來看,境外投資者對於國內市場關注度正加速上升,持續開放的政策紅利促使外資今年以來源源不斷流入國內資本市場。
  • 肖鋼30問|中國資本市場三十而立 科創板亟待建立長期投資者制度
    「從制度供給的角度看,科創板目前亟待解決的短板問題,就是要建立長期投資者制度,鼓勵引導更多長期投資者參與科創板。」肖鋼表示,科創板設立一年多以來,解決了一大批科創企業的融資和定價問題,為推動落實國家創新戰略提供了強大動力。肖鋼指出,中國資本市場並不缺少資金,但缺少足夠的真正做長期投資的「長錢」。
  • 註冊制改革魚貫而出!四大新政到底怎麼看?
    是不是對接踵而來的資本市場新政應接不暇?不過如果長期接觸資本市場,你一定知道這些新政其實早有跡象。相關人士表示,「本次修訂搞有利於上市公司補充正常經營及發展所需的資金,優化資產負債結構,降低經營風險。」此外,創業板和科創板大部分企業屬於高科技企業,其需要不斷的高研發投入,而且日常經營流動資金需求較大,本次修訂稿有利於創業板和科創板引入戰略投資者,這也是中國證監會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有力措施之一。
  • 請回答2020,資本市場「深改」那些事兒
    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深改」都發生了哪些大事呢? 1.新證券法落地施行成為A股新起點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根本大法」,事關1.7億投資者切身利益的新證券法3月1日起正式施行。
  • 外資加速進場!頭部券商搶佔QFII兩融業務,A股有望再迎千億增量資金
    「QFII機構借兩融加速入場,將有利於市場交易量增加、交投更為活躍,多空機制也將更加完善,A股市場對接國際資金的步伐也會進一步加快。QFII兩融帳戶開設,意味著A股對外資吸引力不斷提升,資本市場有望迎來千億『活水』 。」海通證券上海一營業部融資融券負責人周偉(化名)在1月6日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 華爾街其實是「空心牛」,外資正在加速進入中國
    在高調地唱空美國經濟和減持拋售美股的同時,達裡奧和他的橋水基金卻快步地衝向新興市場尤其是飽受中國股民詬病的中國股市!他近日就公開建議全球投資者要積極地進入中國市場,表示「如果忽略了現在的中國股市,將會成為職業投資生涯最大的敗筆!」、「不投資中國將會非常危險」。
  • 證券時報頭版評論:MSCI準點擴容 外資對A股是「真愛」
    不論A股市場如何震蕩,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等國際知名指數公司都按計劃「準點」納入和擴容,顯示出外資對A股市場是「真愛」。這一方面說明國際資金對中國資本市場的認可,A股市場國際地位持續提升,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另一方面也說明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勁發展,A股已成為世界投資市場的窪地,國際資本爭相介入,以期獲得超額收益。
  • 是什麼讓外資買買買
    今年,中國經濟快速企穩復甦,而各主要經濟體資產收益率卻在下降,這讓中國債券市場成為外資的「避風港」。根據中國債券信息網發布的數據,在美國國債收益率領跌的情況下,外資持有的中國國債已飆升至創紀錄的1.79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