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紅領巾」編唱兒歌童謠抗疫情

2020-12-11 吉安新聞網

泰和縣第三實驗小學四(1)班少先隊員楊欣林正在讀唱防疫兒歌。

吉安新聞網泰和訊(司馬天民)「小朋友們要記牢,肺炎疫情不小瞧;提前預防很重要,出門必須戴口罩;勤洗手來多通風,冠狀病毒去無蹤;防範措施做得好,病毒早晚被打跑。」

「預防肺炎千萬條,戴好口罩第一條;健康永遠第一位,千萬不要吃野味;只要不往人群擠,病毒永遠不纏你。」

「只要還有一粒米,不往人多的地方擠;只要還有一根蔥,不往菜場裡面衝;只要還有一個蛋,不往外面胡亂躥;只要還有一口氣,呆在家裡守陣地。」

……

連日來,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少先隊員們編唱的防疫兒歌、童謠、順口溜在微信群、朋友圈、抖音上迅速走紅,一段段防疫兒歌短視頻、一幅幅防疫順口溜七彩漫畫受到家長及少先隊員們的熱捧,他們紛紛動指點讚,轉發傳播。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紅領巾需要了解什麼?能夠做些什麼?該縣少先隊員紛紛響應「小手拉大手,爭做防疫小先鋒」號召,勇爭網絡宣傳員、抗「疫」小衛士。他們在家長的指導下,將所學科學防疫知識編成防疫兒歌、童謠或順口溜,並用天籟般的童聲將兒歌內容錄成短視頻,用稚嫩的小巧手繪成創意漫畫,在班級群、學校群、朋友圈、抖音等網絡平臺傳播,以此表達對一線醫護、防疫工作者的敬意,同時呼籲廣大少先隊員及身邊的人們立即行動起來,共抗疫情,守護童年、守護家庭、守護國家。

「少先隊員們在家庭保護好自己的同時,編唱疫情防控主題兒歌、童謠及順口溜,朗朗上口,淺顯易懂,易於傳播,既教育了自己,也讓家長和隊員們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效果好,受歡迎。」泰和縣少先隊總輔導員劉翼麗介紹。

「我家兩個小孩特別喜歡讀唱防疫兒歌童謠,防疫知識樂意記,也記得住、記得牢。現在他們每天勤洗手,講衛生,不出門,在家讀書學習,鍛鍊身體。」該縣第三實驗小學學生家長康慧榮感慨道。

相關焦點

  • 用家鄉話唱童謠 海鹽學校響起鄉土兒歌
    張啥人,張果老……」這是一首叫《你姓啥》的民間兒歌,在問答和接龍的形式下,孩子們可以利用自己的姓氏創編新詞。海鹽的一些小學和幼兒園,根據鄉土特色編創了一批琅琅上口的兒歌。絢麗多姿的本土童謠如一股股甘泉滋潤著學生們的心田。  萬祿幼兒園副園長姚群利說,過去被視為「老土」的鄉土童謠和民間兒歌,其實蘊涵著豐富深厚的教育和文化價值,可以培養幼兒親近社會、熱愛本土文化的情感。
  • 兒歌童謠裡的老成都風情(組圖)
    在遊戲以外,還有很多兒歌、童謠流傳,在孩子們成群結對從學校回家的路上,在院壩頭納涼的家人群裡,一支又一支童謠就這樣代代相傳。其實除了四川,其他地方也是這樣的,只是可能流傳的歌謠內容上大同小異。比如捏著孩子的兩根食指,一邊碰,一邊唱「鬥蟲蟲,咬手手,外婆家,吃酒酒。飛到外婆菜園頭。吃了外婆一窩菜,氣得外婆罵妖怪!吃了外婆一根蔥,氣得外婆打倒栽蔥。——蟲蟲呢?飛了!」  或者捏捏孩子的小手,一邊握,一邊唱兒歌:捏饃饃,捏得圓,饃饃香,饃饃甜,吃了饃饃好過年。等孩子大些,還會一扳孩子的小手指,一邊編「大指拇哥,二指拇弟,中三娘,四夥計,小身小(lang)巴,不爭氣。」
  • 兒歌童謠裡 瀰漫著老成都風情(組圖)
    在遊戲以外,還有很多兒歌、童謠流傳,在孩子們成群結對從學校回家的路上,在院壩頭納涼的家人群裡,一支又一支童謠就這樣代代相傳。其實除了四川,其他地方也是這樣的,只是可能流傳的歌謠內容上大同小異。  或者捏捏孩子的小手,一邊握,一邊唱兒歌:捏饃饃,捏得圓,饃饃香,饃饃甜,吃了饃饃好過年。等孩子大些,還會一扳孩子的小手指,一邊編「大指拇哥,二指拇弟,中三娘,四夥計,小身小(lang)巴,不爭氣。」小朋友之間,還會互相玩猜中指的遊戲,這也有童謠「猜中指,辣辣皮,見家打你二十一。胡豆花,豌豆花,灶神老爺偷鍋巴。偷不到,挖挖挖!」
  • 世界兒歌日 幼兒園開展傳唱兒歌童謠活動
    原標題:世界兒歌日 幼兒園開展傳唱兒歌童謠活動      圖為幼兒園的孩子們正在學習唱兒歌。熊 偉攝(人民視覺)   3月20日,安徽省合肥市中翔盛景幼兒園開展傳唱兒歌童謠活動,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唱兒歌、做遊戲,在歡聲笑語中迎接「世界兒歌日」。
  • 肇慶特色兒歌童謠給力創文 童聲向善唱開美德之花
    在三月早春這細雨霏霏的美好日子裡,肇慶本土的兒歌、童謠的製作與宣傳從未停歇,孩童們用稚氣的歌聲,唱響了對生活的憧憬與嚮往,並讓更多的同伴從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市文明辦更將去年所徵集到的優秀兒歌、童謠,製作成視頻,讓孩子們更直觀地認識周圍的環境,同時也能讓外來人口對肇慶有更深的了解。
  • 童謠:禮儀童謠兒歌
    >童謠:禮儀童謠兒歌2015-12-29 09:46:5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待客歌唱支生日歌, 爸爸多歡喜。
  • 童謠是孩童時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八百年前北京童謠唱什麼?
    童謠常見於民間,但收集整理難。在北京童謠八百多年的歷史中,雖然明代有中國學者搜集整理,但沒有專著推出。清代「百本堂」「別夢堂」的兒童童謠抄本《北京兒歌》收有兒歌74首,許多今天人們耳熟能詳的北京童謠已經收錄其中,但數量並不多。清末,義大利人韋大列和荷蘭籍美國傳教士何德蘭分別推出《北京歌謠》《孺子歌圖》中英文雙語北京童謠專著圖書,使北京童謠引起中外學者關注。
  • 八百年前北京童謠唱什麼?
    在很多老北京人的記憶中,童謠是孩童時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膾炙人口的童謠《水牛兒》就這樣唱(不同地區版本不一樣):「水牛兒,水牛兒,先出犄角後出頭。你爹你媽,給你買來燒羊肉,你不吃,你不喝,就讓老貓叼去嘍。」
  • 兒歌童謠少人問津 桂林孩子流行「灰色童謠」(圖)
    當流行歌曲、「灰色童謠」或調侃、或揶揄、或嘲諷、或宣洩的歌詞盛行於孩子們之中時,我們是否懷念逝去的童年,而憂心於孩子「沒有歌唱」的尷尬?究竟是現在的兒歌少了?還是兒童的需求發生了變化?日前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因為流行所以喜歡  唱兒歌是兒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娛樂、教育活動,但兒童不唱兒童歌現象已經越來越普遍。
  • 幼兒兒歌童謠:小老鼠上燈臺
    >幼兒兒歌童謠:小老鼠上燈臺2014-09-15 10:59:1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小老鼠上燈臺》是一首非常流行的兒童歌曲,歌詞簡單,曲調活潑生動,妙趣橫生,唱起來朗朗上口,富有教育意義,適合於剛開始學唱歌的小寶寶們。
  • 另類童謠「兒歌日」唱跑調 學兒歌應該正確引導
    3月21日是「世界兒歌日」,記者在這天對瀋陽市的多所小學走訪時發現,現在孩子口中經常哼唱的「兒歌」,已經和十幾年前流行的兒歌大不相同,兒歌的內容「變味」了很多,有些另類的童謠更是達到了令人「恐怖」的地步。
  • 廣西:天等縣開展"童心向黨"童謠兒歌校園行活動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愛祖國,愛人民,鮮豔的紅領巾飄揚在前胸……」5月20日,由天等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縣教育局主辦的紀念廣西第七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宣傳日暨開展「童心永向黨」優秀童謠兒歌校園行活動在城關小學隆重舉行,該校2500多名師生以及13個鄉鎮中心小學分管領導、少先隊總輔導員參加當天的活動。
  • 八百年前北京童謠唱什麼?《水牛兒》清末時怎麼唱?
    近日,中國唱片集團有限公司再版的《北京童謠200首》(5CD)專輯面世,它通過圖片、文字以及音樂相結合的方式,將北京童謠製作成有聲資料,讓很多老北京熟知的童謠再次響起。在很多老北京人的記憶中,童謠是孩童時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膾炙人口的童謠《水牛兒》就這樣唱(不同地區版本不一樣):「水牛兒,水牛兒,先出犄角後出頭。
  • [廣西] 「新童謠、新兒歌」創作表演大賽結果揭曉
    12月18日,廣西「新童謠、新兒歌」創作表演大賽總決賽在南寧市電視臺演播廳隆重舉行。來自全區14個市的29個節目經過層層角逐,最終各獎項花落其主。最終《廣西各民族新兒歌16首》作品獲得創作作品特金獎,《童謠唱給太陽聽》、《七彩長廊程陽橋》、《手機》3首作品獲得金獎,《陽光真好》等6首作品獲銀獎,《總理爺爺到我家》等9首作品獲銅獎,《我和螃蟹握握手》等9首作品獲優秀獎;《七彩長廊程陽橋》等11部作品獲得創作表演金獎,《盟啊盟》等17部作品獲得創作表演銀獎;李一笑等21名編導獲得金獎,南寧市等10家單位獲大賽優秀組織獎。
  • 童謠與兒歌的回憶
    印象中小時候唱的童謠,都是典型的長沙順口溜,必須用長沙話來念才順口(押韻)。並且隨句換韻。  比如:「啞巴啞巴,你呷粑粑,你不給我呷,我告訴你姆媽。姆媽不答白,屋裡來噠客,客給我五分錢,我去坐輪船。
  • 廣西:「童心向黨」童謠兒歌在桂林市校園傳唱
    童謠唱給太陽聽,我跟太陽親又親,歌海浪花就是我,燦爛陽關歡我心……伴著一首簡潔輕快的新童謠《童謠唱給太陽聽》,5月20日下午,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婦聯、團市委和七星區共同主辦的我市「童心向黨——中華優秀童謠兒歌推廣傳唱校園行
  • 世界兒歌日:民族文化傳承從草原童謠入手
    3月19日,記者在文化商城一家音像店的角落裡發現了一個5碟套裝的CD兒歌專輯,在90首兒歌中,約50首是80年代創作的。準備購買這套CD的張先生對記者說:「我女兒今年4歲,為了給她聽健康好聽的兒歌,不知去了多少音像店,但是翻來覆去都是那幾首。現在新創作的好兒歌實在太少了,我是唱著《小燕子》長大的,難道我女兒也只能唱《小燕子》長大?」
  • 童心抗「疫」,守護糧「心」:2020年徐匯區未成年人優秀童謠傳唱...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同時為引導全區中小學生自覺養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行為習慣,由徐匯區委宣傳部(文明辦)、區教育工作黨委、區教育局、區文旅局、團區委、區婦聯和區關工委聯合主辦的「童心抗『疫』,守護『糧』心」——2020年徐匯區未成年人優秀童謠傳唱展示活動今天下午舉行。圖說:2020年徐匯區未成年人優秀童謠傳唱展示活動今天舉辦。
  • 香港兒歌之父韋然:粵語童謠要維權
    香港「神曲」、粵語兒歌《小明上廣州》自去年12月誕生至今,熱度仍在持續。最初被網友上傳至YouTube不足一周,就創下六十多萬的高點擊率,之後掀起惡搞狂潮,並衍生出各樣版本。歌曲唱至街知巷聞,更掀起一陣「論小明」熱潮,連香港特首曾蔭權在「香港青年領袖論壇2011」開場致辭中也不忘以該首兒歌作為引子。
  • 英文兒歌童謠,聽這些就對了,英文啟蒙第一步
    所以大文在這裡提議,英文啟蒙的起始,可以先從英文兒歌童謠開始。兒歌童謠本身就是以押韻為主,韻律感豐富,琅琅上口,配合對應的畫面,孩子們更能容易理解,並能引起強大興趣。並且,以大文英語專業出身的背景,我可以向你們建議,鍛鍊聽力的最便捷愉悅的方式就是聽慢速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