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古訓: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意思就是,父母疼愛子女,就應該為他們做長遠的考慮
001
前一段時間回老家,我和小侄兒親密接觸了一周多。
這個十歲男孩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和我也很親近。
每次看到這位三年級小學生在家上網課時,都有些心神不寧、魂不守舍的樣子,我就提醒他:好好學習,要不然學習就跟不上了!
他聽了之後笑一笑,穩定了下來。但是,過不了十分鐘,就又原形畢露了。隨之,我背後和弟弟、弟媳一起就此事溝通了一下。
他們竟然哈哈大笑、不以為然地說:孩子從小就調皮,不愛學習,但是每次考試成績都在班級中上遊,這就可以了,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最重要。
同時他們還提起:上學期,因為孩子貪玩兒不寫作業,老師就多次和家長溝通,都沒有見到效果之後,老師就拿了一張列印的單子,讓小侄兒籤名,說還有三次機會,再有第四次不寫作業,就按照單子上寫的——退學。
但是,堅持了兩天之後,侄兒又忘記寫作業了!於是,早上哭著不去上學,這時家長也急了。弟妹打電話,大聲指責老師太過分,竟然把祖國的花朵教育成了驚弓之鳥,她想找校長談談。
老師卻不急不躁,平靜地解釋到:孩子天天不寫作業,老師說不聽,家長又喊沒轍,長此下去,扯班級後腿事小,耽誤孩子一生事大。
老師說焦慮之下,出此下策。當時因有忙事耽誤了告知家長,請諒解。老師還說:九年義務教育是國家賦予每一個孩子的正當權力,她無權剝奪,只不過,是想給凡事都滿不在乎的孩子一個警醒,希望家長給予配合。
結果,弟妹還是把實情告訴了孩子,還美其名曰:怕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溺愛的結果是:孩子仍然我行我素、肆無忌憚,白費了老師的一片苦心。
002
我說服不了他們「健康快樂」的家教理念,就去書店買了幾本書,再買上一個書櫃,放在弟弟的房間。告訴弟弟、弟媳:如果愛你們的孩子,就為他做長遠規劃,疼愛不溺愛:如果珍重手足之情,就給我個面子,找時間認真讀書,學會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其實,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這樣的父母,他們也愛孩子,也視孩子如心肝寶貝,如掌上明珠。他們崇尚讓孩子「健康快樂」的家庭教育,希望孩子活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這樣的教育真的好嗎?試想:一株小樹,讓它享受到充足的陽光雨露,給與它充分的水分和營養,而不去加以科學的修剪,他會怎樣呢?
——它只會枝杈橫生,因缺乏足夠的向上力量,註定不會長成棟梁之才。正如泰曼/詹森所言: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
聽了我的話,弟弟、弟妹勉為其難地各自拿起一本書,認真地看起來,「已經扔下好多年了,難道為了教育孩子,我們還必須重新拿起書本,像學生一樣學習?」弟妹問。
我忙把我在書上劃線的那一句指給她看: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麼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的努力,不斷進修自己。——蘇霍姆林斯基
這時,小侄兒也來湊熱鬧,我就針對現在的情況對《三字經》中的一段做了如下分析:
南宋著名教育家王應麟所著的《三字經》裡有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一、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意思就是:作為父母、老師,應該認真擔負起教育下一代的責任,義不容辭。
僅僅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而只是教育,但沒有做到嚴格要求,那就是老師的不負責了。
顯然,家長過於重視孩子的「放飛自我」,任其自由發展,這是教育的缺失,是錯誤的教育方式。
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儘管園丁給它最好的生存條件,但是不加以修剪,它也很難成為有用之才,也不可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修枝打岔是一個園丁重要的責任,只有通過科學的修剪,小樹才不至於枝杈蔓延。也只有通過這種方法,小樹才能積聚起足夠的力量,向上生長,實現它的凌雲壯志。
而孩子的這位老師,雖然採取的措施有點過激,需要修正,但是任何一個明眼人都能看出:她是多麼的認真負責、愛崗敬業!真可謂:老師如父母,老師勝父母。
然而,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家長如果不配合學校教育,那麼,哪怕老師是張三丰,孩子也學不好武當功。
一位老師每年至少要教四、五十名學生,孩子最多是老師的四十分之一,可他卻是每位家長的唯一——或者是二分之一!
二、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意思是:一個人就應該在該學習的年齡認真地學習。否則就既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又缺乏文化知識。這樣,即使到了年老的時候,也是一事無成,荒廢了一生,辜負了自己。
尤其是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不要說不認真學習的孩子,就算是已經儲備了一定的知識和經驗的成年人,如果不保持不斷地學習,也要被時代的潮流遠遠地甩到後頭。大家常說的那句話是有道理的:沒文化,真可怕。
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意思是說:玉石不經過打磨並加以雕刻,就不會成為廣受喜愛的寶貝;同樣道理,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就沒有能力和人、和這個世界融洽地相處,他的生活也就很難達到幸福快樂,他的事業也很難走得更遠。
四、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意思就是告誡孩子們,從小時候開始,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於從他們那裡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世的禮節和知識。
荀子在《勸學》中寫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要善於學習,從身邊的人學起,學習他們的優點,對於他們的缺點,提醒自己避免。
到此,弟媳已認識到,過度的強調「健康快樂」就是放縱孩子,是溺愛,它是甜蜜的殺手,會毀掉孩子的大好前程。正如網上所言:溺愛享樂釀苦果,勤勞素樸造賢才。
愛孩子,就應該多學習,用科學的知識、智慧的方式去關心他、愛護他、教育他,引導他。和孩子一起進步,一起成長。
親愛的朋友,你真的愛你的孩子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那就請理性對待「健康快樂」教育,做到疼愛不溺愛,學會正確引導孩子。
我是臨海暖歌,歡迎朋友們評論、留言,漫漫人生路上,互相鼓勵,互相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