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資訊|漸行漸遠的城市記憶:雲南昆明老街

2020-12-07 百聞每日精選

雲南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

1、漸行漸遠的城市記憶:雲南昆明老街

雲南,昆明老街。昆明老街被稱為昆明城內最後遺存的歷史街區,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漸行漸遠的昆明記憶。拐過某個街角,可能會邂逅聶耳故居,也可能偶遇頗有名氣的老書店。

2、雲南有座元代古城,古城韻味比麗江古城原始,是南詔國發祥地

雲南麗江古城更是大部分遊客到雲南必去的一個地方。在整個雲南省知名度最高也是遊客數量最多的麗江古城,每年都要接待無數的國內外遊客,如今的麗江古城基本上是一個全國人人皆知的古城,但在雲南除了有麗江古城和大理古城這些全國知名的古城外,其中還有一座始建於元代的千年歷史古城,至今整個古城韻味比麗江古城更原始,同時還是南詔國的發祥地。巍山古城坐落在雲南的西部地區,巍山古城隸屬於雲南省大理市管轄,巍山古城早在1994年的時候就被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大理巍山古城是大理南詔國的發祥地,該古城最早的人類居住歷史和古城修建歷史可以追溯到元朝時期,但該古城最大規模的修建時期卻是在明清時期,因此至今在古城內都保留下來了大量的明清時期的古建築房屋。如今的巍山古城依然是一個古色古香沒有任何商業氣息的歷史古城。眾所周知麗江古城是雲南納西族先民修建的古城,而巍山古城則是南詔國的發祥地,也是雲南推行土司制度最長的一個地區之一。

3、七月,相約小吃攤,用舌尖品味昆明土著文化

有人說地攤小吃是一個城市的靈魂,不講求色、香、味的養生之道,要的是酸、麻、辣的味蕾刺激。昆明,享有春城之美譽,多民族習俗讓這個城市充滿了吸引力,也讓吃變得豐富多彩。酸甜苦辣鹹,人生五味,盡在口舌之間。千變萬化之中,昆明土著始終對三種小吃情有獨鍾——煮米線、烤豆腐、燒餌塊。正宗的昆明土著味道,往往藏於小巷之中,只能尋著「酒香」在巷子中尋找,考驗的是你的耐力。米線就是昆明人的命根子,即便一天三頓也吃不膩。小鍋要用銅鍋,罐罐必須是瓦罐,食材要新鮮,湯為雞湯或骨頭湯,火候要到位,佐料搭配要合理,現煮現吃,酣暢淋漓。吃的時候要用小勺配合筷子,一口米線,一勺湯,才最有味道。米線好不好吃,最好的判斷標準就是湯是否見底。昆明地道的烤豆腐,又稱烤臭豆腐,是吃米線最好的伴侶。烤豆腐火候掌控很重要,要不停地用筷子翻轉,否則就外焦裡生。烤豆腐要趁熱吃。先用雙手掰開豆腐,味輕的在蘸水中輕輕一點即可,味重的可用力按一按,讓蘸水汁浸入豆腐被烤得蓬鬆的身體,一咬,滿嘴生香。餌塊是昆明快餐文化的美食代表,可以邊走邊吃。

4、中國最浪漫的古城,以月光為寓意,相傳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雲南三大古城:麗江古城、大理古城、獨克宗古城,去雲南旅遊,不能錯過麗江,不能錯過大理,也不能錯過香格裡拉。香格裡拉有一座被稱為「獨克宗」的古老城市,據說是在佛經中的香巴拉理想國的基礎上建成的,唐儀鳳、調露年間,吐蕃在維西設置神川都督府,在大龜山建立官寨,壘石為城,在古城的建設中,建築材料幾乎都是就地取材的,工匠們發現當地生產的一種白色黏土可用作房屋外牆的塗料,於是古城民居的外牆都塗成白色,月夜,銀色的月光把白色的古城裝扮得分外妖嬈,所以當地人稱古城為「獨克宗」,「獨克宗」藏語意為白色的石頭城,月光之城。實際上,只要有地,只要有人,即使重建,古老的古城仍然是原來的古城。

5、雲南即將「崛起」的城市,不是曲靖和普洱,也不是玉溪和臨滄

雲南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是中國的大省之一,每年來旅遊的遊客不計其數,雲南省下轄城市的地理位置都非常具有發展潛力,但要說雲南省下轄城市中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雲南即將「崛起」的城市,不是曲靖和普洱,也不是玉溪和臨滄!位於雲南省西南部,轄2區、4市縣,保山是泰國民族的發祥地,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是西南重要的交通樞紐,旅遊景點有太保山、高黎貢山、熱海火山、和順古鎮、邦臘掌溫泉。保山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的地級市,國境線長167.78公裡,與大理、臨滄、怒江、德宏四州接壤。經過改革開放多年的發展,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初步形成了一定規模的電力、冶金、建材、旅遊、農副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經過多年發展,現在的保山已形成或建設了「飛天」、「落地」的交通格局。雲南省崛起的城市不是曲靖、普洱,也不是玉溪、臨滄,因此,保山不僅是一座發展迅速的現代化城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獨特風韻的城市。

相關焦點

  • 無錫十大古村落之一的大坊橋,漸行漸遠的老街
    於是在這個夏日裡,我第一次走進了大坊橋村,第一次踏上了村裡老街的石板路,只是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昔日繁華的老街已經漸行漸遠了。大坊橋村,位於無錫新吳區的鴻山街道,以前也稱過「鴻山鎮」。鴻山,位於無錫的東端,與蘇州的相城區接壤,屬於邁腿就能跨越兩市的地方。
  • 磨剪刀鏹菜刀的吆喝聲漸行漸遠
    磨剪刀、鏹菜刀……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在過去弄堂裡走街串巷的這種吆喝聲已經漸行漸遠
  • 微小說:漸行漸遠
    文|果果一個人獨自坐在老家的院子裡,秦亮可以說是透心涼,他很明顯地察覺到自己和這裡的一切都漸行漸遠。小時候記憶是美好的,胡同裡年齡差不多大的孩子們,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整天從胡同這一頭跑到胡同那一頭,滿身泥滿身土,快樂無比。
  • 昆明老街記憶一座城 年輕老街「嬗變新生」
    昆明市之江公司戰略投資與文旅事業部楊鳳華介紹,城市保護是從歷史資產和改造者的角度對新時代的一種理解,昆明老街不只要留住時光,更要保留現存的實物並指出未來可能改變的方向。楊鳳華如同從小生長在此的一位老居民。她說,昆明老街是老昆明的精神內核,是昆明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之一,是昆明城市的「家園遺產」。
  • 漸行漸遠,漸無書
    以前的記憶或深或淺的留在了腦海裡,只是有些人像是書寫在草稿紙上的鉛筆字,用廉價的橡皮擦就可以輕易地擦拭掉而且不留痕跡,時光在他們的身上看不到來路,聽不到回音;有些人就像潔白紙上用鵝毛筆蘸寫的鋼筆字,不僅清新飄逸,而且賞心悅目,只不過隨著歲月的流逝,紙張會變薄,亦會泛黃,字跡會模糊,亦會變花,甚至是看不清筆跡,憶不起內容;
  • 新以泰的記憶,漸行漸遠
    中山醫學院、華強、圖強醫院和許多船務行也都是新以泰的老主顧,所有票據、表格統由其製作。老一輩廣州人記憶中的新以泰,已經漸行漸遠。
  • 秋天,漸行漸遠漸離別
    漸行漸遠的秋啊!實際上與每一個擦肩而過的人都有瓜葛,誰都逃不過,只不過或多或少,或憂或喜罷了。對秋的挽留是因為喜歡,從低眉化作擁抱,從擁抱至融進心裡,這就是情意,情意入心,輕易不會泯滅。是時候走了,該給的也給了,該還的也還了,就這樣,不用解釋,也沒有遺憾,漸走漸遠,默默離開。我不得不承認,秋天,離別,總是讓人有太多的傷感,但是,也不得不順應自然的安排。
  • 致我們漸行漸遠的舊時光……
    那是屬於我們的記憶。可惜,我們都回不去了。有多少歲月,在我們不知道無知覺的呼吸中走掉了。那些歡笑,那些艱難,那些美好與痛苦,那些孤單無助,那些快樂,無處分享。我們已漸行漸遠。有時候覺得幸福離我們很近,有時候覺得很遠。
  • 漸行漸遠作者海粟
    父親墓前的沉思 (二)||海粟(三)漸行漸遠「別總說你的朋友和你關係漸行漸遠,人家都在向上爬只有你還待在深淵;誰還在你身邊,誰還給你笑臉,敷衍的語言在利益面前更加膚淺……」-----《漸行漸遠》父親的五周年祭日,我們姐弟都到按時趕回了家。
  • 「渝」文化與「川」文化漸行漸遠
    本人雖出身在重慶市直轄前,但對於所謂的川文化真沒什麼印象,烙印在記憶深處的只有巴渝文化,如長江三峽、紅巖文化、中國火鍋之都、朝天門、解放碑、歌樂山的渣滓洞、白公館等,之前聽說四川(也包括重慶在內)有張重要的文化名片就是川劇,小時候也聽過,真心不喜歡,似乎不是在唱,是過吼,一個字就要唱幾分鐘,唱完了還要哼幾分鐘,接著後面還有個「幫腔」,像嚎喪,莫說唱的人累,聽的人也要大喘氣,伴奏的鑼鼓聲跟川渝一帶死了人敲打的鑼鼓聲幾乎一模一樣
  • (小康紀事)與飢餓記憶漸行漸遠的「夾邊溝」
    中新社蘭州2月3日電 題:與飢餓記憶漸行漸遠的「夾邊溝」  中新社記者 馮志軍 侯志雄  沙棗樹、紅柳、梭梭以及大片蘆葦鋪成的3.7萬畝「綠洲」與視線不遠處的荒漠「對峙」著,這就是位於中國西部巴丹吉林沙漠邊緣名為「夾邊溝」的林場,叢林深處偶爾傳來的幾聲鳥啼為寒冬中的林場增添了幾分生機。
  • 春城數百年的記憶,昆明老街!
    ——《昆明即景·小樓》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這種風格是歷史積累下來的痕跡。昆明老街的建築群落中,最古老的有近900年歷史,這些建築承載著這座城市太多的記憶與故事,同時又承載了當代人太多的童年歡樂和當下的生活趣味。
  • 散文:秋天,漸行漸遠漸離別
    漸行漸遠的秋啊!實際上與每一個擦肩而過的人都有瓜葛,誰都逃不過,只不過或多或少,或憂或喜罷了。對秋的挽留是因為喜歡,從低眉化作擁抱,從擁抱至融進心裡,這就是情意,情意入心,輕易不會泯滅。是時候走了,該給的也給了,該還的也還了,就這樣,不用解釋,也沒有遺憾,漸走漸遠,默默離開。
  • 雲南昆明:漫步城區老街,窨井蓋上承載老城時光記憶!
    2020年8月15日,雲南昆明,漫步昆明老城區景星街、文廟直街、祥雲街一帶,街頭巷尾的窨井蓋上鑄造了昆明老城的時光記憶,成為老街上一道引人矚目的風景線。雲南昆明,漫步昆明老城區景星街、文廟直街、祥雲街一帶,街頭巷尾的窨井蓋上鑄造了昆明老城的時光記憶,成為老街上一道引人矚目的風景線。雲南昆明,漫步昆明老城區景星街、文廟直街、祥雲街一帶,街頭巷尾的窨井蓋上鑄造了昆明老城的時光記憶,成為老街上一道引人矚目的風景線。
  • 庚子處暑,漸行漸遠
    @唐·白居易《早秋曲江感懷》圖片來源小林漫畫處暑節氣,盛夏漸行漸遠,白天仍熱,早晩已涼,晝夜溫差漸大。老鷹開始捕獵鳥類;天氣肅殺之氣漸起,令萬物開始凋零,「秋後問斬」的時候到了;農作物成熟了,五穀豐登,意喻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 劉篤瑜詩歌:楓林漸行漸遠
    楓林漸行漸遠迎著吹面冷風 踩著飄零蜷縮落葉 輕輕靜靜地走著 楓林亦漸行漸遠 .
  • 多少少年的玩伴,都如歐陽修筆下的宋詞:「漸行漸遠漸無書」
    而那些瞬間,多存留在記憶的深處。而這種人生的感慨與傷感,歐陽修有句宋詞說得最為貼切:「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但是在這一段時間過去之後,餘下的你們都會慢慢面臨「漸行漸遠漸無書」,到最終「水闊魚沉何處問」。這句宋詞出自他的一首精彩詞作: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悽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 很多感情,都是這樣漸行漸遠的
    很多感情就像風箏斷了線一樣不受控制然後漸行漸遠01許多感情裡其實,所謂漸行漸遠的原因還是因為缺了珍惜,少了信任,沒了溝通,只會在互相生悶氣的時候隨了感情的「順其自然」。有時候太「順意」只會讓彼此的心更涼,意更淡,直到最後兩個人都失去相愛的興致,無力再愛。
  • 念物是人非,傷離別之感,想起歐陽修一句宋詞「漸行漸遠漸無書」
    而那些瞬間,多存留在記憶的深處。時光流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光陰轉眼間就不復存在。和光陰一同消失的,還有那些不經意的瞬間,不經意的情意悠悠。無論你如今有多大,問自己一個問題,還記得小時候身邊的那些玩伴嗎?
  • 人生有限,有很多人註定是漸行漸遠且不留遺憾的
    人生有限,有很多人註定是漸行漸遠且不留遺憾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在一個圈子的朋友,註定會漸行漸遠人這一生會有很多個階段,比如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比如小學每一個階段都會有自己的交際圈,當處在同一個圈子裡的時候,彼此可能會很近,而一旦分開,不再在同一個圈子,很大一部分都會逐漸遠離,漸行漸遠。於是有人覺得遺憾,有人覺得困惑,漸行漸遠的人,之間的感情會淡嗎?我們之前的交往或友誼是不是沒有價值?我們是否失去了寶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