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昌的太極道:拳中太極道和天下

2020-12-13 東方體育

張世昌的太極道:拳中太極道和天下

張世昌

張世昌,男,漢族,1943年10月生,浙江寧波人,大學文化,中共黨員,楊式太極拳第四代宗師趙斌弟子,文化學者,中國武術七段,武當百傑,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

張世昌先生現為中國武術段位制武術管理考評員,楊式太極拳教程武術技理指導員、考評員,陝西省武術協會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陝西省段位制推廣委員會副主任,《武當》雜誌特邀編委,《全球功夫網》駐陝西站站長,《中國太極拳精英網》名譽總編,《大武術網》名譽顧問。先後被《永年太極拳志》、《楊式太極拳三譜匯真》、《中國太極拳大百科》、《當代武林名家大典》、《中國當代武林人物誌》收錄。在2016年「首屆世界太極文化節」上,當代太極拳家張世昌先生被授予「中華太極優秀人物」稱號,是首批入選溫縣「陳家溝世界太極名人牆」人物之一,這些榮譽實至名歸。

張世昌太極拳照

形與意完美結合,德與仁鑄就君子高風,用來評價一代太極拳師張世昌先生一點都不為過。歲月冉冉,厚積薄發,已近75歲高齡的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張世昌,絲毫不見歲月的刻痕。只見他雄行闊步,精神矍鑠,思維敏捷,讓初次接觸的人都誤以為他只有50歲上下。一路楊氏太極拳架下來,舒展優美、身法中正、動作和順、平正樸實、由松入柔,剛柔相濟,一氣呵成,收放自如,讓人不得不讚嘆其拳法的高超,不愧為一代楊氏太極拳大家。

張世昌先生一直戒守楊式太極拳門規戒律,不忘初心,始終以「忠實誠信,慎思自律,恆專不驕,弘揚傳承」的師門箴言,告誡每一位弟子:一要認真習拳藝;二要努力學文化;三要力求做到為而不爭,和而不同,充分彰顯人生價值;四要師門同道,平等相待;五要交流切磋,互相關愛;六要不驕傲自滿,拳人如一。並諄諄教導弟子們要遵循社會生活之規範,個人事小,國家事大,要嚴格‍恪守門規戒律,養德習藝,精武尚德,造福人類,以弘揚中華武術之博大精深。

相關焦點

  • 拳中太極道和天下 丹道植物酒順陰陽
    ——太極拳家張世昌專訪記——張世昌,男,漢族,1943年10月生,浙江寧波人,大學文化,中共黨員,楊式太極拳第四代宗師趙斌弟子,文化學者,中國武術七段,武當百傑,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
  • 張世昌:拳中太極道和天下 丹道植物酒順陰陽
    中國網12月19日訊 張世昌,男,漢族,1943年10月生,浙江寧波人,大學文化,中共黨員,楊式太極拳第四代宗師趙斌弟子,文化學者,中國武術七段,武當百傑,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 張世昌先生現為中國武術段位制武術管理考評員,楊式太極拳教程武術技理指導員、考評員;陝西省武術協會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陝西省段位制推廣委員會副主任;《武當》雜誌特邀編委,《全球功夫網》駐陝西站站長,《中國太極拳精英網》名譽總編,《大武術網》名譽顧問。先後被《永年太極拳志》、《楊式太極拳三譜匯真》、《中國太極拳大百科》、《當代武林名家大典》、《中國當代武林人物誌》收錄。
  • 武當百傑獎」獲得者張世昌:只為弘揚太極 - 國家體育總局
    中 小     已進入古稀之年的張世昌老人,非但沒有一點的老態,走起路來依然是虎虎生風,講起話來思維敏捷,並且腰不彎,耳不聾,眼不花。
  • 太極名家解禮德新作《禮德道太極》出版發行
    該書收集整理了解禮德先生近三年來在全國各地和赴美講學時闡述的太極理念,公開了他五十多年習拳的真實體會和經驗,為太極拳愛好者搭建了一座循序漸進、步入太極內門功夫的橋梁。作者的講述避免了故弄玄虛的神秘化,而用大多數人都能理解的力學原理、人體生理結構常識來分析、解讀太極拳搏擊和養生的基本原理,言前人所諱言,道前人所未道。
  • 太極仁拳談太極拳應該「剛柔並濟」還是「以柔勝剛」?
    《陳式太極拳圖說》為拳理。陳式太極拳之外的其它太極拳流派大都以王宗嶽《太極拳論》為拳理。前者主張剛柔並濟,後者多主張以柔勝剛。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柔弱勝剛強」。柔弱與剛強是相反的。柔弱既然能勝剛強,「顯非力勝」。「柔」表示「不頂」「順勢而為」「不以力勝人」。那麼,與「柔」反義的「剛」則表示「頂」「針鋒相對」「以力勝人」。王宗嶽《太極拳論》說:太極拳「非力勝」,亦即不以力勝人。
  • 「新年賀禮」太極,人生中的第六道緣分
    人們在時空中形成了諸多的結構單元與對應關係,其中對這些結構和對應起到聯帶、組合作用的因素,我們通常稱之為「緣」。人的一生中會面臨很複雜的社會和人生關係,而最核心的有幾個緣分:父母,為「來緣」,是第一道緣分。他們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給你體驗生命過程的機會。
  • 練太極拳的都是些什麼人?
    所以說太極拳是磨礪練拳人意志的拳,老話說:「太極十年不出門」,能領略到太極之神妙者,自然會深醉其中,勤練不輟,難以割捨。那些數十年如一日的習練太極拳的都是些什麼人呢?首先,練太極拳的都是文化人。這裡說的文化不是指文憑有多高,上了多少年學,而是對中華傳統哲學的深刻理解。太極學說最早來自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莊子,為中華民族哲學思想之瑰寶。
  • 《太極拳經》之研究
    一、太極拳淵源深遠,張三丰是太極拳之集大成者      太極拳之淵源遠矣,可追溯至《易經》陰陽變化之理,以及道家之祖老子之「專氣致柔」、「致虛極,守靜篤」、「知其雄,守其雌」、「柔弱勝剛強」、「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 人身為太極之體,不可不練太極之拳
    只有天人感應,在天人交融的直覺和頓悟中所獲得的心靈啟示,才能看成是宇宙的自我意識,此時所頓悟的天機,就是宇宙的自我洩露,宇宙也在思維著,唯有以宇宙為自身,才能感受到宇宙的思維」。這裡是道家智慧的體現,宇宙是「道」所生之子,思維著的宇宙即太極,「道」無思無為,《道德經》講:「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有萌動之兆者,即太極也。
  • 資春太極道院推出全新課程體系 致力於將太極文化發揚光大
    近日,記者從衡陽資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部獲悉,該公司旗下太極養生品牌——資春太極道院推出了全新課程體系。新課程體系將針對學員的不同情況按需施教,使每一位學員都能在道院學有所成,真正體驗到武當武術與道家養生功法的魅力與真諦。
  • 何謂孫氏太極拳——童旭東
    按照孫祿堂曾準備用於《八卦拳學》自序的手稿中所述(出版時沒有用),他是在1915年完成了他的三拳合一、拳與道合武學體系的建構。 那麼孫祿堂是如何構建三拳合一、拳與道合這一武學體系的呢?
  • 《道德經》是習練太極拳者的武功秘籍
    習練太極拳,常被認為是學習陰陽之道,與道家思想比較貼近一些。事實上,儒釋道不分家,許多哲學理論都是相互聯繫的,有著共通之理的。太極拳也一樣,並非全屬於道家之學,完全用道家思想去詮釋,但是,習練太極拳的人,思想確實又更加貼近道家一些。
  • 如何從太極操走向真正的太極拳?
    用文字來闡述,就是王宗嶽《太極拳論》開頭提到的話:「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我的恩師王培生常說,為了練好太極拳,就必須深入探討太極哲理,譬如,什麼是無極、太極?太極與無極是什麼關係?什麼是陰和陽?什麼是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的相互轉化?什麼是動,什麼是靜?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又是怎麼回事?等等。
  • 太極拳論
    山右王宗嶽太極拳論,為王宗嶽所創,武禹襄得到後,經李亦畲抄錄流傳,一直以來被奉為太極拳理論圭臬。先賢王宗嶽以「太極」立論,闡述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理、法、術功,形、意、體、用,及修煉方法、準則、規矩、規律和攻防功夫藝境升華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其所論述的傳統拳學之宗旨適用於傳統拳術各門派、各拳種,不獨為太極拳門派的專著 。
  • 無極而太極是為道
    對本體論間題來說,不僅有一個本體與現象的關係間題,而且還有一個理想與現實的關係間題,在傳統哲學本體論中,理想與現實的關係往往體現為世界的二重化,人們總是從現實生活著的現象界出發,去追求作為最高理想的本體。而在金嶽霖看來,這種關係體現為「道」的「無極而太極」的運動,這一運動就是現實的歷程。什麼是「無極而太極」呢?所謂「無極」,是指「道」的「無始底極限」。
  • 太極名家王亞利老師簡介
    王亞利拳照王亞利拳照定居西安後拜著名第五代楊氏太極傳承人路迪民先生為師,習練楊氏太極拳,熟練掌握拳,器械,推手之精髓。王亞利與其師父路迪民(中)及傅清泉後又拜和氏(趙堡)太極第十一代大家【孫蘭亭】之高足王文卿學習和氏(趙堡)太極拳及紅拳。
  • 馬保國的太極之道
    為了保住自己「一代宗師」的形象,馬保國選擇打起了太極,在視頻可謂是將「死不認帳」發揮得淋漓盡致。視頻中馬保國控訴那個年輕人不講武德,還勸他好自為之(耗子尾汁)。 打著太極的名號招搖撞騙,講話帶著口音,輸了又死不認帳的樣子,盡顯搞笑之態。
  • 太極拳技擊與老子哲學有什麼關係呢?
    太極拳的技擊和盤架子一樣,具有松、柔、圓、緩、勻的特色。中正安舒,輕鬆柔和的動作能使內氣無微不至地運行,同時能使神意主導吞化和發放。太極拳以柔為主的技擊藝術與其他的技擊藝術相比,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賂,為天下賂,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了解雄強,卻安於雌柔,作為天下的溪澗處下而含垢,包容大度,吞化一切,太極之道得矣!這一切始終貫貫串著老子的以柔弱為起點的哲學思想,「弱者道之用」。
  • 太極之道即陰陽之道,以柔克剛、道法自然
    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漢族傳統拳術。
  • 知行合一太極拳(1)
    真正能夠出現虛靈頂勁、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松腰沉胯、氣沉丹田、中定大方。有綿綿不盡的精、氣、神。打一套拳下來,不僅神清氣爽,周身通透,並有無窮孕育的體會和感悟。可以說腰胯不松,難以達到上述境地。並以此共勉於練了多年沒有太極感受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