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戰局已定,毛主席催促四野:做好準備,儘快揮師入關

2020-12-09 騰訊網

遼瀋戰役結束前夕,毛主席先後兩次發出電報,催促東北野戰軍組成一個先遣兵團儘快入關,揮師華北戰場來幫助華北解放軍遏制傅作義的瘋狂進攻。兵貴神速,東北野戰軍首長在東北大局已定後,迅速組建了一支實力強勁的先遣兵團,並於12月5日挺進到北平附近,東北野戰軍主力也緊隨其後,浩浩蕩蕩揮戈入關。

四野官兵進入北平

坐鎮西柏坡的毛主席敏銳地意識到,要徹底的解放全中國,摧毀蔣介石的反動統治,必須依靠人民解放軍,各野戰軍以地域冠名很顯然已經不適合下一步向南方進軍的需要,於是,1949年1月15日,中央軍委發出《關於各野戰軍改番號事》,決定將各野戰軍按序數排列,西北野戰軍改稱第一野戰軍,中原野戰軍改稱第二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改稱第三野戰軍,東北解放軍改稱第四野戰軍。由於戰事緊張,東北野戰軍於1949年3月11日完成改編,並且正式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

四野戰士正在行軍

改編後的第四野戰軍仍然由林彪擔任司令員,政委羅榮桓,參謀長劉亞樓,政治部主任譚政,副主任陶鑄,後勤部第一部長周純全,第二部長李聚奎。第四野戰軍共下轄四個兵團,依次為第12、13、14、15兵團,每個兵團下轄3個軍,共計12個軍,每個軍又下轄4個步兵師,兵力約在5萬至6萬人。原東北野戰軍所屬的特種兵指揮機關改為特種兵司令部,下轄兩個炮兵師,一個裝甲師,一個高炮指揮所。原鐵道縱隊擴編為鐵道兵團,歸中央軍委直接指揮。整個四野總兵力共計約88萬人。第四野戰軍的12個軍都絕非等閒之輩,各自都有著足以彪炳史冊的輝煌戰績。

整編後的四野領導人

38軍即原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其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平江起義,還曾上過井岡山,革命歷史非常悠久。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過平型關戰鬥,取得了全面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遼瀋戰役中,在黑山與佔據絕對優勢的國民黨軍展開激戰,使敵人傷亡慘重,打破了其進行增援的企圖。平津戰役中擔任主攻天津的任務,活捉了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後被毛主席點名表揚。之後又南下廣西迂迴到雲南河口,保證了滇南戰役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在軍長梁興初的帶領下又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在與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作戰中更是贏得了「萬歲軍」的美名。

四野官兵在冰天雪地中追擊敵人

39軍,即原東北野戰軍第二縱隊,其前身也是歷史悠久的紅軍老部隊,從該部隊中走出了許多解放軍著名將領,如徐海東、黃克誠、左權、楊得志、彭雪楓等都曾在該軍任職,平津戰役中,39軍主攻天津和平門,為天津的解放立下了汗馬功勞,居功厥偉。在南下解放大西南戰役中更是一路打到了鎮南關。韓戰爆發後在軍長吳信泉的率領下作為志願軍首批部隊首批開赴朝鮮作戰,參加了志願軍第一至第五次戰役,並且戰績卓著,打得聯合國軍聞風喪膽。

敵人舉手投降

40軍,即原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在遼瀋戰役中俘虜了國民黨軍第9兵團司令廖耀湘,後來又相繼參加了平津、衡寶、廣西等一系列戰役,最遠打到了海南島。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在軍長溫玉成的帶領下進入朝鮮作戰,率先打響了抗美援朝第一槍,並且取得首戰勝利,為志願軍取得了一個開門紅。經歷過第一至第五次戰役,立下了赫赫戰功。

四野戰士在使用輕機槍射擊

41軍,即原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在新開嶺戰役中,全殲了國民黨軍嫡系部隊、美制機械化裝備的第52軍25師8900餘人,受到中央軍委的通令嘉獎。遼瀋戰役中,4縱擔任阻敵增援錦州的重任,在司令員吳克華的指揮下在塔山與國民黨軍血戰6天6夜,就像釘子一樣死死釘在了塔山,最終成功地擋住了敵人猛烈進攻,更是在大戰中湧現出了許多光榮集體,如「塔山英雄團」、「守備英雄團」、「威震敵膽炮團」等,為解放軍攻佔錦州立下了大功。後來揮師入關沉重打擊了傅作義部,為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四野裝甲部隊在行軍

42軍,即原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在遼瀋戰役中曾俘虜國民黨軍新編第1軍中將軍長文小山,1950年10月19日在軍長吳瑞林率領下入朝參戰,先後參加了抗美援朝第一至第四次戰役,在朝鮮戰場上表現不俗,沉重的打擊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

43軍,即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其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北伐戰爭時期的葉挺獨立團,參加過南昌起義,上過井岡山,是一支不折不扣的老紅軍部隊,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資格最老的部隊之一。解放戰爭時期縱橫祖國大江南北,從東北的冰天雪地,一直打到四季如春的海南島,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四野戰士在使用人力運輸大炮

44軍,即原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在遼瀋戰役中俘虜了國民黨東北行政委員會上將副主任張作相和第49軍中將軍長鄭庭笈,遼瀋戰役結束後一路揮師南下,一直打到了珠江口外的萬山群島。

45軍,即原東北野戰軍第八縱隊,在東北戰場上赫赫有名,是一支令國民黨軍心驚膽戰的雄獅勁旅,南下作戰中也是戰果纍纍,功勳卓著。

46軍,即原東北野戰軍第九縱隊,遼瀋戰役中曾活捉了國民黨軍東北「剿總」中將副司令範漢傑、兵團中將司令盧浚泉。

四野戰士通過天安門廣場

47軍,即東北野戰軍第十縱隊,在遼瀋戰役中曾奮勇阻擊廖耀湘兵團,俘虜敵人新六軍軍長李濤。

48軍,即東北野戰軍第十一縱隊,手舉炸藥包,捨身炸碉堡的全軍戰鬥英雄董存瑞就是來自於這支部隊。

49軍,即東北野戰軍第十二縱隊,參加過圍困長春和攻克瀋陽的作戰,入關後又參加了平津戰役,解放塘沽的作戰。

四野鐵道兵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以上各部隊中驍勇善戰、沉著機智、有勇有謀的名將數不勝數,在1955年的新中國大授銜中,一共有520位來自四野的將領被授予將帥軍銜。其中林彪、羅榮桓被授予元帥軍銜,黃克城、蕭勁光、譚政被授予大將軍銜,蕭克、鄧華、劉亞樓、李天佑等19人被授予上將軍銜,還有中將57名,少將440名。授銜人數位居各大野戰軍之首。

相關焦點

  • 他揮師東北,帶兵入關,一位少將帶出三位少將,堪稱奇蹟
    日本投降後,關東軍深耕已久的東北瞬間形成了權力真空地帶,接管東北日佔區就成為了國共雙方爭奪的焦點。江潮是河北定縣人,1917年出生,被任命為第6團團長,三人年齡相仿,履歷也驚人地相似。主力部隊出山海關之後,為理清戰鬥序列,這幾個團在不同的時期都統一納入到東北民主聯軍一縱、東野一縱、四野萬歲軍38軍麾下,羅華生作為師長以及所帶領的三位團長後來都作出巨大貢獻,建國後因功勳卓著,均被授予少將軍銜。
  • 他揮師東北,帶兵入關,一位少將帶出三位少將,令人稱讚
    日本投降後,關東軍深耕已久的東北瞬間形成了權力真空地帶,接管東北日佔區就成為了國共雙方爭奪的焦點。為取得先機,我黨當即命令離東北較近的八路軍齊魯地區的主要力量充分發揮地理位置上的優勢,迅疾北上出山海關,接管日軍管轄地區和裝備,搶在國軍之前控制東北三省戰略要地。
  • 四野猛將擬授開國中將,毛澤東毛主席建議:解放海南大功應授上將
    毛主席建議將原定擬授少將的皮定均授予中將軍銜,以表彰他在戰略轉移時,率部殿後捨身忘死掩護中央機關遷移的特殊貢獻。  其實還有一名開國上將原本擬授中將的,也是毛主席根據他的特殊貢獻提議將他拔擢為上將。  是哪位將軍獲此殊榮?他又立下了什麼卓著功勳,讓毛主席念念不忘?
  • 傅作義跟毛主席耍計謀,被主席一眼看穿:讓林彪入關,他就老實了
    因為在1948年年初,毛主席做出了先東北後華北的戰略構想。而且由於華北的我軍實力相對較弱,在國民黨軍的幾大集團中,華北的傅作義集團算是情況最為穩定。雖然被他視為相互犄角的山西閻錫山此時正在太原困守孤城,東北的衛立煌馬上就要全軍覆沒。我軍發動的政治攻勢也是越來越強烈,但是他依然不為所動,甚至還幻想偷襲西柏坡。
  • 毛澤東居安思危,提前3個月組建東北邊防軍,時刻準備抗美援朝
    周恩來看著各位將帥,內心十分憂慮,他先是簡單介紹了凌晨發生在太平洋對岸的事情,隨後語重心長地說:「形勢是不容樂觀的,毛主席指示我們研究國防問題。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將來戰局極可能會危及我國東北邊境,我們要考慮用什麼部隊加強東北邊防?」關於這個問題,沒一會兒前,聶榮臻剛同毛主席私下交流過,遂直接說:「我考慮,還是用4野的部隊。」
  • 高崗同志在東北
    主席分析了日本投降後的我黨先期佔領東北的重要性,和東北的戰略位置,尤其強調了要在東北建立鞏固的根據地,準備長期堅持。主席講:北滿、西滿地域廣大,背靠蘇聯、蒙古,是我們首先要建立根據地的地方。史達林講,我們不能把根據地建立在樹梢上是有道理的。
  • 歷史的另類臉譜:奉軍入關劫持軍火,北洋軍閥進入三足鼎立亂局
    為了逼宮發難,段祺瑞麾下智囊徐樹崢積極奔走,聯合北洋十餘省督軍組成督軍團,主戰又再次力壓主和呼聲,而且一手策劃了奉軍入關,揮師秦皇島劫持北洋軍火,將關外張作霖奉系軍閥引入,從而共同掣肘馮國璋。老辣的張作霖敏銳地察覺到這一絕佳時機,而且徐樹崢提出的條件也足夠誘人,那就是段祺瑞以裝備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軍為名,由馮國璋與山西督軍閻錫山共同採買的三萬餘件新式軍火,價值一千八百萬元之巨。
  • 1629年皇太極為何冒險揮師入關?因為後金髮生嚴重大饑荒
    這是後金第一次攻入關內。雖然皇太極將京師圍攻了一個多月,就在袁崇煥等人的阻擊下,撤圍退兵,但己巳之變給明朝帶來了極為惡劣的影響。首先,最直接的影響是袁崇煥被崇禎皇帝下獄殺害。崇禎皇帝自毀長城,不但削弱了明朝的軍事力量,還使得一批忠貞愛國之士人人自危,離心離德。
  • 朝鮮軍高歌猛進,毛澤東卻秘調四個軍去東北,彭德懷:真偉人遠見
    至於這些部隊的稱呼,毛澤東則親自給他們定了一個「弱弱的」,類似於地方部隊的稱號——「東北邊防軍」。而這一稱呼,可就有講究了。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在東北仍潛伏有大量敵特。在13兵團內,就有國民黨特務打入內部。這些特務不斷向臺灣發送情報,報告各軍的情況。東北解放軍高層通過破獲的無線電情報進行分析,確定敵特人員潛伏在各軍的團以下單位,沒有機會接觸到戰略情報。
  • 授銜時,四野的縱隊司令鍾偉授少將,他手下的師長為何卻是中將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解放戰爭時期,第四野戰軍從初出關時的十萬多人,到遼瀋戰役結束後發展成為百萬雄師,浩浩蕩蕩南下,在平津戰役中打垮傅作義集團,揮師南下後一直打到了海南島,創造了一系列輝煌的戰績,可以說,第四野戰軍是解放戰爭中的中流砥柱
  • 他是四野12兵團的軍長,建國後授上將,最後卻鋃鐺入獄!
    第四野戰軍,是東北野戰軍改稱而來的。1949年改編之時,下面有4個兵團編制,是四大野戰軍中實力最強的一支,也是出名將最多的野戰軍。建國後授銜時,四野總共出了519位開國將軍,其中上將就佔據了19位(全部57位)。
  • 朝鮮戰場硬著頭皮就上,劉亞樓捨身亮劍,毛主席:你鋒芒半露即可
    毛主席早就看到這一點,他明白,要想打造強大的軍隊,必須要三管齊下,空軍必須要儘快籌划起來。準備工作其實早就在進行,在延安時期,中共就專門派遣43名優秀幹部前往新疆學習航空技術,解放戰爭時期在東北利用撿來的日本飛機組建了第一所航校,只是這些日本飛機已經老舊和破損相當嚴重,在當時也未能在戰場上發揮影響力。
  • 四野的攻堅老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為什麼缺席了抗美援朝戰爭!
    在東北野戰軍的12個主力縱隊中,戰鬥力最強的,當屬有攻堅老虎之稱的第六縱隊。 從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東北野戰軍經歷的所有硬仗,六縱仗仗都沒有缺席。 但為什麼這支攻守兼備的王牌主力,沒有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再展雄風呢?
  • 抗美援朝:毛主席艱難抉擇,史達林出爾反爾,美軍戰神的狂妄傲慢
    三八線離我國東北邊境僅僅數百公裡,唇亡齒寒啊,他直接將戰火燒到了我國的家門口。麥克阿瑟是個戰爭狂人,非常希望擴大戰爭,對我國東北邊境進行轟炸、掃射和偵查,周總理得知後憤怒地渾身發抖,立即向美國發出強烈抗議,向聯合國遞交了聲明,可是美國人根本不在乎,繼續為所欲為。
  • 林彪不肯出兵朝鮮,被周總理嚴肅批評,毛主席一語道破其軟肋
    當情報人員回應他,我軍開始在東北大規模集結,有可能出兵朝鮮時,麥克阿瑟輕蔑地認為我國不敢出兵。美軍介入後,面對美軍的精銳裝備和強大火力,朝鮮軍隊節節敗退,戰爭很快燒到了鴨綠江,嚴重影響了我國的安全。周總理大義凜然地警告美國。面對周總理的警告,麥克阿瑟直言不諱地說:「我認為中國沒有發動戰爭的能力,他們沒有相應的工業實力,三八線沒有軍事意義。
  • 粟裕推薦兩元帥指揮解放臺灣,但毛主席席卻說,中央不採納
    毛主席特別強調,不能忘記了臺灣,臺灣我們一定要解放的,華東局還包括臺灣。按照毛主席的想法,解放臺灣將定於1949年的冬季,他讓粟裕在秋季做好一切工作。粟裕向毛主席表示,時間太緊,困難太大。對於渡海作來說,我軍沒有這方面的經驗,需要摸索,沒有海軍和空軍的配合,對於幾十萬大軍登陸作戰十分兇險。而且其中最兇險的就怕美國幹涉。
  • 若是清軍入關失敗,退回東北,中國歷史將何去何從?
    那麼,若是李自成快速進軍,星夜兼程趕到山海關拿下吳三桂,擊敗攻關清軍,多爾袞被迫退回東北,中國歷史將會怎樣呢?換句話,清軍入關失敗,中國歷史將會何去何從? 先看看清軍入關前後,國內外局勢如何 清軍入關時,國際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西方正在強勢崛起,並不斷對外侵略擴張
  • 四野原來曾有日本兵,揭開一段塵封的歷史
    爾後四野百萬雄師入關,他們又參加平津戰役,百萬大軍下江南,一直隨隊打到海南島。而張寶林和尚興祿當年就曾和日籍戰友一起工作過。 1953年起,這些四野日籍老兵陸續開始以日僑身份歸國。37年後第一次踏上中國國土,當年老部隊的番號早已變更,四野10縱野戰醫院二所演變成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三醫院。我所在的部隊即是10縱前身。這些日籍官兵到我們部隊,當然算是回娘家。
  • 1946年東北解放軍連續戰敗,為何一年後就反敗為勝?這兩點是關鍵
    一提到東北解放軍,不少人都認為這是一支百戰百勝的部隊,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島,三大戰役打了兩個,戰績足夠輝煌。但鮮為人知的是,東北解放軍曾經在解放戰爭初期連續戰敗,形勢一度十分危急。但僅僅過了一年多時間,東北民主聯軍就扭轉了局勢,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最終將東北數十萬國軍圍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