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瀋戰役結束前夕,毛主席先後兩次發出電報,催促東北野戰軍組成一個先遣兵團儘快入關,揮師華北戰場來幫助華北解放軍遏制傅作義的瘋狂進攻。兵貴神速,東北野戰軍首長在東北大局已定後,迅速組建了一支實力強勁的先遣兵團,並於12月5日挺進到北平附近,東北野戰軍主力也緊隨其後,浩浩蕩蕩揮戈入關。
四野官兵進入北平
坐鎮西柏坡的毛主席敏銳地意識到,要徹底的解放全中國,摧毀蔣介石的反動統治,必須依靠人民解放軍,各野戰軍以地域冠名很顯然已經不適合下一步向南方進軍的需要,於是,1949年1月15日,中央軍委發出《關於各野戰軍改番號事》,決定將各野戰軍按序數排列,西北野戰軍改稱第一野戰軍,中原野戰軍改稱第二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改稱第三野戰軍,東北解放軍改稱第四野戰軍。由於戰事緊張,東北野戰軍於1949年3月11日完成改編,並且正式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
四野戰士正在行軍
改編後的第四野戰軍仍然由林彪擔任司令員,政委羅榮桓,參謀長劉亞樓,政治部主任譚政,副主任陶鑄,後勤部第一部長周純全,第二部長李聚奎。第四野戰軍共下轄四個兵團,依次為第12、13、14、15兵團,每個兵團下轄3個軍,共計12個軍,每個軍又下轄4個步兵師,兵力約在5萬至6萬人。原東北野戰軍所屬的特種兵指揮機關改為特種兵司令部,下轄兩個炮兵師,一個裝甲師,一個高炮指揮所。原鐵道縱隊擴編為鐵道兵團,歸中央軍委直接指揮。整個四野總兵力共計約88萬人。第四野戰軍的12個軍都絕非等閒之輩,各自都有著足以彪炳史冊的輝煌戰績。
整編後的四野領導人
38軍即原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其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平江起義,還曾上過井岡山,革命歷史非常悠久。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過平型關戰鬥,取得了全面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遼瀋戰役中,在黑山與佔據絕對優勢的國民黨軍展開激戰,使敵人傷亡慘重,打破了其進行增援的企圖。平津戰役中擔任主攻天津的任務,活捉了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後被毛主席點名表揚。之後又南下廣西迂迴到雲南河口,保證了滇南戰役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在軍長梁興初的帶領下又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在與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作戰中更是贏得了「萬歲軍」的美名。
四野官兵在冰天雪地中追擊敵人
39軍,即原東北野戰軍第二縱隊,其前身也是歷史悠久的紅軍老部隊,從該部隊中走出了許多解放軍著名將領,如徐海東、黃克誠、左權、楊得志、彭雪楓等都曾在該軍任職,平津戰役中,39軍主攻天津和平門,為天津的解放立下了汗馬功勞,居功厥偉。在南下解放大西南戰役中更是一路打到了鎮南關。韓戰爆發後在軍長吳信泉的率領下作為志願軍首批部隊首批開赴朝鮮作戰,參加了志願軍第一至第五次戰役,並且戰績卓著,打得聯合國軍聞風喪膽。
敵人舉手投降
40軍,即原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在遼瀋戰役中俘虜了國民黨軍第9兵團司令廖耀湘,後來又相繼參加了平津、衡寶、廣西等一系列戰役,最遠打到了海南島。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在軍長溫玉成的帶領下進入朝鮮作戰,率先打響了抗美援朝第一槍,並且取得首戰勝利,為志願軍取得了一個開門紅。經歷過第一至第五次戰役,立下了赫赫戰功。
四野戰士在使用輕機槍射擊
41軍,即原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在新開嶺戰役中,全殲了國民黨軍嫡系部隊、美制機械化裝備的第52軍25師8900餘人,受到中央軍委的通令嘉獎。遼瀋戰役中,4縱擔任阻敵增援錦州的重任,在司令員吳克華的指揮下在塔山與國民黨軍血戰6天6夜,就像釘子一樣死死釘在了塔山,最終成功地擋住了敵人猛烈進攻,更是在大戰中湧現出了許多光榮集體,如「塔山英雄團」、「守備英雄團」、「威震敵膽炮團」等,為解放軍攻佔錦州立下了大功。後來揮師入關沉重打擊了傅作義部,為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四野裝甲部隊在行軍
42軍,即原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在遼瀋戰役中曾俘虜國民黨軍新編第1軍中將軍長文小山,1950年10月19日在軍長吳瑞林率領下入朝參戰,先後參加了抗美援朝第一至第四次戰役,在朝鮮戰場上表現不俗,沉重的打擊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
43軍,即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其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北伐戰爭時期的葉挺獨立團,參加過南昌起義,上過井岡山,是一支不折不扣的老紅軍部隊,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資格最老的部隊之一。解放戰爭時期縱橫祖國大江南北,從東北的冰天雪地,一直打到四季如春的海南島,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四野戰士在使用人力運輸大炮
44軍,即原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在遼瀋戰役中俘虜了國民黨東北行政委員會上將副主任張作相和第49軍中將軍長鄭庭笈,遼瀋戰役結束後一路揮師南下,一直打到了珠江口外的萬山群島。
45軍,即原東北野戰軍第八縱隊,在東北戰場上赫赫有名,是一支令國民黨軍心驚膽戰的雄獅勁旅,南下作戰中也是戰果纍纍,功勳卓著。
46軍,即原東北野戰軍第九縱隊,遼瀋戰役中曾活捉了國民黨軍東北「剿總」中將副司令範漢傑、兵團中將司令盧浚泉。
四野戰士通過天安門廣場
47軍,即東北野戰軍第十縱隊,在遼瀋戰役中曾奮勇阻擊廖耀湘兵團,俘虜敵人新六軍軍長李濤。
48軍,即東北野戰軍第十一縱隊,手舉炸藥包,捨身炸碉堡的全軍戰鬥英雄董存瑞就是來自於這支部隊。
49軍,即東北野戰軍第十二縱隊,參加過圍困長春和攻克瀋陽的作戰,入關後又參加了平津戰役,解放塘沽的作戰。
四野鐵道兵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以上各部隊中驍勇善戰、沉著機智、有勇有謀的名將數不勝數,在1955年的新中國大授銜中,一共有520位來自四野的將領被授予將帥軍銜。其中林彪、羅榮桓被授予元帥軍銜,黃克城、蕭勁光、譚政被授予大將軍銜,蕭克、鄧華、劉亞樓、李天佑等19人被授予上將軍銜,還有中將57名,少將440名。授銜人數位居各大野戰軍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