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癌症,大家往往都是談癌色變。這一恐懼的來源並不是空穴來風,近40年來,中國的癌症負擔也大幅增加。據中國科學院院士赫捷在《柳葉刀-腫瘤學》上發文稱:
過去40年,中國人群死於癌症的佔比,從1973~1975年的10.1%增加到2015年的24.2%,癌症負擔日益加重。
每個人體內都有癌細胞,癌症真的是一發現就晚期?癌症到底該怎麼預防呢?
這篇癌症科普文章,建議每個人看三遍……
哪些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
胰腺癌
胰腺癌,常被稱為癌中之王,生存率較低,早期的胰腺癌,大多沒有任何的臨床症狀,在確診的時候已是中晚期,很難治癒。
肺癌
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它是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早期肺癌症狀常較輕微,甚至可能沒有任何不適。
肝癌
早期肝癌的症狀一般沒有明顯特徵,中晚期會伴隨肝區疼痛、腹脹、乏力、消瘦等症狀。
為什麼有些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
癌症本身的隱藏性較高
大多數癌症的潛伏期較長,無論是從癌基因突變還是從持續感染致癌病毒,到最終形成癌症,都很漫長。
在此過程中,可能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患者不易察覺,一旦出現了可感知的臨床症狀,往往發生了轉移,已是癌症晚期。
患者過於疏忽
部分癌症早期會有不特異的症狀,如乏力、咳嗽、輕微胸痛或腹痛等,但很多患者常常疏於診治,或者對體檢的異常指標,並沒有進一步明確病因,延誤了治療時機。
當發生嚴重症狀時再去就診,確診的癌症已到晚期。
沒有定期健康體檢
很多人自覺身體好,拒絕定期健康體檢,殊不知健康體檢可及時發現部分癌症。
也有人年年體檢,還是發現不了癌症,有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第一,體檢的項目不對!
由於大部分的早期癌症,均沒有特異性的症狀,只能夠通過檢查來發現。但是,很多人參加的體檢,都是由單位統一安排的,這些體檢項目並不是專門針對癌症的防癌體檢,而是比較粗糙的健康體檢。例如,早期肺癌需要通過胸部CT才能夠發現,而絕大多數體檢,做的都是胸片檢查,胸片是不可能發現早期肺癌的。大腸癌只能夠通過腸鏡檢查來發現,而查大便常規,腫瘤指標CEA均有可能漏診。食管癌和胃癌,只能夠做胃鏡才能夠早期發現,做B超或者抽血檢查是很難發現的。
此前據媒體報導,李詠罹患的是喉癌,早期喉癌表現為咽喉異物感,咽喉瘙癢,吞咽不適。作為一名天天錄節目的主持人,出現咽喉不適的症狀太正常了,很可能以為是慢性咽喉炎,可能就麻痺大意了。而且,喉癌必須做喉鏡才能確診,常規的體檢項目裡面,不可能有喉鏡這項檢查,這就非常有可能導致漏診。等到出現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等明顯的症狀,那就是癌症的中晚期了。
第二,沒有資質的體檢機構漏診、誤診!
確實有一些所謂的體檢機構,體檢人員的水平層次不齊,甚至有體檢機構僱傭沒有任何資質的人員來給人做體檢,結果可想而知了。
第三,體檢發現了蛛絲馬跡,但未重視!
這種情況也是比較常見的,我碰到過一個患者,體檢的時候大便潛血檢查陽性。體檢報告建議專科就診,完善腸鏡檢查。但是,患者和家屬都不當回事,自認為是痔瘡出血。沒有及時的幹預,導致腫瘤不斷的生長,等到出現了腸梗阻或者腸穿孔,才來醫院看病,這時候已經晚了,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所以,如果體檢發現了異常,一定要去正規醫院的看病,做進一步的檢查,明確診斷。
普通體檢能檢查出癌症嗎?
答案來了:普通體檢≠防癌體檢。
普通的常規體檢,大多針對的是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及糖尿病等常見病多發病,而不包含癌症篩查。
所以,常規體檢並不能完全檢查出早期癌症或者癌前病變。
而防癌體檢是由腫瘤專科醫師利用專業的技術手段和方法,針對癌症的高危人群、健康人群的全面腫瘤篩查,其更有針對性,可發現常規體檢檢查不到的腫瘤特徵。
因此,想要篩查腫瘤,還是要做防癌體檢。
不同年齡段需要做哪些癌症篩查?
一般認為40歲是篩查癌症的一個關鍵時期。
除了常規檢查,不同年齡段的針對篩查項目也有所區別。
21~65歲女性:進行宮頸塗片和HPV檢測,篩查宮頸癌。
40歲以後的女性:進行乳腺癌的篩查。
男性和女性從50歲開始:進行大便隱血或腸鏡檢查,篩查結腸癌。
55歲到80歲的人群:如果有重度吸菸史,現在仍吸菸或在過去15年內戒菸者,應檢查胸部CT篩查肺癌。
這些癌症有明確的篩查方法
在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CDC)推薦遵循 USPSTF 制定的指南進行篩查。
什麼是 USPSTF? 即美國預防醫學工作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以下 4 種癌症,CDC 和 USPSTF 有明確的篩查指南。
1
乳腺癌
(1)適用人群
50 歲到 74 歲的有普通風險的女性,每 2 年做一次乳房 X 線造影檢查。
40 歲到 49 歲的女性建議跟醫生共同討論,考慮病人的家族史、個人風險、權衡利弊後一起做決定。
(2)篩查手段
X 線鉬靶造影(mammography):研究已經證明常規的 X 線造影可以降低死於乳腺癌的風險。
核磁共振(MRI):核磁共振一般跟 X 線造影一起使用。因為有些時候 MRI 會有一些假陽性,所以只適用於高風險的人群。
2
宮頸癌
(1)適用人群
21 歲到 65 歲的女性。
(2)篩查手段
宮頸塗片(Pap smear)和 HPV 檢測。這 2 項篩查可以有效地發現早期病變,及時幹預,阻斷癌症的發展。
3
肺癌
(1)適用人群
必須同時滿足以下 3 個條件:
重度吸菸史(有具體標準)
現在仍在吸菸或者是在過去 15 年內戒菸
55 歲到 80 歲之間
(2)篩查手段
低劑量螺旋 CT
(3)肺癌的篩查有更為嚴格的控制,主要因為以下幾個因素:
篩查可能會有假陽性,也就是說一個本身並沒有癌症的人被診斷為患有癌症
有可能引起過度診斷進而導致過度治療
重複多次的低劑量 CT 有可能導致健康人患癌
(4)說一百遍
最好的降低肺癌風險的方法不是篩查,而是戒菸並且避免二手菸。肺癌篩查絕對不能代替戒菸。這一點無論如何強調都不過分。
美國肺癌死亡率的下降,跟 60 年代開始的控煙運動、公開場合全面禁菸、提高菸草稅等努力密切相關。
如果你不在乎自己,那是否能夠做到不給你的孩子製造二手菸?
4
結直腸癌
幾乎所有的結腸癌都是從癌前病變經歷十幾年發展而來的。篩查主要是發現並去除這些癌前病變,進而阻斷可能的癌症。結直腸癌的早發現早治療效果也很好。
(1)適用人群
常規的篩查從 50 歲開始,不分男女。篩查對預防結腸癌至關重要。推薦所有 50 歲到 75 歲的人群接受篩查。76 到 85 歲,需要跟自己的醫生商量共同進行。
以下人群建議在 50 歲之前就開始篩查:
自己或者直系親屬有過息肉或者是結腸癌
患有炎性腸道疾病,比如說潰瘍性腸炎或者克羅氏腸炎
患有 APC 或者 HNPCC 綜合症
(2)篩查手段
多種篩查方法並行,其中最重要的是腸鏡,至少每 10 年做一次。
如何預防癌症?
注意遠離電離和紫外線輻射
日常生活中,儘量注意遠離電離和紫外線輻射。
養成合理的膳食結構,均衡營養
控制紅肉類食物的攝入,選擇粗加工的穀物,同時增加對新鮮果蔬和低熱量食物的攝入。
適當的保持運動
成年人儘量減少久坐的時間,運動時間建議每周150分左右。
形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保證每日7~9個小時的睡眠,推薦晚上10點至次日早晨6點。
同時,注意控制飲酒和戒菸。
保持良好心態
生活中要學會積極平和地處理事情,凡事不要過度焦慮。
定期體檢
每年安排針對性的癌症篩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來源 |科普中國、浙江在線健康網
長按識別關注姊妹公眾號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這些癌症發現就是晚期!為什麼癌症偏偏盯上你?就憑這幾點…》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