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晚,上海交響樂團演藝廳將舉行《長相知——方瓊古詩詞歌曲音樂會》,在夏日裡,為上海的觀眾帶來一股充滿古風雅韻、溫潤沁人的新風。音樂會為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傳播推廣項目,由上海音樂學院主辦,是上海音樂學院雙一流高校建設項目高水平創新團隊成果之一。
音樂會上,上海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主任、歌唱家方瓊將演唱《陽關三疊》《長相知》《鳳凰臺上憶吹簫》等古曲;趙季平、奚其明、譚盾等當代作曲家根據古典詩詞創作的《黃鶯吟》《幽蘭操》《靜夜思》《越人歌》等近15首古詩詞歌曲也將一一上演。音樂會匯聚了12位方瓊的優秀學生,包括殷為傑、陳家坡等民族聲樂的演唱人才;以及《聲入人心》選手方書劍、《中國新歌聲》亞軍郭沁這樣的人氣歌手。
上海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主任、歌唱家方瓊
古人云「詩言志,歌永言」,意為詩是表達思想感情的,歌是唱出來的語言。在中國燦爛的文化歷史中,詩詞與音樂相伴相生,從《詩經》、《楚辭》、漢樂府,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曲等,這些作品不僅成就了文學史上的存世名作,也造就了音樂史上的經典作品。
在國家藝術基金的支持下,《長相知——方瓊古詩詞歌曲音樂會》就此誕生。方瓊高興地看到,近年來學界在中國古詩詞歌曲創作、演唱和理論研究上取得的顯著成果,可以在舞臺上被更多人所看到、聽到。2016年至今,該音樂會在多地上演了十場,廣受好評。人們在她的歌聲中,仿佛穿越時光隧道,在遙遠的音律中夢回古時。
為了唱出琴歌裡古典詩詞的意境,方瓊花了大量時間靜心研究古曲和詩詞的內涵。「古人寫的詩詞經過反覆推敲,對仗工整,描繪了內心深處的細膩情感,傳遞出的精神很美、很真。」她說,《陽關三疊》對友人關懷眷戀的情感激動沉鬱,《鳳凰臺上憶吹簫》則通過刻畫主人公含情凝眸的神情,抒寫了李清照的伉儷情深,纏綿悱惻。
上海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主任、歌唱家方瓊
同時,近現代作曲家為古詩詞譜曲或重新編配的作品,不僅保留了古典詩詞的韻味,且以多樣的手法展示出更豐富的層次。奚其明將短短幾句的《黃鶯吟》編配成時長六分半的室內樂曲,人聲、簫聲、琵琶聲共同模仿黃鶯的鳴叫,音樂變得更具表現力。趙季平譜曲的《幽蘭操》則直觀呈現了此詩簡練的風格。
這場音樂會在曲目的編排上也頗費了一番心思。音樂會包含了兩部分的音樂內容,有琴歌,這些作於古人吟詩作畫等雅集活動時的古曲大多旋律平穩、節奏緩慢、餘韻悠長;又有近現代作曲家為古詩詞譜曲的作品,賦予了古典詩詞新時代的氣息。「我們不但要繼承,更要傳承。古人吟詩喝茶唱古曲,音調清淡平緩,不像現在的歌曲那樣高亢激昂,如果整場音樂會都是這樣的旋律,觀眾肯定坐不住。」方瓊說。
此次音樂會由廖昌永擔任出品人,徐旭擔任總策劃,曹榮瑞擔任總監製,趙季平擔任藝術總監,鄭倜、鞠秀芳兩位教授擔任聲樂指導,李欣擔任音樂會主持人。擔綱音樂會伴奏的還有湯曉風、陸笑姿、王俊侃、王軼文等優秀青年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