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追尋久遠的降真香文化

2020-12-10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傅人意

  如蝶之戀花、木之向陽,文人雅士對香的喜愛自古有之。降真香素有諸香之首的美譽,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贈朱道士》一詩中就曾寫道:「盡日窗間更無事,唯燒一炷降真香。」如今,當代人在樸拙的器具內燃一炷線香,約上幾位好友,香菸嫋嫋,即可開啟一場穿越古今的芳香之旅。

  降真香與海南有著不淺的緣分。對於其產地,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一·降真香》提到:「雞骨香即降香,本出海南。」《香譜》引用《南州記》也提到其產地:「生海南諸山」。

  諸香之首降真香

  對降真香的文字記載,據考最早出現在西晉植物學家、文學家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中:「紫藤葉細長,莖如竹根,極堅實,重重有皮,花白子黑,置酒中,歷二三十年不腐敗,其莖截置煙焰中,經時成紫香,可以降神。」嵇含所指降神,一指可以提出純正的香氣,另意為引降天上的神仙。

  唐宋時期,不少文人雅士將降真香的香用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從其流傳的詩詞中可略見一二。唐代詩人白居易《贈朱道士》中提到:「盡日窗間更無事,唯燒一炷降真香。」張籍有詩云:「醉依斑藤杖,閒眠癭木床,案頭行氣訣,爐裡降真香。」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降真香也有記述:「拌和諸香,燒煙直上,感引鶴降。醮星辰,燒此香為第一,度篆功力極驗,降真之名以此。」明朝早期開始,國內降真香產量逐漸減少,再加上明洪武年間,朱元璋親自頒發政令,嚴禁進口降真香,以免大量消耗國內金銀儲備,由此,降真香逐漸成為達官貴人、皇親貴胄等少數人手中的珍寶。

  明代黃省曾所著《西洋朝貢典錄校注》中,詳細記載了各國向大明皇帝進貢降真香的史料。其記述的共計二十三個南洋諸國,貢品中幾乎全部涉及降真香。如佔城國(即越南南部),在明正統年間,「其國襲封,遣使行禮。其貢物:象牙、犀牛角……奇楠香、土降香」。由此,也可知當時各國降真香並未滅絕。一度至清朝中期,其價格曾為沉香的數倍。

  素有諸香之首之稱號的降真香,在現代,在香用中依然有著重要的提香功能。海南省第二衛生學校高級講師、降真香藏家呂培榮告訴記者。「焚香,並不是全部以沉香、奇楠為香料才是最高境界的用香,在做線香時,加入少量的降真香,就能提出至真至純的香氣。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香品的最高境界。」

  提香的功用,古人已有記載。《本草乘雅.半偈》提到:降真香「燒之不甚香,得諸香和之,則特美。」

  「聞香尋木」海南民間

  降真香的療效,其實在清代帝王中已得到推崇。據中華書局出版的《慈禧光緒醫方選儀》記載,降真香的清熱解毒功效,在宮中被記入秘笈。光緒十二年五月,慈禧患有面部神經疾病,太醫以奇楠香、牛黃、降真香、乳香、蘇合油等22種中草藥組藥,短時間即見奇效。光緒帝曾患有嚴重的心胃痛,御醫首選大劑量降真香,配以沒藥、麝香、琥珀、安息香等入藥,治癒光緒頑疾。

  清代吳儀洛在《本草叢新》中也有這樣的表述:「周崇被海寇刃傷,血出不止。軍士李高,用紫金藤散敷之,血止痛定,明日結痂無斑,會救萬人,紫真藤,即降真香之最佳者也」。

  在海南,有這樣一群人在循著先人的足跡「聞香尋木」,尋找降真香。

  近年來,呂培榮從最初對降真香藥用的探尋,先後到霸王嶺、尖峰嶺、吊羅山等山頭尋找降真香。「這些木頭都是寶貝,只是自古至今降真香的香文化發生了斷代,很多人就不認為這是珍貴的東西,太可惜了!」一開始,呂培榮僅僅是從其藥用功能對降真香產生興趣,隨著研究各種古籍,他對降真香文化的理解愈加深入,對降真香如痴如醉。「古時文人談文化,若沒有香做為載體,也少了一些韻味。」

  記者在海口瓊州文化風情街見到了老呂多次冒雨、穿著雨靴在吊羅山、霸王嶺等地所採摘的「大葉降真香」標本,其葉枝纖細,葉子較小,呈長圓形,樹枝底部散發出濃厚的香味。而「小葉降真香」,呈斜長圓形,頂端圓而稍凹入,基部偏斜,樹枝底部散發淡香,樹枝本身有著大小的洞口。「這些降真香就生長在山上的小河邊,不上山,焉得好木?」呂培榮眼神中儘是對這些木頭的喜愛。

  「其實降真香的結香原理屬於損傷後的自我修復。或是自然損傷,或是蟲蟻啃噬,自身分泌修復所形成,這些洞孔就是被侵蝕的見證。」呂培榮侃侃而談,根據其採集的樣本,在海南,降真香因產地不同,其質地、油脂,香味出現明顯差異。他舉例說,霸王嶺的降真香就比尖峰嶺的香味濃,尖峰嶺的略帶腥臭,鸚哥嶺的油脂少,總體來說海南東部的降真香不如西部的香味濃厚,油脂相對較少。

  除了在海南一些海拔較高的山上發現有「降真香」的蹤跡,近年,黎苗文化研究者羊文良在昌江一黎族村莊裡意外地發現一些黎族老人的髮簪、項鍊,甚至所用的梳子等都由一種紫藤類的木頭製成。

  「當時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家家戶戶都有這種木頭?」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羊文良挨家挨戶甚至挨村打聽。終於,他從一位黎老的口中得知,原來上個世紀60年代該村有一棵100多斤重,10多米長的降真香,後將其切割給每家每戶,部分還賣給了黎族醫師。「黎語中此類珍稀植物稱為『總管』,是指其為整個生態系統的『總管』,在當地的黎族百姓家中『總管』是寶藥,但凡有蜜蜂蟄傷,毒蛇咬傷,或者小孩肚子痛,割一點下來擦一擦立刻見效,可以止血止痛。」羊文良告訴記者。

  海南民間「降真香」

  多屬檀類

  事實上,近年來,在國內收藏市場上出現了許多讓人眼花繚亂的「降真香」。記者在淘寶網上看到,名為降真香的串珠價格從100元至3000元不止,而據海南一些藏家表示,目前,被稱為「降真香」的有山油柑,花梨母,降香,雞骨香等,也有說法認為真正的降真香已經消失。

  海南黃花梨收藏協會有關負責人說,在李時珍的描述中,降真香燃燒後的煙直直往上,不象沉香燃出的煙左右飄移,這也不失為鑑定降真香的一個方法。 

  《海峽藥學》1997年第九卷第四期刊登的廣州市藥品檢驗所李書源的研究成果,關於「降香的本草再考「指出,「芸香科山油柑歷史上曾經與降香混淆,它的藥材性狀和豆科降香截然不同,藥用也不同,不能做降香使用。」

  呂培榮認為,降真香與降香是完全不同的東西。降香在海南也有人稱其為花梨,花梨木、花梨母。但是,據明代《格古》記載「花梨木出海南,廣東。紫紅色,與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崖州志》(1908年)提到花梨,並稱其「與降真香相似」。

  「《本草綱目》所講的雞骨香即降香,《本草乘雅》所講的降真香似蘇方木,如果兩者所講的是一回事,那麼《本草綱目》中所講的雞骨香,並不是現代植物分類中大戟科的雞骨香,也不是芸香科的降真香(貢甲)。」海南大學植物學教授、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楊小波博士,認真比對分析了呂培榮所提供的「大小葉降真香」標本後表示,「小葉降真香」標本是蝶形花科檀屬的斜葉檀,目前在海南主要分布於昌江、瓊海、白沙、東方、保亭和三亞等地。而「大葉降真香」標本為蝶形花科檀屬的藤檀,在海南主要分布在海南定安、陵水等地的林中或溪邊。其根、莖可入藥,能舒筋活絡,用治風溼痛,有理氣止痛、破積之效。

  「檀屬植物在海南分布比較廣,在全世界共有130種檀屬植物,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我國共有25種,而在海南就有9種原生種。」楊小波教授表示,先人所講的「降真香」,與目前海南民間所稱的「大葉降真香」(藤檀),還是「小葉降真香」(斜葉檀)是否同屬,還有待進一步考證。它們與花梨木一樣都隸屬檀屬,均有香味。

  「降真香,是一種香用名稱,或許還不能在植物學上簡單的定義。」呂培榮表示,降真香文化源遠流長,與海南淵源很深,希望將降真香文化更好地傳承。

  「盡日窗間更無事,唯燒一炷降真香。」追香路上,那一縷縷香菸中燃起的閒情,卻讓後人在追香路上不絕地追尋。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降真香:天賜海南吐芬芳
    據史料記載,降真香最顯著的功效,就是其能夠止血生肌。古代往往作為士兵打仗時的必備藥品,用量極大。而且在明代,降真香也成為現東南亞諸國進貢朝廷的必備之物,其豐富迷人的香氣,成為皇家和文人雅士品香修行的上品。我國的廣東、雲南、廣西等地也出產降真香,但是從成色和香氣來看,以海南出產為最佳。降真香文化在我國一直綿延傳承,直到清代才逐步減弱,變得少為人知。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降真香的形態
    ■ 趙瑜(海南)  降真香外形慵懶,這是我初見時的印象。
  • 西沙遺珍降真香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文\海南日報記者 高虹  通訊員 魏希望     圖\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先人們的薰香文化至今令人嘆為觀止。古人認為,焚香並不是全部以沉香、奇楠為香料才是唯一最高境界的用香。若以沉香粉做篆香,必加少量降真香,才可以提出至真至純的香氣。而黃花梨的藥用價值,與作為焚香提香作用的降真香絕不可相提並論。
  • 海南降真香落戶中國沉香文化博物館
    本報東莞12月20日電(記者李叢嬌)2014中國(東莞)國際沉香文化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香博會」)於12月18日至21日在東莞寮步鎮舉辦,海南沉香協會、海南降真香協會組織了一批會員參展。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海南降真香 10年暴漲幾千倍
    近日,「筆外意象」文化沙龍第五期在海口市騎樓老街老船長驛站舉辦,當期主題為「降真香從天而降」。沙龍主要發起人——海南省作家協會秘書長梅國雲與海南省沉香協會秘書長魏希望、海南省降真香協會籌備組主要負責人劉洪智、海南省農墾醫院醫生李潤書就降真香在海南市場上的突然火熱,以及降真香為何物,未來開發價值等話題展開了討論。  活體降真香有沒有可能還存在海南原始森林中?
  • 中國(海南)首屆 降真香高峰論壇舉行
    中國(海南)首屆 降真香高峰論壇舉行  降真香精品展開展  可觀賞海南高品質降真香  海南日報訊 (記者蔡佳倩)日前,以「古香鉤沉」為主題的中國(海南)首屆降真香高峰論壇暨喜盈門降真香精品展在海口喜盈門盛大揭幕。
  • 海南降真香的百科
    ——《海南植物志》兩廣(海南)地區根植所產的吉鉤藤香,即「廣降」;兩廣,又稱「兩粵」。海南降真香以及廣東、廣西所產降真香的載體為「兩廣黃檀」。(兩粵黃檀)兩廣黃檀,海南黎族也稱「總管藤」、「吉鉤藤」。舊時,黎人制耳環,以為闢邪。《香乘降真香》謂之廣降。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黃五美天趣香
    海黃之美,緣於孕自雨林,成自海天,其色也璀璨,其香也清冽,其味也回甘,恰如一場參透繁華富貴與率真平淡的盛筵。  由省技術監督局、省林業局等單位主持制定的《降香黃檀——海南黃花梨鑑定規程》今年10月1日正式發布後,在海南及全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近日央視新聞頻道也重點報導了這一消息。
  • 為海南三香聯盟助力 展示降真香文化內涵
    為海南三香聯盟助力 展示降真香文化內涵海南省林科院與省降真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人民網海口電 2020年10月16日,旨在推動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和促進自貿港快速發展的,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海南省林科院與省降真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
  • 海南降真香一路飆升成「瘋狂的木頭」(圖)
    被古人稱為「諸香之首」的降真香被重新發現,喚起了人們對久遠奇珍的記憶和追尋薰香文化芳蹤的激情。
  • 天降真香——《降真香》序
    文/鄭鵬建 (中國沉香文化博物館館長、海南省降真香協會永久名譽會長)近幾年來,香島海南悄然出現了一股收藏降真香的熱潮。而後,經過北京等地的專家品鑑,認定其為降真香。海南小葉降真香一個新興的行業,除了有其合適發展的主客觀條件外,總是有一個優秀的領軍人物和精英團隊,那就是扛起中國第一個降真香協會大旗的會長——劉宏智先生和海南省降真香協會。
  • 中國【海南】首屆降真香高峰論壇暨喜盈門降真香精品展盛大揭幕
    人民網訊 為進一步促進降真香健康有序地發展,更加全面地展示降真香之神奇魅力,弘揚降真香文化,8月26日,以「古香鉤沉」為主題的中國【海南】首屆降真香高峰論壇暨喜盈門降真香精品展在海口喜盈門盛大揭幕。來自全國各地的香界代表,業界權威專家、學者,收藏家、愛好者與海南省相關政府部門代表等逾百人參加活動,共襄此次降真香文化盛會。 據了解,本次活動由喜盈門藝術品古玩城、國際降真香聯盟和海南省降真香協會主辦,海南省藝術品協會、國際三香聯盟、海南花梨文化研究會、海南省根雕協會、海南省漢服文化協會、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降真香合作社以及全國各省市降真香、沉香、香文化協會共同協辦。
  • 「海絲」路上降真香!藏家向南海博物館捐贈降真香
    文\海南日報記者傅人意  幾根藤條狀的紅色木頭,其身密布蟲洞,因常年在深海中浸泡,木頭表面結著一層白色的結晶物,捧起細看,顏色古樸溫潤,其味淡雅入脾,數百年風華紋理,盡在一木之間。  這是9月14日由海南收藏家魏希望向國家南海博物館捐贈的、南海西沙出水的降真香。
  • 「海絲」路上降真香
    這是9月14日由海南收藏家魏希望向國家南海博物館捐贈的、南海西沙出水的降真香。近日,海南省降真香協會也將向南海博物館捐贈一批逾100斤的海南本土降真香,弘揚降真香文化,豐富館藏。南海博物館籌建辦業務組組長張建平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南海考古資料顯示,南海沉船中確有降真香一物,海南民間踴躍捐贈降真香,作為南海出水文物,將大大豐富南海水下遺存,也對研究海上絲綢之路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 《海南降真香》序
    香者,氣也。「香」字,上為禾,下為日。乃「萬物之始,生命之源」也。一呼一吸,一陰一陽。人們通過氣息來獲取能量,作用於全身的經絡,呼吸之間就完成了一個生命周期。香就是「生命」,我們通過香,養身、養生,又因香乃有德之物,我們也可以利用香來養神、養心。香有靈氣,香隨神行,神隨氣運;香與自身渾然一體。焚香可以清淨一切染垢汙穢、去除一切煩惱,從而淨化我們的心靈。
  • 海南日報數字報-各路藏家看得過癮意猶未盡
    今天是2014海南秋季收藏博覽會的最後一天,不少收藏愛好者相約再次到博覽會上欣賞寶貝。記者從主辦方獲悉,這次展覽推出的一系列珍貴收藏品都得到市民的熱捧,3天觀展人數達6.9萬人次,成交量達110餘萬元。  2.1萬買只硨磲手鐲,值  作為我省收藏界的大事,2014海南秋季收藏博覽會聚集了明代黃花梨圈椅、海南沉香香中之王「奇楠」、降真香稀世珍品「西沙遺珍」等海南三香珍品。
  • 海南新名片降真香 珍世奇芬前景廣闊
    原標題:珍世靈芬——海南降真香  先人愛薰香,人盡皆知。中國香文化歷經千年風雨,留給民族與歷史的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而被譽諸香之首的降真香,近年來繼海南黃花梨、沉香之後,已成為海南吸引外地遊客來瓊的一張新名片。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香草嘉木卷中存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實習生 卓慧  海南植物眾多,從古至今廣受很多學者專家關注,因此在諸多志書中留有身影,從晉代最早的《南方草木狀》到今天的《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海南植物》,都是如此。
  • 降真香價值
    隆真香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近2000年前的西晉,降真香就受古代先賢的青睞,西晉植物學家、文學家嵇含在《南方草木狀》中記載:「紫藤葉細,長莖如竹,根極堅實,重重有皮,花白子黑,置酒中,歷二三十年不腐敗,其莖截置煙炱中,經時成紫香,可以降神。  」唐代道教將降真香譽為「百香之首」。降真香是中華香文化中的瑰寶,有著千年的歷史傳承。古代道家將降真香譽為「諸香之首」,奉它作祭祀首香。
  • 揭秘海南「瘋狂」降真香 未來價值或將趕超沉香
    海南屬於世界獨一無二的香木物種博物館,是名副其實的「香島」。而降真香被譽為「三香」之首,近年來繼海南黃花梨、沉香之後,已成為海南吸引外地遊客來瓊的一張新名片。推動海南「香文化」的復興,深入研究和發掘海南「香文化」對於海南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業界專家分析,降真香作我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其發展的「脈搏」與國運的興衰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