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泰吉。前沿時報記者 劉世豔攝
——在貴州畢節市即將舉辦2017彝族火把節之際寄語考古、史學界及著名策劃家王志綱先生
■前沿時報記者 李才武、劉世豔
再過4天,貴州畢節市2017彝族火把節就要在赫章縣可樂彝族苗族鄉舉辦了。畢節市為何要在可樂舉辦此場火把節?畢節官方媒體沒有大大咧咧的告訴公眾,畢節這個歷史上的「平夷」,從現在起,或就開始要追尋「漢源黔根」。」漢源黔根「的提法,首見國內著名策劃家王志綱先生。但王志綱在他對赫章所作思考中,「漢源黔根」排在最後一位。
據媒體報導,畢節市將於20日舉辦的此次活動以「神秘夜郎·魅力可樂」為主題,依託赫章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打造夜郎文化品牌,推介民族節慶活動,使之成為挖掘、保護、傳承及展示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平臺。
據了解,活動期間,將舉行彝族服飾、刺繡展,彝族民風民俗展演,「情系夜郎·書畫赫章」民族書法、繪畫展,「全民閱讀·書香夜郎」西南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展等系列活動。
從古屬「平夷」,水西之地——貴州黔西走出的原新華社記者、中國著名策劃家王志綱先生,2015年8月17日至19日,曾受赫章縣決策層邀請率其工作室赴赫章縣調研旅遊產業,提出赫章旅遊產業發展定位:「貴州屋脊、烏蒙之巔、夜郎故地、漢源黔根」。遺憾的是,以策劃「可怕的巨人花園」及昆明世博園等經典案例而聞名天下的王志綱先生及其智囊團,在對赫章縣的策劃中,對赫章這一畢節試驗區發祥地經濟發展的策劃,可能有一些重大的「誤讀」,因為「貴州屋脊、烏蒙之巔、夜郎故地」對於赫章來說,這前三個定位,對於赫章人來說,早就充滿了資源及文化的自信。而唯獨最後一個「漢源黔根」的定位,對於赫章人來說,好像還是個新鮮的名詞。但之前,考古學家已經說過,可樂或為古夜郎鼎盛時期的都城······前沿時報記者注意到,時至如今,史學界和考古界卻都沒有拿出最為有力的證據,證實可樂是夜郎國鼎盛時期的都城。對於夜郎首都在哪裡這個千古之謎,考古和史學界都還是一頭霧水。
從考古成果看,可樂是夜郎國鼎盛時期的都城這個判斷或很有道理,但對於考古、史學界來說,要證實這個論點,最為關鍵的——就是首先要找到夜郎國的鼎盛時期是哪個時期!
將於2017年8月在赫章舉辦的彝族文化研討會,在火把節後,或為焦點。
對於昔日「苦甲天下」的赫章來說,2000年可樂考古取得重大發現之後,作為「貴州考古的聖地、夜郎青銅文化的殷墟」,赫章除大力宣傳自己是「古韻赫章、神奇夜郎」外,還沒有將自己定位為「神奇赫章、古韻夜郎」,作為中國西南古夜郎核心區的龍頭老大,從內心裡並沒有真正「夜郎自大」起來。所幸國家可樂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建設,赫章可樂這個歷史上的「柯洛倮姆」在西南古絲綢之路上所起到的「轉折之城」的重大價值被找到後,終於使赫章人看到發展夜郎旅遊的曙光——原來,赫章可樂竟然是西漢時期「富甲天下」的夜郎老大!
王志綱「小看」赫章 柯洛倮姆「暈死」
據報導,2015年,王志綱在實地考察和聽取情況介紹後指出,赫章自然景觀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具有發展旅遊產業的後發優勢。縣委、縣政府要在當前全國旅遊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搶佔制高點,開創新時代,必須要牢牢把握屬於赫章自己的旅遊產業發展定位:「貴州屋脊、烏蒙之巔、夜郎故地、漢源黔根」。赫章小韭菜坪最高峰是貴州之最,貴州屋脊這個自然地理優勢,使赫章小韭菜坪景區特別是天上石林成為全省巔峰之美。赫章還是烏蒙山的核心之地,赫章的高原生態也使之成為烏蒙之巔。赫章可樂是夜郎古國曾經的政治、經濟、軍事與文化中心,可樂出土的秦漢時期大量文物以及大量彝、漢典籍記載,確定了赫章作為夜郎故地的確鑿地位。而且,赫章的夜郎文化與中原的漢文化等共同構建了古代中國作為文明古國的燦爛星空,夜郎文化與漢文化具有相同的淵源,夜郎文化還是貴州整個傳統文化的根之所在。
貴州赫章貴陽展演的苗族《西遷葬笙曲》。前沿時報記者 劉世豔攝
王志綱認為,目前來看,雖然赫章在一、二、三產業方面與周邊乃至發達地區相比,還有差距,但是,赫章可以揚長避短,發展「第四產業」:這就是創造性地探索走出一條有別於西部省區也有別於沿海地區的旅遊產業發展之路。從國外成功經驗來看,與赫章乃至貴州自然地理條件相似的國家比如瑞士,就憑藉發達的交通設施,推動了旅遊產業長足發展。目前,貴州全省包括赫章在內,交通設施正日新月異地發展。在這個背景下,赫章的旅遊產業無疑迎來了發展的戰略契機。從赫章目前的旅遊產業來看,省內外遊客對赫章原生態的自然風光與保存完好的傳統文化具有相當高的熱情。赫章要作好充分準備,搶抓機遇,敢於「虎騎龍背」,找準戰略高點,通過採取打造高端生態旅遊與高端農特產品等方式,把大量省內外遊客吸引進來,再把大量農特產品銷售出去,在這個過程中,實現「第四產業」的崛起,有效地增加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赫章的任何一處景點都不是孤立的「一盤菜」,任何景觀、文化都要相互配合與融合,形成系列旅遊產品,按照市場規則,不斷做大做強。
作為當年赫章櫻桃節的策劃人,自2012年來行走中國烏江的新聞傳媒界的「苦行僧」,前沿時報記者注意到,王志綱指出:赫章可樂是夜郎古國曾經的政治、經濟、軍事與文化中心,可樂出土的秦漢時期大量文物以及大量彝、漢典籍記載,確定了赫章作為夜郎故地的確鑿地位。在沒有準確無誤的依據之前,斷定赫章可樂是夜郎古國曾經的政治、經濟、軍事與文化中心,這並不是一個很嚴謹的做法。雖然黔西北大量彝文獻,《彝族源流》《夜郎史傳》《以那悲歌》等典籍,明確記載了赫章可樂曾是夜郎古國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夜郎古國第十四代君王鄂魯默開始營建可樂,隨後夜郎古國定都可樂,至第二十三代君王足哲多、第二十四代君王多同時代,夜郎古國處於鼎盛時期,其都城亦在可樂洛姆(今赫章可樂)。貴州石阡、湖南沅陵等地考古發現,足以說明一口肯定夜郎都城在可樂的說法的不完整性。2000年5月,中科院長沙大地構造研究所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的專家組,曾對沅陵40多座大小山頭進行測試,驚奇地發現每座山頭都是一座巨型墓葬,其年代在戰國至漢代之間,墓葬規模大致在40*40米、20*15米左右,大部分墓葬規模超過了長沙馬王堆漢墓(20*17米)和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沅陵虎溪山1號漢墓。
近20年來,沅陵重大考古接二連三,出土各類文物萬餘件,大部分為春秋、戰國時代遺存,近兩年僅發現的戰國至漢代的墓葬就有1300多座。這也說明在商、周、秦、漢時期十分繁榮,且為兵家必爭之地,戰事頻繁。沅陵以其重大考古成果,大力宣傳自己就是夜郎。
在貴州,石阡等地也在大力宣傳自己是夜郎。
王志綱指:「而且,赫章的夜郎文化與中原的漢文化等共同構建了古代中國作為文明古國的燦爛星空,夜郎文化與漢文化具有相同的淵源,夜郎文化還是貴州整個傳統文化的根之所在。」(據《赫章報》報導)。但是,王志綱並沒有指出,作為貴州整個傳統文化的根,夜郎文化用於打造赫章旅遊,這個根,如何牽動整個貴州的文化體系,或整個中國西南地區的文化體系。
而在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中,「柯洛倮姆」與西南古絲綢之路的關係,經認真對比,彝文所記載的情況,足以證實中央大城與西漢王朝的關係。今貴州赫章可樂(彝語所稱的「柯洛倮姆」),是漢武帝時期,唐蒙智取夜郎後開辦於南絲路上的經濟特區,夜郎國實行「一國兩制」。這個時期,夜郎歸附於西漢王朝,促進了民族團結進步,經濟的大繁榮。西漢王朝在夜郎歸附後,開闢了西南絲綢之路。
而這個註腳,早在司馬遷的《史記西南夷立傳》中,就有青輝閃亮,但我們著名的策劃家王志綱先生沒從中去多加以深思罷了。
2017年7月14日,赫章縣文物局局長李木奎(左)接受前沿時報記者採訪。 阿西裡西風景眼攝
而在前沿時報記者看來,就赫章目前的旅遊產業來看,省內外遊客對赫章原生態的自然風光與保存完好的傳統文化具有相當高的熱情。赫章要作好充分準備,搶抓機遇,敢於「虎騎龍背」,找準戰略高點,通過採取打造高端生態旅遊與高端農特產品等方式,把大量省內外遊客吸引進來,再把大量農特產品銷售出去,在這個過程中,實現「第四產業」的崛起,有效地增加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這個也應該是王志綱先生「小看赫章」的地方。因為王志綱先生定位赫章旅遊,是要「把大量省內外遊客吸引進來,再把大量農特產品銷售出去」,在這個定位中,他忽視了一個重要的細節,就是赫章是世界的赫章。舉一個例,在柬埔寨波赫考古中,也出現了「套頭葬」,用陶罐套頭。與赫章可樂考古出現的用銅釜套頭之「套頭葬」如出一脈。
這足以說明,在東漢時期,貴州赫章就與波赫有文化互通。「柯洛倮姆」的神奇套頭葬,在西漢後世時傳到了波赫。夜郎文化沁潤及柬埔寨。
如今,赫章要追尋漢源黔根,還得回顧起一個人,就是中國歷史上以「夜郎自大」而「忍辱負重千年」,為貴州背上千古名聲的夜郎君長多同。如今,倒回頭看,沒有多同這個西南地區歷史上的智者,就很難出現中國歷史上的漢唐盛世。
西漢時期,長期與匈奴爭戰。張騫出使西域所獲成果啟發漢武帝開疆闢土開闢南絲路。唐蒙上書漢武帝,欲借夜郎十萬精兵攻打南越(今廣東、廣西,中國內陸重要出海通道),意在打通西漢出海通道。
公元前135年,唐蒙出使夜郎。以1千精兵和隨從共計萬人,說服夜郎君長多同,在今可樂開設」柯洛倮姆」。夜郎國境內關山險隘、又有十萬精兵之眾。時西漢統治中心長安(今西安市)距離夜郎路途之遙,唐蒙就算能舉巴蜀之兵發兵攻打夜郎,此前他率兵進夜郎之前修路兩年而不得不停下的教訓不能說沒有。因此,夜郎多同歸附大漢,不為懼漢武帝之遙遙武力,而在於其順應潮流,積極響應漢武開設西南絲綢之路。造福夜郎古國和世界人民。
而可樂考古成果表明,在秦漢時期,這裡就是商貿發達的一個重鎮。
古時先天八卦在分工時,有「天南國,地北國,中央皇國」之分。在古八卦圖中顯示,貴州赫章可樂的地理位置正好是西南地區的中心。在雲貴川三省的正中間。這同時也可說明,為彝文史籍所記載為中央大城「柯洛倮姆」的可樂,在西南古絲綢之路上,具有多麼重要的地理位置。
漢武收服夜郎後,足智多謀的唐蒙就親自鎮守柯洛倮姆。其意當然在於鞏固這條西南絲綢之路上及為重要的「蠻夷之道」。
夜郎歸附西漢王朝之後,漢武借夜郎十萬精兵,先後收服南越及滇國。開闢出西漢通往身毒(今印度)的西南陸上絲綢之路。這個絲路,早於後世在北邊開闢的北絲路兩百多年。因此,柯洛倮姆是漢武盛世開闢西南絲綢之路的轉折之城。
柯洛倮姆奠定了夜郎國繁榮的基礎,成為西南三省地理中心最大也最繁華的城市。是漢武盛世時期西南地區最繁華的大城市之一。
漢武遺篇百年後 成帝幕下杜欽真謀士
公元前135年,西漢王朝設犍為郡於鱉邑(今遵義一帶)及置都尉於婁山,此時,多同夜郎實已受制。公元前111年,西漢王朝平且蘭(今貴陽、福泉一帶),開牂柯郡,此時鱉系多同部、且蘭部均已失勢。漢朝隨後扶持句町、漏臥等大夜郎範疇部族,以牽制夜郎。夜郎國晚期,夜郎王「興」只能夠依託彝系談指等部與漢朝作最後周旋。
這個時期的歷史背景是,西漢開闢西南絲綢之路後,無論是從原南越國屬地之廣東、廣西出海,還是從雲南這個陸上通道到達印度,漢武帝離世後,遠在陝西黃土高原上的西漢中央集權無論從哪個方面,都絕不能容忍夜郎國有對大漢不利的舉動。到了漢成帝年代,夜郎終於走到了末路。
苗族大遷徙舞。前沿時報記者 劉世豔攝
漢成帝上臺,西漢設在西南地區的地方官故意挑撥夜郎鱉部、彝部,與越部之間的矛盾,並有意扶持越部,以弱制強,刺激夜郎神經,所以鱉部夜郎、彝部夜郎不服。
史料記載: 「孝昭始元元年,益州廉頭、姑繒民反,殺長吏。牂柯、談指、同並等二十四邑,凡三萬餘人皆反。遣水衡都尉發蜀郡、犍為奔命萬餘人擊牂柯,大破之。後三歲,姑繒、葉榆復反,遣水衡都尉呂闢胡將郡兵擊之。闢胡不進,蠻夷遂殺益州太守,乘勝與闢胡戰,士戰及溺死者四千餘人。明年,復遣軍正王平與大鴻臚田廣明等並進,大破益州,斬首捕虜五萬餘級,獲畜產十餘萬。上曰:「句町侯亡波率其邑君長人民擊反者,斬首捕虜有功,其立亡波為句町王。大鴻臚廣明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後間歲,武都氐人反,遣執金吾馬適建、龍額侯韓增與大鴻臚廣明將兵擊之。至城帝河平中,夜郎王興與句町王禹、漏臥侯俞更舉兵相攻。牂柯太守請發兵誅興等,議者以為道遠不可擊,乃遣太中大夫蜀郡張匡持節和解。興等不從命,刻木象漢吏,立道旁射之」。
可樂考古出土文物:銅立虎。見證漢文化與夜郎文化在「柯洛倮姆」水乳交融。摘自網絡
「杜欽說大將軍王鳳曰:宜因其罪惡未成,未疑漢家加誅,陰敕旁郡守尉練士馬,大司農豫調谷積要害處,選任職太守往,以秋涼時入,誅其王侯尤不軌者」。
「刻木象漢吏,立道旁射之」,或屬庶人為之,或屬史家移花接木。秋涼時入誅其王侯尤不軌者,待寒冬高原雪凝,草民難以集群。「罪惡未成,不懷疑漢家加誅」。杜欽此語記載於正史,證明當時夜郎王室並沒有直接介入部族間的衝突及與漢朝對抗。
「大將軍鳳於是薦金城司馬陳立為牂柯太守。立者,臨邛人,前為連然長,不韋令,蠻夷畏這。及至牂柯,諭告夜郎王興,興不從命,立請誅之。未報,乃從吏數十人出行縣,至興國且同亭,召興。興將數千人往至亭,從邑君數十人入見立。立數責,因斷頭。邑君曰:「將軍誅亡狀,為民除害,願出曉士眾。」以興頭示之,皆釋兵降。句町王禹、漏臥侯俞震恐,入粟千斛,牛、羊勞吏士」。
杜欽真謀士也。公元前27年深秋,新任牂柯太守陳立一刀下去,夜郎國滅亡。
夜郎亡國過程,《漢書》之記載可見:「(夜郎王)興妻父翁指與興子邪務收餘兵,迫脅旁二十二邑反。至冬,陳立奏請募諸夷與都尉長史,分將攻翁指等。翁指據厄為壘,陳立使奇兵絕其餉道,縱反間以誘其眾。都尉萬年曰:『兵久不決,費不可共。』引兵獨進,敗走,趨立營。陳立怒,叱摩下令格之。都尉復還戰,陳立引兵救之。時天大旱,陳立攻絕其水道。蠻夷共斬翁指,掛首出降。」
苴興在且同亭被斬首之後,邪務與其外公談指二人正式走上與漢朝對抗的道路。公元前26年夏天,翁指被斬首,邪務下落不明。
《後漢書》、《資治通鑑》:「(後漢)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五月,徼外夜郎蠻夷舉士內屬。」
《資治通鑑》:「(東晉)鹹康二年(公元336年)冬十月,廣州刺史鄧嶽遣督護王隨等擊夜郎。」
《安順志》:「鹹康二年十月,廣州刺史鄧嶽遣督護王隨擊夜郎。……於是夜郎復為晉有。」
赫章縣可樂彝族苗族鄉老百姓家的秦磚牆。劉廣軍攝
兩漢之後,彝部逐漸稱雄雲貴高原,不斷東擴到苗嶺中段,仍稱夜郎。彝部在隋唐時代建立了若干邦國,在宋元時代演變為彝族土司。鱉部夜郎完全覆滅之後,彝部夜郎延續了洛舉、撒罵、金竹3個歷史時期若干世紀。
赫章為古夜郎輝煌時期西南地區的中央大城 貴州應怎麼看?
赫章縣歷史上以可樂的「富甲天下」和西南古絲綢之路衰落後,以河鎮鄉海雀村「苦甲天下」而聞名於世。1988年赫章成為中國貴州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發祥地以來,作為歷史上中華文化智慧的策源地,至今沒有擺脫貧困,是我國西南地區烏蒙連片貧困區最為有名的貧困縣。
赫章近鄰威寧,隔牛欄江而相望的滇東北地區,其貧困程度也是令人觸目驚心。威寧海拉鄉,以窮苦大鴉出名。歷史上,這裡的孩子抓鬮上學。前沿時報記者沿牛欄江流域走訪,神秘夜郎古韻無處不在。
牛欄江的神奇,以其作為東方最神秘峽谷之名,和其深度貧困,成為一個焦點。
在牛欄江流域,中水、石門的夜郎古韻同樣厚重。牛欄江流經的雲南省昭通市11個縣區,就有10個是國家級貧困縣。威寧、赫章界河橫江,為漢武西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後世沒落後,其未為外界所知的價值,使得今日橫江岸的鐵匠、羊街不得不憑藉威寧草海,打造草海後花園。而1936年,紅二、六軍團就沿橫江兩翼運動,三進三出雲南奎香,渡過可渡河和牛欄江,向雲南宣威進軍,跳出強敵包圍,實現北上抗日。
「柯洛倮姆」這個西南地區歷史上的中央大城,足可改變貴州旅遊發展中,以草海作為老大的局面。現在,對於威寧來說,當年與赫章這個「得勝坡縣」分縣,治所設觀風海,後「得勝坡縣」移治「吼珠」,成為今赫章縣,或為威寧永久之痛。
但對於貴州來說,「柯洛倮姆」的巨大價值的發現,或已令貴州人有了這個認識,就在「柯洛倮姆」為中心的周邊,威寧草海、赫章韭菜花海,還有牂柯江(人們所為之爭論不休的烏江,南北、盤江等貴州六條大河),以及前沿時報記者魂牽夢繫的牛欄江、可渡河、橫江等威寧境內的幾條大河,都是夜郎古韻淋漓盡致的世界級文化旅遊品牌。現在,貴州威寧和赫章兩縣,應抓住貴州省直多家部門幫扶兩縣機遇,打包營銷夜郎古韻,使之融入「一帶一路」。對於威寧來說,牛欄江是一個很好的點,也是一條黃金紐帶,可以連接滇東北!
「古彝聖水」靈韻牽引貴州記者試水夜郎水魂
有水,則生靈氣。大江大河,一定會產生大智慧。西漢時唐蒙借牂柯江而智取夜郎。千年之後,在貴州,有幾位不安分的記者,步唐蒙後步,開始行走貴州大江大河。
「烏蒙山因其磅礴之勢聞名,而橫斷烏蒙的雲貴界河牛欄江,則如深鎖玉樓的大家閨秀,鮮為山外所知,即使偶有知名者也未能睹其芳容。幾乎走遍祖國山川河谷,以「西望有山生死共,東瞻無侶去來難」概括一生的著名旅遊家徐霞客遊歷了南北盤江後,卻疏漏了盤江的這一同源姊妹。」《牛欄江紀行》,可以說是中國新聞策劃史上橫斷烏蒙的大智之鑰。在此之前,似乎還沒有傳媒界大規模地關注過一條大江。
1991年,一部《牛欄江紀行》,讓中國從此記住了劉群峰,還有他的同事劉靖林。45篇的「牛欄江紀行」,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新聞策劃史上較早含蓄推介貴州地方特色、睿智敲點中國連片貧困區域發展出路的特色新聞紀實巨著。
可樂考古碑記。劉廣軍攝
劉群峰奇繪了牛欄江,也提及這裡的紅色文化。在劉群峰先生詭異的文筆下,中國貴州的一張驚世的旅遊名片,被製作出來呈於世人。在草海旅遊還沒有熱起來的情況下,劉群峰先生就高瞻遠矚,預先看到了草海旅遊後時代的畫面——貴州威寧需要在草海旅遊後面增加多元素。應該看到的是,對於威寧來說,牛欄江的後勁遠在草海之上。
雲貴界河牛欄江。前沿時報記者 李才武 攝
在劉群峰筆下,這就是令威寧當地人也感到萬分神秘的牛欄江————:「《大定府志》卷十四載:「威寧州西南至牛欄江一百八十五裡與會澤交界」,是作為界河而簡要提及的;《威寧縣誌》除作界河提及外,其餘並無更詳細記載。古籍描述牛欄江的文字資料實在太少,這大概因其偏僻至極,文人難至。解放後編的《威寧十年》和《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概況》也僅作粗略介紹。至今,牛欄江仍是人跡罕至,固其依舊「童貞」。查威寧文史資料和黨史資料:1935年,紅九軍團由貴州的水城進入雲南省的宣威,經黃梨樹跨過牛欄江,向者海、會澤進軍;1936年,紅二、六軍團從威寧的麻乍、鐵廠進入宣威,在牛欄江兩岸發動群眾;1947年,中共雲南省工委派地下黨員李德江、許南波到牛欄江一帶搞革命活動,1948年在牛欄江西岸的會澤縣發動農民武裝起義。
只有運用文化智慧才能戰勝牛欄江的貧困。前沿時報記者 劉世豔 攝
牛欄江成了人們心中的神秘地域。《牛欄江紀行》,感動了小半個中國,也許要首推「草海群峰先生」這篇《神秘的牛欄江》————:
「提起威寧,人們很自然就聯想到草海,然而還有一些比草海更為神秘和更具有誘惑力的東西,埋沒於雄渾蒼莽的烏蒙山裡,這就是幾條沉沉地劃開雲貴兩省的界河:屬於珠江水系的可渡河,屬於長江水系的洛澤河和惟一號稱江的牛欄江。
這篇文章開篇的美白,經時歷久,在國內還沒有人能超越。但這中間,似乎也有一個大的遺憾,就是劉群峰先生那時還想不到把牛欄江比草海更為神秘和更具有誘惑力的東西——其實應該就是夜郎古韻告訴世人。這或為大智開啟烏蒙戰貧之鈅的群峰先生永久之痛。
《牛欄江紀行》成為記憶。2011年12月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新聞發布會。將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作為扶貧攻堅主戰場是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的重大戰略舉措。《綱要》第十條明確指出:國家將六盤山區、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烏蒙山區、滇桂黔石漠化區、滇西邊境山區、大興安嶺南麓山區、燕山—太行山區、呂梁山區、大別山區、羅霄山區等區域的連片特困地區和已明確實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川藏區、新疆南疆三地州,作為扶貧攻堅主戰場。在中國14個連片特困區域,烏蒙山區的深度貧困,在全國應是最為有名。烏蒙山區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的「苦甲天下」,更是烏蒙山區貧困的縮影。而牛欄江,則集中了烏蒙連片貧困區的所有特點:資源富集,但卻貧困落後。
多年以後,劉群峰的學生劉延平,中國商報貴州記者站站長,開始了「走進貴州六大河」之行。及至後來,同樣作為戰鬥在群峰先生身邊過的學生,作為赫章縣有名的櫻桃記者,前沿時報記者李才武也開始千裡單騎走烏江,歷經滄桑,沿烏江、南北盤江、牛欄江這些充滿著神秘夜郎古韻的「古彝聖水」行走,作艱辛的發現與思考的艱苦跋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古韻貴州,神秘夜郎終於揭開了神秘面紗。
夜郎之大:「漢源七尺界、黔根九重淵」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只要在房間裡跨出七步,就能感受到漢源文化的博大。而在中華古老文明之中,夜郎文化屬最古老的華夏文明之一。商燕西南飛荊楚幾千年後,尋夜郎文化的厚重,王志綱先生所指的「黔根」就有九重之淵那樣深長!
烏蒙連片貧困區融入「一帶一路」,充滿夜郎鄉愁古韻的牛欄江可從歷史貧困出列。攝於威寧自治縣海拉鄉。前沿時報記者 李才武 攝
夜郎不但大,還很悠遠。「從母系氏族時代開始,我國經歷了天皇時代,地皇時代,到後來的人皇時代。到了西周末年,可以說是古彝社會時期。然後,西周到西漢,公元前25——28年期間,是夜郎時期。到了近代,貴州赫章都是以彝族為主的民族地區。彝族文化都是這一地區的代表。」「我國也有天宗聖師、地宗聖師、人宗聖師」的一些學說」,「中華文化起源於南方,黃帝、炎帝、伏羲氏都在南方。是為明證。」「赫章要發展,必須走文化旅遊興縣之路。赫章實施「五縣戰略」,核心是三句話:用什麼吸引人;吸引什麼地方的人;拿什麼奉獻人!」7月14日早,在接受前沿時報記者採訪時,赫章縣文物局局長李木奎重點談及赫章和貴州應增強自身在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差異、特色景區、特色產品等方面的文化自信和資源自信時,口吐珠璣。
對於赫章來說,遠古和近代文明史,就是赫章最大的金山銀山。從西南古絲綢之路上「柯洛倮姆」形成,決定漢武盛世的出現,到紅軍長徵在赫章的轉折制勝,中華文化智慧在夜郎故土上散發出的古色古香,使得這個歷史上「富甲天下」也「苦甲天下」過的地方,成為中華文化智慧的策源地。而今眼目下,融入「一帶一路」,注重「漢源黔根」的挖掘打造,讓「柯洛倮姆」站起來,讓「柯洛倮姆」活起來,讓「柯洛倮姆」靈動起來,引領多彩貴州甚或中國西南地區的全域旅遊,這絕不僅僅是赫章人應有的文化自信,更應該是貴州人應有的文化自信!
古韻夜郎之「題外花絮」——《中國大河風暴》:一個不應該被冷落的時代大策劃
縱觀華夏5000年的文明歷史,每一次重大的變革,無不是圍繞中國的大江大河進行。有水,就生靈氣!有了靈韻的水,就能推進人類文明的進程。
黃河、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貴州烏江,是長江的源頭。
黨的十八大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盛世春雷一聲響,總書記代表中國黨和人民發出的時代做強音,激發了時任中經聯播記者的「靈感」。在京的記者放棄了優厚的工作待遇趕回家鄉,回到家鄉開始了千裡烏江和走進神秘牛欄江之行。
2014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一帶一路」的提出,為記者的家鄉貴州農產出山達海,指明了出路。
有水,就生靈氣。沿著古彝聖水行走,漢武開疆廣闢西南絲綢之路,古人的智慧讓記者感到震撼。
腳踩貴州赫章這個烏江北源的秦磚漢瓦,智慧的火花綻放在記者的腦海裡。
在橫江之兩翼,紅軍草鞋借兵戰勝強敵,在夜郎古國的土地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運用文化智慧,實現轉折制勝戰勝強敵,北上抗日,逐鹿中原,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在長徵、抗戰、解放戰爭和和平年代所運用的光輝智慧,使得中國這條東方巨龍騰躍而起。
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就在腳下!在貴州,我們追尋五尺道,探訪古老的夜郎文明。沒有文化,智慧何從談起。
從尋訪古西南絲綢之路上的秦磚漢瓦、風花雪月開始,記者建言西南三省合力爭取國家立項建設一條從西安開始,經成都、重慶、赫章、昆明、大理、騰衝的高鐵,沿古西南絲綢之路建設一條新的西南絲綢之路陸上通道,應該是西南三省要做的頭等大事。赫章可樂是中心。結束夜郎首都在哪裡,夜郎王印又在哪裡的爭吵,貴州省或西南地區聚指成拳,打造西南夜郎古韻大品牌大通道的應該掀開新的歷史之一頁。
繼續《發現烏江》,行走牛欄江,行走黃河流域,前沿時報記者圍繞中國大江大河的沿革,助力中國夢做出的新聞策劃《中國大河風暴》,就不應該被冷落。前沿時報記者報國愛家鄉的赤子之心,切望各地方黨委、政府和企業界人士用心去體察:貴州融入「一帶一路」,以夜郎古韻為龍頭,一定能夠掀起貴州提速發展的新篇章!赫章縣打好「柯洛倮姆牌」,就一定能夠「富甲天下」,這是記者用母親河洗淨的淚眼去發現,用赤子之心去思考,用腳去丈量貴州這片高天厚土得來的對貴州家鄉藉助文化智慧走向輝煌的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