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和郭襄在風陵渡口相遇,幾天相處下來,楊過對這個小妹妹很是喜歡。在分別之際,楊過得知了郭襄的身份之後,又不禁生出幾分愧疚之心,於是送她三枚金針,要滿足她三個願望。而金庸先生如此安排這個情節,其中也大有深意。
楊過很喜歡郭襄這個小妹妹,又對她有幾分愧疚之意,所以送她三枚金針補償
楊過和郭襄在風陵渡口相遇,兩人一起幫助周伯通和瑛姑團聚,為史家兄弟取得了靈狐,又使慈恩臨終前悟得佛理,深信輪迴能夠轉入善道,可謂功德圓滿。幾日相處下來,楊過對郭襄這個小妹妹行事作風十分喜愛,待分別之際,楊過才發現她是郭靖和黃蓉的小女兒。
郭襄剛出生之時,襄陽城處於混戰之中,楊過和小龍女從黃蓉懷中接過剛出生的郭襄,一度打算用她來換取情花毒的解藥,然後再搶回,當然楊過後來卻放棄了這個想法。後來,為報復郭芙的斷臂之仇,楊過又將郭襄帶回古墓,與小龍女一起以玉蜂漿餵養郭襄。此刻回首往事,楊過自然意識到自己當年的行為是多麼魯莽,差一點兒就讓無辜的郭襄死於非命,心中自然對她有幾分愧疚。在這種喜愛和愧疚交織的情緒下,又得知郭襄馬上要過生日了,於是楊過便送她三枚金針,滿足她三個願望,聊作補償。
至於為什麼是金針而不是其他的東西,是因為金針是小龍女獨有的暗器。自和小龍女分別之後,楊過一直將她的暗器放在身邊,以慰相思之情。同時,金針是別人無法冒充的,可以作為信物。
接下來說說金庸先生的深意
金針度人,有祈願的意思
《桂苑叢談·史遺》記載:
鄭侃女採娘,七夕陳香筵祈於織女,曰:「願乞巧」。織女乃遣一金針,長寸餘,綴於紙上,置裙帶中,令三日勿語,汝當奇巧。
這是一個神話故事。說的是唐朝鄭侃的女兒叫採娘,她有一年七夕設香案祭織女,並對織女祈告說:「我願意求得高超的編織奇巧」。織女聽了她的要求,就現身出來,送了一根一寸多長的金針給她,並囑咐採娘把這根針綴在紙上,放在裙帶裡面,三天之內不要說一句話,這樣就會有編織的奇巧了。採娘依照織女的吩咐做了,果然得到了織女的秘訣,她的刺繡技巧變得特別出色。
這裡當然不涉乞巧之說,金庸先生取的是它的祈願之意。
那麼為什麼是三枚金針,三個願望呢?
「三」這個數字,在中國文化裡有非常特別的意義。
《道德經》裡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中國傳統文化裡,「三」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臨界數字。古人概括宇宙為日、月、星三光;把一天劃分為早、中、晚;把最受尊敬的人稱為三尊,即君、親、師。後來「三」逐漸發展成為古人的一種「禮」的規範。也就是說,「三」為成禮之數,多一或是少一均被視為非禮。如結婚要「拜天拜地拜高堂」,三拜方算禮成;敬酒需「三巡」,三巡方顯禮節到;古代打仗禮讓有「退避三舍」,以退為進;做事講究「三思而行」,考慮周全方行事。等等。這無不深刻說明數字「三」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金庸先生有很深的傳統文化造詣,自然也不會讓楊過作出「非禮」的事,所以讓楊過送出了三枚金針,許郭襄三個願望。這種例子在金庸的其他小說中,也比比皆是。比如《射鵰英雄傳》中,郭靖和歐陽克到桃花島求親,黃藥師給他們出了「三」道題。到了《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因為要救明教眾人,不得不答應了趙敏的三個要求。等等等等。
綜上,楊過這三枚金針並非是隨便送的。不知磊落解釋得是否清楚?還請大家留下寶貴意見,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