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到北京東城區採訪,有兩件事印象深刻:一件是帶吸塵器的現代微型清掃車開進了胡同,對胡同進行精吸細掃,把古老的胡同打掃得一塵不染。另一件事是房管所的專業工人上了屋頂,對老房子屋頂的溝溝坎坎,進行打掃清理,撿落葉,除枯枝,清舊塵,打掃後的房頂,果然是清爽宜人,想來住在屋裡的人,也是安適的。
這兩件小事,體現的都是對老胡同塵土的「斤斤計較」。搞衛生的變化,看起來是小事,背後實際是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的大事。
曾幾何時,北京的胡同曾是「髒亂差」的典型場景,電線亂拉,車亂停,垃圾亂倒,汙水亂潑,每天胡同的打掃,通常也是用大掃把隨便掃掃,塵土掃到了旮旯裡,一陣風颳過,依然塵土飛揚。這種粗放、隨意、無標準的管理方式,使胡同日漸衰敗。
胡同,是北京歷史文化的活生生的載體,一磚一瓦,一牆一柱,都是歷史煙雲。近年來,北京下大力氣整治胡同,規劃師進胡同,小巷管家進胡同,胡同靜下來,美起來,歷史風貌再現,古城風韻回歸。
胡同的變化,是北京近年來發生的重要變化之一。然而,要使胡同的美好長長久久地保持下去,提高胡同的整體管理水平是刻不容緩的,它既是市民的身邊事,也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長遠事。
過去「隨便掃掃」,今天「斤斤計較」,從對灰塵的態度中,我們看到,這種嚴管理的變化,正在發生。
(責任編輯:甄珍)
【來源:東城區文明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