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偏愛黑暗,因為它比光明要有生機,而且更加溫暖宜人

2020-12-12 之謙有料

或許是母親的遽然辭世,讓奧茲對女性充滿了探究的欲望。《舊約創世紀》上說,「亞當了解夏娃,他的女人」,奧茲用它來命名自己的小說《了解女人》。了解女人,也是了解佔據人類一半的真實,以及生命和家庭的意義。 奧茲的爺爺是他在「女人」問題上的另一個啟蒙老師。「滿懷柔情,他從來不算計,從來不攫取,從來不強迫。他喜歡揚帆遠航,但從不急著拋錨」——在《愛與黑暗的故事》裡,奧茲這麼描述他的爺爺,一個在八十九歲高齡依然不停和不同的女朋友旅行、度假的老頭。爺爺九十三歲的時候,奧茲和他進行了一場關於「女性」的對話。老先生對孫子坦陳,自己並不是對「女人」而是對「作為人的女人」感興趣,在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滿懷敬意」地觀察女人,邊看邊學,女人在哪方面恰好與我們一樣,在哪方面非常非常不同,一直到生命終結。爺爺探討了一輩子「女人」,現在,接力棒傳到了奧茲手中。 在爺爺身上,奧茲感到一種奇特的魅力,一種男人身上罕見的品質:注意傾聽。對許多女人來說,這是男人一種最為性感的奇妙品質。我們無法斷言生活中的奧茲是否繼承了這一「優秀傳統」,但是他用《我的米海爾》這一部描摹女人內心的佳作,奠定了自己在文壇的地位。

《我的米海爾》擁有一個令人目眩的開頭,雖然這個開頭已經有被過度引用的兆頭,但我還是忍不住把它敲下來: 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愛的人已經死了。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在年輕的時候渾身充滿著愛的力量,而今那愛的力量正在死去。我不想死。 小說採用第一人稱敘事,「我」是一名三十歲的已婚女子漢娜,她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讀文學時,認識了地質系學生米海爾,兩人相戀、結婚、生子,漢娜在不斷的懷疑和自我分裂中被絕望抓住,婚姻在庸常的生活中名存實亡,變成漢娜的囚籠。 正如有評論家指出的,漢娜或許是奧茲母親的一個影子,奧茲自己也承認,在創作這部小說之前,故事裡的很多人物便在他腦子裡徘徊了很久,揮之不去,令他花了近三年時間進行創作。開始寫作《我的米海爾》的時候,奧茲24歲,幼年時母親自殺的陰影尚未散去,藉助這本小說,奧茲其實在追問一個問題:當年的母親究竟有著怎樣的內心世界?如果母親沒有自殺,生活會不會和漢娜的一樣? 和母親一樣,漢娜是一個敏感而耽於幻想的女人,她和米海爾在學校的樓梯上相遇,在咖啡館約會,在雨後的耶路撒冷街頭漫步,四面八方都是山,群山之中,耶路撒冷顯得如此虛幻,一如即便被米海爾摟在懷中,內心也依然孤寂的漢娜。她不停凝視自己與米海爾的這段相遇與愛情,以及後來的婚姻生活。在庸常的生活裡,漢娜覺得窒息,她持續被一個個內容雷同的夢包裹,夢裡有年幼時的玩伴,兩個英俊的雙胞胎兄弟,有高傲的女王和不忠的臣子。漢娜感覺到,生活不是自己的歸宿,正像耶路撒冷不是任何人的家園。她陷入譫妄與熱昏,跳進冰水裡,卻熄滅不了內心的野火。 在希伯來啟蒙時期的文學作品中,時常可見光明與黑暗的衝突。作家喜歡讓光明贏得最後最終勝利,奧茲卻借漢娜之口說,他偏愛黑暗,因為它比光明要有生機,而且更加溫暖宜人。

相關焦點

  • 《黑暗年代》:身處黑暗,更加嚮往光明
    英國的文明也並非一蹴而就的,和世界上諸多國家一樣經歷了起起伏伏,又光明也有黑暗。《黑暗年代》是英國資深媒體人埃德韋斯特所編著,全面地介紹了阿爾弗雷德大帝與公元五至十世紀的英格蘭歷史,還原文明開端的關鍵時刻以及發生在英格蘭大陸上的戰爭與和平。歷史的故事從未停止,文明也並沒有因為短暫的黑暗而毀滅,縱然受到時代大環境的限制,英格蘭的文化依舊流傳下來。
  • 太陽固然有其霸道的一面,但是它的溫暖,卻締造了萬物的生機
    然而他面前,卻是一片黑暗,充滿死亡氣息的黑暗。他已經死亡!這樣的認知這些天不知多少回,浮現在他心底。一開始,他沉浸在那個纖毫畢現豐富多彩的世界,來回探索。周圍發生的一切,都沒有逃過他的「眼睛」,雖然他看不到。
  • 黑暗與光明一樣的美,一樣的有價值,它們平分秋色.
    黑暗與光明一樣的美,一樣的有價值,它們平分秋色。你會認為黑夜比白晝沒價值嗎?事實上,它可能比白天更具價值,而不是更少。讓你勞累、消耗你體力的是白天;夜晚幫你回復活力、為你補充能量;白天扼殺你,黑夜使你精神煥然一新,為你的明天做好準備,讓你保持年輕。黑暗有什麼邪惡?黑暗是浩瀚,光明從來不及,光明從來就是有限的,黑暗無限;光明是短淺的,黑暗深長。
  • 米津玄師:世界給了他黑暗 他卻給了所有人光明
    米津玄師可謂神一般的藝術天才,他讓很多女性瘋狂般追隨,不只是因為外表的酷炫,更因為內心的純淨光明,對熱愛持之以恆的追求,那種,用盡生命極致追求,不畏世俗,不妥協,是這個世界稀缺的精神境界。儘管飽含深情,但是曲調並不儘是憂傷,還有一些稍顯輕鬆的曲調,這也是傳達出了他對生命的價值觀,不論怎樣都要好好活下去,就像黑暗的屋子裡,從窗戶透進來的陽光,是一種對新生活的期待和嚮往。也許,離死亡最真切的認識就是失去親人的那一刻。他說:「讓我對死的價值認識全部歸零。」
  • 生活,即使在黑暗中,心也要光明
    雖然普普通通可以活一輩子,但很多時候,他們不得不把自己放在一個黑暗的地方生存。生活無論如何不能失去希望,因為生活中的黑暗和無助是磨礪我們的精神,豐富我們的靈魂,襯託出光明和幸福的美麗。往好的方面看,即使我們微不足道,即使我們的生活平淡如水,即使紮根處在黑暗的角落,我們也應該面對光明的一面,心充滿希望。
  • 小花仙:黑暗與光明,安琪兒女神和黑暗魔神誰才是最強者?
    而黑暗魔神就屬於黑暗了,他總是想著要統治世界,將黑暗籠罩在大地上的任何一個角落。黑暗與光明在很多動漫作品中都有著這樣的設定,觀眾都認為黑暗就代表著邪惡,光明也代表著正義。這些動漫的結局也圍繞著光明打敗黑暗來展開,然而很多漫迷們熟悉了這些動漫的套路之後,他們也想著看不一樣的結局。
  • 無限動漫:149黑暗與光明
    為什麼,她不知道啊……冰蝶一瞬間感覺這種事情,趴在一個男人的懷裡,感受著他的溫暖。真得是異常的靜謐,異常的安靜,這和她整天緊繃著的精神狀態很不一樣啊,自由進入了暗殺界之後,她的精神就沒有一天的鬆懈過,沒有,就是睡覺都是半睡半醒的狀態,因為身邊隨時可能會出現一個持著兇器的傢伙要自己的性命啊……這一次,冰蝶品嘗到了僅有的一次平靜,心裡如同止水一般。
  • 它只有10秒光明,卻想照亮整個黑暗的世界
    在極光計劃代理的治癒冒險解謎手遊《蠟燭人》裡有這樣一根小小的蠟燭,它生活在漫無邊際的黑暗裡,對這個世界最耀眼的燈塔無比嚮往。燈塔不僅照亮了黑暗的地底世界,也照亮了蠟燭人的心,讓一個偉大的夢想在這個羸弱的身軀裡生根發芽。
  • 內心裏面的光明與黑暗
    內心裏面的光明與黑暗貳 內心裏面的光明與黑暗一個人如果任憑自己的內心被消極與極端的情緒所引導和籠罩,那他最終就會讓自己走進罪惡的無底深淵,使自己陷入罪中不可自拔。反之,注意保守自己內心的人,卻使自己遠離消極與極端的情緒,使自己進入內心裏面的平靜與安詳之中。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保守我們自己的內心,使它遠離消極與極端的情緒,進入內心裏面的平靜與安詳之中。
  • 奧特曼:黑暗奧特曼,為何實力遠超光明奧特曼,這幾點至關重要
    相比,大家對於奧特曼這麼著名的一部作品應該都是不陌生的,從1966年開始,它便開始播出,至今已有54年的時光了,但是現在依舊可以看到各種新的奧特曼出現,在奧特曼的世界裡,奧特曼被分為光暗兩種屬性,更是死對頭,而且每次黑暗奧特曼的出現總是會比光明奧特曼強大不少,這是為何,接下來我就給大家從以下幾點具體分析以下
  • 光明與黑暗的寓意
    一些課程動輒幾萬,有一些甚至是幾十萬。不得不佩服這些人,利用市場營銷的手法,竟然能臉不紅心不跳的把靈性修行抬高成土豪級別的貴族享受!靈性修行本身是修身養性,提升覺知的法門,它的初衷是 - 讓研習和精通它的人能最終脫離塵世束縛,解放自性之本色並超越這個3D母體結構。卻被這些利益之人敗壞成此等金錢論定的價值,實在諷刺!
  • 為什麼說看過黑暗後要更努力地往光明的方向走去?
    圖片來自網絡我想這段時間,很多人都會讀懂魯迅先生的大多數作品,明白魯迅先生說的非人間是什麼意思,從此,有的人,因為見過的黑暗而不期待陽光,與黑暗沉淪,而有的人,選擇記住黑暗中逝去的那些為什麼看過黑暗後,要更努力地往光明的方向走去?分享一段曾在微博上看過的話: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若光明,中國便不黑暗,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
  • {光明與黑暗}註定相依相生
    「真正的光明決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這句話的意思是光明與黑暗就好像我們生活中的人性的善良與醜惡的對比,它們總是對立的,所謂邪不能勝正,善良總不會被邪惡所戰勝的。悲慘世界一文中冉阿讓為了他的姐姐和七個飢餓的小孩去偷了一塊麵包而被判進獄,被釋放出來的他卻因為他是苦役犯而遭到別人的歧視。但是在主教的感化下,使他啟會到黑暗只是一瞬間 ,光明總會有一天照耀在他身上。他開辦了工廠,辦慈善事業,他幫助不斷被德納第夫婦敲詐的芳丁。
  • 光明迪迦和黑暗迪迦石像出現的地方有不同的含義,你知道是什麼嗎
    光明迪迦和黑暗迪迦出現的地方是不一樣的,我們知道光明迪迦的石像是出現在金字塔中的,而且在金字塔外圍的光其實是跟閃耀迪迦身上所發出來的光是一樣的,其實光明迪迦他出現在金字塔中的含義就是說明了它代表著希望代表著光的力量,代表著迪迦所能通過光把自己達到最強悍的地步,那就是光明迪迦出現在金字塔中的含義。
  • 光明和黑暗——電影《陽光普照》觀後感
    它保證了它的表面光明和黑暗一直在交替,連陽光照射地面的角度都一直在變。否則完全黑暗的一半,完全光明的一半,都會一片死寂。阿豪和阿和,怎麼兩兄弟就能卡死在光明和黑暗這兩半,心裡/行動上,都沒有任何稍稍流動的自由的?導演沒有展開來講。大部分觀眾也不太會有這樣極端的內心體會。「阿豪在講什麼?什麼叫永遠的陽光,做學霸不好嗎?
  • 帶來溫暖的火焰,卻沒成為照亮黑暗的太陽
    在我們的生命旅程中,我們會經常遇見挫折和苦難,我們就普遍把它比作是黑暗,之後就是滿心期待著光明寵幸我們,帶我們走出黑暗,可能是心底的善良或者是正能量爆表的原因,我們的思想中光明總會到來,也總會戰勝黑暗。讓溫暖灑滿大地。
  • 哥譚市到底有什麼問題?它比我們想像中更加黑暗!
    混亂,陰冷,沒有希望,派系橫行……   它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座深不見底的幽潭,又仿佛一隻隨時準備噬人的饕餮,   沒有人能夠真正的逃離哥譚,因為它擁有著獨特的魅力。
  • 光明造句和解釋_光明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光明(guāng míng),形容詞,多用於含近義詞。近義詞有:光亮,敞亮,明亮。反義詞有:黑暗,黯淡,昏暗,灰暗。光亮;明亮。[魯迅《祝福》:「我回到四叔的書房裡時,瓦楞上已經雪白,房裡也映得較光明。」]
  • 誰會喜歡生活在黑暗裡,當你歷經黑暗,你會比任何人更加嚮往光明
    她生活在黑暗的世界,可是如果不是沒有生路可走,誰又願意生活在這個骯髒的角落。從來沒有人喜歡生活在黑暗裡,當你歷經黑暗,看過絕望,所以你會比任何人更加嚮往光明。阿彩,好長時間沒人叫她這個名字了。如果把她的經歷講一遍,算是一本漫長的辛酸史。回頭看著那些熟悉的臉龐,她剩下的還能有什麼。當我們看著發哥的縱橫四海,小時候一定很崇拜裡面的江湖義氣。
  • 老子的智慧:黑暗與光明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享有光明擁抱黑暗
    既然是天下正道,就不要離開他,就可以回到嬰兒狀態。嬰兒雖有性別,其實都是柔弱的,其性屬陰。同樣地,道分陰陽,也分黑白,也就是光明與黑暗。心知光明的所在,又不拋棄黑暗,這是天下的法則,可不能出差錯。黑白陰陽,陰陽黑白,它們越轉越快,最後混為一色,也就是最開始時的一團白,也可以說是一團黑,總之是一個空圏圈裡包含一切,這,就是無極。無極就是無邊。大道有什麼邊呢?沒邊,沒際,不離,不遇。好像有,卻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