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和黑暗——電影《陽光普照》觀後感

2020-12-21 云云愛影視

從阿豪跳樓開始,我就哭,基本上哭哭停停一直到結束。

我覺得這部電影講的是,「只有陽光普照,是不行的。別忘了你的陰影,它必須是你的負擔,你的承擔,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

阿豪跳樓那一段,導演的處理,就是想要觀眾不明白,一瞬間懵掉。鄰居忽然來敲門,就一句話,「你下來看一看,樓下好像是你兒子。」,這臺詞!

想一想地球是怎麼在太陽的照耀下發展出一套生命系統的?它自轉公轉,還傾斜地軸來轉。它保證了它的表面光明和黑暗一直在交替,連陽光照射地面的角度都一直在變。

否則完全黑暗的一半,完全光明的一半,都會一片死寂。

阿豪和阿和,怎麼兩兄弟就能卡死在光明和黑暗這兩半,心裡/行動上,都沒有任何稍稍流動的自由的?導演沒有展開來講。大部分觀眾也不太會有這樣極端的內心體會。「阿豪在講什麼?什麼叫永遠的陽光,做學霸不好嗎?做好人不好嗎?」

想理解阿豪跳樓,不難,不要被導演嚇懵掉。看看現在我們身邊那麼多玩命教育孩子的媽媽們,每句話每個行動,哪樣不是在把孩子推向大人認為的陽光大道,滿滿的恐懼,唯恐有一絲陰影落在孩子身上。這個部分,和這個部分引發的問題,真不少的。

躲避陰影,逃離恐懼是人的本能。被本能驅使的路上,我們不太能看到自己在做什麼,到底產生了什麼後果。

這部電影就講了後果。

這個家庭有個沒法逃避的陰影,是暴力犯罪。哪兒來的,不知道。但是反覆出現,躲也躲不掉的陰影。

黑輪的手,雖然不是阿和砍的,法律上阿和不是主責。內在的推動上,阿和卻是。

導演找菜頭這個演員,是有含義的。菜頭的眼睛是下三白,看著嚇人。菜頭的內在,有反社會人格傾向。劇中他每次出現,都讓我害怕。他出獄後,有次說「為你砍掉黑輪的手,坐牢幾年,我不後悔。」,(反社會人格不太能共情和後悔),說的陰森森,咬牙切齒。那個場景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能感受到對面這個人對自己有友誼有忠誠嗎?怎麼可能!只會覺得可怕,想要逃離。當年的阿和,把這個可怕少年當朋友,沒覺得害怕,阿和心裡,都是無處發洩的憤怒和暴力吧。菜頭彰顯了這個家庭的陰影。阿和完全承擔了陰影,連接上菜頭這樣的朋友,刀起手落,那個殘忍的場景,就是兩個少年背後的世界。

不久之後,阿豪跳樓了。阿豪為什麼在弟弟入獄後不久跳樓?和弟弟被徹底鎖定在很難翻身的社會黑暗角色「少年犯」這個位置上是不是有關係?感覺上肯定有。我不太能真切地體會到,只是一種推斷:黑暗被徹底固定,光明更加無處可去,必須光明,絕望。

但是反過來,100分的哥哥死了, 光明面真空了,像空氣總要填補真空一樣,阿和堅定地撲向了光明,堅定但是被動,是哥哥產生的空缺,讓他去了光明的地方。

這些變化,背後的動力是一樣的,要活下去,和害怕死亡的黑暗。這是人所共通的核心。

電影通常拍了個極端的故事,為什麼值得觀看?因為講的,是我們普遍的內心。

後來菜頭又來了,這次爸爸推開了阿和,自己撞上了黑暗。做自己的時候,不敢直面的東西,讓阿和承受,還不承認這個兒子;到走投無路,為了阿和,撞了上去。這裡頭往下挖,太複雜,不說了。單純謳歌父親的犧牲,感覺也是不完全對的。

但這個事件,至少讓家庭裡一半人,都直面了黑暗。「殺人」和「販毒」。這黑暗什麼時候會被扯出來,不知道。但它的存在,再也沒法被這個家庭否認,每一天的日子往前過,都是走向光明,懷揣黑暗。這日子難得要死,但比較靠近真實。

最後阿和施展開鎖技能,「借」了輛自行車,帶媽媽兜一圈,媽媽沒有跳腳指責,是接受,有種對和錯/光明和黑暗之間的小小流動。

相關焦點

  • 從陽光普照電影,論人性魔性佛性
    從陽光普照電影,論人性魔性佛性推薦電影 陽光普照!從陽光普照電影,論人性魔性佛性從陽光普照電影,論人性魔性佛性這世界有陰就有陽,有陽光就有夜晚,對立而相輔相成!而所有人給大兒子的期待和要求都是陽光!不容他身上有一點瑕疵和黑點!因為他是所有人心中的好孩子,尖子生,小狀元,品學兼優!所以他一天24小時都是陽光普照!
  • 陽光普照:大佛普拉斯之後又一力作
    《陽光普照》的導演鍾孟宏同時也是《大佛普拉斯》的製片人,影片和《大佛普拉斯》一般,營造了非常讓人沮喪的氛圍,雖然不再是講述階級話題,也不再是黑白色調,但大量冷色調的畫面,依舊將家庭和成長主題刻畫得十分壓抑。雖無陳果導演的《香港製造》那般稍顯殘酷,但觀影之後仍然讓人陷入其中,久久不能忘懷。
  • 《陽光普照》中的光與暗、善與惡,既不純白、也不全黑
    光,可以是性格的陽光,可以是善良,可以是希望;暗,它是挫折,它是苦痛,它是邪念,它也可以是暗無天日的絕望。陽光普照,陽光普照,片名溫暖,故事殘忍。但片名陽光普照卻恰恰能與片中的每一個人物、事件勾連,恰恰是電影的主題的凝聚點。
  • 從《陽光普照》的隱喻,探討荒原意識下家庭關係的現實意義
    這是電影《陽光普照》中的爸爸阿文對駕校學生說的一段經典臺詞,也是這部電影的靈魂所在。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一往無前毫無障礙的,但是現實生活並不一定都如願。如果人們遇到人生困境渺茫時,應該怎麼辦?該停停,該走走?
  • 《陽光普照》:關於父親的隱喻
    作為2008「臺灣電影文藝復興」以來重要的導演之一,鍾孟宏以兩三年一部長片的創作頻率至今已有一部紀錄片和五部劇情片,不僅每部作品都保持著相當的水準,並且彼此之間有著作者電影極高的互文性。近作《陽光普照》在去年年末甫一亮相便被眾聲喧譁地推崇為2019年最重要的華語電影,金馬獎更是拿到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在內的5項大獎和6項提名。
  • 《陽光普照》|中國式家庭親情關係的真實映照
    引子在我們的傳統教育中,黑暗似乎不在我們的認知範圍內,而當我們逐漸長大、遭遇挫折後,才發現生活不僅只有光明的一面,相伴而來的也會有黑暗。《陽光普照》充滿生命力,是美好願景無限的表達,更是大多家庭無盡的希冀。然而導演卻以兇殺案開始,打破了平凡家庭的沉寂,本文將通過三段親情關係的呈現來探討陰冷氣息的中國式家庭釀成悲劇的原因,以及其所表露出的現實意義。電影將雙線敘事模式、兇殺案的外殼、是枝裕和的暖意氣氛三者相互映照,而在這些背後,透露著一種陰涼、血淋淋的親情關係。
  • 當金馬不再倍受重視,《陽光普照》橫空出現,臺灣電影或迎來轉機
    但是鍾孟宏卻反其道而行之,在《陽光普照》當中穿插虛幻和現實的概念。熟悉商業片戲劇邏輯的觀眾,大多會在其中感到沉悶和枯燥感。但是在其中,並非所有的情節都是枯燥無味。相反在設計當中,刻意添加一些玄幻的故事,藉以表示本片內核和寓意。阿豪曾經提到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通過動畫和畫外音人聲敘述,引申出陽光和黑暗的概念。
  • 《陽光普照》之下,是無法承受的生命之輕
    陽光與陰影,本就是一體兩面的。正因為有光,所以有陰影。然而在電影中,有人在陽光下窒息,有人在陰影裡瑟瑟發抖。「陽光普照」變成了一個諷刺的「詛咒」。從開場到結局,《陽光普照》仿佛在娓娓敘述一個浪子的回頭路。然而當我們湊近去看時,卻會發現,它其實並非一個講述瀕臨破碎崩潰的家庭兜兜轉轉、最終得到救贖和重建的故事。
  • 《陽光普照》:阿豪人物形象分析
    《陽光普照》講的是一家子的故事,包括父親阿文、母親琴姐、哥哥阿豪、弟弟阿和。這部影片卻打破了以往家庭片表現溫情的束縛,而是企圖從現代人生活困境和精神窮途的廣闊層面,去揭示新一代家庭存在的代際問題。總的來說,影片由弟弟入獄這件事為焦點,緩緩展開整個故事。
  • 《陽關普照》真正的生活裡,總是一半陽光,一半陰影
    《陽光普照》講述了一個普通家庭中交織的各種矛盾與情感。該片於2019年9月6日在第44屆多倫多電影節「當代電影世界單元」 首映,2019年11月1日在中國臺灣上映。2019年11月23日,獲得第5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 為《陽光普照》增色的林生祥
    看完電影《陽光普照》的人,一定會記得電影開場雨中尋仇那一幕,配樂《他坐在哪裡》的旋律響起,不緊不慢地融入冷冽暴力的畫面。會講故事的鐘孟宏把劇情講得栩栩如生,林生祥「上鉤了」,他向鍾孟宏表達了自己想為這個電影配樂的意願,幾經周折,終於接下了《陽光普照》的配樂工作。拿到劇本之後,林生祥讀完就睡不著覺了,他開始思考,「如果我是電影裡的爸爸,我會怎麼做?」,整夜沒有睡好。第二天醒來時,林生祥想出了答案:如果他是電影裡的失敗爸爸,應該也會像他一樣,最後幹出驚天動地的事情吧。
  • 《大佛普拉斯》加《陽光普照》,臺灣電影的苦與樂
    大家好,這裡是侃片少年,今天我們來收這兩部電影,主要從製作層面來講下兩部電影的優缺點,我會將兩部電影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行講解,我們先來看父親坦白「自首」的橋段,父親的語氣,對白,措辭,看上去是跟妻子對話,實則他是在跟觀眾對話,坦白自己的罪行,這段戲中大部分鏡頭是給到了妻子,只能聽見阿文的「自述
  • 為什麼說《陽光普照》是2019年最好的電影?好在哪兒?
    春節這段時間,相信大家都宅在家裡,沒事幹也就只有看電影和看書。或許平時大家都說沒有時間看電影,那這次就真的是有時間了。可以把之前存下來沒有時間看的電影都好好拿出來看一次。正好現在是奧斯卡頒獎季,其實有很多熱門可以看,而且今年都奧斯卡被稱為是一次大年,因為著實是有一些不錯的電影出現,比如《婚姻故事》、《愛爾蘭人》等等。但是,我今天要推薦的另一部電影,叫《陽光普照》,這部電影被稱讚為2019年最好的華語電影。
  • 《陽光普照》:春節期間最值得看的華語片
    首期選擇的電影,是在去年一個電影大獎上,一舉拿下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等五項大獎的《陽光普照》。電影從一個四口之家的切面,表現人倫親情之間的罪與罰,以及建立在罪惡之上的救贖,帶有濃厚的悲情色彩。小兒子年少輕狂,犯罪傷人被關入少年輔育院,父母還未能接受這樣的打擊。懷孕的女友竟前來求助,收留與否陷入難題。
  • 電影《陽光普照》,許光漢的內心獨白臺詞,太經典了
    中國臺灣電影《陽光普照》,這部電影極度動人的。他沒有教人走出陰影,必須和解的正能量片子,卻是直面陰暗,破碎的人生。在我們焦慮鬱悶重重壓在心頭時,可以看看《陽光普照》。「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可是我沒有,我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也有人說,世界上最公平的東西只有兩個:一個是時間,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一個是死亡,一出生,我們所有人的終點都一樣。但是如何利用時間,在讓我們死亡之後還能被人們記住甚至是流芳百世,這中間的過程就是,我們的選擇。
  • 熱門電影《陽光普照》:我們都會受過傷,才能成為彼此的太陽
    #2019年的臺灣電影《陽光普照》成為一匹黑馬,一度獲得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這說明影片還是非常被認同和有質感的。本片有愛有血有肉,對於讓年輕人認識生活,珍惜身邊的親人方面,這部影片無疑是有非常好的教育意義。《陽光普照》是由本地風光、華文創、捌捌玖電影、鏡文學、聯聯看娛樂聯合出品,鍾孟宏執導的劇情片,由陳以文、柯淑勤、巫建和、劉冠廷、許光漢、尹馨、溫貞菱、吳岱凌主演。
  • 《陽光普照》每個人都應該有陰影和陽光
    今天,陽光用彩色圓點桌布照滿了小桌子。我也在曬太陽。此刻,我想錄下「陽光」。我一直很喜歡這類電影,它展現了現實生活的殘酷和人心的痛苦。它使看電影的人痛苦、恐懼、悲傷、絕望、無助、憤怒與情節交織在一起。最後,他們滿懷希望,向著光明的方向,繼續過著美好的生活。
  • 光明與黑暗
    可以說,自古而今,歷朝歷代,當朝者都希冀於將黑暗之力用以維護光明,審視當下,旁觀周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比方說,鷹家的多個部門都有特別顧問,而與之相同,當年的毛熊,現在的大毛,以及我們自己,都有著這樣的隊伍。它們本是源自黑暗的佼佼者,在因緣際會之下成為了光明的守護者,它們歷經黑暗而心向光明,如同和平神影一般,它們亦是各自土地的守護者。
  • 《陽光普照》樹影斑駁,光暗交織即為人生
    臺灣導演鍾孟宏的電影《陽光普照》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2019年最好看的華語電影。我自然也是認同,當之無愧,所以看了3遍,看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整部電影的基調還有敘事方法看似平靜,但戲劇張力無比強悍,時不時營造出緊張的氣氛來。
  • 豆瓣評分8.4,陽光普照下,看得見的只有向陽面
    《陽光普照》就是講述了這樣一個比"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更真實一點兒的故事。《陽光普照》不同於其他黑白分明的電影,這裡沒有一個壞人、惡人,包括輔育院中的小胖,包括黑輪、阿和,還有菜頭,他們都不是壞小孩,他們只不過是一群沒法被他人理解的少年。然而就是因為"壞小子"的標籤,立地成佛談何容易,陽光普照下,讓我們看見的,也只有向陽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