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普照》中的光與暗、善與惡,既不純白、也不全黑

2020-12-18 夏日晚風影視娛樂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無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暗的時間都各佔一半。"

前幾天我們去了動物園,我也好希望像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但是我環顧四周,不只是這些動物有陰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馬光,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可是我沒有,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

這是陳建豪的遺言,同時也是電影的點題之處,整部電影外在講述了一個家庭的一件件事,內在則表達人、人性的光與暗。一個成熟、長大、健全的人必然需要平衡的光與暗,光與暗交融,才塑造出一個活生生的人。正如中國的太極,光與暗向來都是相依相存,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故天地配以陰陽。

光,可以是性格的陽光,可以是善良,可以是希望;暗,它是挫折,它是苦痛,它是邪念,它也可以是暗無天日的絕望。

陽光普照,陽光普照,片名溫暖,故事殘忍。但片名陽光普照卻恰恰能與片中的每一個人物、事件勾連,恰恰是電影的主題的凝聚點。這個故事是一個家庭的悲劇,也是這個家庭的成長,故事中的每個人都是這部電影光與暗主題的映照,與片名陽光普照息息相關。

電影中光與暗的體現,大都是在人物形象上的,光暗相容相生的主題是怎樣得到體現的?以兩個極端的例子為先,陳家長子陳建豪與黃毛混混菜頭。陳建豪,陳家的大兒子,陳爸一切希望的寄託,父母的驕傲,從小便品學兼優,「功課好、長得好、什麼都好」,別人家的孩子,說的就是他了。他是光的極端,陽光、正直,對所有人都好,從不讓家人擔心,總是面帶笑容。然而,這個好孩子不想要這樣的生活,他想有陰影可以躲起來,不是只有陽光的環境,不是他人為他規劃的光環。但這些光環不允許他有黑暗,不允許他有懈怠。

「你是經歷了何等的黑暗,才能如此的陽光。」陽光與黑暗從來都是相對的,沒有黑暗的陽光本身何嘗不是一種黑暗。太過陽光的形象對陳建豪來說成為了一種煎熬,他漸漸患上了抑鬱症,在一個沒有陽光的深夜,他把房間收拾得乾乾淨淨,從樓上一躍而下,以死亡的黑暗來告別生的陽光,達到了平衡。

菜頭,從黑輪爸口中我們得知,他家中只有奶奶和他,至於他的父母,雖然影片中沒提,但從在法庭上也只有菜頭一人,可以看出他父母應該是不在了,畢竟,法庭公審這麼重要的事,如果父母健在的話不可能不出席的。相比於和他同上法庭的陳建和,他的出身已經是很不幸了。他為了給被欺負的陳建和出氣,拿開山刀砍斷了菜頭的手,因此被判入獄,且要賠償黑輪家150萬元。菜頭奶奶連吃飯都成問題怎麼可能賠償150萬元,於是菜頭他家被查封,菜頭奶奶被放到了老年安養中心,以至於菜頭出獄都找不到以前住的地方。陳建和要擺脫以前的生活,他不想再回憶他以前犯下的錯,所以入獄後以至出獄再沒主動聯繫過菜頭,菜頭為陳建和犯下錯,卻被陳建和翻臉不認人,也使得自己家破人亡。與陽光中的陳建豪相比,菜頭是一個完完全全處於黑暗中的人,沒有希望,滿是絕望。

而菜頭是絕對的黑,絕對的壞嗎?不是。菜頭出獄後,回來找陳建和,瞪著阿和,「你都沒有想來看看我,我出來的第一件事就是來找你」。出獄的菜頭,更加混跡於黑暗之中,Q擊立法委員辦公室,DP交易,自己也不親自動手,不斷想把改邪歸正的阿和拖下水,強迫阿和記住不堪的過往。然而,再深的黑暗,也應有一點光。菜頭對阿和的敲詐勒索,向阿和要的一百五十萬剛好是法庭判決的賠償金額。菜頭最後一次去找阿和時,為了不讓陳建和被老闆罵,他還是下了車在外面抽菸,諷刺的是,這也恰恰給了陳爸撞死他的機會。最後這點光明,也成為他黑暗的生命結束的推動力。太過於黑暗,人就會自甘墮落,走向毀滅的深淵。

陳建豪、菜頭兩人都是不得善終的,都死於深夜,陳建豪跳樓自盡,菜頭被陳爸殺死。所表達的,正如前文所說,「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陽光太滿,不好,完全沒有光,也不好。一個「從那麼高的地方跳下去」,是他一輩子犯的唯一一個錯,一個下車去抽菸,是他少有的一點善心和良知,兩人卻皆因這少有的事而身亡。

這兩人是極端,其他的角色則在這兩人之間。史上最公平的東西是太陽,「無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暗的時間都各佔一半」,陽光也只佔一整天的一半,在陳建和的眼中,一半的光才是最好的,他希冀著可以像別人一樣有陰影躲藏。接下來,我將以陳建和與陳爸兩個人為例,闡釋導演所表達的光暗平衡的思想。

陳建和,陳家兒子,偷摩託,拿西瓜刀去KR。他被父親漠視,卻也有著母親的溺愛。他小時候遭遇過校園霸凌,卻沒有選擇與父母傾訴,而是去學拳擊,以暴制暴。他沉默少言,卻崇尚暴力,「在學校也打,在外面也打」,獄友向他打招呼,他不說話,於是獄友挑釁他,他便直接動手,打不過,晚上趁獄友睡覺,直接下重手打獄友。而在少管所外,他還惹了亂子。一個叫小玉的小女生懷了他的孩子,小玉的家長來找他的母親,要求一個說法。

這個問題少年的背後,卻也藏著一顆叛逆卻善良的心。在與獄友打架後,被媽媽探望時看到他嘴角受的傷,他卻撒謊是撞到了玻璃,還讓陳媽媽給自己買五個鐵蛋,他想要分給獄中室友吃。

女友和未出生的孩子也是他的幸運之處,陳建和成了丈夫和父親,在他自暴自棄之時,這成為了他黑暗中的稻草,帶給他重生的希望。在少管所剛開始的不服管教,學不會冷靜的毛病也逐漸消失。也許是成為父親的責任,也許是哥哥阿豪自殺的打擊,他在少管所幡然醒悟,好似回頭的浪子,服從別人安排,認真服刑。從少管所出來後,他想成為家庭的頂梁柱,他想成為一個好父親,於是,一個人打兩份工。他白天做洗車工,晚上做便利店的出納。

此時他從黑暗中走出來了嗎?不,沒有。女朋友懷孕,是他生活中無望的希望,黑暗中的一束光。他抓住這份希望,努力探身進入光明,卻並不是純粹的光明。菜頭來找他,請他去開Q,甚至可能會殺人,他竟然最終答應了,他的道德並沒有達到高尚的地步,他並沒有去考慮被害者的感受,他對於法律的態度並非是法律禁止不可為,而是相當輕視的態度。甚至影片結尾,他帶他母親騎車,自行車都是TOU來的。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活了下來,有了妻子孩子,製造出了下一代,成為一個最普遍的人,他的光明是他對家人的責任,他的黑暗是他對法律道德的蔑視,細思恐極的是,這樣的人才是最普遍的人。光明與黑暗平衡的人才是最大眾的人,才是構成社會的主體。

陳爸,駕校教練,陳建豪、陳建和的父親,一直以來寄希望於大兒子陳建豪,嫌棄二兒子陳建和。有人問他有幾個兒子,他總說一個。得知小兒子阿和犯罪被逮捕,他依然不動聲色,在練車場上教學員開車。他只願意對外承認自己有一個兒子。他之前從來都沒有正眼瞧過阿和,因為阿和」很爛「,他恨不得阿和被"關到老、關到死」。

陳爸把更多的愛放在了品學兼優的大兒子陳建豪身上,夾著學費的本子上的那句「把握時間、把握方向」,以寄託父親對大兒子阿豪的驕傲與希望。阿豪也努力活成父親期望的樣子。阿豪便是陳爸口中的那「一個孩子」。

然而陳爸的希望,陳爸的光——大兒子竟然深夜跳樓自殺身亡,陳爸的光一瞬間破滅,他跌入黑暗之中,曾經他說的「一個兒子」真的成了一個兒子,只不過不是他所期待的那個兒子。

他把他的希望重新放在了二兒子身上,可是,父子倆陌生得像是路人,沒有共同語言,為了避免尷尬,陳爸甚至躲到駕校的休息室,一個月不回家。一直以來嫌棄阿和的陳爸,對小兒子阿和的愛一片空白,不知道如何去表達,或者說如何去做。

於是,他能想到的就是為小兒子的將來掃清障礙。於是,他便踏入黑暗之中,為了他的希望、他的光明。

他看到出獄後的菜頭不斷地教唆威脅阿和做壞事,他覺得他要為阿和做點什麼了。在菜頭讓阿和在立法委開槍後,陳爸帶著20萬去找菜頭,用來補償,希望他不要再找阿和麻煩。並每天在阿和工作場所旁邊保護阿和。

終於,又一個夜晚菜頭再次來找阿和,讓阿和交易DP,陳爸開車跟在後面,趁菜頭站在車外抽菸,開車撞向了他,怕沒死透,又用大石頭砸菜頭,讓菜頭死的面目全非。令人難以置信,一個傳統父親竟然下如此狠手,殺人毀屍。

陳建和與陳爸,他們既不純白,也不全黑,就像陽光普照下的大地,一半陽光,一半黑夜。陽光普照,正如這部電影的名字,光與暗、善與惡,便在這公平的陽光下得以呈現,便在這一個家庭中得以呈現。最終的結果是充滿陽光與希望的,陳爸殺人沒被發現,阿和也再沒有了來拉他下水的菜頭,一家人向著陽光而去。

相關焦點

  • 《陽光普照》樹影斑駁,光暗交織即為人生
    菜頭是徹底活在黑暗中的人,照射不到一點陽光。陽光會給人帶來溫暖,但是如果持續在陽光下暴曬,就會被炙熱的陽光灼傷。爸爸阿文一夜頭髮全白了,在夢裡夢到阿豪,阿豪說就來看看他,然後要回去,不陪他了,要往另一邊走。他去尋找他的陰影了,後來阿文一直追不上阿豪,這個畫面就像兩個人在捉迷藏。
  • 雍和宮記事:向善的人必將一生陽光普照
    天空很藍,陽光很好,溫度有點低,人不太多。入口處的銀杏葉都已經掉光了,但依稀能還原它一片金黃的景象,美得不可方物。一隻貓在贈香處打盹。遊人們悄悄在它身邊拍照,不料還是驚醒了它的美夢,它慵懶地伸了伸腿,一溜眼跑走了。
  • 《陽光普照》:光會構築出具體的影,讓人的一生變得有稜有角
    不過,阿豪實在太善良,沒人問過他怎麼了,他就也不說了,一座漂浮的孤獨冰山,看似冰心玉潔,甚至一塵不染,海平面下卻藏著一整片不見光的情緒與脆弱,進而為生活留下許多白,藉此阻隔內心的黑,卻不知道怎麼來填彩,就此那些白,被挖成一個又一個的空。以此來看,善良架空了阿豪,讓他只能一昧承受,繼續把自己掏空,以自己的白包容所有人的黑。
  • 《陽光普照》:阿豪人物形象分析
    影片中的阿豪是個若即若離、漂浮不定的人物,我之所以這樣說,出於這個人物的不真實感。曾經看過一篇影評,那篇文章直接將阿豪看待成天神般的人物,著重強調阿豪內心的強大、情感的自我消化和決然的不可侵犯,更是將阿豪的死歸因於對自我完美心理破防的及時挽救。這樣的解讀,不免總有種事後論是非的牽強。
  • 你其實不黑,只是皮膚暗沉而已
    但是今天我要嚴肅的告訴你一件事,你說的黑可能不是黑,是暗沉。估計很多小可愛都有這樣的問題,來吧我們一起自救。PART 1「 全臉暗沉 」全臉暗沉就是整張臉蠟黃蠟黃,黯淡無光,看著就像身體不好。全臉暗沉的原因?
  • 衛星升級 「黑鍋反黑」期待陽光普照
    中星9號如期升級了,「黑鍋」也預料中一樣被「黑」了,但是圍繞著「加密與解密」的暗戰、「黑與反黑」的行動卻一刻也沒有停止。網上已驚現多種「黑鍋」升級破解方法,而廣電還在淡定的認為不可能破解。方歌吟個人覺得永遠也不要低估草根的力量,技術創新就是在這種鬥智鬥勇的殊死搏鬥中不斷進步的。
  • 片面強調人性中的善與惡,都不可取
    17世紀法國哲學家巴斯噶(Blaise Pascal,1623-1662)在其《沉思錄》(Pensées)一書中勸人信仰上帝,他並不確知它的存在,但是他認為不論它存在與否,信者皆有福。即使它不存在,信者也已經獲得了因信而得的德行與平安喜樂。所以,他認為信是應該的選項。人性善說與宗教信仰雖然沒有直接的邏輯對應性,但是,卻可能有異曲同工之處。
  • 2019年臺灣金馬獎║《陽光普照》太陽的兩面是同樣不被理解的少年
    不管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希望就像我們的片名一樣,無所謂黑夜、陰影,太陽終究會來,祝福大家永遠陽光普照。——影片監製葉如芬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2019年第5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大陸和香港的影片都退出了影展,被稱為史上最尷尬的一屆頒獎禮。
  • 《這個殺手不太冷》複雜人性中善與惡的博弈
    在黑暗的世界,善良才是我們唯一的出路神秘殺手Leon有很多槍枝,經常神出鬼沒殺人如麻,導演在刻畫Leon性格的另一面時,給了很多生動的場景,觀眾似乎看到的是另外一個Leon,規律性的運動,每天喝牛奶,小心翼翼的熨燙衣服,一個人看電影,不識字也沒有銀行卡,所有的錢都放在他的經紀人手裡,擁有一盆綠植,每天溫柔的擦拭葉子上面的每一片灰塵,給它喝水,每天見陽光,每次搬家都會帶著綠植一起走
  • 心念為善則善 如果為惡則惡 善惡只在我們心念的一瞬間
    陽光普照這就好比正大光明的太陽高掛藍天,一切鬼魅魍魎,宵小之徒難以在這陽光下存活,這就是扶正祛邪的關鍵所在。當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了向善的心念,那麼,我們的任何行動必是,以是否善良為標準,此時,就是向善的生活,難以為惡,反之,心念總是為惡時,則難以向善。雖然回歸本我之人,是無善無惡的,但世間的法則是揚善止惡的,所謂的從善如流,也是隨緣不二的特性。還是應有勸告,此生不應虛度,至少要認識本真,如何認識呢?
  • 從光影、鏡頭和色彩三個角度來微觀分析《陽光普照》的劇情走向
    前言:《陽光普照》是中國臺灣影片,豆瓣上有87291人評價,打分是8.4的高分,影片改編自己同學真實故事,透過一家四口展現當代家庭矛盾以及背後複雜的社會關係。《陽光普照》是導演鍾孟宏的第五部作品,一亮相金馬電影節,一舉多得了包括金馬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在內的五項大獎,無疑成為這屆金馬電影節上最大的贏家。雖然內地影片的缺席,但是《陽光普照》依然是近些年來華語的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 佛經中的四種月喻:圓明朗徹,普照眾生
    今天,我們選取佛經中常見的四種月喻,邀您共賞佛經中的月亮,願圓月光輝照亮您的一生。月喻覺悟人生清淨光明,圓滿普照佛陀在講經說法中,常用天地萬物來比喻生命。其中最有意思的比較,就是拿月亮來比喻覺悟者人生。
  • 陽光普照:大佛普拉斯之後又一力作
    《陽光普照》的導演鍾孟宏同時也是《大佛普拉斯》的製片人,影片和《大佛普拉斯》一般,營造了非常讓人沮喪的氛圍,雖然不再是講述階級話題,也不再是黑白色調,但大量冷色調的畫面,依舊將家庭和成長主題刻畫得十分壓抑。雖無陳果導演的《香港製造》那般稍顯殘酷,但觀影之後仍然讓人陷入其中,久久不能忘懷。
  • 《陽關普照》真正的生活裡,總是一半陽光,一半陰影
    《陽光普照》講述了一個普通家庭中交織的各種矛盾與情感。該片於2019年9月6日在第44屆多倫多電影節「當代電影世界單元」 首映,2019年11月1日在中國臺灣上映。2019年11月23日,獲得第5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 道不分善惡,善是惡的老師,惡是善的學生,道有慈悲力量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善與惡是個非常大,說不太清楚的人事物發展規律性。種下小善會生大惡,種下小惡會生大善。老子沒有善惡之分,說「善」與「不善」。
  • 為《陽光普照》增色的林生祥
    這個畫面第一次出現在林生祥的眼前,是2018年的初春,導演鍾孟宏在林生祥家講起自己的新電影計劃,鍾孟宏告訴林生祥,這個電影叫做「陽光普照」,他用說故事的方式,在林生祥眼前演了一場戲:「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兩個年輕人穿著雨衣,騎著一輛打檔摩託車,用報紙藏著兩把鋒利的刀去尋仇,在火鍋店裡找到了仇家,二話不說就拿刀子砍了下去,當場血就亂噴……」林生祥在臉書上回憶道,血腥的鏡頭在電影裡從來都不缺
  • 什麼叫佛光普照?
    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佛光普照,佛的智慧光明,普照一切眾生心。把眾生的心照亮了,把貪嗔痴消滅除盡,把黑暗照成光明,息滅八萬四千種習氣毛病。我們學佛法,就是要滅除貪嗔痴,不要執著,我怎沒看見佛光呢?研究佛法,開了智慧,這豈不是佛光嗎?
  • 山海經:西王母「善與惡」的兩面性,是否與上古雙面神崇拜有關?
    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經提及一個看法,山海經中對於西王母的描述呈現出兩種相反的傾向:一位掌管死亡,居於西南部的崑崙之丘;另一位掌管新生,居於西北部的西王母之山。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的出現?司天之厲及五殘」因為西王母與後世月神、不死藥神話息息相關
  • 從古諡法,見與人為善不與惡。
    近有網文謂:《春秋》、《史記》皆「求善」而非「求真」。出入無時,莫知其向者,心也;言行各有所歸,善惡真假參雜者,人也。其「真」如何求之?史以明鑑後世,故與人為善,乃史之責任也。亦有言惡,所以懲創人之逸志,以作教戒,亦求善之道也。古者蓋棺論定,以一生事跡,賜予一字或兩字為號,謂之諡。以諡號記史,揚人之善,避人之惡。周幽王、周曆王等,乃惡諡也,善諡為多。
  • 28《陽光普照》丨萬物皆有裂痕——臺灣版隱秘的角落
    陽光普照 陽光普照 (2019) 導演:鍾孟宏 中國臺灣,但炙熱的陽光其實沒有那麼容易擁抱,你會發現所有人都躲在陰影下。」人都會有善的一面和惡的一面,這才是完整的人。當一個人永遠展示的都是完美的一面,不會任性,不會撒嬌,不會難過,像陽光一樣溫暖著每一個人,那是不正常的。每個人都會需要一些角落、一些陰影來消化和自我治療,好讓生活能夠繼續向前,就像跑步一樣,你不可能一直跑,總要休息,不然早晚累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