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光影、鏡頭和色彩三個角度來微觀分析《陽光普照》的劇情走向

2020-11-30 雙木說教育

我們都受過傷,才能成為彼此的太陽,才能擁抱彼此。

前言:《陽光普照》是中國臺灣影片,豆瓣上有87291人評價,打分是8.4的高分,影片改編自己同學真實故事,透過一家四口展現當代家庭矛盾以及背後複雜的社會關係。

《陽光普照》是導演鍾孟宏的第五部作品,一亮相金馬電影節,一舉多得了包括金馬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在內的五項大獎,無疑成為這屆金馬電影節上最大的贏家。

雖然內地影片的缺席,但是《陽光普照》依然是近些年來華語的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導演用這部臺灣本土的黑色幽默,讓冰冷現實主義作品為我們展開了關於親情揪扯與救贖的命題。暴風雨中,被砍斷的手打破一個家的安寧。駕校師傅阿文對犯罪的小兒子阿和,被送進少年輔育院鐵面無情。

然而懷有身孕的阿和小女友小玉,醫學優質生大兒子跳樓身亡,接二連三的事件猶如巨大的漩渦,將阿文與琴姐兩夫婦捲入疲軟的悲傷。當阿和出獄,痛苦慢慢地在被忘記,命運使然,菜頭的重新出現,又讓他們的生活陷入了一個巨大的拐點。

真正只剩下「一個」兒子的阿文,最終用復仇的罪惡與鮮血清洗了陰霾,讓阿和在高架橋上笑著跑向了明天。片名為「陽光普照」卻直刺向社會現實的冰冷無情。在24小時的燦爛下窒息,陽光與陰影融為一體,建立在罪惡、鮮血與麻木之上的平靜幸福。

在我看來,劇中的悲劇大部分是爸爸陳伯引起的,阿和只是國小不爭氣,陳伯就直接放棄了阿和,平時在外面都說他只有一個孩子,完完全全的無視阿和。

我們都說人與人最大的傷害不是恨而是無視,陳伯對自己的小兒子無視到底,讓阿和的人生一路都處於陰影中。

大兒子阿豪學習好,性情溫和,在學校是老師喜歡的學生,人又非常的陽光。陳伯把滿腔的愛意都給了阿豪,真是愛就棒上天,恨就惡其生。兩兄弟截然相反的待遇,必然不會好好相處,阿和非常地討厭阿豪,覺得是因為他的存在,他才有現在的遭遇。

而母親阿琴則只像個保姆一樣,只是負責三父子的吃住,父子仨發生什麼事情,她一點都沒有管過,也沒有努力過,所以母親阿琴是家庭悲劇的從犯。

今天,我們就來解析一下中國傳統家庭常見的矛盾卻可以讓這部影片獲得5項金馬獎。我會從電影的光影語言、鏡頭畫面和色彩角度三大方面分析這部電影的魅力與價值。

從光影語言分析:這部電影光與影是守恆,當一個人多一點光,另外一個人必然多一些影,也就是暗多一些。

鏡頭畫面分析:強光大多數時候用來體現對比陽光與陰暗,也有預示情節、說明情節的作用。

色彩角度分析:電影畫面裡常出現大面積的綠色,綠色象徵著生機。

01、從光影語言分析:電影光與影是守恆,當一個人多一點陽光,另外一個人必然多一些陰影。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不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暗的時間都各佔一半 」這句話的守恆含義貫穿了整個片子,下面我們從兩個維度來分析。

①典型角色的性格光影相對守恆。

哥哥阿豪在平常是非常陽光,他說陽光一直24小時地普照著他,讓他無處可以藏身,他想要像司馬光一樣,能有個水缸可以給他躲避一下陽光。

阿豪把自己好的一面呈現給大家,把陰暗的一面隱藏了起來,他也渴望偶爾的陰影。弟弟阿和國小被校園欺凌,導致他討厭學習,成績也不好,加上父親的漠視。他的性格是非常好鬥,也是不安分的,他時刻處在陰影中。

②整個事件的發展相對守恆。

體現在一個人的陽光要用另一個人的陰影來交換,制約平衡。如弟弟過得好時菜頭因為幫他出頭在坐牢、弟弟被人關注需要的是光芒萬丈的哥哥先消失、弟弟奔跑著獲得自由是因為爸爸先幫他撞死了菜頭等。

在我看來,阿豪和阿和在父親的區別對待下,他們只能是此消彼長,是兩個對立面。父母按照內心的喜歡,對小孩區別對待,對小孩的傷害是的。

02、鏡頭畫面分析:強光大多數時候用來體現對比陽光與陰暗,也有預示情節、說明情節的作用。

①閃電:第一次出現在阿和逃回賓利車的路上,一道強光讓人感覺阿和的生活曙光乍現,好像馬上就能永遠擺脫陰暗的勾當了。第二次出現在爸爸撞完菜頭,拖屍時閃電的強光照亮了菜頭的臉,這是他少有的高光時刻,為了阿和選擇下車抽菸。但卻因此送了命。閃電第一次是預示,第二次是解析,兩次出現也重合了事件的時間線。

②空鏡頭:空鏡頭一共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烏雲由左向右飄過來,擋住了整個太陽。它出現在阿和進去之後,阿豪自殺之前。在這之前的人物形象裡,能有太陽的隱喻的只有阿豪,在這個鏡頭裡太陽被擋完之後,情節緊接著阿豪自殺。之後所有的一切都發生了壞的轉變。

第二次是烏雲反嚮往左邊飄,它出現在菜頭站在路邊抽菸之後,阿和販毒之前。因為菜頭面臨著死亡,烏雲才反向飄動,預示這家人的生活回暖,但依然沒有露出太陽。在這時候觀眾還不知道菜頭已死,空鏡頭後緊接著是阿和販毒,通過這次販毒他意外得到一大筆酬勞和自由,他奔跑在公路上好像一切都有了起色。

空鏡頭裡沒有出現的大太陽出現在了爸爸坦白殺人過程時,他成為了這一家人的太陽,背負了所有陰暗。到這時候觀眾才能知道為什麼第二個空鏡頭的轉折放在了菜頭抽菸的那一刻。

在我看來,菜頭其實只是因為被朋友拋棄,心理不平衡,想要在朋友這裡找存在感。他想要在車上吸菸,想起阿和說的老闆會罵他,不忍心下車吸菸,卻給了陳伯殺他的最好機會,真的是夠可憐了。

03、色彩角度分析:電影畫面裡常出現大面積的綠色,綠色象徵著生機。

①植被:樹木和草坪在電影裡大量出現,和陽光是同一種含義。但樹葉又能造陰影,明和暗在地上影影綽綽形成對比。陳伯在綠色草地上跟媽媽阿琴坦白菜頭的死亡真相,兩夫妻這是才醒悟,原來悲劇都是他們造成的。最後一個場景,是阿和騎著單車帶著媽媽,媽媽看著斑駁的陽光,想起了大兒子,抱著小兒子的腰,她知道了以後的人生該怎么正確對待這個唯一的孩子了。

②綠色牆壁:綠色是這個角色生命力的體現,結合情節來看是阿和第一次顯露出好的品質,流露出了對哥哥的愛。在過去阿和覺得他跟哥哥是敵對關係的,等哥哥去世了他才知道,原來他跟哥哥也是有感情的,可是這個覺悟太晚了。

③操場草地:阿和發瘋一樣奔向操場發洩,有一瞬間就像是奔向了自由。操場全是綠色的草地,遠看是遼闊的自由,象徵在阿和要走向好的一面。

在我看來,過去已經不可追,只能好好珍惜當下了,他們一家在血的教訓下,找到了相處的正確模式,但阿豪卻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個模式真的好沉重。

結語:

這個故事是比較沉重和血腥的,父親的專權,母親的懦弱,代表著中國的傳統家庭情況,也是小孩原生態家庭的傷害,我們只願看了這個電影的爸爸和媽媽能吸取教訓,公平對待小孩,讓小孩快樂地成長。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從鏡頭角度分析電影獨特的魅力
    作為至今在豆瓣上穩居第一的世界級優秀電影,今天我就為大家從鏡頭角度,深度分析一下這部電影到底有多厲害吧。既然是鏡頭,咱們就應該聊一下這部電影的攝影師羅傑·迪金斯,這位圈內公認的大神級攝影師攝影技術可不是蓋的。
  • 《陽光普照》:烏雲逐日,暗夜驅晝,19年金馬獎最佳影片
    文章類型|影視評論文章字數|2600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陽光普照,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充分的陽光,普遍的。每一個地方都被陽光所觸及,意味著某種思想的穿透力很強。表達了人們希望世界上沒有黑暗和邪惡的願望。大量使用陽光照射大地的鏡頭,具有一種蘊含形上學意義的自然哲學;第三:秦姐姐的愛。秦姐對於大兒子阿豪、小兒子阿和以及失去雙親的阿和和女友小雨的愛並不偏頗。平均生了三個孩子。對待丈夫阿文,她也是包容和理解的,從這個層面來說,她也是陽光的;她真的是溫暖的陽光。
  • 當金馬不再倍受重視,《陽光普照》橫空出現,臺灣電影或迎來轉機
    但是鍾孟宏卻反其道而行之,在《陽光普照》當中穿插虛幻和現實的概念。實際上司馬光的故事,本身指代的是三個男性角色。2、 寓意和形上學,陽光普照的高深之處比起《大佛普拉斯》來說,《陽關普照》無論是立意和敘事手法都更為帶有神秘色彩。在作者電影盛行的今天,《陽光普照》無疑是做的較為不錯的一步典範代表。能夠看到其原因表述的部分已經講得非常通透,留給觀眾思考的疑點又做的相對模糊和抽象化。
  • 為《陽光普照》增色的林生祥
    這個畫面第一次出現在林生祥的眼前,是2018年的初春,導演鍾孟宏在林生祥家講起自己的新電影計劃,鍾孟宏告訴林生祥,這個電影叫做「陽光普照」,他用說故事的方式,在林生祥眼前演了一場戲:「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兩個年輕人穿著雨衣,騎著一輛打檔摩託車,用報紙藏著兩把鋒利的刀去尋仇,在火鍋店裡找到了仇家,二話不說就拿刀子砍了下去,當場血就亂噴……」林生祥在臉書上回憶道,血腥的鏡頭在電影裡從來都不缺
  • 《陽光普照》:阿豪人物形象分析
    《陽光普照》講的是一家子的故事,包括父親阿文、母親琴姐、哥哥阿豪、弟弟阿和。這部影片卻打破了以往家庭片表現溫情的束縛,而是企圖從現代人生活困境和精神窮途的廣闊層面,去揭示新一代家庭存在的代際問題。總的來說,影片由弟弟入獄這件事為焦點,緩緩展開整個故事。
  • 《陽光普照》樹影斑駁,光暗交織即為人生
    臺灣導演鍾孟宏的電影《陽光普照》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2019年最好看的華語電影。我自然也是認同,當之無愧,所以看了3遍,看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整部電影的基調還有敘事方法看似平靜,但戲劇張力無比強悍,時不時營造出緊張的氣氛來。
  • 《陽光普照》之下,是無法承受的生命之輕
    2018年金棕櫚獲獎的《小偷家庭》裡,是被遺棄和被重新接納後所組建的擬似家庭。2020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中,是固化的階級結構下底層家庭不斷向上所造就的荒誕悲劇。而去年2019年的金馬最佳《陽光普照》,同樣以家庭為切口,來窺探這整一個社會。從字面意思來看,「陽光普照」這個詞包含的是一種美好的願望。
  • 豆瓣8.4分《陽光普照》|關於家庭、社會、人性,三個角度解讀鍾孟宏...
    電影《陽光普照》從一個普通的家庭的悲劇式的遭遇切入講述。父親阿文和母親琴姐育有兩個兒子,叛逆的小兒子阿和因為與好友菜頭砍傷人進了少年撫育院,但阿和的女朋友卻懷著身孕來到家裡,琴姐不顧父親阿文的反對,執意將小玉留在家裡照顧。
  • 《陽光普照》:關於父親的隱喻
    鍾孟宏在《陽光普照》之前的四部劇情片《停車》《第四張畫》《失魂》《一路順風》,看上去偏於冷鷙陰晦,與這部「陽光普照」影片拉開了距離。《陽光普照》終於開始面對一個完整的傳統家庭,通過對父親阿文的冷暖描摹,影片敘事呈現出一種沉穩的時間結構:1個小時的長子阿豪在世時段/半個小時的次子阿和轉變時段/1個小時阿和的威脅被解除獲得新生時段。歷時的敘事,因為父親為人物帶來的鏡像關係,呈現出一種共時結構。影片雖然沒有上升到影片《一一》的「家庭史詩」的高度,但文本的厚度與深度的確超越了前面幾部作品。
  • 陽光普照的照片看多了,來點暗黑口味的?
    陽光普照,溫暖如春的照片太多了,偶爾換換重口味,找找暗黑魔幻的感覺。在教程中我會講解如何把一張陽光明媚的照片處理成暗黑魔幻森系效果。如果鏡頭畸變帶來不好的效果,那最好勾選,如果認為你就是要這種畸變的效果,那麼可以不勾選。
  • 【佃一九八二】第96期《陽光普照》影評
    整部電影的配樂都舒緩而輕柔,故事發展當中也埋了一些黑色幽默的笑梗,導演其實是在精心構建這樣一個表面不至於太殘酷的氛圍,讓觀眾能夠忍受2個小時40分鐘的深層精神緊繃。在開頭阿和入獄後,稍微加進了一條淡淡的阿豪感情線,並且在其中講出了「司馬光」的故事,隱晦地預示了阿豪將死的劇情走向。(因為故事的原作者就是自殺身亡。)
  • 熱門電影《陽光普照》:我們都會受過傷,才能成為彼此的太陽
    這說明影片還是非常被認同和有質感的。本片有愛有血有肉,對於讓年輕人認識生活,珍惜身邊的親人方面,這部影片無疑是有非常好的教育意義。《陽光普照》是由本地風光、華文創、捌捌玖電影、鏡文學、聯聯看娛樂聯合出品,鍾孟宏執導的劇情片,由陳以文、柯淑勤、巫建和、劉冠廷、許光漢、尹馨、溫貞菱、吳岱凌主演。
  • 《鬼子來了》劇情核心分析
    《鬼子來了》是2000年由姜文導演的戰爭片,本片改編自尤鳳偉的小說《生存》。本片表現抗日戰爭的角度特殊,在藝術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我將從本片的劇情出發,以結尾一段極具表現力的砍頭劇情為核心分析。在一個國軍將領的命令下,日本人手起刀落,馬大三瞬間人頭落地,此時,攝像機的鏡頭切換為馬大三的主觀鏡頭,跟隨他的頭從脖子上落下,在地上翻滾數圈,最後停留在前方,同時,影片的色彩漸從黑白變為彩色。隨後,馬大三眨眼三下,第一下仍是主觀鏡頭,後兩下則變為客觀鏡頭,隨後,他的嘴角慢慢上揚,整部影片在慢慢變紅的色彩中結束。
  • 《陽光普照》|中國式家庭親情關係的真實映照
    《陽光普照》充滿生命力,是美好願景無限的表達,更是大多家庭無盡的希冀。然而導演卻以兇殺案開始,打破了平凡家庭的沉寂,本文將通過三段親情關係的呈現來探討陰冷氣息的中國式家庭釀成悲劇的原因,以及其所表露出的現實意義。電影將雙線敘事模式、兇殺案的外殼、是枝裕和的暖意氣氛三者相互映照,而在這些背後,透露著一種陰涼、血淋淋的親情關係。
  • 《陽光普照》:春節期間最值得看的華語片
    首期選擇的電影,是在去年一個電影大獎上,一舉拿下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等五項大獎的《陽光普照》。電影從一個四口之家的切面,表現人倫親情之間的罪與罰,以及建立在罪惡之上的救贖,帶有濃厚的悲情色彩。小兒子年少輕狂,犯罪傷人被關入少年輔育院,父母還未能接受這樣的打擊。懷孕的女友竟前來求助,收留與否陷入難題。
  • 光明和黑暗——電影《陽光普照》觀後感
    我覺得這部電影講的是,「只有陽光普照,是不行的。別忘了你的陰影,它必須是你的負擔,你的承擔,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阿豪跳樓那一段,導演的處理,就是想要觀眾不明白,一瞬間懵掉。鄰居忽然來敲門,就一句話,「你下來看一看,樓下好像是你兒子。」,這臺詞!
  • 《大佛普拉斯》加《陽光普照》,臺灣電影的苦與樂
    大家好,這裡是侃片少年,今天我們來收這兩部電影,主要從製作層面來講下兩部電影的優缺點,我會將兩部電影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行講解,我們先來看父親坦白「自首」的橋段,父親的語氣,對白,措辭,看上去是跟妻子對話,實則他是在跟觀眾對話,坦白自己的罪行,這段戲中大部分鏡頭是給到了妻子,只能聽見阿文的「自述
  • 40年前,大師黑澤明把色彩光影用到了極致,也把人性講透了
    上世紀70年代,如日中天的黑澤明意外地陷入了創作和人生的雙重低谷期,過於意識流的《電車狂》遭遇票房慘敗,好萊塢拋來橄欖枝的大片《虎!虎!虎!》因為理念不合,拍了20多天就被劇組開除,帶有政治色彩的蘇日兩國合拍片《德爾蘇烏扎拉》獲得了奧斯卡外語片獎,但是創作上的諸多約束和票房失利,黑澤明陷入前所未有的焦慮。
  • 從《陽光普照》的隱喻,探討荒原意識下家庭關係的現實意義
    但是如果走不下去,走向絕境了,又該如何呢?或許在《陽光普照》裡我們會找到答案。《陽光普照》是由鍾孟宏執導,陳以文、柯淑勤、巫建和、劉冠廷、許光漢、尹馨、溫貞菱、吳岱凌主演的劇情片。陽光普照,暗含深意,從陰影中走出來,迎接明媚的陽光「陽光普照」字面意思是日照充分,普遍,每個地方都被陽光照到了。引申意思是某種思想滲透力強大的意思,表達了人們的一種美好的願望:希望世界上黑暗與罪惡的東西存在。
  • 《陽光普照》:破敗的家庭陰影下,沒有一個人能夠被救贖
    或許導演是背負了三年前《一路順風》的金馬失利,想藉由《陽光普照》帶出更穩重的步伐和口吻與觀眾重逢。這次觀眾看到的是對個體、家庭關係的赤裸隱喻。這次鍾孟宏的《陽光普照》,從悲劇日常進入,將觀眾漸漸推進冰冷絕望,比《一路順風》的暗流湧動更讓人細思極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