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晏殊: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晏同叔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王國維為何言第一境界為「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是《人間詞話》三境界中的第一境界。昨天夜裡凌冽的寒風將碧樹凋零,在這樣萬物蕭條的秋季,詩人獨自一人,登上西樓。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中,只有詩人獨自一人登高望遠!不自覺便在自己的腦海裡出現一個凌然大氣,不畏不懼的形象。那形象是那麼悽涼,但也那麼偉岸。「望盡天涯路。」
-
學習強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DAILY NEWS 學習強國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
讀晏殊《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下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見西風勁厲肅殺吹落樹葉的聲響。秋風勁吹,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既蕭索,又孤獨。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
感於《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最近讀到這一首詞時,我十分喜歡,特別是那一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讀後,久久停留在記憶裡,揮之不去。「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
晏殊《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把此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三句和柳永、辛棄疾的詞句一起比作治學的三種境界,足見此詞之負盛名。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
詩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按當前較為流行的說法,王國維先生用「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表達的人生第一境是堅守。詞的下闕,「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可想思念之深、思念之切,讓我想起了「望穿秋水」(望穿秋水出自
-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一種怎樣的人生感悟?
前言前幾天,看到這樣一個問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
孤獨傷感: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1、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意思是:昨天夜裡秋風勁吹,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三句儘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盡鉛華,純用白描,這三句是此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
共讀國學 |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6336-6340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宋·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雙飛去 一作:雙來去;離恨苦 一作:離別苦)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注釋:檻(jiàn):古建築常於軒齋四面房基之上圍以木欄,上承屋角,下臨階砌,謂之檻。至於樓臺水榭,亦多是檻欄修建之所。羅幕:絲羅的帷幕,富貴人家所用。不諳(ān):不了解,沒有經驗。諳:熟悉,精通。
-
《蝶戀花》——晏殊(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日本文化裡面有一點讓人觸動很深,就是萬物有靈,由此誕生的各種妖怪文化,惜物觀,乃至斷舍離,都非常的豐富有趣。然而更早時候的中國文化裡面,更多的是萬物有情,尤其是在文士詩詞之中。
-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當我看到馮侖的這本書時,我想起了「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句詩。該句出自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該句描述了: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
每天一首古詩詞|晏殊: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蝶戀花》感傷離別、懷念遠人,是婉約派詞人經常書寫的一種類型。但晏殊的這首,卻依舊能夠脫穎而出、頗負盛名,就在於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的特點,還具有著一般婉約詞所不具備的寥廓高遠。
-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⑴蝶戀花: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樂章集》《張子野詞》併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趙令畤有《商調蝶戀花》,聯章作《鼓子詞》,詠《會真記》事。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
晏殊《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晏殊的詞作工美意長,這個與作者的出身平民有關,他一步步走過來的經歷,以及他好學的品質,穩健有序,思路嚴謹,讓他的詩詞充滿了圓融與平靜,具有理念的思辨和智慧的光芒,所以可以說他是一位理性詞人。
-
人生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王國維說,古來成大事業者,第一境界為「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句出自晏殊《蝶戀花》,是宋詞裡的名篇,本是寫深秋懷人,但換種理解倒也有另一種意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早上的時候,欄杆外的菊花被一層愁煙籠罩,蘭花上沾著露珠,仿佛是它哭泣的眼淚。羅幕中透著陣陣清寒,燕子也雙雙飛走了。明月不懂得離恨之苦,斜斜的月光照進朱紅的窗戶裡直到破曉之時。
-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是北宋詩人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中的一句詞,也是王國維在《人生詞話》中古之成大事者必經的三大境界之一的「立」境,所謂的「立」指的是樹立遠大的目標,成大事者必先有目標。
-
古詩鑑賞:昨夜西風凋碧樹,「望盡天涯路」or「望斷天涯路」
幼年讀書時,讀到一篇文章,裡面引用了一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望斷」一詞頗有氣吞萬裡如虎的氣勢,單單憑藉這最後一句,我想到了辛棄疾,一位馳騁沙場的文人武將。後來很長的一段歲月中,我也以為該句出自稼軒居士的手筆,多麼磅礴大氣啊,仿佛萬裡江山盡在眼前,卻斂不盡哀愁。
-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_晏殊詞的美感特質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烏鎮之夜《玉樓春·春恨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
昨夜西風凋碧樹,一起品味這首洗盡鉛華,流傳千古的名篇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這首詞是晏殊寫閨思的名篇。歷來為人所稱道。其中「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一句,更被王國維比作治學的一種境界。那麼,這首詞到底好在哪裡?今天小編試著解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