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業是一個很特殊的產業,在計劃經濟的早期,我們是「福利分房」階段,那會兒人們的剩餘價值都屬於國家所有,然後國家利用其中的一部分價值去建蓋住房,有住房需求的人們就需要按照級別、工齡等相關條件等待單位分房,雖說住房產權不歸自己,但是相對居住成本比較低,支付居住的房租成本要比蓋房和維修成本低很多,所以這種形式就被稱之為「福利分房」。
後來我們迎來市場經濟,住房體系也隨之改革,房屋也逐漸商品化,人們需要住房就需要拿錢去買,所以從這個時候開始,也就是全面迎來了商品房時代。當然,市場經濟誕生之初全國商品房體量還很小,因為蓋房子需要巨大的成本,需要龐大的資金依託,那麼蓋樓的錢從哪裡來呢?這個時候金融槓桿體系發揮出了巨大效果。
偉大的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有個著名的理論,「給我一根槓桿和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中國房地產就是充分的運用了這個理論,把前期金融系統裡沉睡的貨幣激活,讓不產生價值的存款逐漸流動起來,開發商借款蓋房,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融資渠道,強強聯手之下,房地產就迎來了瘋狂擴張,而經歷10多年的高速運轉,如今中國在蓋樓領域的造詣也讓全球瞪目結舌。
隨著時間的推移,商品樓越蓋越多,房地產體量也越來越大,最終商品房庫存問題也因此而誕生,早在2015年社科院就有報告指出,樓市庫存已進入高壓狀態,商品房過剩總庫存量高達21億平方米,不包括在建新房總量,現房庫存去化周期就需要24個月之久。這其中經濟越是發達的城市,高樓大廈更是成片的拔地而起。
有人把中國現在的城市高樓區域稱之為鋼筋水泥森林,因為我們每天抬頭、低頭看到的都是鋼筋水泥建設出來的空間,感覺整個人都像是被所在牢籠裡似的,想要呼吸自由的空氣卻又無處可逃。中國經濟發達的城市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拼命的建設高樓,每個城市都想用刷新天際線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的城市競爭力,而全球其他發達國家的大城市裡,其實並沒有中國大城市裡這麼多的茂密的高樓大廈。
對於很多發達國家而言,建設摩天大樓其實並不是難事,只不過他們不願意建設罷了,因為高樓大廈同時會帶來的弊端也很多。比如對資源的消耗巨大,其中包括人力輸出,建設成本支出等。另外,最重要的一點,現有的建築材料還會產生出巨大的建築垃圾危害,比如佔用土地,汙染環境,產生有害氣體等,而目前我們傳統的房地產建築只有30年-40壽命,可想而知,現在蓋出來多少房子,未來就會產生出來多少建築垃圾。
喜歡作者的朋友記得點讚、分享、關注哦,您的支持是我們前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