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銘》,紙本,行書,18行,共220字。尚有墨跡本傳世。
虞世南乃初唐四大家之一,早年師從智永和尚,深得「二王」傳統。汝南公主是唐太宗之女,早逝,此墓志銘為汝南公主而寫。這幅作品主要特點是秀麗、自然,用筆圓潤、遒勁,如抽刀斷水。和米芾用筆有些相近,所以有人認為該本是米芾臨本。但從書法作品來看,此作流美虛和,圓潤灑脫,依然是頂級的傳世珍品。
《汝南公主墓志銘》筆道渾厚,有正有斜,隨勢生發,秀逸多姿。如框形結構,有相背也有相向。整個篇幅用筆多變,筆勢圓活。像「箴」、「成」等字的「戈」法,與《蘭亭集序》中的「戈」非常相似,說到「戈」,相傳唐太宗臨寫右軍書法時,寫到「戩」時,「戈」寫不好,這個「戈」畫,就給虞世南補上了,後來給魏徵看,魏徵就誇聖上就這個「戈」寫得最像,可見虞世南對王書甚是了解。
從作品每個字的結構,有取正之態,亦有斜取勢,像第五行的「能」、「聰」、「頴」字,三字都是斜走,第三行的「天」和第四行的「木」,都是撇短捺長,還第六行的「容」字,上半部從左,下半部從右。雖傾斜取勢,整體依然能夠穩定重心。多處採用俯左仰右結構,使人生發一種姿肆瀟灑的審美感受。
從章法上來看,字形有大有小,筆畫橫粗堅細,運筆時潤時燥,有緊有松,行氣忽停忽快。正是這樣自然的排布,給人一種揮灑自如的節律美,還有這種疏密不一,隨心所欲的行筆,追求自然的特點,不就是王羲之書法的風格嗎?這樣我們就揭開了虞世南書法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