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高校13個學科門類中,開設專碩的主要有經濟學、法學、心理學、歷史學、工學、工學、醫學、教育學、管理學、藝術學、和體育學等,這些學科門類基本都是學碩與專碩並存開設。但是學碩和專碩又有明顯區別,突出表現為兩點:其一是學制不同,學碩3年,專碩2年;其二是學法不同,學碩側重學術研究,專碩注重實踐應用。因而,在人才市場上,對於二者找工作的情況,也略有不同,筆者就談談這個問題:
首先、受世界經濟下滑拖累,尤其是受到2020年新冠疫情影響,許多企業開工不足,對人才的需求萎縮,直接影響就業。我國目前的就業壓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①全球經濟下行、國際市場需求緊縮、中美貿易衝突加劇等,嚴重影響國內經濟發展,企業開工不足,人才需求受限;②國內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淘汰小產能,再加上新冠疫情雪上加霜,國內勞動力市場同樣存在需求萎縮的情況,內需拉動乏力的情況屢見不鮮;③高校大學畢業生連年有增無減,應屆生和往屆生疊加累積越來越多,在受到新冠疫情襲擾情況下,個人收入緊張,對就業需要相對增強。以上三個方面的因素,導致我國目前就業形勢非常嚴峻,無論是學碩,還是專碩,當前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工作,都不太容易!
其次、由於我國成功進行了經濟結構調整和拉動內需,全球經濟「風景這邊獨好」,應對新冠措施得當,但我國就業壓力仍然很大。相比較於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來說,由於我國成功地進行了經濟結構調整和拉動內需,再加上我國政府和民眾同心協力應對新冠措施得力,全球經濟可謂我們這邊「風景這邊獨好」!然而即便如此,由於洶湧而來的高校應屆畢業生以及往屆生的疊加效應,也給我國的就業形勢帶來了空前的壓力;為了有效釋放這種壓力,國家推出了多項行之有效的舉措,例如擴大專升本和研究生的招生規模,再如讓入職中小學教師的大學生「先上崗,再考證」等。災難之年,有個工作幹、能夠有錢賺,就已經相當不錯了,甭管什麼學碩專碩了,解決好生存和生活問題才是硬道理!
再者、我國最早撬動「基礎設施」這塊蛋糕,所以非常成功的佔據了較大份額的世界基建大市場,專碩人才更吃香。基於國內的經濟發展態勢,非常明顯,市場上更加青睞專碩人才,何出此言呢?筆者也講三個理由:第一、社會精細化分工的結果,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要遠遠大於學術型人才,而專碩就是那種高級技能型人才,市場缺口更大,相對來說,比學術型人才更好找工作;第二、學術型人才的出路過於狹窄了,需求最多的四種工作是:公務員、研究員、管理員、和教師,可是這四種工作除了教師需求量大一點以外,其他三個基本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第三、由於我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先人一步,因而這方面也給我國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可是這些就業機會差不多都與學碩無緣,最需要的恰恰是學碩人才!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關於「學碩找工作容易還是專碩找工作容易?有哪些差別」的問題,在特殊時期有著特殊情況,就目前的就業市場和形勢來說,專碩要比學碩更加有利一些,當然學碩如果經過專業培訓以後,成長也很快,但是依然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