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由中宣部、教育部舉辦的首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幹教師研修班日前結業。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幹教師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裡,深入學習領會中央有關文件精神,聽取了專家學者的專題報告,交流了教學經驗和體會,並分赴井岡山、延安等地參觀考察。研修班學員普遍反映收穫很大,現摘取幾位學員的心得體會刊發。
如何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
清華大學高淑娟
探索和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是高校面臨的一項非常緊迫而艱巨的任務。為此,我們應著重在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吃準吃透教材基本內容和基本精神上下功夫。目前,四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新教材在內容上做了精心設計,體現了教學內容的時代性、針對性、創新性,較好地避免了各門課程之間以及與中學政治課內容的重複。高質量的教材為我們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要取得課堂教學的實效,就必須充分理解和把握好教材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精神。要以新教材作為教學的基本依據,精心設計教案,區分重點,做好協調分工,使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有一個整體的認識,重在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
二是要在講好重點難點問題上下功夫。大學生對當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變化極為關注,但是,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了解還不全面、不深刻,認識和把握問題的能力還不強。要堅持「以學生為本」,深入到學生生活中,了解他們的所需所想,掌握他們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情感上所遇到的困惑問題。從他們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出發來進行授課,講課中不迴避社會現實問題,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在分析問題上多下功夫。不但要告訴學生是什麼,而且要儘可能地告訴學生為什麼。如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的教學中,應多聯繫我國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遇到的一些新問題,針對學生的疑惑有的放矢地講解;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教學中也要針對當代資本主義的最新變化進行深入分析。當前,由於網際網路的發展,大學生對最新信息的掌握已基本和教師同步,有的甚至已經超越了教師。過去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的某種「權威」已不復存在。教師在教學中應講好重點難點問題,能真正觸及學生的興奮點和關注點,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明白,講得讓他們信服,能為他們釋疑解惑,讓學生真正感到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是可有可無的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與他們身心健康發展密切相關的重要課程,是為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的課程。
三是在改進教學方法上下功夫。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在已經有了好教材的情況下,改進教學方法對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學實效性顯得尤為重要。要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適應大學生的特點,採取喜聞樂見和易於接受的方式,使學生坐得住、聽得進、學得好,並引起興奮點和共鳴點。要提倡啟發式、參與式、研究式教學,注意研究分析社會熱點,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鮮活的事例、新穎活潑的形式活躍教學氣氛,啟發學生思考。要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把專題講座、課堂講授、課堂討論、專題演講、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志願服務、公益活動、寫調查報告、寫小論文和心得體會以及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等環節和方式結合起來,按教學需要進行選擇或組合,有的放矢,使學生能夠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原理」教學中應把握的幾個問題
天津大學李光福
今年秋季,全國普通高校將普遍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以下簡稱「原理」)課。要高質量地開設好這門課程,在教學中應把握好以下幾個問題。
從整體上認識和把握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原理」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幫助大學生從整體上、從三個組成部分的有機統一上把握馬克思主義。在「原理」課教學中,要從整體性的角度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進行系統講授,講清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的各範疇和規律之間的邏輯關係,講清貫穿馬克思主義各個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的內在邏輯,引導學生站在整體的高度去學習馬克思主義。
突出科學性與價值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反映和代表了無產階級的利益、願望和價值訴求,是科學性和價值性、科學真理和理想信念的有機統一。在「原理」課教學中,首先必須使大學生真正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科學真理,幫助大學生努力學習和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學分析的理性基礎上,使大學生從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高度來認識當今世界的變化及其發展趨勢,不斷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理想和信念。
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原理」課教學要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既要看到馬克思主義創立時的時代背景,又要根據發展了的實踐的要求,充分闡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豐富內涵和現實指導意義。要理論聯繫實際,努力做到聯繫國際國內的大局,聯繫學生的思想實際,在有針對性地回答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學生所關注的重大問題的過程中闡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
堅持基礎與前沿相結合。在「原理」課教學中,首先要講好基礎理論,即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如唯物的觀點、辯證的觀點、實踐的觀點、實事求是的觀點、生產力是最革命的因素的觀點、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上層建築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要求的觀點、人民群眾的觀點、資本主義一定被社會主義所代替的觀點、共產主義社會是最崇高理想的觀點等。這是能不能把本門課程開好的關鍵。在講授基礎理論的同時,也要注意熱點、難點和理論前沿問題的介紹和解答,使教學內容既突出重點,又能反映理論研究的前沿。
加強教學理念與方法的創新。要樹立研究型的教學理念,實現向研究型教學模式轉變。所謂研究型教學理念是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最大限度地促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通過師生互動推動教學相長。根據這一教學理念,課堂教學模式要實現以下轉型,即由教師授業解惑,向師生互動、共同探討疑難問題的互動式教學方式轉型;由單一的學校課堂教學,向學校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轉型;由傳統的應試型考核方式,向以提升理論思維水平和注重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考核方式轉型。這種研究型的教學模式,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切實提高「原理」課教學的實效性。
改進教學方法講究教學藝術
長安大學劉強
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各方面的努力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方案正在全面實施,新教材業已投入教學使用。教學實踐和教學規律表明,在已經有了好教材的情況下,改革教學方法在提高教學效果中的作用日益顯得重要。我們要按照教學規律的要求,切實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方式和方法,講究學藝術,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存在兩大不足。一是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落後。其中「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傳統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法仍然是最主要的教學方法。二是實踐教學環節薄弱。解決以上問題的關鍵,在於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深入研究並創新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方法的重點在於解決如何「教」。「教」的方式要從單一課堂教學轉向複合式教學。「教」的目的要從知識傳授轉向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服務。
從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分析,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可概括為20個字:曉之以理,輔之以形,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授之以漁。「曉之以理」,就是要把道理講透徹,做到概念明確,層次分明,邏輯連貫,重點突出;「輔之以形」,就是要把觀點和材料統一起來,把無形的、虛的東西和有形的、實的東西結合起來;「動之以情」,就是要調動師生雙方的感情,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動人;「導之以行」,就是教師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為人師表;「授之以漁」,就是不僅應該有助於學生較好地接受和掌握科學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學習和應用的方法,即能力的培養。
根據教學方法的改革試驗和教學實踐的經驗,在諸多的教學方法改革試驗中,「組織教學法」和「研究式教學法」效果最為明顯。這也是我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也必須掌握的兩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組織教學法。就是教師通過多種方式,組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計劃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學中,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主持人,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上採取師生互動的「體驗式」、「互講式」、「問題式」、「案例式」、「專題討論式」等教學方法來進行。
研究式教學法。這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促進、支持、指導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來完成學科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思想、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即教師結合課程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培養目標,給學生安排一定的研究任務,提供研究問題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通過研究活動,既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又接觸理論和實踐中提出的問題,拓展視野,從而激發學生的強烈願望,在實踐中提高思考問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課程教學的目的。
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健康成長成才具有直接的指導作用。只要教學中情理相融、方法得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就能夠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優秀課程。
「三貼近」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必然要求
大連理工大學文成偉
「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思想政治理論課只有堅持「三貼近」,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才能增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堅持「三貼近」,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必須緊密聯繫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引導大學生正確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正確認識國情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規律、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務。但必須看到,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湧入對大學生形成了不容低估的衝擊,對他們的思想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一些大學生對於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有一定的應付心理,學習缺乏主動性;一些大學生把現實生活中的不如人意之處以及官僚主義、腐敗現象嚴重歸結為馬克思主義缺乏現實力量或不具有科學性。對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同時要認識到,教師面對的是正在成長中的青年,只有緊密聯繫他們的思想實際,為他們釋疑解惑,才能用正確的理論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社會和人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堅持「三貼近」,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必須充分了解當代大學生的特點。與改革開放之初甚至十年前相比,當代大學生出現了一系列新的變化。他們主體意識增強,關注自身發展,知識面廣,具有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渴望平等的思想交流,重視知識的實際應用等等,這些都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轉變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以權威自居,應以一種與學生平等的身份進入教學過程,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處於平等交流、共同探討的狀態,從而最終主動地接受正確的政治觀念、思想理論和道德觀念。教師應在深入了解教育對象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採取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內容和語言、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手段,充分調動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堅持「三貼近」,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中努力做到解決大學生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實踐表明,大學生的許多思想問題與他們面臨的實際問題密切相關。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開展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深入了解大學生存在的思想困惑問題和生活問題、就業問題、心理健康問題等。結合大學生的實際,配合學校有關部門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用正確的思想教育方法引導大學生,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做優秀的政治理論課教師
華中科技大學張峰
當前,全黨全國都在積極響應胡錦濤總書記的號召,深入開展向方永剛同志學習的活動。方永剛同志是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黨的創新理論的楷模,是理論工作者的驕傲,也是我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優秀榜樣。方永剛同志有許多優秀的品質,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向方永剛同志學習,應著力培養三方面的基本素質:
第一,堅定信仰。對黨無比忠誠、對黨的創新理論有堅定的政治信念,是方永剛同志追求真理的動力之源。他認為,「黨的創新理論是造福中國13億人的理論,我對創新理論的信仰是一種充滿幸福的體驗」。思想政治理論課擔負著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武裝大學生頭腦的重要職責,這就要求教師對黨的創新理論有堅定的信仰。無論何時何地,不因任何困難挫折而放棄或改變自己的信仰;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旗幟鮮明地堅持自己的信仰,毫不動搖地傳播馬克思主義。學習方永剛同志,就是要在「真」字上下功夫,只有有真信念,有真本事,才能真正把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好。
第二,追求真理。方永剛20多年來一直從事黨的創新理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他自覺當好黨的創新理論的忠實追求者和不懈探索者,總是以刻苦鑽研的勁頭,積極投入到黨的理論創新每一重大成果的深入學習和研究之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這要求我們黨準確認識現階段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同時也要求廣大理論工作者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勤奮好學、學以致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具備豐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就要把學術研究始終與黨的創新理論的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追求真理、與時俱進,同時要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豐富的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相關知識,了解相關社會思潮和流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像方永剛同志那樣,與真理同行,與時代同步。
第三,言行一致。方永剛同志始終把傳播黨的創新理論作為自己的神聖使命,將對馬克思主義的熱愛和忠誠切實落實到行動上。近10年時間,方永剛同志先後為群眾和部隊官兵作理論輔導報告1000多場,真正在實踐中用自己的人格力量點燃了理論之光,增強了理論的感召力,從而使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學生、官兵和群眾的自覺行動。教師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成長,教師應成為學生言行一致的楷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既要傳授馬克思主義,又要力行馬克思主義,用身教印證言教。內在本質與外在表現的統一,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贏得大學生信任、尊敬和親近所必需的品質。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像方永剛同志那樣,以「趴下身子作橋梁,挺直脊梁作燈塔」的精神,投入到黨的創新理論的踐行中去。
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山西農業大學武星亮
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質量需要從各個方面、諸多環節入手,其中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是必須更新教育思想,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自覺地將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落實在教育過程中,最根本的體現「就是要堅持「以學生為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構成要素有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在教育過程中,學生不僅以客體身份參與教育過程,而且還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和接受道德觀念的主體的身份參與教育過程。學生的知識狀況,情感狀態,意志類型都會影響其在教學過程中的認識活動和效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樹立「學生同樣是教學過程主體」的思想,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確立平等的關係,堅持以「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實踐證明,思想政治理論課要真正取得實效,必須把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以往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不強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學中不少教師忽視學生是有意識有目的活動的人,把學生看成純粹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一味地使用「滿堂灌」、「死記硬背」等機械教學方法。思想政治理論課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有利於克服過去教學中的一些弊端,充分發揮認識和肯定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有利於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其教學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堅持「以學生為本」,不僅是教學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貼近學生實際,而且要分析解答學生關心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鮮活的事例、新穎活潑的形式,活躍教學氣氛,啟發學生思考,增強教學效果。
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要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通俗地說,就是塑造學生靈魂。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只有具有堅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才能真正擔當起這一崇高而又神聖的使命。二要對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有系統的理解和切實的運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方案規定的四門課程,是一個整體,體現了綜合性的要求,特點是有史、有論、有應用。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就要從各門課程內容的特點和要求出發,緊密聯繫學生的實際,使各門課程相互補充、相互印證、相得益彰。三要對教學規律有濃厚興趣和不懈追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這就要求每個教師下深功夫、下苦功夫,不斷探求其規律性,並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那種一知半解、不求甚解、誇誇其談的作風和狀況是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要求格格不入的,也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