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藏10萬隻蝴蝶標本,38萬元一隻的蝴蝶釘在牆上
武漢「蝶痴」是個麵包車司機
一年免費接待12萬人參觀
文/本報記者王震 實習生周嶽珊 圖/見習記者楊少昆
製圖/董超
漢陽月湖公園,有兩間不起眼的小屋,它就是54歲的諶安明的蝴蝶博物館,裡面藏著10萬隻蝴蝶標本,中國擁有的2000多種蝴蝶,在這裡能找到一半以上。為了保證博物館的正常運轉,一家3口共打6份工,自2013年3月25日開館以來,免費接待的遊客超過12萬人次。
38萬元一隻的蝴蝶釘在牆上
兩個月前,武漢晚報記者第一次去他們的博物館參觀時就被各式各樣的蝴蝶震撼:翅膀下方有一對巨大眼睛狀圖案的「貓頭鷹蝶」、拖著長長尾翼的「紅尾大蠶蛾」……其中一隻號稱「世界最美蝶」的「光明女神蝶」更是驚豔,它全身呈紫藍色,可以由紫藍變化為天藍,潔白色閃帶貫通前後翅,說是「女神」一點也不誇張。這隻「光明女神蝶」生活在南美的秘魯亞馬遜河流域,其標本的國際市場拍賣價每隻價值38萬元。
4月16日,在《中國夢想秀》的舞臺上,主持人周立波聽到這隻「女神蝶」的價格後跟觀眾說:「再知道什麼叫低調了吧,38萬元的蝴蝶就釘在牆上。」但他得知諶安明是一個麵包車司機,靠幫人拉貨為生,一家3口打6份工維持博物館開銷時,更是對他們充滿了敬意。
諶安明的妻子程江平是個典型的武漢女人,潑辣、直爽和勤勞。她說,老公玩蝴蝶30年了,蠻多遊客以為他們是有錢人,其實他們經濟相當困難,她本人「退休」後在社區幫忙每月能拿點補貼,晚上還要到附近的茶樓上班;女兒搞服裝設計工作,兼職給新娘化妝,還常常到夜市練攤貼手機膜,辛苦掙來的錢都貼補在博物館上,到現在還欠著兩個季度6萬元的房租沒交。
記者還去過他們在礄口區玉帶四村的家,知道她不是在哭窮。這是老城區,住宅都是30多年前私人建的,沿著昏暗逼仄的樓梯,來到諶安明一家住的二樓,幾間被隔開的小房,牆壁泛黃,天花板上還有漏水留下的印跡,房裡放著十多萬件蝴蝶、甲蟲等標本,空間更加狹小。
為了捉蝴蝶差點連命都丟了
諶安明從小喜歡蝴蝶,跟小夥伴在田野裡捕捉蝴蝶是他童年最美好的回憶。每到周末,他都會到市內一些比較偏遠的地方採集蝴蝶,初中畢業上班後,他工作間隙也會四處採蝶。開春後的兩三個月,是蝴蝶生長的旺季,他經常向單位請假外出捉蝴蝶。24歲時,他覺得老這麼請假也不是事,乾脆辭職專心於蝴蝶事業。
從此,諶安明獨自一人,在全國各地採集標本。1989年,他到鹹寧九宮山去採蝶,當時只顧著追頭頂的一隻蝴蝶,沒注意腳下的路,一不小心滾下山坡,幸好被一塊大石頭擋住,下面就是懸崖。
右腿撞在石頭的稜角上,皮肉翻開,骨頭都露出來。他拼命吹哨子,終於一個採藥的農民發現了他,把他弄到山下。又搭了一輛拖拉機到鎮上,找到一個獸醫縫合了傷口,現在他腿上還有一條很深的疤痕。
為了省錢,他每次出門採蝶,都是選擇農家食住,有時因遠在深山,找不到農家,他不得不挨餓受凍。他說,有次餓極了,他突然發現樹枝上盤著一條蛇,他用捉蝴蝶的網子把蛇捕到,然後剝了皮去了內臟,就生吃了蛇肉,「肉還蠻甜,刺是軟的。」他至今還記得那個味道。
30年來諶安明跑完了除新疆、東北等邊疆地區之外的全國各地,並採集到1200多種20多萬隻中國蝴蝶,他還通過與世界各地的蝴蝶愛好者交流得來五六百種外國蝴蝶。
諶安明在業界很有名氣。他2006年4月在雲南發現了一種新蝴蝶,資料上查不到,他就和同樣痴迷蝴蝶的青島職業技術學院青年老師黃灝一起,解剖蝴蝶的生殖器,再請專家論證,最後證實這確實是個「新屬」,命名為「梳灰蝶」,填補了國家空白,他們還共同署名發表文章在專業刊物上。
華中農業大學雷朝亮教授,與諶安明認識20多年。他評價諶安明:「對蝴蝶專注執著,愛鑽研重科普,在業餘愛好者中他的水平已經很高了。」
老「蝶痴」帶出了小「蝶痴」
前不久,武漢晚報記者再次來到諶安明的蝴蝶博物館時,諶安明和幾個60來歲的老人在安裝博物館的館名招牌,一位老人爬上兩米多高的架子上,一個字一個字地把館名貼上去。
「他們都是我的遊客,現在是博物館的志願者。」諶安明指著架子上的老人說:「他是黃師傅,本來在家帶孫子的,接到我的電話後,就把老伴和孫子都帶過來了。」
「他確實不簡單,自己開博物館做公益,我們能幫就幫一把。」黃師傅說。
諶安明又把另一位老人介紹給記者:「他是陸老師,搞裝潢設計的,這招牌就是他幫我設計的,而且我館內的布展也是他幫的忙。」
諶安明的妻子程江平說,偶爾還會有些青年人,到這裡做一兩天志願活動。一位藝術系的大學生,還把他們家的故事拍成了微電影,引起不少網友關注。
最讓諶安明感動的是一位姓周的小老闆,得知博物館缺標本盒,就聯繫了一家做包裝的小廠,幫諶安明做了1000個標本盒,價值3萬元。
在眾多遊客中,劉建偉10歲的兒子可謂是小「蝶痴」,打去年參觀博物館後,小傢伙就瘋狂地愛上蝴蝶,每個周末都要爸爸帶他來,跟著諶伯伯學習蝴蝶知識,製作蝴蝶標本。
「我打算在學校建個蝴蝶興趣小組,請諶伯伯當顧問。」他偷偷告訴記者。
「蝶二代」謀劃「新蝴蝶夢」
如果說建蝴蝶博物館,是父親諶安明為之追尋的「蝴蝶夢」的話,那麼29歲的女兒諶添蝶現在要做的就是「新蝴蝶夢」。
自從上了《中國夢想秀》節目後,諶添蝶接到外地多個電話想跟她談合作。「我的想法是建一個自然昆蟲博物館。」館舍分活蟲飼養室、活蟲放養室(供參觀遊覽)、館藏標本室、標本展覽室和工藝產品設計開發研究室。
去年,曾有一位杭州遊客看了諶安明的博物館,聽了他自然昆蟲博物館的構思後,覺得這和杭州山水園林的發展模式很貼合,願意幫他牽線在杭州建設「蝴蝶園」。但諶安明委婉地拒絕了,他說:「我想把半生心血留在湖北。」
最近諶安明得到好消息:9月,武漢園博會將開園,主辦方拿出一個100平方米的展區,給他做蝴蝶標本和活體展示。
對話
記者:你也知道家裡的情況,為什麼還要開蝴蝶博物館?
諶安明:我年紀大了也跑不動了,收集的這麼多標本沒有地方落腳,很著急。而且,這都是我一生的心血,放在家裡不拿出來展出,實在太可惜。特別是現在的小孩子,能看到蝴蝶的地方越來越少。
記者:政府對你的博物館有資助嗎?
諶安明:武漢市文化管理部門發文同意我們成立這個博物館,並資助了10多萬元用於建館。
記者:既然入不敷出,為什麼不收點門票呢?
諶安明:文化管理部門允許私人博物館收門票,我沒收。有的事不能用金錢來衡量,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追求也不一樣。我覺得,人一生總要對社會做點什麼,你只要認為有意義,這件事就沒有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