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晚,廣東歌舞劇院最新力作《嶺南秋雨》在廣東藝術劇院首演,此次亮相也是參加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的終評演出。
舞劇《嶺南秋雨》以陳復烈士及其父親、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陳樹人為原型,用舞與劇並重的藝術形式,展現了嶺南革命先驅不畏艱險前赴後繼的英雄氣概。該劇由熊健任藝術總監、張志任總編導,由國內優秀青年舞蹈演員高健、李豔超、金超、王閔瑞、孫然主演。
精彩片段——
聚焦英雄父子陳樹人、陳復的成長之路
《嶺南秋雨》聚焦陳樹人、陳復父子二人特殊的立場身份,以人性化視角探索人物內心的情感交織與心理變化,也帶領觀眾進入更深層的思考: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英雄也是需要成長的。總編導張志表示:「全劇不僅想要呈現共產黨人滿懷救國之心的初心和使命,還希望深入挖掘人物情感、思想交織的戲劇性,刻畫出父子情、夫妻情、戰友情、革命愛情萌芽等大時代下的人性美好。」
舞劇《嶺南秋雨》的故事起始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的廣州,舞臺上靈動排列的懸空條形景片共同組成了當時黑雲壓城的動蕩背景。
一身白色西裝的復,承載著父母樹與若的殷切期盼留洋歸來。面對內憂外患的祖國,復毅然加入共產黨,與芸等一眾滿懷壯志的熱血青年,成立報社傳播先進思想。意氣風發的少年們如一道陽光照射進那個時代,他們的熱情與堅定隨著音樂一同感染著在場的每一位觀眾。
復的父親樹畫技精湛,身居國民政府高位,與妻子若恩愛無雙舉案齊眉。父子二人雖分屬不同黨派,卻都在盡己所能為國家尋覓出路……
從芸擋槍犧牲,到復寧死不屈,這一波瀾壯闊的革命之旅仿佛告一段落,而當一眾革命青年從熊熊烈火中再次站起,所有觀眾都被深深震撼。
舞劇《嶺南秋雨》作為建黨100周年的獻禮之作,講述了一百年前的英雄故事,也彰顯出無比契合當下的現實意義。廣東歌舞劇院院長熊健說:「同樣是挖掘嶺南地域文化和紅色革命題材,講好廣東故事,弘揚中國精神,舞劇《嶺南秋雨》力求成為與《沙灣往事》風格迥然不同卻一樣好看的經典之作。」
沿用《沙灣往事》最強創演陣容,嶺南風韻獨樹一幟
廣東歌舞劇院在沿用舞劇《沙灣往事》最強創演陣容的基礎上,吸納人才,以「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為標準,傾力將《嶺南秋雨》打造成又一部希冀攀登廣東文藝高峰的精品舞劇。
著名舞美設計師秦立運與燈光設計師劉鳳恕為《嶺南秋雨》打造了具有嶺南寫意之美的獨特舞臺。劇中報社設置在二層,將舞臺空間分割,配合空中懸置的景片極大豐富了整部作品的視覺效果。
繪景上將嶺南特有的趟櫳門、騎樓、西關大屋、磚雕灰塑屋頂、琉璃瓦脊,以及嶺南畫派的畫作以局部寫實、虛實結合的方式打破重組。
燈光上配合舞臺整體的寫意風格,整體選用淺色調,通過燈位、亮度、色彩、特殊光影等處理方式,使整個舞臺更加豐富生動。
舞劇《嶺南秋雨》作曲由國家一級作曲家杜鳴擔任。為契合作品整體風格,體現廣東音樂元素,杜鳴在保留廣東音樂特性和韻味的基礎上,根據劇情發展和人物個性延伸音樂情感的張力,豐富音樂內容的層次。《嶺南秋雨》全劇主題音樂的主導動機是廣東音樂名曲《旱天雷》,而對《旱天雷》探索性的發展使用,也預示著當時社會的動蕩不安和時代的風雲變幻。另外,此劇中的廣東小調《賣雜貨》,則貼合了劇中展示的廣州街頭市井氣息。
同為經典舞劇《沙灣往事》的作曲,杜鳴在談到兩者的對比時表示,《嶺南秋雨》的音樂意境感更強,更加注重人物內心、思想深度和情感力度。「《嶺南秋雨》全劇音樂旋律緊扣劇情發展,不管是展現舊中國的暗夜沉沉,年輕一代追求革命理想的積極熱情,又或是烘託人物的情感交織、對立抗爭的矛盾衝突等,都兼具敘事性和抒情性,並在廣東音樂的巧妙點綴下,營造出浪漫而壯烈的時代氣息。」
著名服裝設計師陽東霖在保留中國傳統服飾特點的基礎上,以現代的審美和舞臺要求進行藝術加工,為《嶺南秋雨》設計了傳統與現代感相融的服裝造型。著名造型設計賈雷認為,嶺南地區為中西文化密切交流之所,當地居民裝扮時尚。因此在《嶺南秋雨》人物造型上,融合當年的時尚氣息以及現代審美,因角色制宜,凸顯不同人物的特點。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張素芹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張素芹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莫斯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