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但唐文)9月4日報導一部有美食、有說唱、有川劇,燃點與淚點並存的舞劇,會是什麼模樣?今晚,一臺充滿濃鬱「天府煙火氣」的大型原創舞劇《努力餐》在成都城市音樂廳首演。早在開演前,舞劇《努力餐》就已獲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2020年8月份入選中國舞蹈界最高獎項「荷花獎」。
在100分鐘的時間裡,舞劇用「濃烈、鮮活、深刻、壯美」的全新舞臺呈現方式和藝術表現手法,致敬守護「煙火人間」的老一輩革命英雄,激發出人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的責任感。
聚焦地域革命題材 致敬革命英雄
舞劇《努力餐》是在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下,由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中共成都市委黨史研究室共同出品,成都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重點打造,是成都市向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獻禮的重點舞臺劇目。
舞劇《努力餐》從一位成都「非典型」的革命者事跡入手,將目光聚焦於20世紀30年代的「努力餐樓」,講述了在日本帝國主義侵我中華之際,一代革命黨人如何為解決勞苦大眾吃飯問題努力奮鬥、戰鬥到底的故事。
舞劇中的主要人物車老闆以革命先烈車耀先的生平事跡為原型進行改編。車老闆青年時經商有方,本可以在亂世中安享太平,然而,他卻心系身處社會底層、食不果腹的百姓,希望改變國弱民窮的現狀,毅然加入共產黨。為了掃除文盲,讓更多人識字,他開創了「注音符號傳習班」;在日軍侵華之際,他創辦《大聲》報,為民族救亡大聲疾呼;為解決勞苦大眾的吃飯問題,他建立了大眾餐館「努力餐」。
努力餐樓建立時,推出了味美價廉的各色菜餚。無論達官顯赫、還是車夫、報童、學生等平民大眾,都能在這裡享用平等的餐食。此外,努力餐樓還兼備多重功能,既是《大聲》周刊的刊印發行地,也是中共黨員秘密聯絡站。同時,還承載著向革命根據地輸送情報與人才的使命。
重現20世紀成都老街 鋪展成都生活美學畫卷
《努力餐》的故事大都發生在餐樓內,舞劇詼諧地重現了20世紀30年代老成都餐樓茶館中的生活情趣與細節。舞劇序幕伊始,一整面注音符號麻將構成的密碼牆被撥亂、又重新建構;雨夜,伴隨屏幕上向前行進的街道,幾名騎自行車的黑衣特務如黑影般暗中跟隨……近似「裸眼3D」的多媒體效果將觀眾瞬息帶回20世紀的成都老街。
舞劇《努力餐》將車老闆與努力餐樓的傳奇經歷濃縮在短短的100分鐘內。在有限時間內展現高密度的劇情本是挑戰,但《努力餐》的情節處理卻鬆緊得當、充滿藝術張力:煙火氣濃鬱的餐樓圖景、懸疑色彩的諜戰情節、為百姓加餐血戰到底的凝重歷史氣息,層次鮮明地穿插與鋪展,宛如一支磅礴的史詩交響。
據介紹,為了忠實表達老成都的民風面貌,主創團隊進行了20餘次採風,8次出入成都博物館。從生活中汲取文化,將文化濃縮為元素,再從舞美、音樂、歷史文化等多個層次向舞劇進行滲透,希望讓觀眾從更多維的角度,從舞劇中感受成都美學、品味成都味道。
以獨特題材 引發各年齡層觀眾強烈共鳴
《努力餐》以其獨特的題材,吸引了各個年齡層的觀眾,引發了強烈共鳴。在觀眾席上,有白髮蒼蒼的「老革命」,有結伴而來的青年人,而最小的觀眾,只有10歲。但不論老少,都被緊張的劇情代入,又會被某個片段擊中心靈。
羅奶奶是一位77歲的「老成都」,她親歷了這座城市從戰爭到和平的變遷,而《努力餐》讓她回憶起數十年前的老成都景象,也讓她想起父輩們為了全家能吃上飯、奔赴戰場的時分:「劇中很多元素,比如茶樓的老竹椅、蓋碗茶、叮叮車、還有洗腳的木桶,都是我們一代人的回憶。車老闆所經歷的故事,也是我的爸爸媽媽所經歷的。一代人為了吃上飯努力奮鬥的這種韌性,值得讓今天的人再來回味、學習。」
「整部舞劇串聯起了各種有趣的四川文化符號,讓我們看完後都對四川的民歌、戲曲產生了興趣,最後的說唱更是點睛之筆。」在現場,不少年輕人也被《努力餐》獨特的四川文化元素吸引。在他們看來,革命題材的舞劇中,竟然以成都話的說唱來做結尾,整部劇讓他們也和那個年代的革命前輩產生了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