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 14:3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啟動儀式現場。
12月1日,瀏陽市第八屆網絡文化節之「鄉村振興看瀏陽」網絡媒體採訪採風活動舉行,人民網、新華網、紅網等近20家中央、省市網絡媒體相聚瀏陽,用筆和鏡頭記錄鄉村振興發展的累累碩果。
▲瀏陽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李愛民向媒體代表授旗。
三個村的故事
把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採訪採風第一站來到沙市鎮東門村。
東門村位於瀏陽市沙市鎮,撈刀河上遊,武深高速穿村而過。難以想像,眼前風景秀美、道路暢通的東門村,在十幾年前還是個不折不扣的貧困村。如今,休閒農業已經成為東門村的一張亮麗名片,有效助推村級集體經濟增長。東門村黨總支書記張建輝介紹,2019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30.47萬元,目前,東門村集體固定資產達3158.78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通過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合一」體系,村民們過上了生態宜居的小康生活。
▲參觀中華老種子博物館。
東門村的蛻變是瀏陽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在撈刀河下遊,永安鎮蘆塘村的灣裡屋場讓遊客流連忘返。2017年7月,國家級田園綜合體永安鎮童話灣裡功能區落戶於此。村裡流轉土地2200畝,建設了中華老種子博物館、老種子加工廠和老種子主題民宿,僅今年五一期間,田園綜合體項目就接待遊客4.6萬人次。通過鄉村旅遊、研學基地、婚慶攝影、瓜果銷售、農產品加工等方式發展觀光休閒農業,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瀏陽鄉村振興中的「田園交響曲」由此奏響。
▲採訪採風團一行來到張坊鎮田溪村。
揮別撈刀河,溯瀏陽河而上,採訪採風團一行來到大圍山腳下的張坊鎮田溪村,村內的西溪磐石大峽谷景區今年獲評瀏陽市「十大文旅網紅打卡地」。在5年前,這裡還是無人問津的省定貧困村。2015年,村支兩委決定利用西溪片獨特的第四紀冰川石球石貌地質遺址自然資源和客家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旅遊產業。經過幾年的精心建設,西溪磐石大峽谷景區成為新晉熱門景點,2017年至今接待遊客達50萬餘人次,門票收入3200餘萬元,帶動村民創收6000餘萬元,全村人均年收入從2015年的4700元增長至2019年的12000元,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
瀏陽的實踐
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接續發展
鄉村振興是黨中央在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戰略,關係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問題。
萬丈高樓平地起。一方面,瀏陽市把打好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推動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目前,全市15744戶共4938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脫貧,3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瀏陽脫貧攻堅工作連續四年(2016年—2019年)獲評全省先進。另一方面,瀏陽積極探索具有瀏陽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徑。2018年,圍繞打造「全國鄉村振興引領區、城鄉融合發展排頭兵、農村綜合改革示範縣」目標,瀏陽出臺了《關於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和《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著力創建「以農為本、品牌鮮明、產業完善、建設精美、鄉味濃鬱」的全域美麗鄉村。
今年,瀏陽市被湖南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確定為開展建立解決農村相對貧困問題長效機制試點縣市,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機制與著力點。瀏陽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20年開始,每年將整合涉農資金3900萬元,支持13個項目村建設。未來3年將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好涉農資金,建成一批特色農業發展勢頭強勁、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持續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斷壯大、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加強的示範引領村,奮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更好落實落地。
▼
原標題:《「鄉村振興看瀏陽」網絡媒體採訪採風活動舉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