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面對面 非遺傳承人走進南山桂灣社區傳授捏麵人技藝

2020-12-15 讀創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曾智輝

為讓轄區孩子們了解認識傳統非遺文化,增強他們對傳統非遺文化的愛好,讓這些古老的傳統技藝能代代相傳下去,10月7日上午,南山區南山街道桂灣社區舉行「博物館進社區非遺手工坊」傳統文化傳承與技藝習作學堂活動。

據介紹, 「博物館進社區非遺手工坊」傳統文化傳承與技藝習作學堂是2019年深圳市民政局創新性開展的「民微好項目」大賽活動50強。

本次活動在桂灣社區龍海文體中心培訓室舉行,主辦方桂灣社區黨支部和社區居委會特別邀請深圳市羅湖區非遺項目捏麵人傳承人王建林老師前來授課。

在王老師的指導下,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們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等手法,五彩繽紛、形狀各異的小鳥便脫手而成。製作過程中,充滿了小朋友和家長們的歡聲笑語。

通過此次活動,將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播種在了孩子們的心裡。孩子和家長們紛紛表示,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要繼續繼承和發揚下去。

相關焦點

  • 非遺進社區|「星星之火」傳統手工技藝興趣社之捏麵人體驗活動
    2020年7月22日,由步湧社區黨委、步湧社區工作站主辦,深圳市藝立方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星星之火」傳統手工技藝興趣社之捏麵人體驗活動取得圓滿成功。誰不想要一個哆啦A夢在身邊呢本次我們邀請到非遺麵塑代表性傳承人教社區親子家庭製作屬於自己的哆啦A夢活動嘉賓王建林,深圳市羅湖區區級非遺項目「麵塑」代表性傳承人。
  • 傳承指間技藝 弘揚傳統文化 非遺傳承人手把手教你「捏麵人」
    天中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賀建麵塑,俗稱「捏麵人」。,10月18日上午,一堂生動有趣的麵塑課在駐馬店職業技術學院開課,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麵塑傳承人張新芳為各位參加美術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員傳授捏麵人。他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作品瞬間呈現在大家面前,引發陣陣的讚嘆聲和熱烈的掌聲!這樣熟練的技藝絕非一日之功,是張新芳二十多年學習積累得到的。
  • 藝苑社區舉辦「巧手捏麵人,指尖傳非遺」活動
    中國江蘇網11月29日南京訊 麵塑,又稱面花、捏麵人,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民間傳統藝術,2008年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居民文化生活,近日南京市秦淮區鍾曉敏愛心工作室攜手莫愁湖街道藝苑社區,舉辦了「巧手捏麵人,指尖傳非遺」活動。
  • 非遺傳人捏麵人40載 願免費收徒傳授技藝
    一直以來,他都有一個心願,那就是希望把捏麵人的技藝傳承下去,只要有人願意學,我...一直以來,他都有一個心願,那就是希望把捏麵人的技藝傳承下去,「只要有人願意學,我就願意免費教。」自幼學習捏麵人技藝10多歲時,楊俊生便開始跟著父親學習捏麵人,「捏麵人是我家祖傳的手藝。」學了沒多久,他便能捏出小白兔、孫悟空等圖案的面人,「學了一年多以後,父親才誇我捏的面人像模像樣。」此後,他學習的勁頭越來越足,捏出的面人也越來越精緻。
  • 「澄漿玉泥」技藝走進聊城大學 非遺傳承人手把手傳技藝
    山東省的口號是「非遺傳承,人人參與」。12日下午,曾入圍第四批省級非遺傳承人名單的郭太星帶著他的「澄漿玉泥」走進了聊城大學,與大學生進行第一期傳習交流會。  「澄漿玉泥」傳統技藝是黃河文化和魯西民間文化的典型代表,已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具有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很高的保護開發價值。
  • 廈門將舉辦"我們的節日七夕"活動 非遺傳承人傳授技藝
    學非遺技藝、逛能工巧匠市集、參與趣味賽巧會……8月17日,「我們的節日·七夕」系列活動將在廈門市海滄區嵩嶼街道鰲冠社區舉行,參與海滄親子義工夏令營的營員們也將走進活動現場。活動以「耕讀傳家話七夕,能工巧匠展乞巧」為主題,將開展系列活動,呈現充滿傳統韻味的七夕。
  • 朔城區文旅局非遺剪紙走進怡家苑社區
    為了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8月9日下午,朔城區文旅局組織非遺剪紙走進怡家苑社區活動,向社區居民和青年大學生傳授剪紙技藝。活動現場,市工藝美術大師薛振元、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嵋屏、馮愛萍現場講解並演示了傳統剪紙技法,教授社區的青年學子們剪紙入門課程
  • 糖畫、皮影戲、捏麵人……春節這三個地方有非遺展演
    為豐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市園林綠化中心將從即日起至2月14日舉行非物質文化遺產月展演活動,在市河濱公園、鷹城廣場、白鷺洲國家城市溼地公園進行8個非遺項目的展示、文化宣傳活動,並免費向兒童及農村貧困戶、城市低保戶傳授非遺技藝。
  • 非遺走進校園,培養小小傳承人 弘揚傳統文化從娃娃抓起
    在培英高中「非遺大師面對面」活動中,白沙茅龍筆製作技藝傳承人手把手教學生用茅龍筆寫字。當天,「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紫茶小學,粵劇大師們給孩子們帶來了精彩的戲曲盛宴。「別看古代的燈長得像個燈籠,做起來還挺複雜的呢。」在蓬江區棠下鎮沙富小學,五年級學生周博文上了一節特殊的手工課。10月28日,蓬江區2020年「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棠下鎮沙富小學,上百名小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江門東藝宮燈製作技藝,體驗非遺魅力。
  • 民警趙惠萍走進河套學院傳授剪紙技藝
    2020年11月9日,烏拉特前旗公安局民警、烏拉特前旗市級非遺代表性名錄河套剪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趙惠萍應邀走進河套學院,為2018級、2019級美術學專業全體同學傳授剪紙技藝,讓學生們體驗傳統美學,感受非遺魅力。
  • 非遺大師走進社區授藝
    長江日報訊(記者馮愛華)「非遺來自民間,也應回歸生活。」28日,「非遺在社區」活動在花樓水塔街前進社區啟動,65歲的漢繡傳承人王子怡走上講臺,從一朵牡丹花講到漢繡背後的文化傳承,居民們聽得入了迷。和她一樣,11個非遺項目的傳承人將走進10個社區上課授藝。
  • 非遺傳承人親授,每周末4堂課免費學 「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
    (學生展示製作成品)華聲在線7月5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陳沙琳)7月4日至5日,由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的2020年「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課堂7月面塑技藝體驗課程,在湖南非遺展示體驗館(省文化館內)開課。
  • 讓傳統非遺技藝走近大眾
    我省非遺保護專家、民俗專家、遼寧民間藝術家協會原副主席王光,及錦州麵塑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張彬、醫巫閭山滿族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沈強,走進「遼寧文化遺產」直播間,講解東北地區七夕習俗及民間故事、現場展示傳統非遺技藝,為觀眾帶來不同的非遺體驗。諸多熱心網友紛紛留言、給予好評,直播收看達到9.1萬人次。王光在直播中講解了東北地區七夕習俗及民間故事;張彬講解了七夕麵塑作品創意;沈強則向觀眾展示剪紙技藝。
  • 達旗「面人張」:巧手捏麵塑 指尖傳非遺
    張香女告訴記者,在姥姥的影響下,她從八九歲開始便與麵塑結下不解之緣,對捏麵人特別感興趣,眼睛、嘴巴、鼻子……經她捏出的面人表情逼真,栩栩如生。長大後,她曾到山西忻州學過麵塑製作,還利用網絡學習借鑑各地做麵塑的方法,慢慢地,她的麵塑作品質量越來越好、數量越來越多,深受人們的喜愛。
  • 文化棗莊 | 市中區「非遺」進社區 ,讓文化活起來
    ,藝寶齋傳統手工書畫裝裱傳承人張鑑之,宋氏葫蘆雕刻、烙畫、砑花製作技藝傳承人宋娜,面泥塑傳統手工技藝傳承人闞宗勤,孫家手工編制孫新元開展 「非遺進社區免費宣講培訓活動」。非遺項目傳承人宋娜手把手為到現場的小朋友傳授葫蘆雕刻
  • 【非遺進社區】七彩夏日—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傳授剪紙技藝
    8月4日,市民俗博物館在同興社區舉辦「七彩夏日」非遺進社區系列活動,此次活動邀請到的是張氏刻紙項目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張天明,帶領小朋友們「傳承指尖藝術,弘揚傳統文化孩子們紛紛拿起剪刀躍躍欲試,在張老師手把手的指導和民俗博物館志願者的悉心教導下,小朋友們發揮想像力,剪制出六角星、銅錢、「王」字等各式各樣的圖案,活動現場氣氛歡快熱烈。在一畫一剪中,孩子們個個眉開眼笑,互相分享自己的成果,用一雙巧手創造出了自己心中的美好剪影。
  • 非遺傳承人捏麵人走紅:想讓中國文化走更遠
    > 非遺傳承人捏麵人走紅
  • 南山十校獲設非遺傳習基地,這些非遺保護項目你知道多少?
    非遺進校園11月6日,粵劇經典曲目展演將走進南山實驗小學深圳灣分部;11月5日、11月6日、11月7日,「非遺在南山 保護傳成果」非遺保護成果系列活動將分別來到前海港灣小學、君尚3019、博倫職業技術學校,組織非遺傳承人、戲曲節目到區內學校、商場帶來展演。
  • 畫糖畫、捏麵人 五華區紅雲街道非遺傳承人現場獻藝迎新春
    紅雲街道辦事處於1月17日在和諧世紀廣場開展「春城韻·人鷗情——新消費·潮生活·樂五華」系列活動之傳統文化集、新春歡樂購暨文藝展演活動。活動還將於1月18日在德潤朗悅灣廣場繼續開展。在現場,民間非物質遺產傳承人給大家帶來了精彩的演出,畫糖畫、捏麵人、剪紙、草編、吹糖人等,有栩栩如生的龍鳳糖畫、胖嘟嘟的小豬面人、有祝福寓意的剪紙……給大家帶來了一場傳統文化的視覺盛宴。
  • 新疆非遺剪紙傳承人 大巴扎送福傳授剪紙技藝
    1月14日,在新疆國際大巴扎「非遺過大年 剪紙進萬家」活動上,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技藝的傳承人王革正在教市民和小朋友們剪窗花、剪福字,向市民傳授剪紙技藝。  [解說]活動現場不時地有市民加入學習剪紙。新疆烏魯木齊市學生謝兆芮坐在桌前,正在王革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剪紙,謝兆芮告訴記者,今天是第一次接觸剪紙,選擇了剪一隻老鼠,因為是鼠年,看起來剪紙很簡單,但是自己操作起來還是有點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