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同期]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解說]一首童謠將春節前的節日氣氛推向高潮。1月14日,在新疆國際大巴扎「非遺過大年 剪紙進萬家」活動上,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技藝的傳承人王革正在教市民和小朋友們剪窗花、剪福字,向市民傳授剪紙技藝。
[解說]活動現場不時地有市民加入學習剪紙。新疆烏魯木齊市學生謝兆芮坐在桌前,正在王革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剪紙,謝兆芮告訴記者,今天是第一次接觸剪紙,選擇了剪一隻老鼠,因為是鼠年,看起來剪紙很簡單,但是自己操作起來還是有點難。
[同期]新疆烏魯木齊市學生 謝兆芮 我和小夥伴們一起剪了老鼠,也剪了福字、春字,這活動讓我感覺到了年味更加濃了,讓這種中國的傳統文化一代一代去延續下去,去傳承下去。
[解說]為讓更多人了解剪紙這項傳統藝術,活動現場王革向前來參加活動的市民送福字,並且展示了歷時一年創作的最新剪紙作品《傳統中國年系列剪紙》,作品從臘八節到春節再到重陽節,將中華民族的十個傳統節日用剪紙的藝術形式呈現。市民感嘆細微之處見真章,臘八節的五穀雜糧、人物肖像的縷縷青絲都清晰可見。
[同期]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技藝的傳承人 王革 我們這個年的剪紙,它是要有創意,創意的剪紙它必須先要,用筆先把它先畫出來,就是把你的想法,你的這個每一個節的想法,要用筆把它畫出來,畫完了以後再去剪,再去構圖,所以這個就比一般的剪紙稍微難度要大一點,所以我們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把它創作出來。
[解說]一張紅紙,對角摺疊;一把剪刀,輕盈裁剪。片刻功夫,一個立體的「春」字便出現在王革的手中。王革表示很高興用剪紙的方式和大家一起迎新春,也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剪紙,將傳統技藝代代傳承下去。
[同期]新疆烏魯木齊市民 催麗霞
現在的孩子都是比較注重聖誕節、情人節西方這些節日,但是我覺得咱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我覺得應該傳承下去,這個剪紙我們老一輩像我的父親也是,特別喜歡剪紙這塊,孩子也非常喜歡,剛好現在過年,我覺得家家戶戶貼剪紙窗花這塊我覺得更有年味。
[解說]為讓更多人記得剪紙這項傳統藝術,從2009年起,王革在新疆上百所學校、社區講課上千場,上萬人次聽課。
[現場同期]非遺過大年,剪紙進萬家。
記者戎睿 新疆烏魯木齊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