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非遺項目傳承人張建中和他的剪紙情緣

2020-09-04 摩猩人

▲剪紙作品《把吉祥帶回家》

▲剪紙作品《肖像人物》

這剪紙作品是不是栩栩如生!這可是出自同一雙手,他就是玉田縣剪紙非遺項目傳承人張建中。


張建中與剪紙結緣於1996年,那時正在求學的他遇到了恩師——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張國富。從未接觸過剪紙的他,一下子被剪紙吸引,並以百倍的熱情投入到剪紙的學習創作中。


具有些美術基礎的他便專研起剪紙來,為學好剪紙,他常連坐幾個小時,手指疼了,眼睛花了,才稍作休息。先天稟賦加之刻苦練習,使張建中很快掌握了運刀的技法,並對剪紙的語言特點熟稔於心。漸漸的,他開始不滿足亦步亦趨的臨摹,就嘗試著將其他的藝術形式用剪紙語言進行「改編」,當第一幅只有巴掌大的小作品發表在報紙上的時候,張建中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他意識到,只有以剪紙為媒介來表達自己對美的理解,才是創作的靈魂所在。之後藝術生涯中,他一方面不斷挖掘傳統剪紙的基因,另一方面力主創新,探索將現代設計的理念與內容應用到剪紙的形式、題材等方面上。

▲正在創作中的張建中老師

傳統的剪紙以平視化構圖,摒棄了空間的概念。但張建中覺得剪紙也可以在二維平面裡展現三維視像,於是創作出《故鄉的雲》、《睡覺的貓》等系列,同時,他還將平面設計中的重複、特異等表現方法融入到剪紙中,讓人耳目一新。十幾年來,他創作的《漢像遺風》《福伴百蓮》《桃花朵朵》等百餘幅作品,皆參加全國展賽並獲獎,且作品於各類報刊上發表。


但他並不滿足,開始著手創作以家鄉風情、名人和物產為內容的系列剪紙。為保證主題的高精度,張建中四處收集資料,並進行實地考察,相繼創作出《淨覺古寺》、《麻山聖境》等作品,希望藉以讚頌家鄉,亦讓更多人體悟剪紙藝術的魅力。

▲麻山聖境(左) 淨覺古寺(右)

▲福伴百廉(左) ▲南湖採蓮(右)

伴隨國際化的浪潮,脫離民俗活動的剪紙日漸式微,如何承續傳統技藝,使年輕人欣於接受,這是張建中時常思考的問題。他堅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於是從工具材料到表現技法,進行了百般嘗試,力將傳統剪紙文化融入到當代百姓生活。他把網遊人物形象用剪紙來表現,以剪紙「花樣子」添飾餅乾、蛋糕,並讓剪紙跨界應用到服裝設計、環境裝置、印刷出版等諸多領域。


刀與紙相交互的沙沙聲已陪伴張建中走過近二十年,當初始的興趣幻化為責任,步履雖不再輕盈但卻更為紮實有力。此刻的他只有一個願望:讓剪紙藝術生生不息的傳承下去!


圖源:部分源於玉田剪紙張建中微博

相關焦點

  • 老龍灣畔剪紙紅——山東臨朐剪紙傳統技藝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孫立娟創業故事
    剪紙作品《北國江南老龍灣》,把老龍灣的涼亭長橋、湧泉茂竹、秀水綠柳等美景融為一體,傳神如畫地表現出流光溢彩的佳境,不禁讓人拍案叫絕。這位剪紙高手就是位於老龍灣風景區西大門南側的品藝齋主人孫立娟,她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臨朐剪紙傳統技藝項目縣級代表性傳承人。
  • 非遺剪紙傳承人唐愛春
    唐愛春是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民間剪紙技藝傳承人,7歲學習剪紙,用一雙巧手剪出「南方剪紙」的獨特風格。她多次進學校、進社區、走鄉鎮,讓更多的人學習了剪紙技藝,讓非遺文化發揚光大她多次進學校、進社區、走鄉鎮,讓更多的人學習了剪紙技藝,讓非遺文化發揚光大
  • 入選「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非遺情緣」展 武漢剪紙精品力作亮相濟南
    省級非遺項目武漢剪紙,受邀入選「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非遺情緣」線下展。憑藉22幅剪紙技驚四座的非遺傳人,一個叫毛明月,一個叫沈松柏。「把它傳承下去,要後繼有人。」2018年,毛明月向習近平總書記親手送上剪紙作品《青山新江灘》,總書記充滿溫情地對他說。這句話,讓他暖到如今。入選這次展會的剪紙主題作品,名為《習近平總書記湖北行》,是毛明月2018年時創作的。
  • 唐山玉田剪紙登上日本郵票
    原標題:唐山玉田剪紙登上日本郵票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趙錫臣 通訊員 梁贊英):日前,唐山市玉田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傳承人張建中收到了兩版日本國家郵政局發行的個性化郵票,票面的內容是他創作的剪紙作品「伴著2015年太陽飛奔的羊」和「龍娃」。
  • 非遺博覽會|武漢剪紙傳遞戰「疫」力量
    文圖/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走近本屆博覽會「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非遺情緣」展板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武漢剪紙。武漢剪紙項目非遺傳承人毛明月、沈松柏攜帶自己的多件代表作參展。這些參展作品中有象徵吉祥如意的花鳥圖,也有展示地域風貌、由「東湖」「黃鶴樓」組成的「武漢印象」系列,更有以剪紙作品記錄時代的《習近平總書記湖北行》等。傳承人沈松柏是湖北雕花剪紙的代表性傳承人,他的「百花圖」「八十七神仙圖」「百鳥圖」「剪紙清明上河圖」等作品多次獲獎,展示了武漢剪紙的魅力。
  • 非遺傳承人剪紙鼠賀新春
    非遺傳承人剪紙鼠賀新春 六鼠送福 剪紙迎春 一起來看看非遺傳承人饒寶蓮為南海街坊
  • 非遺在行動 河北井陘剪紙傳承人用剪紙宣傳健康防疫
    河北省井陘是非遺大縣,非遺項目各級傳承人在疫情防控期間,紛紛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來普及疫情防護知識,傳播正能量,謳歌真英雄。井陘剪紙傳承人-欒瑞花創作「防疫」剪紙,用剪紙藝術形式,精心創作了抗擊疫情的剪紙宣傳畫,呼籲市民「不熬夜、均飲食、多運動」,積極宣傳健康防疫,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欒瑞花創作的「防疫」剪紙。
  • 唐山剪紙登上日本郵票 「龍娃」「奔羊」齊賀歲
    (紀哲 攝)   日前,玉田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傳承人張建中收到了兩版日本國家郵政局發行的個性化郵票,票面的內容是他創作的剪紙作品「伴著2015年太陽飛奔的羊」和「龍娃」。  記者看到,這兩版日本國家郵政局發行的個性化郵票面值有52日元和82日元兩種,每10枚郵票一組。
  • 諸城市密州街道非遺文化:非遺傳承人李學芳老師的剪紙藝術
    近日,濰坊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諸城市密州街道4位傳承人上榜:舜的傳說代表性傳承人陳潤海、諸城柳編代表性傳承人劉均堂、諸城民間剪紙李學芳、黑陶製作工藝代表性傳承人梁麒俊。
  • 山東煙臺:非遺傳承人剪紙迎豬年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8年12月9日,山東煙臺,煙臺剪紙非遺傳承人胡文、孫潔夫婦正在創作豬年主題系列剪紙作品。
  • 南陽非遺傳承人呂德永 創意剪紙巾幗紅
    南陽非遺傳承人呂德永創意剪紙巾幗紅呂德永和他的剪紙作品南陽網訊8月3日,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傳承人呂德永邀請記者到家裡參觀最新創作的一套巾幗系列剪紙作品。巾幗系列剪紙作品之二「剪紙看起來容易,要剪好不容易。」
  • 老龍灣畔剪紙紅
    剪紙作品《北國江南老龍灣》,把老龍灣的涼亭長橋、湧泉茂竹、秀水綠柳等美景融為一體,傳神如畫地表現出流光溢彩的佳境,不禁讓人拍案叫絕。這位剪紙高手就是位於老龍灣風景區西大門南側的品藝齋主人孫立娟,她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臨朐剪紙傳統技藝項目縣級代表性傳承人。
  • 傳承非遺文化:環縣鄉音計劃項目——鄉音傳承人剪紙培訓第7期
    項目旨在通過支持鄉音傳承人,開展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和經典誦讀的社區教育。支持鄉音傳媒平臺,搜集多元鄉村映像資料,組織鄉音傳承人文創與社區教育活動,提升鄉土文化社會影響力。並在項目執行過程中,與鄉音傳承人一起,不斷總結項目操作經驗,不斷完善項目在縣域、社區層面的落地,推動鄉音傳承人開展社區教育公共服務,讓鄉村文化傳承更具可持續性。
  • 瀋陽非遺傳承人「馮元平抗疫剪紙作品」被製成明信片贈予外國留學生
    瀋陽非遺傳承人馮元平疫情期間,以非遺剪紙藝術形式,創作剪紙作品,鍾南山院士、馳援武漢的白衣天使成為作品主角,為他們逆行向戰的大無畏精神點讚。皇姑區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將其作品以明信片形式送給留學生,將正能量帶給更多人,同時,讓外國友人切實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 新疆非遺剪紙傳承人 大巴扎送福傳授剪紙技藝
    1月14日,在新疆國際大巴扎「非遺過大年 剪紙進萬家」活動上,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技藝的傳承人王革正在教市民和小朋友們剪窗花、剪福字,向市民傳授剪紙技藝。  [解說]活動現場不時地有市民加入學習剪紙。新疆烏魯木齊市學生謝兆芮坐在桌前,正在王革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剪紙,謝兆芮告訴記者,今天是第一次接觸剪紙,選擇了剪一隻老鼠,因為是鼠年,看起來剪紙很簡單,但是自己操作起來還是有點難。
  • 非遺傳承人張躍廣 濟寧剪紙推廣的 「勸學」人
    近年來,剪紙傳承人張躍廣利用假期,周末不停歇的忙碌在社區、學校、文化聚集地,用熱情和執著,不斷推廣著剪紙的技藝。在濟寧博物館、群眾藝術館都有剪紙傳承人張躍廣的身影,與廣大的愛好者一起探尋剪紙的美妙。
  • 創作大型團花剪紙,非遺傳承人獻禮建軍節
    洶湧的浪花、高高的堤壩,96名解放軍戰士扛沙袋、搬物資,守衛著身後百姓的安全……這幅直徑82釐米的團花剪紙出自京派剪紙非遺傳承人張曉林之手。一個星期裡,他用剪刀還原洪水中逆行的身影,用剪紙作品表達了對解放軍戰士的敬意。
  • 非遺傳承人陳小燕:用創新讓剪紙藝術煥新彩
    2006年,潮陽剪紙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這一喜訊喚醒了陳小燕心中沉寂多年的剪紙夢。她決心重拾夢想,開始一把剪刀一張紅紙的生活。她以歸零的心態汲取傳統技法,又大膽加入個人創造,積極融入時代元素,不斷拓寬剪紙的範圍和形式,短短幾年便實現了水平的「飛躍」,成為了剪紙市級非遺傳承人。
  • 福建非遺傳承人周冬梅的剪紙「跨界」之路
    在進博會的聚光燈下,讓浦城剪紙被世界看見,令她更為技藝自豪;收穫剪紙文創作品大訂單,則讓她更為自信。通過跨界融合的方式,周冬梅手中的剪刀和彩紙不僅僅幻化出豐富多樣的圖案,更讓這項非遺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 京派剪紙非遺傳承人製作團花剪紙,致敬抗洪軍人
    在浪花和堤壩的背景下,96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扛沙袋、搬物資,守衛著身後百姓的安全……這幅直徑82釐米的團花剪紙出自京派剪紙非遺傳承人張曉林之手。一個星期裡,他用眼睛定格新聞中的感人畫面,用剪刀還原洪水中的逆行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