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自古以來被認為是一部奇書,被認作神話傳說的起源,而其中的「異獸」經常被拿來創作小說或影視,這就更讓大家認為這是虛構出來的形象。但近年來的研究卻屢屢顯示,《山海經》中所記載的異獸正在不斷被發現於世界各地。
存活的山海經異獸
1、異獸鹿蜀
出自《山海經》-《南山經》「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霍加皮僅分布於剛果和烏幹達的極少數地區,由於棲息地山深林密,常年不見天日,獅子、鬣狗等草原型食肉動物極少涉入,所以霍加皮的天敵幾乎只有豹,而這獨來獨往的獵手也很少有機會碰上這種同樣獨來獨往的獵物。
2、異獸羬
原文:西山經,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獸焉,其狀如羊而馬尾,名曰羬(音鹹)羊,其脂可以已臘。
狷羚:成群棲息在非洲撒哈拉以南開闊平原和灌木地區。常與斑馬或其他羚羊群混雜。肩高約1.2公尺(4呎)。背部前半部粗大後半部窄狹,從前向後傾斜。面長,雌雄都有角,角豎琴狀,有環紋,兩角根部相連羊油在現代被廣泛用於各類化妝品,這一點與山海經中的描述是一致的。

3、異獸鸚鵡
黃山,無草木,多竹箭。有鳥焉,其狀如鴞,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鵡。
鸚鵡是鸚形目(學名:Psittaciformes)眾多羽毛豔麗、愛叫的鳥。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羽色鮮豔,常被作為寵物飼養。它們以其美麗的羽毛,善學人語技能的特點,更為人們所欣賞和鍾愛。分布在溫、亞熱、熱帶的廣大地域。種類非常繁多,有2科、82屬、358種,是鳥綱最大的科之一。主要分布於熱帶森林中。
讀過《山海經》後,我們再拿其中描述的異獸來和現實中的動物對比,你會發現大多數動物都能找得到,那些看起來很奇異的特徵,其實是因為當時的詞彙不多,人們只能拿自己知道的動物去拼湊描述這個所謂的「異獸」,這也能另一方面說明這些「異獸」是真實存在的,它們並不是虛構出來的奇形怪狀的物種,只是在描述和傳播中被大家誤解。
思維定式造成的誤解
我們在看《山海經》的時候不可避免的代入了自己的主觀理解,認為古書中這種存在基本為古人們虛構,「三頭」「六臂」「八足」對我們來說是太過誇張的假。
但是假使我們換位思考一下,章魚的八隻腳對於古人來說是不是就是八身?螃蟹的腳是否八足?《山海經》中所描述的「異獸」其實就是我們現實中有的動物,只是因為大家的不了解反而才造成它是虛構的印象。

變異和滅絕
時光何其長也,在漫長的時光中,無數生物因為環境的變化而做出適應環境的進化,這種變異也是我們找不到古書中描述的「異獸」的原因,我們如今見到的動物和《山海經》中的描述分毫不差,那反而是見了鬼了。
地球上生物曾有40億之多,而如今只剩200萬種,除了優勝劣汰的原因,自然環境的變化也是造成物種滅絕的一大原因,環境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麼生存在其中的生物也必會跟著變化甚至滅絕。
比如說碳龜,碳龜與40英尺(12米左右)的泰坦巨蟒出現時期相似,大約在6000萬年前的古新世晚期,在那個時代,爬行動物是地球上的主要生物。它被歸類於側瑾龜科。由於它的脖子太長無法縮到硬殼中,故在休息時,只能將脖子彎一邊。
《山海經》中的「異獸」或許很多滅亡了,但是還有很多是我們能夠找到的,相信如果一直致力於研究這些的話,一定能為上古神話揭開神秘的面紗。
如果喜歡的話請記得收藏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