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專家稱文學不應被政治所擾 莫言獲獎助交流
中國作家莫言資料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日本共同社10月12日報導,日本共同社就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採訪了日本文藝評論家川村湊。 川村湊稱,「今年得主是亞洲陣營」的說法在結果公布之前已悄悄傳開。
-
莫言:我獲獎是文學的勝利 獲獎是我個人的事情
中國作家莫言在這裡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媒體記者似乎要在這1個小時內「挖」出他的前世今生。莫言用「心如巨石, 風吹不動」來形容自己此時的心情,他說我是農民的兒子,以前是,得獎以後也是。他希望可以打破諾獎魔咒,創作出更好作品。莫言12點整準時步入會場,一陣相機的咔咔聲之後,主持人宣布新聞發布會開始。莫言微笑著回答每位記者的問題。「感謝各位記者,我知道大家已等我很久了。
-
莫言:獲獎後的八年,我一直在創作
1984年,莫言年近30,終於憑藉自己過人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以小學都沒畢業的學歷考上了解放軍藝術學院。他發明了高密東北鄉這樣一個文學王國,並在其中肆意開墾。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他已經完成了11部長篇小說,加上其他題材的作品,總計900萬字。著名作家餘華評價莫言為:莫言的文學道路,就是一條反精英的道路。莫言的寫作速度驚人,平均寫作時間一天文字均在一萬以上。
-
獲獎兩年莫言依然很忙 "苦笑"成其表情關鍵詞
原標題:莫言很熱莫言很忙就在諾貝爾文學獎公布了新一屆得主後,人們依然習慣性地會去找尋莫言的身影。已經有媒體第一時間試圖聯繫莫言,想要得知他的行蹤。最後是從他二哥那裡知曉,莫言在昨日回到了家鄉高密,準備參加第五屆紅高粱文化節開幕式,並出席「莫言作品研討會」、「解讀莫言」等活動。莫言很忙,即便是在已經獲獎兩年之後依然如此。
-
獨家剖析莫言獲獎原因
2012年10月11日,莫言作為一個世界級作家的重要性,剛剛得到證明。與此同時得到證明的,還有中國文學之於世界的不可或缺性,以及中國人對中國文學長期以來秉持驕傲並抱以期待的合理性。儘管莫言在接到來自瑞典的問候電話時表示:自己很惶恐,並且以「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來自謙自己的獲獎,但無論如何,諾貝爾文學獎的榮譽最終要歸於他個人,以及他30年來孤獨的寫作。
-
莫言獲諾獎引發的思考 對作家創作的啟示
編者按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引發了諸多話題,如文學與獲獎、莫言的創作內涵與啟示、對中國當代文學的整體反思、對文學走出去的思考等等,文學其實在我們身邊從未走遠。 莫言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使得這個起始於1901年的世界性文學大獎,終於破天荒地鐫刻上了中國本土作家的名字,首次顯現了中國文學代表的身影。獲獎喜訊傳來,文壇內外一片歡騰,國內與國外的熱議不斷,箇中反映了諸多的文情,也折射了不少的輿情。 嚴格意義上說,莫言獲諾獎,主要是他以自己的出色創作和獨特風格,贏得的個人的難得殊榮。
-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本應被尊重,為何許多讀者、學者卻報以諷刺
例如,就在莫言獲得諾獎的次年,由現代文學博士、教授李斌、程桂婷二人聯合出版的《莫言批判》發行,書中直言莫言在文學創作上存在著不小的失誤,更是羅列了九大罪狀。陳丹青甚至在做客節目時說:「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那麼莫言的獲獎為何會遭到這些詬病呢?
-
著名文學評論家王堯在河西學院賈植芳講堂暢談莫言
應李輝先生之約,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堯先生做客賈植芳講堂,以「我讀莫言」為題做專場學術報告。河西學院文學院、教師教育學院、信息傳媒學院等近1000名師生現場聆聽了學術講座。賈植芳講堂特邀主持人李輝先生主持了本次講座。 河西學院校長張漢燚教授向王堯先生頒發了河西學院兼職教授聘書,王堯先生同時表示將會在明年適宜的時候來學校講學授課。
-
莫言楊振寧範曾科學與文學對話 獲獎相同感受天壤
科學泰鬥楊振寧、文學巨匠莫言、藝術大師範曾——— 演講人小傳:科學泰鬥楊振寧——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一位對世界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學者,一位讓世界認識中國的科學家。91歲的他仍獻身現代科學,畢生為之奮鬥; 文學巨匠莫言——2011年茅盾文學獎的獲得者,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成為中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人,但莫言說「我永遠不會為了一個獎去寫作」; 藝術大師範曾——集詩書畫、文史哲於一身的文化大家,他的畫「以詩為魂,以書為骨」,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淋漓盡致地展示,年近80的他收放之間盡顯大家風範。
-
「文學需要生活,生活需要文學」——著名作家莫言赴港暢談文學創作
團結香港基金旗下中華學社邀請著名作家莫言來港進行主題為「黃土地幻覺世界與中國文學契機」的講座。 講座一開始,莫言通過對自己筆名「莫言」的有趣解讀引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莫言說,「叫『莫言』是為了提醒自己少說話,多寫作;少說話,多幹事。少說多幹,這也是中國人非常寶貴的人生態度。」
-
香港作家評莫言獲獎:不忘本令人感動
中新社 香港10月12日電題:香港作家評莫言獲獎:不忘本令人感動 中新社記者 賈思玉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作家葛亮12日來到大學圖書館,發現莫言的書突然間全被借光,不禁莞爾一笑。「講當代文學、小說寫作,怎麼可能繞過莫言呢?他在我的課上一直佔重要位置。」他說,不會因為莫言獲獎做應景的事。
-
2012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發布:莫言獲獎文學不熱
本報記者 苑雅婧 總結2012 小說題材「回歸現實」,關注人性 中國小說學會會長雷達表示,2012年度的小說創作整體趨勢向上,仍然延續著新世紀以來文學創作的良好勢頭,小說作品生動描寫了大轉型時代廣闊的生活畫面,題材多「回歸現實」,傳達出對人的生活狀態與存在價值的整體性思考。
-
莫言:飢餓和孤獨是我創作的財富
這是莫言2006年9月17日在第十七屆亞洲文化大獎福岡市民論壇的演講,演講中談到了自己的文學歷程,莫言曾不止一次提到,飢餓和孤獨是自己創作的源泉,是自己創作的財富。書中隱藏著莫言走上諾獎領獎臺的秘密莫言作為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世界級作家,他獲諾獎後甚至一舉一動都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對莫言的理解和關注終究要回歸文學,這106篇演講涵蓋了莫言走上文學道路的初衷、他的文學理念、他對自己作品的深入解讀,以及他對社會和文化的深邃思考,這套演講集裡正隱藏著莫言為何能走上諾貝爾文學獎領獎臺的秘密
-
莫言:飢餓和孤獨是我創作的財富
年9月17日在第十七屆亞洲文化大獎福岡市民論壇的演講,演講中談到了自己的文學歷程,莫言曾不止一次提到,飢餓和孤獨是自己創作的源泉,是自己創作的財富。,他獲諾獎後甚至一舉一動都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對莫言的理解和關注終究要回歸文學,這106篇演講涵蓋了莫言走上文學道路的初衷、他的文學理念、他對自己作品的深入解讀,以及他對社會和文化的深邃思考,這套演講集裡正隱藏著莫言為何能走上諾貝爾文學獎領獎臺的秘密。
-
莫言獲獎及其作品的翻譯
但凡東方作家獲獎,翻譯的問題引起了學界的普遍關注,譯者受到重視,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為什麼東方作家獲獎才談翻譯的重要性,我覺得存在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雖然在世界範圍內,現在學習漢語者越來越多,但我們的語言遠不是主流語言,所以中國文學作品要想在世界範圍內被閱讀,被世界文壇所認可,必然牽涉翻譯的問題。
-
文學盛宴|諾貝爾文學獎歷年獲獎名單1901-1922,回顧莫言
覺界(圖片來源網絡)1901年 蘇利.普呂多姆 Sully法國《孤獨與沉思 》詩、散文他的詩歌作品是高尚的理想主義、完美的藝術的代表,並且罕有地結合了心靈與智慧Carcci義大利《青春詩》不僅是由於他精深的學識和批判性的研究,更重要是為了頌揚他詩歌傑作中所具有的特色、創作氣勢,清新的風格和抒情的魅力1907年 吉卜林 R. Kipling英國《老虎!老虎!》
-
莫言:在世界文學中融入中國故事
2012年,莫言在諾貝爾頒獎典禮晚宴上發表獲獎感言人民網:塑造小說人物的核心是什麼?莫言:小說表面上是在講故事,實際上是對於人性的考察。中國文學從來沒有脫離過現實,永遠跟現實緊密結合。我們每一部優秀作品裡面,都跳動著時代的脈搏,都可以聞到在改革開放的艱苦卓絕的漫長的徵程當中,創造者們、奮鬥者們的汗水,汗的味道,甚至是血的味道。
-
莫言,獲諾貝爾獎後為啥群起而攻之?他卻說比起獲獎更喜歡講真話
對於中國人而言,能獲得世界級的獎項需要表揚和讚賞,來鼓勵更多的人進行優秀文學的創作。莫言卻恰恰相反,此後的幾年裡越來越低調,與他相關的報導越來越少,許對於身為作家的他而言,獲獎意味著名利世俗襲來,甚至是爭議批評。
-
海巖:很多人對莫言一無所知 他獲獎絕對有政治性
一方面,中國當代文學植根深厚的民族文學傳統,嫁接西方現代文學的精華,在千年未有的時代變局中櫛風沐雨地成長;另一方面,遭受讀圖時代大眾傳媒的衝擊,中國當代文學被嚴重邊緣化,即使莫言這樣在文學界具有相當知名度的作家,如果不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社會上依然不被大眾關注。莫言獲獎,會給中國文學以至中國文化帶來怎樣的變化?目前,有關部門已開始籌劃藉助莫言獲獎的契機推動大眾閱讀的普及。
-
《文學的故鄉》熱播:跟隨莫言、賈平凹等作家,尋訪文學故鄉
白天走街串巷,晚上回來便全心投入創作。重回故鄉的賈平凹,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文學。他的創作漸入佳境,《雞窩窪人家》《廢都》《秦腔》《高興》等佳作陸續發表。也許,正是阿來在認知故鄉真正面目的過程中,才創作出了一部部不加修飾的文學作品,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文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