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賈植芳講堂第十九講開講。應李輝先生之約,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堯先生做客賈植芳講堂,以「我讀莫言」為題做專場學術報告。河西學院文學院、教師教育學院、信息傳媒學院等近1000名師生現場聆聽了學術講座。賈植芳講堂特邀主持人李輝先生主持了本次講座。
河西學院校長張漢燚教授向王堯先生頒發了河西學院兼職教授聘書,王堯先生同時表示將會在明年適宜的時候來學校講學授課。
作為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和學者型作家,王堯先生主要從事中國當代文學與思想文化、中國現當代散文等多個領域的研究與寫作,成果與著作頗豐,並多次獲得文學評論領域的各種獎項。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上,王堯先生憑藉《重讀汪曾祺兼論當代文學相關問題》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理論評論獎。
多年的文學評論生涯,讓王堯先生對莫言、賈平凹、閻連科、汪曾祺等知名作家有著持續性的關注與研究。此次做客賈植芳講堂,王堯先生所講述的就是如何看待和理解莫言的話題。憑藉與莫言先生多年的深厚交往,早在2003年就有《莫言王堯對話錄》專著的出版,此書被稱為是莫言的「精神自敘傳」。2012年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莫言獲獎現象」成為一個廣泛的熱點話題,針對眾說紛紜的各種社會評論,王堯先生提出不要被諾獎這一光環所迷惑,理解莫言還需「回到文學的莫言」,這也成為王堯先生本次做客賈植芳講堂所講述的核心議題。
王堯先生的講座從兩個層面展開。第一個層面是如何理解莫言,通過講述作家軼事的方式談到了與莫言多年的交往,真實形象的回顧了自己是如何走上莫言研究之路的經歷,具體談到了他眼中的莫言是怎樣的一個人。娓娓自如的講述為聽眾還原了一個凡人的莫言和作家的莫言。王堯先生提出,要理解莫言,還是需要從深入的閱讀莫言作品入手。在第二個層面的話題中,王堯先生具體就莫言的創作和作品本身做出了評析,通過品評《透明的胡蘿蔔》、《豐乳肥臀》、《生死疲勞》、《蛙》等莫言創作的有影響力的作品,談到了作家的創作動因,創作特色,作品主題,社會影響,藝術價值等多方面的問題,最終就如何閱讀莫言,理解莫言,評價莫言,「回到文學的莫言」提出了研究性的解讀與建議。
報告會最後,王堯先生就現場學生聽眾提出的關於當代作家與莫言的對比,當下考大學的選擇及中外文化比較等問題作出了詳細的解答,他鼓勵河西學院的學生們多閱讀、多思考;開拓視野,關注文化發展;調整心態,自立自強,為未來成為河西學院值得驕傲的一員而努力學習。
王堯先生的講座思維敏捷,侃侃道來。一個多小時的講座常常因王堯先生蘇州味普通話的自我調侃與幽默風趣的表述而引起陣陣歡笑,為講座的學術格調增添了喜悅輕鬆的氣氛。時值中秋,王堯先生、李輝先生也向河西學院的師生們致以「中秋快樂,花好月圓」美好祝願和節日祝福。(王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