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十二時辰,就懂了中國人的一生

2020-10-18 趣史錄

十二時辰,是古代人根據天時變化,結合自身長期工作生活實踐,創造出來的計時法,其凝聚的哲學思維對我們工作生活上的指導貫穿古今。

人的一生是其以某種生存方式去實現某種價值追求的過程,想要讀懂中國人的一生,就必須讀懂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追求,而這些,都能在十二時辰裡找到答案。所以說,讀懂十二時辰,就懂了中國人的一生。

十二時辰分別為子時夜半、丑時雞鳴、寅時平旦、卯時日出、辰時食時、巳時隅中、午時日中、未時日昳、申時晡時、酉時日入、戌時黃昏、亥時人定。其中,前者是用十二地支表述,後者是漢代時期的時辰命名。

解開十二時辰的地支密碼

讀懂十二時辰,就必須讀懂十二地支。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十二地支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具有極其特殊的源頭地位,它既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不了解十二地支的深刻意義,就不能理解十二時辰所表達的價值追求。

十二地支只有十二個字,但其蘊涵的意義及應用卻是博大精深。它與天幹組成了曆法來表達時間維度,也可以單獨表示空間維度,可用於天文現象的記錄和解釋,可以用於醫學的理論總結及醫療實踐,甚至在玄學中用於預測未來。

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壯大,對上述任一學科的研究學習已非常人短時間就能完成的,所以,筆者無意於深入探討其具體領域的應用原理和解釋方法,還是讓我們回歸其文字記載的本初密碼。

最開始,十二地支用於周天星宿的劃區記錄。讀者可能會有疑問,既然是記錄表達天文現象的,為什麼叫地支呢?

那是因為古人要把這種天象與大地上的事物發展規律對應起來,形成一個容納天地萬物的有機統一整體,通過對天地萬物變化情況的記錄和提煉,分別賦予十二分區各自的客觀趨同規律及其之間的聯繫變化規律。

為方便起見,後來又用一些象形符號來對各個分區予以簡化命名,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某種程度上,十二時辰既是十二地支世界觀的表達,也是其方法論的實踐結果。

讀懂十二時辰,就懂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十二時辰的命名反映了中國人的作息規律。與古代相比,雖然我們現在的作業內容和作業方式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但大部分的作息依然遵從著傳統規律。

比如人定至平旦(21時至05時)休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05時至19時);食時(07時至09時)吃飯。這些作息規律,是中國人綜合考量人體狀態、自然條件、工作需要後,歸納總結出的最優方案。

十二時辰表達著中國人的養生方式。根據中醫典籍《針灸大成》中卷五子午流注,十二個時辰對應著人體的十二條經脈,我們可以把握住每個時辰內強弱的器官,進而採取相合的對應措施,此為應時養生。

可以這樣說,在中國人的一生中,其作息規律和養生方式都賴於十二時辰的約束和指導,讀懂十二時辰,就懂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讀懂十二時辰,就懂了中國人的道法自然

十二時辰表達著中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價值追求。前文十二地支密碼論述中筆者提到了十二時辰是十二地支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實踐。

事實上,十二時辰本身就是中國人道法自然的一個應用成果,對於中國人來說,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追求貫穿古今。漢代對時辰的命名很有意思,有太陽的位置變化,有動物的活動習慣,有人體的作息規律。

這說明我們中國人一直在觀察自然,總結規律,並在每個時段都安排了天地人和諧相處的方法,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印證和實踐。

為何卯時而作,酉時而息?因為在這個時間段工作是最節省自然資源的,試想,如果大部分人晝伏夜出,單單光照一項就得多耗費多少資源?

時至今日,雖然科技日新月異,我們依然有著強烈的節能意識,包括節約水電的日常生活習慣,包括工程建設項目的節能審批、對綠色建築的倡導,包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等等。

只有尊重敬畏自然,客觀的將生產生活活動順應到自然規律中去,我們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達成一種共榮共生的完美循環。我們與自然的相處之道,很多也被應用於其他領域的社會實踐。

漲時觀潮,退時趕海。敵人來勢兇猛的時候暫時躲避,敵人力量薄弱的時候雷霆出擊。遊軍之行,乍動乍靜,避實擊虛。月有陰晴圓缺教我們在悲歡離合時豁達,逝者如斯夫教我們珍惜時間。

總之,觀察總結自然規律並主動適用,已然貫穿於我們中國人的一生。讀懂十二時辰,就懂了中國人的道法自然。

讀懂十二時辰,就懂了中國人的和而不同

十二時辰表達著中國人和而不同的哲學觀念。十二時辰中,子時陽氣動,萬物滋;亥時接盛陰,萬物藏。兩者既有外在表象上的對立,又有著內在邏輯上的傳承,隨著陰陽盛衰變化,十二時辰依次當值,共掌計時平衡。

縱觀中國歷史,正是因為中國人和而不同的哲學觀念和處事方法,本著統一的核心理念和追求,又在具體問題上各自表述獨特意見,才有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專一,誰能聽之?」只有多樣性的統一,才能激發內生動力,生生不息。

我們想把剩餘工資投資股市,父母想存到銀行,但都是為了家庭資產的升值;我們想跨過山和大海去遠方尋夢,父母擔心我們受苦受氣,但都是為了我們更好的未來;我們想去外地多賺點錢,愛人不想兩地分居,但都是為了家庭的美滿。

我們中國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這樣那樣的矛盾,每個人的解決方案或許不同,但最終的目的往往是一致的。蘊涵在十二時辰中和而不同的哲學,在每個中國人的一生中都影響著選擇,指導著實踐。所以說,讀懂十二時辰,就懂了中國人的和而不同。

中國人的十二時辰永不過時

有的讀者可能會有疑問?十二時辰不是已經過時了嗎?現在可是公曆二十四小時,我們有必要再討論十二時辰的意義嗎?在此,筆者想告訴大家,中國人的十二時辰永不過時。

事實上,中國古代也有自己的二十四時辰,把每個時辰分成初、正兩部分而已,其核心分區仍是十二時辰。對每天時間的分區個數其實並不重要,分區可變,規律常存。

我們要看到十二時辰對應的十二地支,要看到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傳統文化,要看到十二時辰蘊藏的哲學理論。這些寶藏對中國人的生存方式和價值追求的影響就刻在每時每分每秒,讀懂十二時辰,就懂了中國人的一生。

相關焦點

  • 《中國十二時辰》:讀懂十二時辰,就讀懂了中國人的一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稱為一個時辰。這是我們自有的一套獨特且歷史悠久的時間系統。十二時辰,十二種美,歲月流轉間,儘是詩情畫意。近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十二時辰》一書,挖掘藏在時辰中的生活美學。將十二個時辰層層分解,每個時辰都配有相應的文化隨筆,解讀古人對天時、地利、人事的感知。可以說,讀懂十二時辰,就讀懂了中國人的一生。
  • 讀懂十二時辰,就讀懂了我們的一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在古代,古人將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裡都飽含著古人對天時、地利、人事的智慧解讀,指導著子孫後代過好每一刻當下。
  • 讀懂十二時辰,就懂了中國人的一生!
    在古代,古人將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裡飽含著古人對天時、地利、人事的智慧解讀,指導著子孫後代過好每一刻當下。 自漢代以來,古人為每個時辰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夜半、雞鳴、平旦......讀起來口齒生香。
  • 讀懂長安十二時辰,你就讀懂了中國人的一天
    在古代,古人將每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剛好是今天的兩個小時。
  • 讀懂十二時辰,就懂了中國人的一天
    古時候的中國人,將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剛好是今天的兩個小時。從西周起,人們就為每個時辰取了優雅別致的名字,又以地支來表示。每個時辰名,或描繪了天地間一景,或是闡明起居作息的道理。 順天時而為, 接地氣而活。讀懂十二時辰,就讀懂了中國人的一天。
  • 讀懂十二時辰,你就懂了中國人的一天
    >
  • 讀懂十二時辰,就懂了我們的一生
    自漢代以來,古人為每個時辰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夜半,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此時夜已深,千家萬戶早已經入眠。人定,是十二時辰的最末一個時辰>一時有一時的生息,生生不息的時辰裡
  • 讀懂「十二時辰」(上篇),或可了解眾多健康養生的方法
    古人將晝夜分為十二個時段,而每一個時段都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其中的任意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是古代的勞動人民根據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日常的生產活動和生活習慣進行的歸納總結。「十二時辰」獨創於世,是僅屬於中國人的優雅!
  • 一個時辰一詩句,讀懂十二時辰,就懂了我們的一生
    在古代,古人將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裡飽含著古人對天時、地利、人事的智慧解讀,指導著子孫後代過好每一刻當下。自漢代以來,古人為每個時辰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夜半、雞鳴、平旦.讀起來口齒生香。夜半,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此時夜已深,千家萬戶早已經入眠。但在一千多年前,落榜的張繼怎麼也睡不著,寒山寺的鐘聲響起,重重地撞入他心坎裡,撞出超越時空的永恆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讀懂中國人的十二時辰,從十二首古詩開始
    古時候的中國人,將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剛好是今天的兩個小時。從西周起,人們就為每個時辰取了優雅別致的名字,又以地支來表示。夜半為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古歷分日,起於子半」,此時的天空,像嬰兒的眼眸,黑得純粹,人早已歇下,老鼠會悄悄出洞活動。夜半人的氣血都已降到最低值,現在睡覺,是為了補上一整天的能量。所以,這時不要熬夜。
  • 讀懂「運河十二時辰」,就懂了常州人的一天!
    最近,《長安十二時辰半個時辰便為一個小時一天十二個時辰二十四個小時你覺得在常州運河能看到什麼?話不多說,現在就帶大家品一品常州版「運河十二時辰」夜半子時23:00-1:0023:00亥時,高樓大廈熄滅燈火城市逐漸歸於寧靜運河仿佛也悄悄睡去剩下月影婆娑、樹影搖曳漫長的黑夜過後即將迎來十二個時辰的輪轉
  • 讀懂十二時辰,你就懂了人生(深度好文)
    中國人的十二時辰順天時而為接地氣而活古時候的中國人,將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剛好是今天的兩個小時。從西周起,人們就為每個時辰取了優雅別致的名字,又以地支來表示。每個時辰名,或描繪了天地間一景,或是闡明起居作息的道理。十二時辰是中國先民們的大智慧,如今雖然人們習慣於二十四小時制,但也別忘了這些中國傳統的優美時辰。
  • 中國人的十二時辰
    十二時辰,順天時而為,接地氣而活。古時候的中國人,將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剛好是今天的兩個小時。從西周起,人們就為每個時辰取了優雅別致的名字,又以地支來表示。每個時辰名,或描繪了天地間一景,或是闡明起居作息的道理。
  • 易經裡的人生十二時辰
    最近一部名叫《長安十二時辰》的電視劇大熱,熱的程度不亞於夏天每天午時的溫度。有人說用48集講十二個時辰是不是太冗長了,其實,在易學裡還有更「冗長」的,貫穿了人的一生。十二時辰是用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地支來表示的。古代拿它和天幹相配,用來表示年、月、日、時的次序。
  • 讀懂十二時辰,就懂了我們的一生
    自漢代以來,古人為每個時辰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夜半、雞鳴、平旦......讀起來口齒生香。夜半,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此時夜已深,千家萬戶早已經入眠。人定,是十二時辰的最末一個時辰一時有一時的生息,生生不息的時辰裡,是祖先在指引著我們:順天時而動,相地利而為
  • 請查收,這份十二時辰香單
    中國人的一天,分為十二時辰,皆有定數。如果你讀懂了十二時辰,就懂了中國人的一天。古時候的中國人,將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一個時辰指今天的兩個小時。十二時辰是先民們的大智慧,將無涯的時間,平分進瑣碎尋常的日子裡,把每一個日子,劃分為時序分明的十二時辰,時光倏忽,作息易變。人們用生活將十二時辰填滿,用焚香將生活豐盈,記錄每一刻的精彩。
  • 【服務故事】十二時辰,讀懂中聯重科服務萬裡行的一天
    【服務故事】十二時辰,讀懂中聯重科服務萬裡行的一天 2019年08
  • 十二時辰對中國人的意義
    十二時辰是我們祖先的智慧傳承,古人根據太陽出沒的規律,天色的變化及日常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十二時辰相當於24小時,每個時辰等於2小時。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之前,這些稱謂多有不同,直到漢代太初年間,中國實行了太初曆,「其以一日分十二時,而以幹支為紀。」
  • 看,消夏十二時辰
    本片長度1「30秒出鏡:朱烜之、任淡如(出鏡的主要是朱烜之)攝影剪輯:任淡如音樂:長安十二時辰主題曲前奏部分古時候的中國人將一天分成十二時辰一個時辰就是如今的兩小時從西周起人們為每個時辰取了別致的名字在十二時辰裡辰時是上午七點到九點巳時是上午九點到十一點未時是下午一點到三點申時是下午三點到五點酉時是下午五點到七點
  • 十二時辰是如何劃分的?——古代十二時辰的演變及含義
    利用十二地支來紀時,劃分一個晝夜,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時辰」了。十二地支對應十二個時辰只是普遍的用法,時辰還有許多講究。到了宋代以後,把十二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子初、子正、醜初、醜正、寅初、寅正、卯初、卯正、辰初、辰正、巳初、巳正、午初、午正、未初、未正、申初、申正、酉初、酉正、戌初、戌正、亥初、亥正,這樣就把十二份又拆分為二十四份,這與我們現在的一天二十四小時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