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辰對中國人的意義

2020-12-19 仙人撫我頂

十二時辰是我們祖先的智慧傳承,古人根據太陽出沒的規律,天色的變化及日常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十二時辰相當於24小時,每個時辰等於2小時。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之前,這些稱謂多有不同,直到漢代太初年間,中國實行了太初曆,「其以一日分十二時,而以幹支為紀。」才基本定型定名,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曆法的一大傑出貢獻,也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瑰寶之一。

夜半(子時)23:001:00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賈生》

夜半為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夜半,是今明兩天的臨界點,又名子時、子夜、中夜,意為孕育。「古歷分日,起於子半」。古代中國人民發現鼠類出沒頻繁的時刻是子時。於是,子時便與鼠聯繫在一起,成了子鼠,並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屬相的第一位。人們最早把「夜半」作為時間名詞來使用的例子,見於《左傳·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雞鳴(丑時)1:003:00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詩經·風雨》

從字面上來看,「雞鳴」確有「雞叫」之意,但它在十二時中卻是特指夜半之後、平旦以前的那一時,地支為丑時。「雞鳴」一詞,源於《春秋左傳正義》中「雞鳴而食,唯命是聽」之句。馬無夜草不肥,牛當然也是如此。農家以牛耕田,餵好牛是農家的大事。丑時,農家自會起身餵牛。牛與丑時聯繫在一起,便成了醜牛。

平旦(寅時)3:005:00

雞鳴洛城裡,禁門平旦開。——鮑照 《代放歌行》

太陽露出地平線之前,天剛蒙蒙亮的一段時間稱「平旦」,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黎明之時,地支為寅時,凌晨三點至五點,晝伏夜行的虎最兇猛,農家常常會在此時聽到不遠處傳來虎嘯聲。於是,虎與寅時相聯繫,有了寅虎。《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旦之氣」,是 「平旦」一詞的最早用例。《史記·李將軍傳》:「平旦,李廣乃歸其大軍。」。

日出(卯時)5:00-7:00|

日出有曜,羔裘如膏。——《詩經·檜風·羔裘》

「日出」是指太陽升出地平線之時,地支為卯時,五點至七點,天亮了,兔子跑出窩,去吃帶著露水的青草。於是,兔子與卯時相聯繫,便有了卯兔。先民們告訴我們,要日出而作。在古代,這會兒,官員們要上早朝、清點人數,稱為「點卯」,也就是上班報到了。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

食時(辰時)7:00-9:00

朝晨發兮鄢郢 ,食時至兮增泉。——王逸 《九思·守志》

食時就是古人「朝食」 (吃早飯)之時,地支為辰時。七點至九點,是容易起霧的時刻。據說龍能騰雲駕霧,大霧之中才會神龍見尾不見首。不過龍是傳說中的動物,在現實中看不到,只有大霧蒙蒙之中,人們才會產生龍的幻象。龍和辰時相聯繫,便有了辰龍。秦漢時期,人們一天只吃兩頓飯,早上這一頓是主餐。

隅中(巳時)9:00-11:00

至于衡陽,是謂隅中。——《淮南子·天文訓》

臨近中午的時候為隅中,用地支表示為巳時,九點至十一點,大霧散去,豔陽當空。體溫不恆定的蛇從洞穴中爬出來曬太陽。這是蛇最活躍的時刻,在造字時,巳被畫成了一條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聯繫在一起的。《淮南子·天文訓》最早出現「隅中」一詞:「日出於暘谷,……至於桑野,是謂晏食;至于衡陽,是謂隅中;至於昆吾,是謂正中。」

日中(午時)11:00-13:00

與莊賈約,旦日日中,會於軍門。——《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太陽已經運行到中天,光線最強烈,就是正午的時辰。十一點至十三點,烈日當頭。這烈,使人想到了人類得力助手之一的馬。紅鬃烈馬是良駒,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時的太陽一樣火烈。馬與午時相聯繫,就有了午馬。上古時期,人們把太陽行至正中天空時作為到集市去交易的時間標誌,這樣的商品交換的初期活動,就在日中時辰進行。《易·繫辭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日昳(未時)13:00-15:00|

「諸客奔走市買,至日昳皆會。——《漢書·遊俠傳》

日昳,又名日仄、日央、日跌等。昳,《說文》釋為「日昃也。」「昃」,日在西方時,側也。就是太陽開始偏西了,地支為未時,十三點至十五點,驕陽已把草上的露珠曬乾,這正是放羊的好時光。於是,未羊應運而生。

晡時(申時)15:00-17:00

日至於悲谷,是謂晡時。——《淮南子·天文訓》

古人進餐習慣,吃第二頓飯是在晡時。因此,「晡時」之意即「第二次進餐之時」。 這一時段以地支命名為申時,這時太陽偏西,或者雨過天晴,天氣顯得清爽起來。這時候,猴子最喜歡在樹林裡玩耍啼叫,人們聽到了,記在心裡,便把這一時刻與猴子聯繫在一起,於是有了申猴。古時「晡」與「餺」相通。《說文段注》:「餺,申時食也。……餺,一作『晡』引申之義。凡食,皆曰餺。又以食食人謂之晡。」《資治通鑑·唐紀》:「晡時,門壞。無濟於城上請罪,進誠梯而下之。」古代中國人民還常常以「晡」這個字來代替「晡時」而寫入作品中,如杜甫的《徐步》:整履步青蕪,荒庭日欲晡。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但惜春將晚,寧愁日漸晡。

日入(酉時)17:00-19:00

日入而說,許偃御右廣。養由基為右,彭名御左廣。——《春秋左傳正義》

顧名思義,「日入」即為太陽落山,這是夕陽西下的時候。 地支稱這一時段為酉時,十七點至十九點,太陽快落山了,家養的雞該回窩了。農婦四處呼喚著,轟雞入窩。這吃飯喝酒的時刻,也與家雞入窩相連,於是就有了酉雞。古時,人們將「日出」和「日入」分別作為白天和黑夜到來的標誌。《元史·日曆志》云:「日出為晝,日入為夜。」當時人們生產勞動、休養生息就是以「日出」、「日入」為基本的簡易時間表的。《莊子·讓王》:「善卷曰:餘立於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烯;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

黃昏(戌時)19:00-21:00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

指太陽落去,天色慾黑而未黑之時,用地支表示為戌時,十九點至二十一點,人們在臨睡之前要巡視一番;跟隨他們的是人類的助手--狗。巡視的時刻與狗聯繫起來成為戌狗,恰到好處。人們為什麼要用「黃昏」來表示這一時辰呢?《說文》曰:「黃,地之色也。」又說:「昏,日冥也。」夕陽沉沒,萬物朦朧,天地昏黃,「黃昏」一詞形象地反映出了這一時段典型的自然特色。最早使用「黃昏」一詞的是屈原。他在《離騷》中寫道:「昔君與我誠言兮,曰黃昏以為期,羌中道而改路。」

人定(亥時)21:00-23:00

晻晻黃昏後,寂寂人定初。——《孔雀東南飛》

這是一晝夜中十二時的最末一個時辰,地支命名是亥時,二十一點至二十三點,深夜可以聽到肥豬拱槽的聲音,主人很高興。不過要想豬長得肥壯,還得起身為它添食。亥時,自然與豬相連,於是有了亥豬。「人定」的意思為:夜已很深,人們停止活動、安歇睡眠的時候。「人定」最早見於《後漢書·來歙傳》:「臣夜人定後,為何人所賊傷,中臣要害。」

相關焦點

  • 讀懂十二時辰,就懂了中國人的一生
    因為十二地支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具有極其特殊的源頭地位,它既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不了解十二地支的深刻意義,就不能理解十二時辰所表達的價值追求。十二地支只有十二個字,但其蘊涵的意義及應用卻是博大精深。它與天幹組成了曆法來表達時間維度,也可以單獨表示空間維度,可用於天文現象的記錄和解釋,可以用於醫學的理論總結及醫療實踐,甚至在玄學中用於預測未來。
  • 《中國十二時辰》:讀懂十二時辰,就讀懂了中國人的一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稱為一個時辰。這是我們自有的一套獨特且歷史悠久的時間系統。十二時辰,十二種美,歲月流轉間,儘是詩情畫意。近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十二時辰》一書,挖掘藏在時辰中的生活美學。將十二個時辰層層分解,每個時辰都配有相應的文化隨筆,解讀古人對天時、地利、人事的感知。可以說,讀懂十二時辰,就讀懂了中國人的一生。
  • 中國人的十二時辰
    十二時辰,順天時而為,接地氣而活。古時候的中國人,將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剛好是今天的兩個小時。從西周起,人們就為每個時辰取了優雅別致的名字,又以地支來表示。每個時辰名,或描繪了天地間一景,或是闡明起居作息的道理。
  • 十二時辰養生背後的科學意義
    十二時辰養生背後的科學意義 2019-12-27 0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十二生肖與十二時辰之間有這麼奇妙的關係
    生肖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民俗文化符號,十二生肖不僅以普通生靈融入中國人生活,更被人們賦予諸多文化意義。你知道嗎?其實,十二生肖與十二時辰的關係是對應的,更是相互依存的。每個人在出生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對應的出生年月日,都有一個對應的出生時辰。所以一個人出生的時辰、和生肖命格往往決定著他的命運。趕緊來看看你的生肖命運吧!
  • 讀懂十二時辰,就懂了中國人的一天
    古時候的中國人,將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剛好是今天的兩個小時。從西周起,人們就為每個時辰取了優雅別致的名字,又以地支來表示。每個時辰名,或描繪了天地間一景,或是闡明起居作息的道理。 順天時而為, 接地氣而活。讀懂十二時辰,就讀懂了中國人的一天。
  • 十二時辰隱含的人生意義
    在古代,古人將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裡飽含著古人對天時、地利、人事的智慧解讀,指導著子孫後代過好每一刻當下。自漢代以來,古人為每個時辰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夜半、雞鳴、平旦......讀起來口齒生香。
  • 看,消夏十二時辰
    本片長度1「30秒出鏡:朱烜之、任淡如(出鏡的主要是朱烜之)攝影剪輯:任淡如音樂:長安十二時辰主題曲前奏部分古時候的中國人將一天分成十二時辰一個時辰就是如今的兩小時從西周起人們為每個時辰取了別致的名字在十二時辰裡辰時是上午七點到九點巳時是上午九點到十一點未時是下午一點到三點申時是下午三點到五點酉時是下午五點到七點
  • 中國人的十二時辰,原來時間這麼美
    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 十二時辰,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以此類推一天二十四小時分為十二個時辰。 十二時辰有十二個特定的時間名詞構成,這是漢民族對人類天文曆法的一大傑出貢獻。
  • 古代的十二時辰,究竟有哪十二個時辰
    說起十二時辰,想必對大家來說那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但說起十二時辰中究竟有哪十二個時辰,相信很多人都會一臉懵,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時辰是古代的計時單位,古人把一晝夜,也就是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所以現在的一個小時就等於古代的半個時辰。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地支為名稱,從半夜算起,依次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那麼十二個時辰對應到現在,分別都是幾點呢?子時,十二時辰中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
  • 十二時辰是如何劃分的?——古代十二時辰的演變及含義
    利用十二地支來紀時,劃分一個晝夜,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時辰」了。十二地支對應十二個時辰只是普遍的用法,時辰還有許多講究。到了宋代以後,把十二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子初、子正、醜初、醜正、寅初、寅正、卯初、卯正、辰初、辰正、巳初、巳正、午初、午正、未初、未正、申初、申正、酉初、酉正、戌初、戌正、亥初、亥正,這樣就把十二份又拆分為二十四份,這與我們現在的一天二十四小時是一致的。
  • 讀懂十二時辰,就懂了中國人的一生!
    在古代,古人將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裡飽含著古人對天時、地利、人事的智慧解讀,指導著子孫後代過好每一刻當下。 自漢代以來,古人為每個時辰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夜半、雞鳴、平旦......讀起來口齒生香。
  • 讀懂中國人的十二時辰,從十二首古詩開始
    古時候的中國人,將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剛好是今天的兩個小時。從西周起,人們就為每個時辰取了優雅別致的名字,又以地支來表示。夜半為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古歷分日,起於子半」,此時的天空,像嬰兒的眼眸,黑得純粹,人早已歇下,老鼠會悄悄出洞活動。夜半人的氣血都已降到最低值,現在睡覺,是為了補上一整天的能量。所以,這時不要熬夜。
  • 中國的十二時辰你了解多少?
    什麼是中國十二時辰?古時候的中國人把一個晝夜(相當於24小時),分解成12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就叫做一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2個小時。十二時辰制,從西周就開始使用了,並且每個時辰都有相對應的名字來表示,相傳是根據十二生肖中動物出沒的時間來命名的。
  • 中國十二時辰的優雅味道
    十二時辰制,我國西周時就已開始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 梧州十二時辰
    中國古代用的是十二地支記時,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等於現在2小時,根據十二生肖中動物的特性來命名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鶴崗樓上看河東日出,陽光在雲霧裡時隱時現,變幻莫測榜山頂上看朝霞本來,按照順序,子時為十二時辰中的第一個時辰
  • 全國人民的十二時辰,你是哪一種十二時辰
    隨著馬伯庸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熱播,很多劇迷開始討論,如果用這十二時辰來記錄自己生活的城市會是什麼樣,其中成都得到了很高的呼聲。那麼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十二時辰北京十二時辰「堵」在北京,幾乎每個上班族都有過因為堵車而遲到的慘痛經歷!總而言之就一句話:英雄難過堵車關,好漢不敵堵車關,無論是開車還是坐車,都得被堵車給摧殘上海十二時辰「你是什麼垃圾」上海最近執行了垃圾分類成百上千種常見的生活垃圾,按照上海「四分類」規則,具體該怎麼一一對應正確分類?
  • 請查收,這份十二時辰香單
    中國人的一天,分為十二時辰,皆有定數。如果你讀懂了十二時辰,就懂了中國人的一天。古時候的中國人,將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一個時辰指今天的兩個小時。十二時辰是先民們的大智慧,將無涯的時間,平分進瑣碎尋常的日子裡,把每一個日子,劃分為時序分明的十二時辰,時光倏忽,作息易變。人們用生活將十二時辰填滿,用焚香將生活豐盈,記錄每一刻的精彩。
  • 這是青秀的十二時辰,也是你的十二時辰
    這是青秀的十二時辰,也是你的十二時辰 從清晨到深夜,南寧這座不夜城 像一座永不停息的鐘表 每時每刻上演著各種精彩紛呈的場景 每個細小的瞬間,都映射著紛繁下的本真 這是青秀區的十二時辰
  • 「十二時辰」簡史
    「十二時辰」簡史  在引發觀劇熱潮的《長安十二時辰》中,導演在片頭巧妙地利用日晷指示時間,既突出了劇中主題,又渲染了緊張氣氛。大家對這日晷所指示的「十二時辰」有多少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