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辰」簡史

2020-11-25 每日甘肅網

「十二時辰」簡史

  在引發觀劇熱潮的《長安十二時辰》中,導演在片頭巧妙地利用日晷指示時間,既突出了劇中主題,又渲染了緊張氣氛。大家對這日晷所指示的「十二時辰」有多少了解呢?

  青年君今天給各位梳理中國古代的「時間簡史」,全文約2700字,可能需要花費您60個「彈指」、或1200個「瞬傾」、或24000個「剎那」的時間閱讀。

《長安十二時辰》第一集片頭

  十二時辰制

  在我國古代,基於日月運行以及人類的生活習俗和生產活動規律劃分的分段計時制度,是沿用歷史最悠久的古代計時法。

  分段計時制度下,人們最為熟悉的「十二時辰制」大約產生於漢武帝太初改歷以後,由當時參加改歷的天文學家首先提出。

  十二時辰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開始將曆法上的12月名稱應用到天文方位上。北方為子位,南方為午位,東方為卯位,西方為酉位,一晝夜太陽運行12個方位回到原處,這樣便產生了太陽位於一個辰位為一個時辰的概念,一晝夜為12個時辰,人們便可以用太陽在天空所處的方位來確定時間。

  這套計時方法為人們所接受並沿用下來,《漢書·翼奉傳》中載有元帝初元元年「日加申」,意為太陽位於申的時刻,後又進一步簡化為「午時」等,用十二地支單獨命名。此外,人們還用「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這樣更加形象的別稱,分別對應子時、丑時、寅時等十二時辰。

  百刻制

  十二時辰制是依據太陽的方位或出沒狀況來判斷的,在陰天或者雨天就讓人難以判斷時間。於是人們又發明了漏刻,用來記載時間。

  漏刻的使用方法大致是這樣的:將一晝夜分為100刻,夏至白天60刻,夜晚40刻;冬至白天40刻,夜晚60刻;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當白天開始時,將漏壺裝滿了水,在水面上漂浮著一根帶有刻度的箭。隨著壺水的下漏,浮箭便逐漸下沉,從壺口讀出各個時刻箭上的刻數以報時。

  漏刻單獨計時曾經使用了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將百刻分為十二等分,每一個時辰為八大刻加1/6刻,每刻約14分24秒,這1/6又稱為小刻,古人就是用這種辦法使二者統一起來。作出這個規定以後,人們在計算時間時,就統一用某時某刻來表示。

  到了清代初期,清政府正式規定一日為96刻鐘,一個時辰分為八刻,一刻為15分鐘。至此,沿用千餘年的百刻制「壽終正寢」,「一刻」鍾終於由14分24秒成了今日的15分鐘。

  更點制

  再來說一下「更」。中國古代五更記時開始很早,《漢舊儀》就有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的記載。雖然出現年代較早,但是明確見諸曆法者,一般以唐代初期《戊寅元歷》為開端。 

  在李淳風的《麟德歷》中,給出了計算更點的規定:甲夜為初更或一更,乙夜二更、丙夜三更、丁夜四更、戊夜五更。一更(初更)指戌時,即晚上七點到九點;二更指亥時,即晚上九點到十一點;三更指子時,即晚上十一點到第二天一點;四更指丑時,即第二天一點到第二天三點;五更指寅時,即第二天三點到第二天五點。

相關焦點

  • 專訪《長安十二時辰》總製片人梁超:「長安」簡史
    梁超覺得他們這個製作團隊挺幸運的,從《海上牧雲記》的黃軒+竇驍+周一圍,再到《長安十二時辰》的組合,隨著這些演員各自發展越來越好、越來越忙碌,同樣陣容組合的演技碰撞,以後恐怕很難再看到。張小敬李必龍波,雷佳音易烊千璽周一圍。在這三個核心人物上,導演是認準了人的,沒有備份。
  • 古代的十二時辰,究竟有哪十二個時辰
    說起十二時辰,想必對大家來說那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但說起十二時辰中究竟有哪十二個時辰,相信很多人都會一臉懵,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時辰是古代的計時單位,古人把一晝夜,也就是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所以現在的一個小時就等於古代的半個時辰。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地支為名稱,從半夜算起,依次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那麼十二個時辰對應到現在,分別都是幾點呢?子時,十二時辰中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
  • 全國人民的十二時辰,你是哪一種十二時辰
    隨著馬伯庸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熱播,很多劇迷開始討論,如果用這十二時辰來記錄自己生活的城市會是什麼樣,其中成都得到了很高的呼聲。那麼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十二時辰北京十二時辰「堵」在北京,幾乎每個上班族都有過因為堵車而遲到的慘痛經歷!總而言之就一句話:英雄難過堵車關,好漢不敵堵車關,無論是開車還是坐車,都得被堵車給摧殘上海十二時辰「你是什麼垃圾」上海最近執行了垃圾分類成百上千種常見的生活垃圾,按照上海「四分類」規則,具體該怎麼一一對應正確分類?
  • 《中國十二時辰》:讀懂十二時辰,就讀懂了中國人的一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稱為一個時辰。這是我們自有的一套獨特且歷史悠久的時間系統。十二時辰,十二種美,歲月流轉間,儘是詩情畫意。近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十二時辰》一書,挖掘藏在時辰中的生活美學。將十二個時辰層層分解,每個時辰都配有相應的文化隨筆,解讀古人對天時、地利、人事的感知。可以說,讀懂十二時辰,就讀懂了中國人的一生。
  • 這是青秀的十二時辰,也是你的十二時辰
    這是青秀的十二時辰,也是你的十二時辰 從清晨到深夜,南寧這座不夜城 像一座永不停息的鐘表 每時每刻上演著各種精彩紛呈的場景 每個細小的瞬間,都映射著紛繁下的本真 這是青秀區的十二時辰
  • 長安十二時辰,古時候十二時辰分別是現在的什麼時候?
    最近熱播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是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長安十二時辰劇情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時辰文化介紹——十二時辰
    古人劃一晝夜,為十二時辰近日一部熱播劇,引發了很多人對中國古代紀時法「十二時辰制」的關注。你或許才驚覺:時間之外還有「時間」。十二時辰,時序分明,反映古人對天地萬物的洞察與感知,睿智而長情。古人將一晝夜分十二時辰,給生命以時光,給時光以美好。
  • 《長安十二時辰》與米國十二時辰
    最近看的小說裡,首屈一指的是《長安十二時辰》,金庸故去後,活著的作家裡,最讓我嘆服的應該就是馬伯庸了。作為一個看過幾千本小說也寫過一些長篇的細節控,很少有小說或影視的情節是我完全猜錯的。小說看多了自然有了解題套路,不要說文字這種可以回頭翻閱印證的東西,就是快節奏的大片諸如《碟中諜》《007》之類的也往往看不到三分之一,結尾就猜個七七八八,自己都覺得少了許多趣味。
  • 十二時辰是如何劃分的?——古代十二時辰的演變及含義
    利用十二地支來紀時,劃分一個晝夜,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時辰」了。十二地支對應十二個時辰只是普遍的用法,時辰還有許多講究。到了漢代,才有了我們通常所說的與地支相對應的十二個時辰:卯(日出)、辰(食時)、巳(隅中)、午(中日)、未(日昃)、申(哺食)、酉(日入)、戌(黃昏)、亥(人定)、子(夜半)、醜(雞鳴)、寅(平旦)。到了唐代,還開始以十二時辰對應十天幹相配,每5天一周,然後再循環。
  • 雄安十二時辰
    雄安十二時辰 十二個時辰 十二種風景 雄安十二時辰 致敬每一個平凡追夢的你
  • 西安十二時辰·子時 | 比《長安十二時辰》更精彩...
    西安十二時辰·子時 | 比《長安十二時辰》更精彩...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文原標題:《西安十二時辰
  • 梧州十二時辰
    中國古代用的是十二地支記時,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等於現在2小時,根據十二生肖中動物的特性來命名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鶴崗樓上看河東日出,陽光在雲霧裡時隱時現,變幻莫測榜山頂上看朝霞本來,按照順序,子時為十二時辰中的第一個時辰
  • 明基人的「十二時辰」
    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總結歸納出一天分為十二時辰,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每個時辰等於2小時,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 看,消夏十二時辰
    本片長度1「30秒出鏡:朱烜之、任淡如(出鏡的主要是朱烜之)攝影剪輯:任淡如音樂:長安十二時辰主題曲前奏部分古時候的中國人將一天分成十二時辰一個時辰就是如今的兩小時從西周起人們為每個時辰取了別致的名字在十二時辰裡辰時是上午七點到九點巳時是上午九點到十一點未時是下午一點到三點申時是下午三點到五點酉時是下午五點到七點
  • 十二地支對應時辰
  • 2019財經十二時辰
    生命在十二時辰中黑白交替,人們在十二時辰中體味百態。2019年,「長安十二時辰」的敘事法成為了全民熱點,各行各業都在熱議與思考屬於自己的十二時辰。《時代周報》選取豬年財經界12件大事,組成2019的十二時辰,一起來細細品味這一年。這一年中有哪些宏觀經濟與產業經濟的大事讓你記憶猶新?
  • 最近《長安十二時辰》很火,那麼歷史的十二時辰時間是如何算的?
    古代時間十二時辰計算方法源於西周。十二時辰對應時間是古代對於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計時方法。古代的十二時辰有:子[zǐ]時醜[chǒu]時 寅[yín]時 卯[mǎo]時辰[chén],一個時辰相當於今天兩個小時。
  • 阿爾山的十二時辰
    古時將每一天分為12個時辰,一個時辰剛好是現在的2個小時。從西周起,人們就為每個時辰取了別致的名字,又以地支來表示。而阿爾山的十二時辰,分分鐘驚豔你的眼眸,震撼你的心靈。子時、夜半(23:00-1:00)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未旦、宵分。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
  • 這才是,泉州十二時辰!
    宇宙萬物,日月星辰人的一生經歷晝夜無數卻只爭朝夕若把古老的十二時辰映射於古城泉州之中你是否也會去探尋那被忽視的旖旎風光?子時夜半23:00-1:00夜半,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此時的天空,黑的純粹此時夜已深,家家戶戶已入眠道路開始逐漸褪去嘈雜丑時雞鳴1:00-3:00「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此時天地間似有一雙大手正把夜幕與白天互相扭轉曙光初現
  • 讀懂十二時辰,就懂了中國人的一生
    所以說,讀懂十二時辰,就懂了中國人的一生。十二時辰分別為子時夜半、丑時雞鳴、寅時平旦、卯時日出、辰時食時、巳時隅中、午時日中、未時日昳、申時晡時、酉時日入、戌時黃昏、亥時人定。其中,前者是用十二地支表述,後者是漢代時期的時辰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