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白慧先生
佛教在線北京訊 著名東方學家、印度哲學家、梵文學家、因明學家、佛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方哲學學科重要奠基人,「印度總統獎」獲得者,中國佛教協會前顧問巫白慧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4年10月2日23時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巫白慧先生是我國著名哲學家、梵文學家和佛教因明學家。1919年出生於香港,廣東惠州人。1940年,他被太虛大師選派到印度留學,先後就讀於印度國際大學、蒲那大學,獲哲學碩士學位。1952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學系印地語講師,1958年,任商務印書館外語編輯,1978年,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1983年,創建東方哲學研究室,任首屆室主任,指導東方哲學研究工作,主持印度哲學研究課題。1985年,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2年榮獲「印度總統獎」,中國佛教協會顧問,2006年,被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巫白慧先生學貫中西、德高望重,是名副其實的學界泰鬥,他以自身的著作成就,為中印學術文化交流樹立了一座高山仰止的豐碑。他的學術特點並不僅限於精通印度古典語言文字上,而是更體現在以梵文為媒介對印度哲學和佛教文化進行科學的研究。
自1983年起,巫白慧先生在印度哲學及梵文研究領域取得了皎然成就,且成果豐碩,特別是在吠陀經研究方面,更是另闢蹊徑,開拓創新,並先後出版了《印度哲學》、《聖教論》、《奧義書哲學與佛教》及《〈梨俱吠陀〉神曲選》等多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著作。其中,《〈梨俱吠陀〉神曲選》(2010年,商務印書館)是他近年來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學術著作,榮獲第五屆(201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離退休人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偉光同志親自為其頒發榮譽證書。該著作從探究吠陀經創世神話入手,通過對梵文神曲的譯解和重要概念的分析與研究,清晰梳理出吠陀經哲學的思想內涵和發展脈絡,在方法論上可謂獨樹一幟,別開生面。
作為當代最著名的梵文學者,他利用梵文從事哲學研究,開啟了一把通向印度哲學智慧寶庫的金鑰匙,為傳承中印文化交流,構築溝通的橋梁,做出了傑出貢獻。為表彰他為中印文化交流事業和印度哲學研究方面所作的突出貢獻,1984年印度國際大學授予他名譽文學博士學位和最高榮譽教授稱號。
附:訃告:著名學者巫白慧先生逝世
著名東方學家、印度哲學家、梵文學家、因明學家、佛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方哲學學科重要奠基人,「印度總統獎」獲得者,中國佛教協會前顧問巫白慧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4年10月2日23時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巫白慧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將於2014年10月10日上午9:00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梅廳舉行。凡有關團體或個人致唁電、唁函,敬獻花圈者,請與巫白慧先生治喪辦公室聯繫。
聯繫人:成建華、洪軍
聯繫電話:13552077069,13552022620
聯繫郵箱:jhcheng118@sina.com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