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讀水滸:火併王倫,林衝的一個政治錯誤

2020-10-03 陌上花已濃

林衝一生犯過不少錯誤,上文說了,他強行休妻是最大的錯誤。為了自己的利益,大難來時撇清妻子,表面看起來是為了妻子,其實在那種情況下,休妻就是將妻子往火坑推,目的就是為擇清自己。誰知擇不清,高俅這廝斬盡殺絕。還說什麼如果不依,「林衝便掙扎得回來,誓不與娘子相聚!」幾乎每一個字都是為了他自己。

王祖賢版「阿嫂」林娘子

但這是他性格和人性上犯的錯誤,到後來火併王倫,則是他犯的政治錯誤。他像高衙內的幫兇,一起逼死自己的妻子,企圖通過殺死陸謙獲得心靈上的懺悔和救贖。卻於事無補,尖刀捅向陸謙的時候,作為八十萬禁軍教頭的林衝也一同死去了。為了表明與高俅不共戴天、誓要殺之而後快的決心,他殺了在他眼裡胸無大志的王倫,但也許在他手起刀落的時候,他發現,他殺的不是王倫,而是他自己,作為山賊的林衝隨著那一刀一同死去。

火併王倫

火併王倫,是梁山泊發展進程上的大事,跟後來晁蓋中毒箭而死是一樣的,都是梁山泊發展壯大的必然結果,代表著梁山泊政治綱領的更迭。

但無論如何,捅向王倫的這一刀,不應該林衝來捅。

其實林衝不捅那一刀,晁蓋他們一定會捅。他們來了,就沒準備走。

王倫的梁山幹的勾當是打家劫舍。他「三個好漢,聚得七八百個嘍囉,打家劫舍。」他只打家劫舍,不與官府為敵。當得罪朝廷高官高俅、殺死高球手下陸謙等人的林衝來投時,王倫予以拒絕對於他來說是很正常的事。何況殺死很多官兵的晁蓋等七人?王倫並不拒絕殺人越貨的人——「多有做下彌天大罪的人,都投奔那裡躲災避難,他都收留在彼。」但他拒絕那些與官府為敵、殺害官兵的人,因為那樣,梁山的敵人和綱領都變了。但王倫面對洶湧而來的晁蓋等人,除了一貫的伎倆——送盤纏打發走外,他沒有別的辦法。如果林衝沒有主動投懷送抱,估計吳用的策略就是爭取林衝中立,然後親自火併王倫。至於那七八百嘍囉,就是看誰的刀子利就聽誰的。連杜遷、宋萬、朱貴見林衝殺了王倫都是跪下說到:「願隨哥哥執鞭墜鐙!」何況嘍囉們?

火併王倫劇照

林衝怒殺王倫,有三個原因,但其實都站不住腳。

在王倫面前,林衝不但對坐第四把交椅有怨心,而且是有心取而代之的。從他兩次跟晁蓋他們說「奈緣不在其位」,可以看出,他是想「在其位」的。也許他並不是想做老大,他只是對自己委身自己看不起的王倫之下心有不甘。但他卻不能也不敢在晁蓋他們上山之前取而代之。不能是因為會對不起柴大官人,也叫天下英雄恥笑,不敢是因為他的性格一貫如此。

再一個就是林衝對王倫積怨頗深。突如其來的爆發,往往來自長時間積累的怨念。林衝對王倫最大的怨恨來自雪地裡等投名狀那三天。這裡又要說到林衝的職業和人設了,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儘管落了草,開口總是「林衝原系……」如何如何。無論如何,林衝內心是自視甚高的,當然他也有這個資本。但饒是這麼一個高人,還有柴大官人的薦書,王倫這「嫉賢妒能」的賊,居然不願意收留,勉強答應了,居然又叫林衝納投名狀。那三天,無限放大了林衝心裡的怨恨。他背後罵王倫「潑男女,腌臢畜生」、當面罵王倫「你這嫉賢妒能的賊,不殺了要你何用!你也無大量之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邊罵還邊表露自己心跡「我其實今日放他不過!」就是說早就看不慣你鳥人,早就想殺了你。其實,林衝對王倫哪來這麼大的怨氣呢?無論如何,王倫是梁山草創之人,他自有原則和遊戲規則,他就是不願意收留本事比他大的人,這是他的顧慮和底線。如果林衝上山之日就殺了王倫取而代之,估計很多人還會敬他是一條敢作敢當的好漢。

第三就是林衝想藉助做大梁山反抗朝廷,誅殺高俅。這個訴求他肯定是有的,畢竟那是他心裡永遠的痛。殺了王倫後,林衝推晁蓋坐第一把交椅時的發言裡有一句話「剪除君側元兇首惡」,這是真心的,也被林衝利用晁蓋上位的時機確定為梁山的最高綱領。其實這是一種要挾和政治交換,晁蓋們雖然劫了生辰綱,殺了不少官兵,但他們沒有更多想過以後怎麼辦。殺高俅?八竿子打不著。但林衝殺了王倫,不但推舉晁蓋為頭,還把軍師、國師的第二第三把交椅也直接定了,交換條件就是梁山的共同綱領得由林衝來定。當然,隨著時間推移,林衝的訴求也越來越淡,直至高俅到了梁山,就在他面前,他發現自己沒有任何可能再去殺死高俅了。

聚義廳

晁蓋他們上山就沒準備走,能留就留,不能留就強留。吳用這廝,早就發現只有林衝扎手一些,其他人都不足為懼,稍事撩撥,林衝就來了。倒不是吳用有多屌,而是林衝太需要這次機會了,他太害怕晁蓋他們真的一言不合而走了。他太容易被人蠱惑,誤入白虎節堂、被挑唆火併王倫,但凡有點思考能力的人都做不出來。

林衝殺了王倫,卻自己不坐第一把交椅,就是他天生的性格缺陷了。他的原話是「據著我的胸襟膽氣,焉敢據敵官軍」,這倒是心裡話。林衝一輩子,吃虧就吃虧在瞻前顧後、畏首畏尾。武力自不必說,梁山上前幾名的存在。能力也不在話下,光看他殺了王倫後的一系列安排,基本奠定了梁山在宋江上山之前的發展基調。

吳學究雕像

人們常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但林衝空有一身本事,每遇大事總是「怕」字當頭。殺陸謙是做賊之前的林衝最快意平生的事,殺王倫卻是他最不應該做的事。王倫該死,但林衝無論如何,也應該等晁蓋動手。

人總會犯錯,也總要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林衝為殺王倫的政治錯誤付出的代價就是內心永不得安寧,讓自己成了梁山上的另類,日漸沉默。因為這個前科,甚至還有讀水滸者懷疑晁蓋也是林衝所殺,可見有些事情,一旦做了,永遠都是揮之不去的陰影。

相關焦點

  • 亂讀水滸之五:火併王倫,林衝的一個政治錯誤
    到後來火併王倫,則是他犯的政治錯誤。他像高衙內的一個幫兇,一起逼死自己的妻子,企圖通過殺死陸謙獲得心靈上的懺悔和救贖。但於事無補,尖刀捅向陸謙的時候,作為八十萬禁軍教頭的林衝也一同死去了。火併王倫火併王倫,是梁山泊發展進程上的大事,跟後來晁蓋中毒箭而死是一樣的,都是梁山泊發展壯大的必然結果,代表著梁山泊政治綱領的更迭
  • 水滸釋疑:林衝為什麼火併王倫?
    林衝拿住王倫罵道:「你是一個村野窮儒,虧了杜遷得到這裡。柴大官人這等資助你,周給盤纏,與你相交,舉薦我來,尚且許多推卻。今日眾豪傑特來相聚,又要發付他下山去。這梁山泊便是你的!你這嫉賢妒能的賊,不殺了,要你何用!你也無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杜遷、宋萬、朱貴本待要向前來勸,被這幾個緊緊幫著,那裡敢動。
  • 黑《水滸》林衝該不該火併王倫?
    火併王倫這集正是反應其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親手刺殺自己老大,為投靠新老大遞交投名狀一案。林衝完全可以做個局外人,沉住氣坐等他們兩撥人馬為爭奪梁山的控制權火併,然後收漁翁之利。因為你既然看好晁蓋一方,就應等他們殺了王倫再做打算不遲,既驗看了晁蓋等人的實力,又沒有背上賣友殺人的罵名,這不是一箭雙鵰之舉嗎,為啥非要自己親自動手呢?
  • 火併王倫,是吳用的陰謀?還是林衝的計策?
    從火併王倫這件事來說,林衝是更加急迫的。從他的角度來講,晁蓋等人投此地不成,盡可投別處,但林衝失去了這次機會,卻不知何時方得脫困,畢竟梁山上還有杜遷宋萬,還有王倫的很多親信隨從,林衝要借晁蓋等人的勢翻盤,殊不知,晁蓋等人也要借林衝的刀。
  • 王倫的死局:林衝如果不火併,晁蓋會不會認慫下山?
    晁蓋的到來,激化了梁山的內部矛盾,林衝斷金亭火併王倫,梁山由此完成了第一輪領導換屆。作為換屆的關鍵先生,林衝如果不動手,結局會如何?晁蓋等七星團夥,會不會乖乖離開梁山?答案很明顯,王倫的死局已定,晁蓋等不會認慫下山!
  • 林衝「火併王倫」,鳩佔鵲巢的江湖法則之下深藏的醜陋
    (林衝火併王倫劇照)一部忠義水滸,詮釋了眾多英雄好漢,其中豹子頭但讓王倫想不到的是,他遇到的是一夥亡命之徒,更兼自己手下還有一個根本不守江湖規矩的狠人。早就冷眼旁觀心中憋著怒火的林衝坐不住了,他大喝道:「你前番我上山來時,也推道糧少房稀。今日晁兄與眾豪傑到此山寨,你又發出這等言語來,是何道理?」
  • 水滸:林衝火併王倫,究竟是快意恩仇還是忘恩負義?
    林衝梁山水寨火併王倫,是水滸傳中非常精彩的一回,小時候看到這裡都會覺得王倫心胸狹隘,林衝快意恩仇,真是大快人心!朱貴、杜遷和宋萬見識畢竟不如王倫,紛紛替林衝說情,再加上柴進的書信舉薦,王倫只好答應林衝落草,但是必須要納投名狀!林衝一連三天沒有收穫,最後還碰到個硬茬:青面獸楊志。兩人鬥了五十餘合不分勝負,最後還是王倫等人給勸開了。
  • 《水滸傳》深度解說——林衝火併王倫
    到了晚上王倫的真面目露了出來,之前林衝投奔梁山,他就見不得人家武功高強有能力,如今一下子來了7個人要投奔,王倫自然更加的不樂意了,為了自己的地位安穩,王倫特意把晁蓋和其他六個人分開睡,王倫本就不願留下比自己強的人,一個林衝就夠他生悶氣了,這一下來了7個人,還個個比自己能力強,王倫實在是不甘心把苦心經營的梁山交給別人,然而王倫的這一切安排,晁蓋等人也並非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智多星吳用早就已經看穿了王倫是什麼意思
  • 《水滸傳》吳用挑撥、林衝暴走、火併王倫,是義還是鳩佔鵲巢
    施耐庵在水滸中用這十個字來總結梁山泊第一任寨主王倫之死,言下之意是怪其有肚無量、奸詐深算。柴進說「地名梁山泊,如今有三個好漢在那裡紮寨。通過後面林衝在吳用的挑撥之下,火併王倫一章節,不難看出林衝確實對寨主王倫是一肚子火,在殺他時更是罵了一句「村野窮儒」。林衝如此痛恨王倫,真的是替天行道,誅殺小人嗎?
  • 水滸:林衝火併王倫,仍然坐梁山第四把交椅,地位沒變,他圖什麼
    導讀:在《水滸傳》第十八回:林衝水寨大並火,晁蓋梁山小奪泊。本回講述的是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和阮氏三雄七人投奔水泊梁山,無奈梁山寨主白衣秀才王倫氣量狹小,不願意晁蓋等人入夥。林衝看不慣王倫的做法,火併了王倫,讓晁蓋坐了梁山泊第一把交椅。
  • 和林衝火併王倫一樣
    《淺說水滸》第304期(文/焦目)從水滸中來看,梁山水泊的地理位置相當優越。不但周圍是八百裡水泊,而且水泊中有陸地,陸地上有山,山還很高,以至於後面宋江安排大家職位時,梁山上有幾層關卡和旱寨。所以,梁山是一塊寶地,林衝、晁蓋等人犯了事,率先想到去梁山入夥。可惜王倫格局太小,只怕別人來奪位,而不是想著拉攏,推心置腹,以作心腹。因此,他總是推三阻四,想把人趕走,結果人家沒走,王倫自己反倒丟了性命,這便是「林衝火併王倫」的事兒。林衝火併王倫之前,其實魯智深已經幹過類似的事兒了。先從魯智深救林衝說起。
  • 水滸傳:為何火併王倫的人是林衝?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是七個
    將次席終,王倫叫小嘍羅把一個盤子,託出五十兩白銀、兩匹絲來。王倫起身說道:「柴大官人舉薦將教頭來敝寨入夥,爭奈小寨糧食缺少,屋宇不整,人力寡薄,恐日後誤了足下,亦不好看。略有些薄禮,望乞笑留,尋個大寨安身歇馬,切勿見怪。
  • 林衝火併王倫後,為什麼自己不做寨主,還把前三位拱手相讓?
    林衝火併王倫後,為什麼自己不做寨主,還把前三位拱手相讓?王倫對晁蓋一行先是歡迎,後來聽說殺官軍的事跡,非常害怕,決定不再接納晁蓋,要趕他們走,引得林衝火併了王倫。火併前梁山的排位是:王倫、杜遷、宋萬、林衝、朱貴。火併後梁山的排位是:晁蓋、吳用、公孫勝、林衝、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遷、宋萬、朱貴。
  • 吃著王倫的飯,卻砸了王倫的碗,林衝的這波操作你給多少分?
    長大後,卻發現原本的這個&34;有些崩塌,他是一個忍辱負重的成年人,他的生活裡只有憋屈和無奈。風雪山神廟被人人稱道,但是火併王倫這件事人們看法卻不一。畢竟在林衝最危難的時候,王倫儘管不情願還是接納了他,給他一碗飯吃,一個容身之所住。可惜林衝吃了人家的飯,睡了人家的房,最終還要了人家的命,林衝如此做真的對嗎?
  • 林衝與王倫怎麼就尿不到一個壺裡?
    那麼問題來了,林衝和王倫兩個人怎麼就尿不到一個壺裡去呢?林衝見識不凡,有大局觀。與王倫的小農觀念不同,林衝是一個頗具大局觀的人。他與王倫的價值觀是不一樣的,這也是造成他們之間觀念衝突的最主要原因。對待晁蓋等人投奔梁山,王倫和林衝的態度是截然相反的,王倫依舊擔心晁蓋等人後來居上,從而拒絕他們的加入。
  • 水滸傳:為何火併王倫的人是林衝?吳用:揭疤之痛勝過初創之痛
    沒有退路的王倫還是不甘心,他要求把一個【投名狀】來!所謂「投名狀」就是三日之內殺一個無辜的人,證明自己死心塌地想入夥。林衝的表現,智多星吳用看的清楚,很快他就明白了林衝曾經遭受的屈辱。經過一夜的思考,吳用很快想到了對策,並和晁蓋等人商議下次吃飯的時候具體實施火併王倫的計劃。
  • 王倫身為梁山的創始人,為何還會被林衝火併?
    水滸中主要講的就是梁山水泊這個地方,而梁山的創始人是誰?沒錯,就是王倫。而王倫最終的下場是被林衝火併,王倫身上最大的缺點是什麼?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其中的細節。梁山一共有三代當家人,創始人是王倫,也就是梁山的第一代當家人。
  • 林衝火併王倫,他是個小人,還是個梟雄?
    到最後連梁山決策層都沒混進去,主要還是在於他殺了梁山原先的寨主,也算是林衝的恩人白衣秀士王倫。王倫本質上並不是個壞人,也沒有做過一件壞事。王倫沒有像高衙內那樣調戲林衝的娘子,也沒有如高太尉那樣要陷害林衝,也沒有和陸謙一樣背叛出賣林衝,也沒有像董超薛霸那樣為了金錢要林衝的性命。其實王倫只不過是心眼小,而且害怕林衝武藝高強,佔了自己的寨主之位。
  • 一個講人情世故,一個卻跟你講江湖道義,王倫怎能容下林衝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間想了一個新的觀點:這其實是王倫和林衝是兩個不同群體的人,王倫講的是人情世故,而林衝講的是江湖道義。兩人認知的矛盾決定了王倫不會收留林衝。王倫講的是人情世故王倫上山,坐了梁山的這把交椅。其實是把梁山當作了自己的財產。這話其實也是對的。畢竟梁山是自己和杜遷宋萬打下的江山,這是我的家,我喜歡留誰,想趕誰走還不是我說的算的事情嗎?
  • 一個講人情世故,一個卻跟你講江湖道義,王倫怎能容下林衝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間想了一個新的觀點:這其實是王倫和林衝是兩個不同群體的人,王倫講的是人情世故,而林衝講的是江湖道義。兩人認知的矛盾決定了王倫不會收留林衝。按理說王倫所思所想也沒有什麼不對,可為什麼卻遭到了林衝的火併,連命都搭上了呢?這裡就要看看林衝,晁蓋等人的梁山屬於什麼性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