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9月30日晚,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招待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黨和國家領導人與4000餘名中外人士歡聚一堂,共慶新中國70華誕。人民大會堂宴會廳現場陳設著由陝西民間藝人董林美創作的剪紙紀念品《普天同慶》,造型樸素大方,表現了普天同慶的盛世景象,寄託了對共和國華誕的美好祝願。作品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設計監製完成。
9月30日晚,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招待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新華社記者 張領 攝
宴會廳燈光璀璨、鮮花吐豔,洋溢著熱烈喜慶的節日氣氛。主席臺上方高懸著莊嚴的國徽,「1949-2019」年號在紅旗映襯下格外醒目。在喜慶歡快的樂曲聲中,中外賓朋舉杯共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祝福中國繁榮富強,祝願中國同世界各國友誼長青,共創幸福美好未來。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創意設計藝術總監潘魯生與陝北剪紙藝人董林美在討論國慶招待會剪紙紀念品創作主題
民間剪紙團花紀念品《普天同慶》,作為與會嘉賓的紀念品,是一份國慶的紀念。作品由陝北剪紙藝人董林美創作。運用陝北民間剪紙語言,採用傳統團花構圖,以國徽為核心,環繞燈籠、石榴、山丹丹花形象,象徵新中國七十年來不忘初心、團結進取、繁榮發展的光輝歷史,表現新時代凝心聚力、繼往開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偉大徵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陝北,不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一個文化概念」。陝北具有精神家園的意義,延安精神更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山丹丹花開紅豔豔」,剪紙團花是新中國歷史徵程中精神高地和民族之韻的象徵。石榴象徵團圓團結、繁榮昌盛,燈籠展現普天同慶的時代氣象,民間傳統紋樣體現中國精神、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表現與民族命運相聯繫、同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家國親情。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國慶招待會民間剪紙紀念品《普天同慶》
陝北剪紙《普天同慶》,來自民間文藝創作,反映人民群眾的心聲,是中國民間文藝家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國徽莊嚴,團花飽滿,五十六個民族團結進取,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進取,闊步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上。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國慶招待會民間剪紙紀念品《普天同慶》
剪紙藝人董林美,是一位來自陝西省榆林市榆陽區魚和峁鎮拐上村的一位普通農民。成長於民風淳樸的陝北鄉村,她自幼酷愛剪紙藝術,擅於以剪紙藝術表現陝北鄉村生活,構思巧妙,具有靈秀質樸的藝術氣息。今年4月,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創意項目設計藝術總監潘魯生教授指導下,董林美完成了手工剪紙紀念品《普天同慶》樣稿創作。樣稿確定後,董林美與嫂子楊平一起加班加點,歷時三個月共同完成了剪制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