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東床快婿的故事你聽過嗎 其實坦腹東床也出自這裡

2020-12-02 今日臨沂

  我們經常形容別人女婿的時候會用到東床快婿這個詞,形容別人性格不做作真性情會說坦腹東床,你知道這兩個成語是出自一個故事嗎?王羲之東床快婿和坦腹東床出自什麼故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郗鑑有個女兒,年方二八,名叫郗璿,字子房。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鑑愛如掌上明珠。郗鑑要為女擇婿,郗鑑覺得丞相王導家子弟甚多,聽說個個都才貌俱佳,於是郗鑑希望能在王丞相家子弟中擇婿。

 

  一天早朝後,郗鑑把自己擇婿的想法告訴了王丞相。王丞相說:「那好啊,我家裡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裡挑選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誰,我都同意。」郗鑑就命管家,帶上厚禮,來到王丞相家。
 


 

  王府的子弟聽說郗太尉派人來覓婿,無不卯足了勁,仔細打扮一番出來相見,唯盼雀屏中選。

 

  郗府管家看來看去,感覺王府的青年才俊個個都很好。最後,郗府管家來到東跨院的書房裡,就見靠牆的床上一個袒腹仰臥的青年人,原來王羲之在來相府半路上再三賞玩東漢著名書法家蔡邕的古碑後,沉迷不已,什麼事都不放在心上,相親的事早忘光了。

 

  當他急急忙忙來到相府,因為天氣實在太熱,就隨手脫掉外衣,袒胸露腹,邊喝著茶,邊想著蔡邕的書法。管家見他這般神情,驚呆了,問他話也不答理。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對郗太尉說:「王府的年輕公子二十餘人,聽說郗府覓婿,都爭先恐後,唯有東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著若無其事。」郗鑑說:「哈哈,我要選的就是他了!」郗鑑來到王府,見此人既豁達又文雅,才貌雙全,當場下了聘禮,擇為快婿。"東床快婿"又稱"東床坦腹"一說就是這樣來的。

 

  這「東床快婿」王羲之就是大名鼎鼎的書法家,被後人稱之為「書聖」。

 

  一般人都聽過「袒腹東床」的故事:一名高官派人到王導家選女婿,其他年輕人都正襟危坐,只有王羲之敞著衣服、露著肚子在東廂房的床上吃東西。這種另類表現由於不做作、真性情,千百年來,後面跟著數不盡的點讚。

 

  當時也「秒殺」了來面試的人,高官聽說後更是兩眼放光,當即拍板就是他了。從中也可以看出這名老嶽丈的性情和眼光,你知道他是誰嗎?

 

  郗鑑是個儒雅「流民帥」

 

  他叫郗鑑,是高平金鄉(今山東省金鄉縣)人,出自名門,是揚州刺史郗隆的侄子。但從小家道中落,窮困潦倒。他唯一的娛樂活動就是讀書,即使在田地裡揮著鋤頭,汗如雨下,也忘不了搖頭晃腦,吟誦詩文。

 

  「八王之亂」時,他輾轉任多個官職,還被匈奴軍隊活捉過。但他堅決不降,在混亂中成功越獄。

 

  郗鑑回到家鄉後,正鬧饑荒。他以前樂於助人,是個美名遠播的「活雷鋒」。朋友們一聽說他死裡逃生、日子窘迫,帶著很多財物,從外地趕過來看望。郗鑑一點不留,都送給周圍窮苦的百姓,由於他的接濟,許多人才活了下來。鄉裡推舉他為領袖,南下避難,1000多戶人家死心塌地跟著他。

 

  司馬睿到江南後,任他為兗州(今山東地區等)刺史,出鎮鄒山(今屬山東威海)。三四年他就聚眾數萬人,都是北方逃難的流民。從此郗鑑就有了一個身份:「流民帥」。東晉朝廷其實討厭這種人,總覺得他們土匪氣太重,沒文化,是無法無天的強盜,只能安撫籠絡。但郗鑑不同,他本身是士族出身,是個儒雅的「草頭王」。

 

  322年,王敦謀反,司馬睿焦頭爛額,想到了這支力量。紀瞻也極力推薦,說:郗鑑有將相之才,能力不亞於戴淵。

 

  司馬睿下詔,讓他參加建康保衛戰,於是郗鑑率兵南下(還有一種說法是,他擋不住北方的匈奴兵,無奈逃離)。但沒想到的是,建康丟得實在太快了。郗鑑才渡過淮河,還沒有來得及過長江,就聽到京城陷落的消息,只好呆在合肥觀望。

 

  王敦掌控朝廷後,知道這個人不可靠,決定滅了他。任他為尚書,調他回建康,郗鑑看穿這個陰謀——孤身去京城,將「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於是上書稱身患重病,不能動了,拒絕就職。

 

  王敦不願逼得太急,決定慢慢收拾,任他為安北將軍,屯兵合肥,接替戴淵的職務。

相關焦點

  • 東床快婿的營銷學分析:王羲之勝在不按常理出牌
    其實,營銷並不局限於賣產品。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求職、升職、甚至追女孩子,都可視為銷售活動。如果你不懂得推銷自己,就會失去很多機會。如果你懂得運用自我營銷策略,成功的機會就會高得多。那麼,自我營銷應該如何進行呢?讓我們以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成為「東床快婿」的故事為例,做一次營銷學分析吧!
  • 東床快婿這一成語,竟是由於王羲之的無心之舉得來
    大家知道東床快婿這一個成語的意思嗎?就是指才華橫溢,談吐舉止十分豁達的女婿。而它的由來竟是和有著書聖之稱的書法大家王羲之有關,甚至有很多的時候都被別人拿來使用,現在就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這其中有什麼有趣的小故事吧,或許你還能從中得到不一樣的道理呢。
  • 王羲之故事-東床快婿
    郗鑑選婿  郗山與微山島隔水相望,山上有一座好大的墳墓,墓前有一統石碑,上書:「東晉太尉郗鑑之墓」,系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手筆
  • 「東床快婿」王羲之沒那麼瀟灑!
    「東床快婿」出自《世說新語》裡的〈雅量〉篇,故事說到當時的太傅郗鑑有個女兒叫做郗璿,長得很漂亮,想和王導做親家,於是特別派遣門生送信給王導,希望從王家子弟裡挑選出女婿。王家那時未婚的子弟很多,王導也很難從中選出一位,於是告訴郗鑑的門生說:「我家的子弟都在東廂房,你可以去那裡選看看。」遵照王導的指示,郗鑑的門生去了東廂房,看了王家眾多子弟之後,也做不了主,於是向王導告辭,說要回去請示老師再做定奪。他返回後向郗鑑報告:「王家的子弟都不錯,可是因為知道我去選女婿,表現都很拘謹,但是有一人卻在床上坦胸露肚,一點也不在乎。」
  • 王羲之:佯睡避禍、東床快婿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大家都不陌生的與他有關的成語——入木三分,因為王羲之少時練字,由於筆力極深,使得字透入木下三分,後來逐漸比喻對文章和事物的見解深刻,透徹。實際上,除了入木三分這個故事之外,王羲之還有兩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 王羲之不僅筆力「入木三分」,還是一個令人羨慕的「東床快婿」
    王羲之是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書法家,在歷史上享有很高的評價,被後人稱為「書聖」。他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尤其是「入木三分」與「東床快婿」這兩個成語更是與他有關。據傳當初晉帝到北郊祭祀,命王羲之將祝詞寫在木板上,再拿去讓工人雕刻。工人將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書法墨跡一直浸到木板裡面去了,一直削了有三分的深度,才算見了底。王羲之筆力雄勁,以致入木三分。這件事情可是轟動了整個京城,「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人皆知的成語了。於是,後來人們直接把「入木三分」用來形容人們寫文章,或者是說話的內容非常深刻。
  • 王羲之與「東床快婿」
    他問:「年齡差不多的都在這裡了嗎?」僕人說:「還有一個公子,在書房裡。」管家就去書房裡,在靠牆的一張床上,躺著一個露出肚皮的年輕人。管家問他話,他也不搭理。原來這個青年是王羲之,便將女兒嫁給了他。這就是「東床快婿」的由來。當年這個袒腹東床的王羲之,後來以書法聞名於天下。
  • 東床快婿王羲之寫字換鵝,不曾想為他人寫的一篇序卻流傳千古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受到了歷代書法家的追捧,因為王羲之的書法包含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各種形式,博採眾長,並自成一家,影響深遠。而人們也經常用「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來形容王羲之書法的美。
  • 沒有顯赫的家世,王羲之如何能成郗太尉的「東床快婿」?
    中國人素來把女婿稱為「東床快婿」,殊不知這一名稱與東晉的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有很大關係。後來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巨大成就,加上出生名門望族,王家在朝堂之上,也是讓郗太尉對自己當初的眼光自豪不已。於是後來「東床快婿」一時成了佳話,「東床」也成了女婿的代名詞。
  • 10個冷知識:「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不指睡覺的床,那是什麼?
    「東道主」出自於《左傳》,思是東路上的主人春秋時晉秦合兵,圍鄭,鄭文公使燭之武說服秦穆公,曰:「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由於鄭國在秦國東面,接待秦國出使東方的使節,故稱「東道主」。3.
  • 10個冷知識:「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不指睡覺的床,那是什麼?
    「東道主」出自於《左傳》,意思是東路上的主人春秋時晉秦合兵,圍鄭,鄭文公使燭之武說服秦穆公,曰:「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由於鄭國在秦國東面,接待秦國出使東方的使節,故稱「東道主」。
  • 沒有顯赫的家世、橫溢的才華,王羲之成不了郗太尉的「東床快婿」
    中國人素來把女婿稱為「東床快婿」,殊不知這一名稱與東晉的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有很大關係。當時的太尉郗鑑有一女兒,正當花樣年華,於是郗鑑就拜託門客到當朝宰相王導家去物色年輕人。當時人人都知道,王家人是人才輩出。
  • 王羲之是哪個朝代的人介紹 東床快婿原本指就是他
    王羲之之際的東晉還是剛剛建立,當時朝中勢力較大的還是王謝兩家。王羲之的伯父王導更是出任東晉的丞相一職,位高權重。   而王羲之後來又成了尚書令郗鑑的東床快婿,所以王氏一家可謂是權貴一時。加上王羲之後來因為書法名聲大噪,所以世人皆是羨慕。
  • 相親就學王羲之,袒腹仰臥也做得「東床快婿」
    「東床快婿」這個成語的意思指的是自己很滿意的女婿。但這個成語的典故大家可能是一知半解,這個典故的主角說的是正是大書法家王羲之。說在東晉時期,世家的地位極高。而在這些世家中屬王謝兩家地位最顯赫,人人都想和他們接親。當時的太尉叫郗鑑,地位只在王導之下。
  • 「東床快婿」一詞,與書聖王羲之,二者還有有如此聯繫!
    而有很多被選為女婿的男子都被稱為「東床快婿」。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東床快婿」一詞,與書聖王羲之,二者還有如此聯繫!眾所周知,王羲之是東晉時期的人,他的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法家,而東床快婿一詞,也是因為這位書法家的事情才出現的。
  • 坦腹東床,書成換鵝,東晉名士王羲之
    竹扇看著很簡陋,沒有任何圖案修飾,路過的人皆不感興趣,王羲之很同情老婆婆,就在上面題了字。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也不識字,看著竹扇被他畫來畫去的,字跡還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然後就離開了。老婆婆聽了王羲之的話,果然大家都爭著搶著要買竹扇。很快,一籃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 王羲之與東床快婿典故的由來
    我最喜愛的書法家王羲之,是東晉司徒王導的侄子,王家在那時,可是東晉王朝的名門望族,有名的琅琊王氏。王羲之,字逸少,祖父王正曾官至尚書郎,父親王曠曾為淮南太守。王羲之幼年時並無超常之處,甚至說話還帶點口吃。
  • 即墨成語故事║王陽去婦、彈冠相慶、東床快婿
    今天先發第一彈,來自即墨的三個成語故事。  王陽去婦、彈冠相慶、東床快婿,這三個成語,都與即墨一個大家族有關。  西漢時期,即墨有個名人,叫王吉。  據史書記載,王吉(?~前48年),字子陽,西漢時琅琊皋虞(今即墨市溫泉街道皋虞村)人。
  • 女婿們的別稱——東床快婿與乘龍快婿的起源
    東床是古代時對於女婿的別稱,那招東床的來歷又是從何而來呢?這就要說到一位東晉時期我們頗為熟悉的才子王羲之了,王羲之出自東晉頂級門閥士族琅琊王氏家族,尤善楷書與行書,被後代尊為「楷聖」,他所作《蘭亭序》「飄若浮雲,翩若驚鴻。」
  • 3個與王羲之有關的成語,反映王羲之對待求學、婚姻、處世的態度
    王羲之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也是一個有生活情趣的人,今天就簡單介紹幾個有關王羲之的成語,而這3個小成語的背後也是3個小故事,值得大家借鑑。01 入木三分這個成語其實就是來自於王羲之,王羲之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怎麼回事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