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的氣勢:《歷代帝王圖》

2021-01-13 杭州老鷹畫室

皇帝制度是我們古代封建制度下的產物,皇權是至高無上的,皇帝就是天子,那麼畫家筆下的皇帝的形象又是怎樣變現出來的呢。我們來欣賞一下閻本立筆下的《歷代帝王圖》。

  現今我們所能見到的《歷代帝王圖》為後人的摹本,又名《列帝圖》、《十三帝圖》、《古列帝圖卷》。畫中刻畫了歷史上漢至隋間有不同作為的13 位帝王的形象,這13 位帝王按歷史順序依次是:前漢昭帝劉弗陵、後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蜀主劉備、吳主孫權、晉武帝司馬炎、北周武帝宇文邕、陳文帝陳蒨、陳廢帝陳伯宗、陳宣帝陳頊、陳後主陳叔寶、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

  此圖描繪從西漢至隋朝十三個皇帝的形象。畫家力圖通過對各個帝王不同相貌表情的刻畫,揭示出他們不同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那些開朝建代之君,在畫家筆下都體現了「王者氣度」和「偉麗儀範」;而那些昏庸或亡國之君,則呈現委瑣庸腐之態。畫家對作品中的每個形象都寓有褒貶,而這一褒貶又是寓於每個帝王的性格和精神氣質之中。在表現帝王的形象時,畫家通過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神、眉宇和嘴唇間流露出的神情來刻畫不同的個性和氣質,以表達作者對前代帝王的作為和才能的評價。[2]此圖經歷代內府或個人收藏,清末落入梁鴻志之手,流入國外。

  作品沒有名款,長期以來一直傳為閻立本的作品,主要依據是宋代富弼題識。根據史籍局部放大圖記載,當前流傳的絹本,是宋代楊褒根據白麻紙唐畫傳摹,設色附彩的。

漢昭帝劉弗陵

漢光武帝劉秀

魏文帝曹丕

 吳大帝孫權

蜀昭烈帝劉備

宣陳宣帝陳帝

隋煬帝楊廣

周武帝宇文邕

《歷代帝王圖》始作於唐朝初年,唐太宗時期著名畫家閻立本所作,是表現帝王生活的人物畫,又稱《古帝王圖》。

  《歷代帝王圖》的藝術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畫的最高水平,在古代繪畫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唐代是中國畫繁榮、鼎盛的時期,在繪畫題材方面傾向面對現實。

  這一時期人物畫不僅大家輩出,描繪人物的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發展。閻立本溯源顧愷之又融進恢弘博大的氣度,他在《歷代帝王圖》中,以剛勁而厚實的線條恰當而真實地刻畫出古代帝王的個性特徵。

  畫卷共包含了十三個帝王及一些侍從的肖像,帝王的上方書寫有廟號、姓名及在位年數。這十幾位皇帝依次是前漢的昭帝劉弗陵,後漢的光武帝劉秀,有才有藝的魏文帝曹丕,憨厚的蜀主劉備,深沉的吳主孫權,統業天下的晉武帝司馬炎,粗野但有策略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外柔內兇的隋文帝楊堅,聰明浮誇的隋煬帝楊廣,美才兼備的陳文帝,以及軟弱無能的陳宣皇帝陳頊等。

  總體來講,《歷代帝王圖》作為中國肖像畫的經典作品,把帝王的氣勢和內心世界體現無疑,畫家的色彩審美水平完全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都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我國古代皇帝有不少,但是能名流千古的卻不多,我們在閻立本的筆下可以看到古代較為出名的十三位皇帝,也是看到了皇帝制度下帝王的氣勢以及帝王的內心世界。


相關焦點

  • 每日一畫:歷代帝王圖
    12《歷代帝王圖》·局部唐代此畫描繪了兩漢、魏晉、南北朝至隋代十三個帝王的形象,並寓褒貶於其中。比如劉備的深而顯疲憊、曹丕的咄咄逼人等,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此圖絹本,設色,縱51.3釐米,橫531釐米。全卷共畫有自漢至隋十三位帝王的畫像,從畫像來看,雖仍有程式化的傾向,但在人物個性刻畫上表現出很大的進步,不落俗套,而顯得個性分明;畫中按等級森嚴的封建倫理觀念,處理人物的大小。
  • 每日一畫:歷代帝王圖
    12《歷代帝王圖》·局部唐代閻立本此畫描繪了兩漢、魏晉、南北朝至隋代十三個帝王的形象,並寓褒貶於其中。比如劉備的深而顯疲憊、曹丕的咄咄逼人等,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此圖絹本,設色,縱51.3釐米,橫531釐米。全卷共畫有自漢至隋十三位帝王的畫像,從畫像來看,雖仍有程式化的傾向,但在人物個性刻畫上表現出很大的進步,不落俗套,而顯得個性分明;畫中按等級森嚴的封建倫理觀念,處理人物的大小。
  • 閻立本《歷代帝王圖》賞析
    閻立本《歷代帝王圖》材質:設色絹本手捲尺寸:51.3cm × 531 cm館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收藏在表現帝王的形象時,畫家通過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神、眉宇和嘴唇間流露出的神情來刻畫不同的個性和氣質,以表達作者對前代帝王的作為和才能的評價。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收藏有一卷《歷代帝王圖》,畫上沒有署款,卷後有宋代數位名士題跋將此畫歸在閻立本名下,近來也有人考證,認為唐代只有另一位畫家郎餘令畫過帝王圖,此畫可能是他的手筆,但此論一直並沒有為大家所完全接受。
  • 中國古代帝王都什麼樣?究竟是誰畫了《歷代帝王圖》?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收藏有一幅傳為閻立本所作的《歷代帝王圖》。這幅作品是公認的中國古代繪畫的早期作品。作品名為「歷代帝王」,但保留至今的畫面上僅有唐代之前的歷代帝王十三人,以及他們身邊的各類侍從四十六人。帝王形象來自何處?這十三位帝王神態各異,著裝亦不同。畫面右側第一位是前漢昭帝劉弗陵,他是漢武帝少子,在位十三年,公元前74年,漢昭帝二十一歲時駕崩。
  • 流失海外的驚世國寶——閻立本《歷代帝王圖》
    《歷代帝王圖》確是傳世初唐時代的赫赫名跡,與敦煌唐代壁畫人物比較,氣息相通,時代風格極為明顯,為傳世捲軸畫稀有之品。著名的《歷代帝王圖》就是經由其手,流失海外。梁鴻志從其外公林壽圖手中得來《歷代帝王圖》。1928年,在日本東京舉辦的一場「唐宋元明名畫展覽會」,此作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梁鴻志藉機,將《歷代帝王圖》以6萬元大洋的高價,轉賣給熱衷東方古典藝術的收藏家——美國人鄧曼·羅斯。
  • 鑑賞中國傳世名畫系列之《歷代帝王圖》
    《歷代帝王圖》又名《列帝圖》、《十三帝圖》、《古列帝圖卷》、《古帝王圖》,傳為唐代閻立本畫作,絹本,設色,現存後人摹本。畫面為橫卷是一幅歷史人物肖像畫。摹本現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 中國最牛的《歷代帝王圖》,來了!
    ▲閻立本(傳)《歷代帝王圖》,初唐,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皇帝排著隊來了,稍後一個個亮出他們的身份)遍觀中國美術史,似乎還沒有哪一件作品像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一樣,一口氣對前朝帝王來了這麼一次大嗯,這樣氣勢揮宏的帝王群像,或許也真只有氣勢如虹的唐代才會產生吧。不但如此,連畫面的巨幅也足夠宏偉。自然,畫中人盛大的氣場沒有盛大的尺寸,是裝不下的。整個畫作縱51.3釐米,不要說是在初唐,遍觀整個中國美術史,這樣巨大的寬度都是罕見的,因為作品是繪於絹上的,所以這個尺寸是受制於當時的織造技術,這幾乎也是當時能織出的最寬的絹了。
  • 流失的國寶級文物:閻立本《歷代帝王圖》
    原創:文章首發於牛虻公眾號 《歷代帝王圖》或作《列帝圖》、《帝王圖》、《十三帝圖》等。 唐閻立本畫。縱51.3釐米,橫531釐米。 絹本,重著色,使用緊勁線條,適度暈染的方法。
  • 流失的國寶級文物:閻立本《歷代帝王圖》
    原創:文章首發於牛虻公眾號《歷代帝王圖》或作《列帝圖》、《帝王圖》、《十三帝圖》等。唐閻立本畫。縱51.3釐米,橫531釐米。絹本,重著色,使用緊勁線條,適度暈染的方法。流失文物應理性回歸,願每一件流失文物都可以回歸各自的祖國《歷代帝王圖
  • 《歷代帝王圖》裡的皇帝為啥都穿一樣的龍袍?
    《歷代帝王圖》裡的皇帝為啥都穿一樣的龍袍?▲ 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局部)現在我們叫梁鴻志大漢奸,因為他做過汪精衛偽政府的行政首腦,他在昭和天皇登基大典的時候,把這幅《歷代帝王圖》送到日本,參加登基大典的慶典展覽,這幅畫就刊載在畫冊封面上。
  • 女畫家辛靜完成《歷代帝王肖像》
    本報訊(記者李晶)在百米長卷上精描細繪出我國歷史上百餘位帝王的肖像——我省女畫家辛靜歷時8年精心創作的《歷代帝王肖像》百米長卷日前完稿。  今年44歲的辛靜自幼喜好繪畫,早年曾師從劉文西、樊昌哲、苗墨、戴希斌等畫家學習,現為省婦女書畫家協會常務理事,其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各類畫展,並被選入多種畫集。在一次黃陵祭祖後,辛靜萌生了為歷代帝王畫肖像的想法。
  • 《歷代帝王圖》選擇了這些皇帝,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歷代帝王圖》是哪幅畫,但是其中的皇帝單幅畫大多數人都看過,它的畫風是這樣的:很熟悉吧,因為用的人非常多,今天就來科普下這個《歷代帝王圖》,《歷代帝王圖》又名《列帝圖》、《十三帝圖》、《古列帝圖卷》,傳為唐代閻立本畫作,絹本,設色,現存後人摹本。
  • 漢代帝王圖
    帝王圖此圖絹本,設色,縱51.3釐米,橫531釐米。全卷共畫有自漢至隋十三位帝王的畫像,從畫像來看,雖仍有程式化的傾向,但在人物個性刻畫上表現出很大的進步,不落俗套,而顯得個性分明;畫中按等級森嚴的封建倫理觀念,處理人物的大小。《歷代帝王圖》用重色設色和暈染衣紋的方法,有佛教藝術的影響。
  • 細處見功力,氣質各不同——古代名畫賞:閻立本《歷代帝王圖》
    帝王圖的創作意圖在於讓統治者「見善足以戒惡,見惡足以思賢」,起到維護統治的作用。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創作動機大概就是緣於此。《歷代帝王圖》為絹本,設色,縱51.3釐米,橫531釐米,用重色設色和暈染衣紋的方法,有佛教藝術的影響。
  • 歷代帝王中,他自稱「天下一人」(圖)
    (原標題:歷代帝王中,他自稱「天下一人」(圖))   說到個性籤名
  • 歷代帝王廟,建築莊嚴肅穆,供奉著百餘位帝王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北京旅遊的好去處,北京地鐵二號線阜成門站的歷代帝王廟,坐落在北京阜成門裡的歷代帝王廟,極為奇特,這裡既不供奉佛門菩薩也不崇拜道教三清。而是供奉著百餘位帝王,這種的寺廟只此一家。
  • 《歷代帝王圖》:由於沒有名款,引起後世猜測,究竟作者是誰呢?
    《歷代帝王圖》:由於沒有名款,引起後世猜測,究竟作者是誰呢?《歷代帝王圖》又稱《古帝王圖》,是一幅流傳有緒屢見著錄的唐代藝術珍品。今存十三圖,絹本設色,為西漢至南北朝、隋代十三個帝王的畫像,分別是漢昭帝劉弗陵、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吳主孫權、蜀主劉備晉武帝司馬炎、陳文帝陳蒨、陳廢帝陳伯宗、陳宣帝陳頊、陳後主陳叔寶、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歷代帝王圖》構圖形式,分立像和坐像兩種。
  • 高清《歷代帝王圖》,皇帝們原來都長這樣!
    深受鍾繇、王羲之親睞的鼠須筆,面向全國誠招代理商,詳情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歷代帝王圖
  • 閻立本《歷代帝王圖》,隋、唐人物畫的代表作品(附全卷高清圖)
    《歷代帝王圖》的作者閻立本,大概算得上歷史上最不務正業的宰相。他和父親閻毗、哥哥閻立德都是隋、唐時期的大畫家,他在唐高宗總章年間被任命為右相,拜相前後,他都在匆匆忙忙地為皇家作畫、建造園林,皇上遊園看見水鳥長得好看,馬上宣他作畫;凌煙閣要陳列的二十四功臣像,敕命閻立本圖寫。
  • 「第4565期」《歷代帝王圖》的秘密(下):被「拼湊」出的國寶
    可是,這位為日後一統天下奠定基礎的年輕有為的君主卻被《歷代帝王圖》的作者畫得兇狠野蠻,被罵為無道。可見,《歷代帝王圖》的作者,不僅堅持南方政權正統的觀念,而且極有可能是一位佛教徒。《歷代帝王圖》中最後一位皇帝,隋煬帝楊廣顯然也是一位反面人物。在他手裡,隋朝二世而亡,他也是典型的亡國之君。如果,僅從隋朝的兩代君主都人選的情況看,《歷代帝王圖》似乎有入選標準,那就是,開國之君與亡國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