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制度是我們古代封建制度下的產物,皇權是至高無上的,皇帝就是天子,那麼畫家筆下的皇帝的形象又是怎樣變現出來的呢。我們來欣賞一下閻本立筆下的《歷代帝王圖》。
現今我們所能見到的《歷代帝王圖》為後人的摹本,又名《列帝圖》、《十三帝圖》、《古列帝圖卷》。畫中刻畫了歷史上漢至隋間有不同作為的13 位帝王的形象,這13 位帝王按歷史順序依次是:前漢昭帝劉弗陵、後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蜀主劉備、吳主孫權、晉武帝司馬炎、北周武帝宇文邕、陳文帝陳蒨、陳廢帝陳伯宗、陳宣帝陳頊、陳後主陳叔寶、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
此圖描繪從西漢至隋朝十三個皇帝的形象。畫家力圖通過對各個帝王不同相貌表情的刻畫,揭示出他們不同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那些開朝建代之君,在畫家筆下都體現了「王者氣度」和「偉麗儀範」;而那些昏庸或亡國之君,則呈現委瑣庸腐之態。畫家對作品中的每個形象都寓有褒貶,而這一褒貶又是寓於每個帝王的性格和精神氣質之中。在表現帝王的形象時,畫家通過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神、眉宇和嘴唇間流露出的神情來刻畫不同的個性和氣質,以表達作者對前代帝王的作為和才能的評價。[2]此圖經歷代內府或個人收藏,清末落入梁鴻志之手,流入國外。
作品沒有名款,長期以來一直傳為閻立本的作品,主要依據是宋代富弼題識。根據史籍局部放大圖記載,當前流傳的絹本,是宋代楊褒根據白麻紙唐畫傳摹,設色附彩的。
漢昭帝劉弗陵
漢光武帝劉秀
魏文帝曹丕
吳大帝孫權
蜀昭烈帝劉備
宣陳宣帝陳帝
隋煬帝楊廣
周武帝宇文邕
《歷代帝王圖》始作於唐朝初年,唐太宗時期著名畫家閻立本所作,是表現帝王生活的人物畫,又稱《古帝王圖》。
《歷代帝王圖》的藝術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畫的最高水平,在古代繪畫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唐代是中國畫繁榮、鼎盛的時期,在繪畫題材方面傾向面對現實。
這一時期人物畫不僅大家輩出,描繪人物的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發展。閻立本溯源顧愷之又融進恢弘博大的氣度,他在《歷代帝王圖》中,以剛勁而厚實的線條恰當而真實地刻畫出古代帝王的個性特徵。
畫卷共包含了十三個帝王及一些侍從的肖像,帝王的上方書寫有廟號、姓名及在位年數。這十幾位皇帝依次是前漢的昭帝劉弗陵,後漢的光武帝劉秀,有才有藝的魏文帝曹丕,憨厚的蜀主劉備,深沉的吳主孫權,統業天下的晉武帝司馬炎,粗野但有策略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外柔內兇的隋文帝楊堅,聰明浮誇的隋煬帝楊廣,美才兼備的陳文帝,以及軟弱無能的陳宣皇帝陳頊等。
總體來講,《歷代帝王圖》作為中國肖像畫的經典作品,把帝王的氣勢和內心世界體現無疑,畫家的色彩審美水平完全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都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我國古代皇帝有不少,但是能名流千古的卻不多,我們在閻立本的筆下可以看到古代較為出名的十三位皇帝,也是看到了皇帝制度下帝王的氣勢以及帝王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