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的「梗阻」

2020-12-21 青海日報

在「進博會」上我省來自牧區的企業向客商介紹產品。

智能化辦公櫃檯方便了客戶辦理手續。

中國銀行青海省分行為我省企業與外商對接牽線搭橋。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血脈通,實體經濟發展才會健康有力。

貸款投放加速、服務結構優化、產品創新不斷……高原大地,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切實體驗到「金融活水」的甘冽清甜,激發出源源不斷的活力和動力。

中國銀行青海省分行作為國有大型銀行分支機構,始終秉承和發揮傳統業務優勢,利用中國銀行集團國際化、綜合化、專業化經營平臺,為積極支持青海省地方經濟建設而努力。

「金融活水」

潤澤重點領域實體經濟

初冬時節,記者走進青海省三江集團商品儲備有限責任公司看到,生產車間裡一片繁忙有序的景象,一塊塊新鮮的牛羊肉,經過剔骨分割、無菌真空、產品包裝,變成精緻的商品走進千家萬戶。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時期,正是有了中國銀行青海省分行的5000萬元優惠貸款,才讓企業得以順利恢復產能,保障市場供應。

加大信貸規模、優化信貸審批流程、有效減費讓利、「復工貸」、「中銀E貸」……一項項「硬核」金融措施,勾勒出中國銀行青海省分行全力保障企業復工復產、達產達效,有效助推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的暖心圖景。

疫情期間,中行省分行積極發揮社會責任與擔當,對接重點企業,強化業務保障,精準支持重要物資生產、衛生醫療、基礎設施、製造業及各類商貿流通、餐飲、個體經營戶等復工復產,加大信貸規模,持續發力為省內經濟穩定發展注入「金融活水」。今年以來,累計向201家防疫和復工復產企業提供融資324筆,涉及資金178.06億元,給予優惠貸款100.37億元。通過延期還本、展期、調整還款計劃、借新還舊、辦理「接力通寶」等方式為21戶信貸工廠客戶辦理延期合計1.11億元,佔信貸工廠餘額的15.81%,切實做好穩企業、保就業金融支持。

同時,開闢綠色通道,簡化授信業務流程。對受到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批發零售、住宿、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客戶,結合實際情況增加授信額度,快速發放貸款,確保受疫情影響的企業迅速復工復產。

為進一步提升對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主的金融服務水平,擴大個人普惠金融業務獲客來源,該行不斷加大新產品和業務的引進和推廣力度,積極探索以科技手段創新業務發展模式,推進「稅易貸-個人經營貸款」業務有效落地,並就線上銀稅互動項目與青海省稅務局達成合作意願,為下一步在個人普惠金融業務上實現「一點接入、覆蓋全省」的模式打下基礎。

把企業產品推出去,把企業影響打出去。為助力省內中小企業能夠真正走出去,中行省分行積極幫助省內企業走進進博會,參加多場次貿易對接活動。中國銀行青海省分行行長胡文勇說:「發展普惠金融正當其時,極具發展潛力。我們要圍繞人氣、地氣做文章,開發更多接地氣的普惠金融產品,開發金融場景,圍繞核心企業上下遊,做好供應鏈式、圈式業務拓展。」

「中國銀行青海省分行的暖企政策,真是幫了我們的大忙!企業的貸款不僅可以續貸,還可以享受銀行利率下調優惠,為企業省下了20萬元的利息支出,還減免了部分原本由企業承擔的費用。」青海永晟新型牆體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永興感激地說,該銀行給企業減費讓利的「大禮包」真是雪中送炭,企業受益明顯。

值得欣喜的是,這樣的「大禮包」還在源源不斷送到企業手上。

中行省分行先後制定推出 「集採通寶」,滿足中小企業政府採購供應商的授信需求;持續做深做精「惠農通寶」,服務涉農小微企業;制定推出「5G貸」,為5G等新基建重點領域小微企業供應「彈藥」;修訂「結算通寶」「稅易貸」「雙創」類貸款管理辦法,提升產品適配性,針對個體工商戶推進「稅易貸·個人經營貸款」「中銀煙商·融易貸」「中銀拉麵·融易貸」業務……

據了解,為減輕企業融資負擔,中行省分行主動對省內疫情防控重點企業給予優惠利率支持,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實行差異化利率定價,針對個人普惠客戶及特定企業主申請的個人經營貸款,貸款利率臨時下調50個BP。

今年6月份,該行還取得純線上融資產品「中銀企E貸·信用貸」試點開辦權限,8月份正式投產運行,依託大數據等金融科技技術,補齊線上融資短板,企業通過企業網銀、手機銀行便可實現線上申請、線上提款,一點就貸、秒批秒貸、隨借隨還,使用便捷高效。9月底,「中銀企E貸·銀稅貸」正式投產運行,藉助網際網路與大數據技術,以小微企業納稅信息為基礎,整合行內外數據信息資源,向小微企業提供的線上化服務信用貸款,服務面更寬、適用客群更高、服務成本更低。

在年內開展的「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活動中,中行青海省分行城中支行了解到某戶外旅遊度假景區管理公司有融資需求,第一時間安排專人實地調查,收集資料,迅速與省行普惠金融事業部聯動協作,及時為該公司發放貸款600萬元,支持其復工復產及項目擴建。該公司以「企業+農戶+貧困人口」的模式帶動了260位貧困人口就業,項目擴建後將進一步帶動當地村民脫貧致富。

據了解,為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水平,著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中行青海省分行下沉服務重心,紮實開展「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工作,通過電話、微信、簡訊、問卷和實地走訪等多種形式對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全面普查」,打通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最後一公裡」,全力支持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同時,創新開展了「普惠金融縣域行」活動,主動到偏遠地區了解需求,解決困難,真正做到俯下身子、放下架子、邁開步子,切實發揮金融力量,爭做省內普惠金融的排頭兵,成為普惠金融業務的行家裡手。

科技創新

助力智能化網點提質增效

為深入探索銀行網點智能化變革模式,儘快破解長久以來困擾網點運營和客戶服務中的痛點、難點問題,中行青海分行從加快網點智能化推廣進度入手,以小步快跑、敏捷升級的建設模式,通過業務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推動青海省分行開展渠道創新、流程創新、體驗創新,這其中能讓群眾感受最深的,當屬智能化運行模式的轉變。

中行省分行智能化運營服務模式,以人性服務為主基調,通過加強未來新金融技術的應用,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己任,讓客戶在崑崙之巔,財通三江,交易全球,用智能化手段提升中國銀行金融服務的溫度與速度。

中行省分行持續強化科技引領,在省內累計投放新型智能化設備146臺,業務種類及智能櫃檯業務處理量逐年攀升,截至2020年10月末,廳堂版智能櫃檯累計辦理業務1,077,476筆,移動版智能櫃檯外拓2330餘次,現場辦理業務111,205筆,業務種類及智能櫃檯業務處理量逐年攀升,智能化服務廣度和深度明顯拓展。

目前,省分行廳堂版智能櫃檯已覆蓋傳統櫃面九成以上業務品種,特別是廳堂中科技感爆棚的現金版智能櫃檯可支持大金額、多券別的高速存取款,實現了現金、非現金業務的一站式智能化辦理。

「網點智能化後客戶的直觀感受是業務處理變快了,籤字內容變少了,以前櫃面掛失業務辦理時間長達30分鐘左右,同樣業務現在5分鐘即可完成全部操作。」西寧市楊家寨支行副行長黨洋洋告訴記者。

中行省分行還推出移動便攜版智能櫃檯,使得銀行網點服務觸角進一步延伸到校園、部隊、社區、廠礦、農牧區等地,真正實現了「客戶在哪裡,中國銀行就開到哪裡」的願景,有效延展了中行網點的服務時間和空間。

近年來,中國銀行結合經濟轉型和擴大內需需要,以「網際網路+金融+場景」模式,搭建全產業鏈綜合服務生態體系。積極運用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主動融入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提升客戶全流程服務體驗。堅持移動優先的發展策略,加快場景在手機銀行等渠道落地。青海省分行積極貫徹落實總行戰略要求,加快推進場景建設,深挖手機銀行生活場景應用,為客戶提供便捷服務。

2020年,中國銀行青海省分行在手機銀行生活頻道成功上線電子社保卡功能。用戶僅需要登錄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生活頻道,通過手機銀行與全國社保卡平臺進行實時校驗確認,即可在手機銀行端辦理帳戶查詢、就診和購藥支付等,是一項真正利民惠民的好舉措,開啟了「網際網路+醫保」應用的新模式。

「隨著經濟轉型步伐加快,市場主體金融需求更加多樣化,個人客戶資產配置趨於多元,這些都對銀行業增強綜合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行省分行行長胡文勇說,中行省分行將積極融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主動作為,立足省內環境,充分發揮金融作用,全面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文/圖 王 穎 稿件來源:青海日報 聲明:以上內容版權為《青海日報》所屬媒體平臺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貴州企業家之聲|貴州銀行董事長李志明: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
    企業家們談感受、話發展,對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充滿信心,表示要進一步堅定信心、搶抓機遇、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迎難而上、奮力拼搏,弘揚企業家精神,為貴州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一起聽聽貴州企業家代表怎麼說。
  • 三級風險分擔機制落地章丘,「金融活水」賦能實體經濟
    「當前,章丘正處在轉型跨越的關鍵時期,全面激活實體經濟發展的動力活力,金融賦能至關重要。」據了解,省投融資擔保集團實力雄厚,優質高效,圍繞推動金融活水更多流向小微企業、「三農」主體等普惠領域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有力促進了各地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和民營經濟發展。與之合作的山東同晟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是章丘唯一一家政策性擔保機構。
  • 總書記關切高質量發展|金融「活水」唱出歡快的歌
    來源:新華社(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總書記關切高質量發展·聚焦六穩)金融「活水」唱出歡快的歌——金融創新穩步推進強健實體經濟血脈新華社北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強化金融服務功能,找準金融服務重點,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本。
  •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對金融的本質要求
    阮健弘:從理論上講,金融與實體經濟密不可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實體經濟是金融發展的根基,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是金融的立業之本,服務實體經濟是對金融的本質要求。金融如果脫離實體經濟需要,搞自我循環,以錢炒錢,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同時,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脈,如果金融出了問題,實體經濟就得不到高效的金融服務,經濟發展也會受到制約。
  • 《中國金融》|劉國強: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
    傳統的西方經濟學理論認為,貨幣政策是個總量政策,無法有效調整經濟結構,但這並不是絕對的。應當看到,銀行作為廣義貨幣創造的主體,面臨周期性因素和結構性因素疊加、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交織的複雜環境,銀行貨幣創造服務實體經濟的意願和能力容易受到約束,造成銀行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出現梗阻。
  • 金融活水破解「融資高山」
    □本報記者 朱璐露 通訊員 孫水清 羅聰 毛舟    民營、中小微企業是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金融則是民營、中小微企業持續發展的血脈。面對民營、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效率不高問題,近年來,全市金融企業積極創新產品和服務,讓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更有力度,更有溫度,為我市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戰略向縱深推進提供有力支撐。
  • 為實體經濟注入活水
    總體看,前11月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均高於去年,金融對實體經濟保持了較強的支持力度。金融部門通過降低利率、減少收費、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措施向實體經濟讓利約1.25萬億元,全年可實現1.5萬億元的目標;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預計帶動全年人民幣貸款新增20萬億元左右,社會融資規模增量超過30萬億元。
  • 新格局·新作為 | 金融「活水」活未來——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
    推出涉及9萬億貨幣資金的貨幣政策應對措施、前10個月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讓利約1.25萬億元……今年來,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讓中國經濟不僅沒有乾涸斷流,反而走出了先抑後揚的「微笑曲線」,並成為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全球主要經濟體。
  • 科技賦能金融 恆昌引FinTech活水灌溉實體經濟
    而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體系的有效支撐。從2019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近期各監管機構召開的會議提出的多項改革發展要求,均旨在通過加快金融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機構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促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未來,這項改革仍將繼續不斷深化。
  • 央行司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對金融的本質要求
    阮健弘:從理論上講,金融與實體經濟密不可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實體經濟是金融發展的根基,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是金融的立業之本,服務實體經濟是對金融的本質要求。金融如果脫離實體經濟需要,搞自我循環,以錢炒錢,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同時,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脈,如果金融出了問題,實體經濟就得不到高效的金融服務,經濟發展也會受到制約。
  • 重慶農商行:傾力為「三農」經濟注入源源「金融活水」
    來源:紅刊財經金融活則經濟活,經濟興則「三農」興。」經濟注入源源「金融活水」。多年來,該行始終堅持服務「三農」,持續加大渠道、產品、信貸資源向「三農」領域傾斜,積極下沉金融服務,傾力發揮自身優勢助力鄉村振興。在渠道資源上,該行積極打造「鄉有網點、村有服務、家有手機銀行」的多層次、多渠道縣域金融服務體系,在縣域地區上線480多個農村「便民金融自助服務點」、70多個24小時自助銀行、2900多臺現金自助設備,80%以上手機銀行客戶在縣域地區,有效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
  • 金融和實體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以改革提升金融體系整體運行效率,以改革更好地防範金融風險,金融和實體經濟就能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攜手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不斷前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健全退出機制,穩步推進創業板和新三板改革,引導大銀行服務重心下沉,推動中小銀行聚焦主責主業,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引導保險公司回歸保障功能。
  • 【地評線】中安時評:創新金融讓利企業,暢通實體經濟「血脈」
    有關部門高度重視中小企業應對疫情、復工復產工作,並將主要措施梳理形成指引,包括加大財稅支持力度、提高金融可獲得性、暢通要素市場流通等。  其中,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資金是企業運行的「血液」。為加快企業復工復產進程,金融部門採取多種措施,創新數字金融、供應鏈金融、綜合金融等服務,促進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實體經濟,提高金融可獲得性。
  • 金融人才流向實體企業…
    從金融流向實體?一直以來,金融市場就是人員流動性頻繁的行業,創新業務每隔數年就輪動一番。記者從多位剛剛離職的金融人士處獲悉,從就業選擇的角度看,在當前的金融市場細分領域中,一級市場是一個熱點。另外,隨著大型企業集團對戰略投資併購、資產整合的需求越來越大,一些金融從業者對此興趣頗濃,從金融機構流向實體企業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 農行衡陽分行:為實體經濟注「活水」,為特色產業「貸」活力
    農行衡陽分行:為實體經濟注「活水」,為特色產業「貸」活力
  • 卓爾金服CEO樓曉岸:用金融活水灌溉美好產業
    「究其原因,一是過往金融長期『脫實向虛』,缺乏對特定實體產業場景的信用管理滲透;二是傳統供應鏈管理中金融機構的『寡頭』偏愛,使中小微處於被邊緣化的『弱勢群體』位置,成為金融服務與實體產業相脫節的焦點。就如一棵樹,縱然主幹茁壯挺拔,但枝葉凋零無法更多吸收陽光雨露,便缺乏足夠活力繼續生長。」
  • 泰安:引流金融活水 賦能實體經濟
    近年來,泰安市金融機構積極探索創新融資模式,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具有行業特色的金融服務,讓科技變資本、成果變實力,有效支持了科技型小微企業創新發展,收到當地企業的廣泛好評和社會各方的關注。日前,記者來到泰安,實地探訪了當地金融賦能實體經濟的「泰安模式」。
  • 金融活水潤實業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資金是企業運行的「血液」。作為製造業大市,今年以來,我市緊緊圍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主線,靶向施策,為企業精準紓困。今年二季度,全市主要金融指標呈現回升態勢。1—6月,金融業增加值預計增長8.5%;6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同比增長16.53%;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1.07%。
  •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 血脈暢才能實體興
    魯 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只有血脈暢通,市場主體才有活力,宏觀經濟才能平穩健康發展。發起財稅金融改革攻堅行動,就是要將政策與資金的「活水」引入實體經濟,用制度創新的支點撬動更多資本支撐八大發展戰略,為高質量發展助力賦能。  財稅改革怎麼攻堅?就是要突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 引入「金融活水」 促進民營企業跨越「融資高山」
    此次成都市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也著重強調了著力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這些舉措,能夠推動解決民營企業投融資中存在的堵點、梗阻和瓶頸問題,更好地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總監張建森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