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央行宣布於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此次會議強調,將推動發揮多部門合力,用好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宏觀審慎評估和徵信管理等政策工具,切實推動改進小微企業融資。多位業內專家分析,此前的全面降準有利於緩解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下階段還有降準空間。事實上,2019年以來,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可謂急管繁弦,雙管齊下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加大金融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堅期,階段性任務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而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體系的有效支撐。從2019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近期各監管機構召開的會議提出的多項改革發展要求,均旨在通過加快金融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機構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促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未來,這項改革仍將繼續不斷深化。
近年來,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5G等新興技術的蓬勃興起,中國經濟發展正經歷從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作為新金融的重要生產力,科技賦能金融能夠提升金融產品定價的時效性和精確性,提升金融風控的效率,使投融資更精準地匹配新經濟結構,助推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可以預見,未來金融科技將成為衡量金融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由此帶來的金融轉型升級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動力。
當前,金融科技發展正進入一個不斷向好的時代,也有助於引導全行業集中精力發展金融科技,尤其是金融科技公司通過技術創新佔領行業高地。中國金融科技雖然起步晚,但得益於國內龐大的金融市場以及科技優勢,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投資市場。據零壹智庫數據顯示,從2015年至2019年7月,我國有超過1400家金融科技公司成立,金融科技專利申請數量從最初的193條激增至5434條。而隨著數位技術應用的加速落地,金融科技的創新活力進一步被激發,金融科技成果不斷湧現。
以成立於北京、紮根於北京的恆昌為例,創立九年以來,在科技為數字普惠金融賦能的進程中, 科技創新始終是恆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恆昌一直緊密關注金融科技的創新和應用, 思考如何用金融科技更好地推動實體經濟發展,並在技術創新上投入大量資源,以業務和技術的緊密結合打通了安全、創新、可持續性發展的通道。恆昌不斷加大對於技術研發的投入,組建了強大的研發團隊,通過對深度學習、大數據、雲計算、人臉識別、聲紋識別、大規模信貸知識圖譜、智能客服七大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究,並將其應用於信用管理、風險定價、量化決策、精準營銷等方面,從而提高普惠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降低普惠金融服務成本、有效防控金融風險,不斷拓展金融服務的邊界;同時,賦能實體經濟,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從而把握普惠金融發展新機遇。
當前,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貢獻者,中國經濟即將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無論是投資、金融,還是科技領域的發展都已進入新的階段、達到更高水平,這對全球經濟而言是一大利好。隨著金融科技新興技術的日益成熟,未來金融科技將會成為金融與實體經濟最重要的連接。同時,無論是科技企業還是金融企業,開放與合作都將成為主流。未來,恆昌將持之以恆練好金融科技內功,夯實業務發展的基石,同時承擔更多企業社會責任,助力實體經濟穩健發展,為中國經濟下一階段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聲明:金融觀察團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