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說:不要小看了盜墓賊的智慧,其中有些人比專家還神通廣大

2020-12-13 納蘭歷史

馬未都說:不要小看了盜墓賊的智慧,其中有些人比專家還神通廣大

文/律曦

從小時候開始,我們就對盜墓這件事比較痴迷,為什麼呢?因為它很神秘,是一個很多人都接觸不到的領域。人們也經常能在電視劇裡看到某某墓被人們發現,誰誰的墓又被那個盜墓賊洗刷過。

就拿當時的秦始皇陵墓來說,被人們發現後,震驚了世界。因此人們對考古這個專業更加的痴迷。但是有一些人,他們不是考古專家,但是他們的在考古方面的專業知識毫不遜色於那些考古專家,這些人就是江湖上所說的盜墓賊。著名古董鑑賞家馬未都也說過這些人比專家還要厲害。

很多人都知道馬未都先生主講的《百家講壇》,這個節目可是十分的火熱,而他本人也是十分有名,經過他眼睛的古董,只要他看上一眼,就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作為當代著名的古董鑑賞家和收藏家,他就說過,一些盜墓賊比專家還要神通廣大,不能小瞧他們。

在我們生活中,考古的事情對於老百姓都不常見。但是大家會有意無意的說考古的就是盜墓的,貌似有貶低盜墓者的意思。

馬未都就說過:除去違反法律這一點,在很多方面,盜墓者的能力要比一些考古專家更加的厲害,他們的考古方法更加的前沿。甚至很多盜墓者都有自己的一套獨特的考古方式。所以不能一味地貶低這些盜墓者。

當然了,馬未都是古董鑑賞家,不會一味地抬高一些人的身價,但是對於這個,確實是真的。盜墓者對於他們的專業知識,就像是中國古代的中醫,他們習慣於望聞問切,雖然沒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但是最後還是幫助病人,除去病根。盜墓者就是如此,雖然看上去他們的行為或者對於盜墓行業沒有系統的知識,但是他們的方法卻很受用。

為什麼盜墓行業到現在都很盛行呢?這要從中國古代開始,一些達官貴人死後會帶很多的金銀珠寶,或者是一些很值錢的古董文物,這個時候,一些貪財的人或者是貧苦的人沒有生活來源,只能去拿那些人的陪葬品。

古代的時候大家比較忌諱去挖掘別人的墳墓,所以朝廷不會專門設立機構或者官員去做這件事,中國近代以後,為了解歷史和古人的文化,所以成立了考古學,隨後就有考古專家出現。這個時候分工就比較明確了。

不知道大家在新聞裡面有沒有看過,馬王堆漢墓的出現和盜墓者有很大的關係。開始的時候,很多專家說那個地方沒有墓地,但是當時的盜墓者卻發現那裡有寶藏。於是兩個人開始偷偷地尋找寶藏,晨練的老人很是疑惑,就問他們幹什麼,兩個人支支吾吾半天,於是就進了派出所,進過詢問以後才知道,他們在盜墓,於是後來的馬王堆漢墓就出現了。

在這時代,很多時候那些看起來絲毫沒有科學依據的事情就是科學,在考古行業,很多盜墓者的工具甚至要比考古專家的還先進,因此他們的考古能力絲毫不輸專家。但是盜墓本來就是違法亂紀的事情,如果這些盜墓者和考古的機構合作,那麼文物出土和古墓的挖掘就輕而易舉了。

相關焦點

  • 馬未都:不要瞧不起盜墓賊,他們的一套望聞問切勝過許多專家
    「盜墓賊」這樣的字眼流露出來的貶義色彩昭示著人們對他們的輕視。而著名文化學者馬未都老先生卻不以為然,反而認為」盜墓賊的望聞問切勝過許多專家「,這又是為何呢?其中,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和嗅氣味;問,指詢問症狀;切,指摸脈象。而馬未都老先生口中的」望聞問切「則是指盜墓賊用來尋找古墓的本領。盜墓賊通常精通風水之術,沿著山川走勢一望,便知哪裡是個建墓的風水寶地;聞聞泥土,就分辨得出新土和泥土,知曉打洞的最佳方位;走訪一番對當地的老人,便問得許多專業人士沒有的信息;切自然是著手盜墓。
  • 別再小看盜墓賊,他們有著一眼定穴的本事,專家都不如他們
    別再小看盜墓賊,他們有著一眼定穴的本事,專家不如他們《盜墓筆記》這部作品,想必大家也都看過,即便是沒有看過,也一定聽說過。從小就有人喜歡觀看電影或電視劇。不少的盜墓題材的影視作品,都接連不斷呈現在我們眼前。在前幾年的時期裡,這部作品可謂是相當的火熱。許多人都對盜墓這件事情感到十分的痴迷,這到底是為何呢?
  • 盜墓賊不是考古專家,為何卻能找到古墓?馬未都:不要小瞧了他們
    馬未都為何會說「不要小瞧了他們」?馬未都表示,發現老山漢墓的兩個盜墓賊,根本就沒有使用先進的專業器材,僅憑手搭涼棚一眼定穴的本事發現了老山漢墓。何為一眼定穴?馬未都說的也是比較誇張,其實就是對於風水學的研究。古人講究厚葬,一般都比較迷信,一定要找一個風水好的地方。
  • 馬未都:為什麼盜墓賊比專家牛
    特別是古代的時候,這些珍寶都不知道換幾任主人了,為什麼這麼說呢?中國古代流行厚葬,不論是天子,還是百姓,家裡比較有錢,就想著把寶貝放在地下陪伴自己。既然好東西都埋到地下了,那麼自然會引起一批人的注意,這些人就是我們常說的盜墓賊。
  • 小說中的盜墓賊真有那麼牛嗎?馬未都一段話,網友:比專家還厲害
    馬未都一段話,網友:比專家還厲害說起盜墓類的小說,小編想我們大家肯定都不會陌生,尤其是許多男孩子,在初中的時候,都喜歡看一些《盜墓筆記》、《鬼吹燈》之類的小說,我們也常常會被小說中曲折離奇的情節所吸引。而近來,盜墓類的電視劇電影也是吸引了很多觀眾耳朵目光。那麼有人不禁會問了——小說中的盜墓賊真有那麼牛嗎?其實,小編也和大家一樣好奇。
  • 馬未都:盜墓賊為什麼比專家厲害?您聽一故事就知道了
    馬未都:盜墓賊為什麼比專家牛?您聽一故事就知道了中國有著燦爛的五千年文明史,自然就留下了許許多多珍貴的歷史文物,加上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厚葬的傳統,不管是誰只要你有錢有勢,那墓地裡的東西就不會少。在加上中國進入和平年代,收藏古董的人越來越多,古董的價值也是水漲船發,這就催生出來了一種職業「盜墓賊」。
  • 盜墓賊不是考古學家,卻總是能將寶藏找到,馬未都:別小看他們
    盜墓賊不是考古學家,卻總是能將寶藏找到,馬未都:別小看他們說起盜墓賊來,也是很稀奇的,也都能想得到許多有趣的小故事來。這些人也都是一些很神奇的群體,如今不少的盜墓題材的小說與電影也都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所講述的也都是盜墓賊的那些故事。雖說這些人在做的一些事情,都有點讓人很排斥,都是在傷害文物,是一種偷竊的行為,但是他們的身上還是有讓人羨慕的一個特點存在的。
  • 馬未都:不要小瞧了盜墓者,一眼定穴,高手在民間
    人們對盜墓的了解,可能還僅停留在幾本系列小說上。那真正的盜墓賊,真的有如小說那樣,能夠分金定穴,對龍脈古墓如數家珍嗎?觀復博物館現任館長,也是知名收藏家馬未都就曾對盜墓者的特異功能進行了肯定,曾說:「不要小瞧盜墓賊,一眼定穴,高手在民間」。
  • 不要小瞧盜墓賊,比考古專家還厲害
    不要小瞧盜墓賊,比考古專家還厲害洛陽邙山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這裡歷來都是王公貴族嚮往的葬身之處,地位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八寶山。唐代大詩人王建當年遊覽洛陽,寫了一首《北邙行》。詩中寫道:「北邙山頭少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由此可知,最起碼在唐朝時期,邙山已經是風水寶地了。按照中國傳統的風水學說,邙山的地理位置確實是非常優越。
  • 考古專家與盜墓賊相生相剋,究竟有何區別?老梁、馬未都各有說辭
    考古專家與盜墓賊相生相剋,究竟有何區別?馬未都、老梁各有說辭‍考古專家與盜墓賊相生相剋,可謂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而又相生相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考古專家的技術手段,很大程度上是盜墓賊推動的。,而是說盜墓賊的器具非常的先進。
  • 馬未都:我見過最兇的墓,埋了80名盜墓賊,墓中慘狀至今難忘!
    馬未都:我見過最兇的墓,埋了80名盜墓賊,墓中慘狀至今難忘!有人說,我們的歷史就是從墳墓裡挖出來的,這句話雖然不夠嚴謹,但卻是很多人都認同的事實,因為在我國的歷史上,不管是位高權重、號令萬千的皇帝,還是家徒四壁,饑寒度日的普通人,在去世之後,都會被埋在土裡,不過地位不同,在後世所擁有的價值也會不同,比如那些生前顯赫之人,墓中大多寶物豐富,能夠挖掘的史料也就會更多。
  • 千年古墓被盜數次,其中寶貝竟沒人拿?專家:盜墓賊沒那個膽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這裡是大偉歷史觀,大偉今天帶你走進:千年古墓被盜數次,其中寶貝竟沒人拿?專家:盜墓賊沒那個膽。,甚至有些嚮往盜墓賊的生活,但是在現實中盜墓賊是非常普通的,他們也是一些為了生計而奔波的普通人,只有在無奈之下才會選擇販賣這些文物。
  • 長樂公主墓室被發掘,盜墓賊做了什麼?讓專家十分生氣
    長樂公主墓室被發掘,盜墓賊做了什麼讓專家怒道:禽獸之舉!,這些都是極為珍貴的物品,歷史上的最早盜墓賊,來源於三國時期,曹操手底下的摸金校尉,當時的他們,人人都配著一個特製的摸金校尉符,聽說有著闢邪的作用,大家可不要小看了這一支赫赫有名的摸金校尉,因為他們,曹操才能在劣勢時期,在官渡之戰前,養活一支大軍。
  • 馬未都:為啥我老是撿漏?因為「偽專家」太多了!
    無法統計,但從上世紀70年年代到現在,幾十年的功夫早已讓馬未都身價倍增,而現在馬未都也經常會上一些訪談節目,為大家分享自己以前的故事和幾十年來的心得。在有一期節目中,馬未都就談到「撿漏」這個話題,他表示,正是有大量愚鈍的「專家」存在,才讓自己有撿漏的機會。就像著名收藏家孫瀛洲說的那樣:人們說不是,專家也說不是,我才有機會!
  • 盜墓賊是如何打盜洞的?專家們研究多個盜洞,發現了盜墓賊的秘密
    在當今我們的影視作品當中也是新興起了一個非常火熱的題材,那就是盜墓題材的相關影視劇,這種影視劇在當今的社會是非常讓人喜愛的題材。而人們也是對這種電視劇比較看好,所以備受關注。而當今網絡上也是在熱播著怒晴湘西。相信看過的小夥伴們都對裡面盜墓的手法非常的好奇。
  • 盜墓賊進入漢朝王爺墓,為何唯獨留下金縷玉衣,專家解密其中原因
    在盱眙縣馬壩鎮,一直流傳著一句人盡皆知的順口溜:說東陽,道東陽,東陽遍地是寶藏。自從出現盜墓賊,十墓被盜九墓光。而這個大墓,就是西漢的王爺劉非墓。當時專家在盱眙縣勘探的時候,發現了劉非墓,但是當時匆忙之家,也無法確定墓主的身份,還有墓的規模大小,以及保存狀態,所以並沒有進行發掘。專家將古墓封鎖之後,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終於確定了,此墓的主人的確是劉非,而且專家在古墓的周圍,還找到了許多盜洞,為了對古墓進行保護,專家決定進行保護性的發掘。
  • 為何盜墓賊總是最先找到古墓?比專家還厲害?天賦異稟?
    而說到考古研究方面,不可避免的就是會提到一個群體。但是小編今天想介紹的是另一個群體,就是盜墓賊。說起這個盜墓賊,他們的本領也不是蓋的。「考古專家總跟在盜墓賊屁股後頭走」。那就是為何盜墓賊總是最先找到古墓?比專家還厲害?天賦異稟?
  • 馬未都提出質疑,說法有待商榷
    馬未都提出質疑,說法有待商榷馬未都作為收藏界大牛,對於秦始皇陵中水銀以成江海的說法,也拋出了自己的質疑聲音。馬未都認為水銀特別容易揮發,就算是在地底下,也特別難以保存。為什麼這麼說呢?水銀特別容易揮發,成江河湖海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會形成濃度極高的貢蒸汽,對付盜墓賊還是夠的。因而,馬未都得出一個結論,認為江河以成湖海是難以實現的。馬未都的說法可靠嗎?
  • 中國「第一兇墓」,80名盜墓賊死於其中,墓裡景象讓人過目不忘
    導語:中國「第一兇墓」,80名盜墓賊死於其中,墓裡景象讓人過目不忘引言中國傳統文化在中華文明的演化中,生出了多樣化的內涵,眾多形式相互依存、彼此滲透,構建出穩定、燦爛的文化整體。一座墓葬因為機關兇險,被稱為中國「第一兇墓」,80名盜墓賊死於其中,墓裡景象讓人過目不忘,事情還要從上個世紀末說起。湖北的一處施工現場,施工時工人們突然發現一塊青石板,看起來有一定年頭,工人們將石板上面的灰塵去除後,看到不少古代文字。
  • 馬未都稱難以實現,說法有待商榷
    馬未都稱難以實現,說法有待商榷馬未都作為收藏界大牛,對於秦始皇陵中水銀以成江海的說法,也拋出了自己的質疑聲音。馬未都認為水銀特別容易揮發,就算是在地底下,也特別難以保存。為什麼這麼說呢?水銀特別容易揮發,成江河湖海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會形成濃度極高的貢蒸汽,對付盜墓賊還是夠的。